1. 各种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
一、疱疹
疱疹是由某些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初往往先有烧灼感,搔痒或疼痛,继而出现红斑、水疱,损害破裂后露出糜烂面,然后结痂,痂脱而愈。
临床最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热疱”“蛇丹”等范畴,多由风热毒邪阻于肺胃,或肝胆火旺,湿热内蕴所致。
1 风热袭表型
多见于单纯疱疹,皮疹发于口鼻及生殖器周围,皮肤灼热刺痒,红疹,水疱,疱液透明或混浊,数日后干燥结痂。
方 1
组成:新鲜荷花瓣10张。
用法:将荷花瓣贴于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日换4一5次,3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生蒲黄6克,黄连3克,冰片0.5克,麻油适量。
用法:先将黄连、冰片磨成细粉,再和入蒲黄,加入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2—3次,3日为1疗程。
2 肝胆湿热型
多见于带状疱疹。疱疹好发于颜面及胸胁,皮肤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局部灼热疼痛。
方 1
组成:新鲜柿子5只,冰片1克。
用法:将鲜柿子榨汁去渣,加入冰片溶化,取药汁涂于患处,1日4~5次,3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雄黄6克,白矾3克,冰片1克。
用法:将雄黄、白矾、冰片和匀,磨成细粉,加入凉开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2次,3日为1个疗程。
二、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风团样损害,常骤然发生,瘙痒剧烈,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瘾疹”范畴,多由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或脾胃湿热,郁于皮毛所致。
1 风热外袭型
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此起彼落,搔痒剧烈,遇热或汗出易发,遇冷则减等。
方 1
组成:新鲜芝麻杆100克。
用法:将芝麻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洗擦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豨签草60克,地肤子15克,白矾9克。
用法:将豨签草、地肤子、白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2 脾胃湿热型
症见皮肤风团鲜红,状如云片,搔痒不已,伴有身重纳呆,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泄泻等。
方 1
组成:新鲜青蒿叶60克。
用法:将青蒿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苦参30克,马齿苋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明矾9克。
用法:将苦参、马齿苋、白鲜皮、地肤子、明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附注:如风团遍及全身,可用上方药液沐浴全身,1日2次。
三、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男女面部及胸背部,故又名青春痘。
临床表现为面部、胸背部散在的毛囊性丘疹,部分顶部有小脓疱,破溃后可有色素沉着,或凹陷性疤痕。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肺风粉刺”范畴,多由肺经风热或肠胃湿热所致。
1 肺经风热型
症见皮疹色红或稍红,局部瘙痒,或焮红疼痛,多伴有颜面潮红,口干尿黄等。
方 1
组成:金银花9克,野菊花9克,腊梅花9克,月季花9克,白芷9克,丹参9克,大黄9克。
用法:将金银花、野菊花、腊梅花、月季花、白芷、丹参、大黄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苍耳子20克,王不留行15克,白矾5克。
用法:先将苍耳子、王不留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白矾溶化,趁热熏洗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2 脾胃湿热型
症见皮疹红肿疼痛,脓疱迭起,多伴有便秘溲赤,纳呆腹胀等。
方 1
组成:大黄15克,硫黄15克,硼砂6克。
用法:将大黄、硫黄、硼砂,磨成细粉和匀,用茶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日1换,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新鲜芦荟60克。
用法:将鲜芦荟捣烂取汁,涂擦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方 3
组成:绿豆30克,白芷10克,面粉30克,鸡蛋1个。
用法:先将绿豆、白芷和匀,磨成细粉,再加入面粉调匀,用鸡蛋清调至糊状,制成面膜,临睡前敷贴患处,清晨洗去,7日为1疗程。
四、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的表皮生成障碍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界线分明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干癣”、“白疕”、“松皮癣”等范畴,多由血瘀风燥或血热风燥所致。
