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荨麻疹红色的变成紫色的说明快好了么
嗯,变紫红后再隔几天就好了,但是会有黑色素沉淀,起荨麻疹