1 血瘀风燥型
症见皮肤损害偏暗红,鳞屑不厚,皮粗如牛皮样,并有色素沉着,病程长,经年不愈等。
方 1
组成:硫黄10克,海螵蛸10克,雄黄6克,轻粉6克,冰片3克,凡士林200克。
用法:先将硫黄、海螵蛸、雄黄、轻粉、冰片和匀,磨成细粉,再加入凡士林调成糊状,涂于患处,1日1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黑豆1000克。
用法:将黑豆放入锅内,小火煎熬取油,冷却后涂于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2 血热风燥型
症见皮肤潮红,鳞屑不厚,剥去后有小出血点,皮疹发展迅速,搔痒不已,遇热或心情烦躁时加剧等。
方 1
组成:杏仁60粒,猪油15克。
用法:先将杏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再加入猪油调匀,涂于患处,1日1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苦参60克,凤尾草60克,草河车60克。
用法:将苦参、凤尾草、草河车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温后外洗患处日2次,7日为1疗程。
五、脱发
脱发的种类颇多,常见的有斑秃、脂溢性脱发等,其发病原因有内分泌失调,精神创伤,血管机能紊乱,神经营养障碍,免疫功能异常及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以头发脱落为主。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油风”范畴,多由肝郁血瘀或阴血虚弱,血不养发所致。
1 斑秃
症见突然脱发,脱发区可呈圆形或椭圆形,甚至全部头发脱落,脱发处皮肤光滑。
方 1
组成:新鲜毛姜30克。
用法:将毛姜切片,拭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艾叶6克,菊花6克,薄荷6克,防风6克,蒿本6克,藿香6克,甘松6克,蔓荆子6克,荆芥6克。
用法:将艾叶、菊花、薄荷、防风、蒿本、藿香、甘松、蔓荆子、荆芥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方 3
组成:斑蚝1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酒精500毫升。
用法:将斑蚝、红花、川芎放入酒精内浸泡7日后,拭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2 脂溢性脱发
症见脱发于前发际及两端,逐渐稀疏,脱发处有细软毛发,头发皮脂溢出,伴有瘙痒。
方 1
组成:新鲜侧柏叶500克。
用法:将侧柏叶捣烂取汁,拭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新鲜覆盆子500克。
用法:将覆盆子捣烂取汁,拭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六、疣
疣为生在皮肤浅表的小赘生物,体小如粟米,或大如黄豆,呈颗粒状,散在或簇集成群,发病部位不同,疣状不一,较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跖疣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疣子”、“疣目”等范畴,多由风热之邪搏于肌肤,或肝虚血燥,气血凝滞肌肤所致。
1 寻常疣
症见疣子米粒样至黄豆大小,表面粗糙不平,形如花蕊,触之坚硬,色呈灰黄或污褐色,常单发,亦可多发。
方 1
组成:鸦胆子15粒。
用法:将鸦胆子去壳取仁,捣烂如泥,涂敷疣体上,外用纱布包扎,每3~4日换药1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大蒜1枚。
用法:先用无菌剪剪破疣的头部,以见血为好,再将大蒜捣烂如泥,涂敷疣体上,外用纱布包扎,每3~4日换药1次,7日为1疗程。
2 扁平疣
症见疣子粟米至高粱米大小,呈散在性分布或密集,疣体表面光滑,触之较硬,偶有微痒。
方 1
组成:新鲜鸡内金3张。
用法:用鸡内金拭擦疣体,1日3~4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马齿苋30克,苍术9克,蜂房9克,白芷9克,细辛9克,蛇床子12克,苦参15克,陈皮15克。
用法:将马齿苋、苍术、蜂房、白芷、细辛、蛇床子、苦参、陈皮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1~2次,7日为1疗程。
3 传染性软疣
症见躯干、四肢、肩胛处发出粟米大半球状丘疹,数目多少不定,并逐渐增大至豌豆大,挤破后可见豆渣样物。
方 1
组成:地肤子30克,白矾15克。
用法:先将地肤子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白矾溶化,趁热熏洗患处一日2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板兰根30克,紫草15克,香附15克,桃仁9克。
用法:将板兰根、紫草、香附、桃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1~2次,7日为1疗程。
七、癣
癣是致病皮肤丝状性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根据其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花斑癣。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秃疮”、“鹅掌风”、“脚湿气”等范畴,多由外感湿热之毒,或湿热伤燥伤血,皮肤失养所致。
1 头癣
症见头皮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或不规则的大片灰白色鳞屑斑,边缘清楚,自觉瘙痒等。
方 1
组成:新鲜苦楝子250克,棉仔油250毫升。
用法:先将苦楝子加碎,再加入棉仔油煎熬至枯,去渣取油,涂擦患处,1日3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雄黄30克,猪胆1个。
用法:将雄黄与猪胆汁调匀至糊状,涂擦患处,1日3次,7日为1疗程。
2 体癣
症见面、颈、躯干及四肢有成群的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继而扩展为古钱币形红斑,边缘清楚,自觉瘙痒。
方 1
组成:生地榆50克,苦楝子50克,川槿皮100克,斑蚝1.5克,白酒1000毫升。
用法:将地榆、苦楝子、川槿皮、斑蚝放入白酒内,密封30天备用。用时取药酒涂擦患处,1日3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新鲜蛇含草60克,明矾15克。
用法:将蛇含草、明矾和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1日1换,7日为1疗程。
3 股癣
症见腹股沟内侧、会阴、肛门周围等处出现古钱币大小的红斑、丘疹、丘疱疹,自觉瘙痒等。
方 1
组成:花椒15克,葱白头50克。
用法:将花椒、葱白头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2~3次,3日为I疗程。
方 2
组成:黄连30克,蛇床子30克,矾石30克。
用法:将黄连、蛇床子、矾石和匀,磨成细粉,装入纱布口袋内,扑擦患处,1日2—3次,3日为1疗程。
附注:本方适用于股癣分泌物增多者。
4 手足癣
症见手足皮肤出现小水疱,瘙痒,破溃后出现脱屑,或伴有潮红,甚则融合成脱屑性斑片等。
方 1
组成:鲜鹅掌皮10张。
用法:将鹅掌皮焙干,磨成细粉,加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1换,3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五倍子10克,冰片0.1克,茶油适量。
用法:先将五倍子、冰片和匀,磨成细粉,再加入茶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1换,3日为1疗程。
5 甲癣
症见指趾甲的远端或侧缘失去光泽,甲板增厚,高低不平,呈灰褐色或污秽色等。
方 1
组成:生大蒜头50克,糯米饭1团。
用法:将大蒜头去皮,加入糯米饭和匀,捣烂如泥,涂敷甲上,1日1换,7日为1疗程。
附注:本方在夏季伏天使用,效果更好。
方 2
组成:新鲜凤仙花1棵,明矾9克。
用法:先将凤仙花切碎,再加入明矾和匀,捣烂如泥,涂敷甲上,1日1换,7日为1疗程。
6 花斑癣
症见胸、背、腋等多汗处出现斑点状色素减退斑,形如花斑。俗称汗斑。
方 1
组成:陈醋250毫升。
用法:将陈醋放入锅内,小火煎熬至粘稠状,涂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方 2
组成:新鲜黄瓜1条,硼砂30克。
用法:将黄瓜切开,蘸硼砂涂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2. 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是什么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是荨麻疹的患者,而荨麻疹这种疾病是比较难以治愈的,所以人们大多都会找一些可以治疗荨麻疹的偏方尝试。那么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是什么?荨麻疹偏方有哪些?什么偏方可以治荨麻疹?
1、糖醋姜法
原料:红糖100克,生姜50克,白醋半碗。
做法:生姜用清水洗净后切块,放入煮锅中,加入红糖与白醋,大火煮沸2次后,滤渣留汁。饮用时取1小杯加入少量温开水,建议每日饮用3次。
功效:具有祛风、健脾功效。适用于荨麻疹及食用鱼、蟹等引起的周身痒疹。
2、青蒜苗法
原料:新鲜的青蒜苗60克。
做法:将新鲜的青蒜苗洗净切段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成药汁即可。用药汁外洗患处,每日1次。
功效:适用于风团瘙痒较轻微者。
3、陈醋法
原料:陈醋适量。
做法:直接将陈醋反复涂擦患处。
功效:具有止痒、消肿功效。适用于因接触农药引起的荨麻疹。
4、木瓜法
原料:木瓜60克,生姜9克,醋100毫升。
做法:木瓜洗净去皮切块后,放入锅中,加入生姜和白醋,开火煎煮,醋干后即成,直接服用木瓜和生姜,分早晚2次食用,每日1剂,连食7~10剂。
功效:具有疏风、去湿功效。适用于风湿外袭型荨麻疹。
5、莴笋叶法
原料:莴笋叶500克。
做法:将新鲜的莴笋叶洗净切碎,放入煮锅中,加入清水,煎汤即成。将其汤汁擦洗患处,每日2次。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荨麻疹。
6、青蒿法
原料:青蒿
做法:采摘新鲜的青蒿,洗净稍晾干水气后捣烂,将药汁涂擦患处,随搓随消,没有新鲜的也可以采用晒干的青蒿,用开水泡发后捣烂涂擦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适用于荨麻疹。
7、荨麻疹需注意
注意事项:
1.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建议:
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一般荨麻疹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盐酸左西替利秦口服迪皿,阿伐斯汀胶囊,如口服药物疗效不理想,可以注射抗组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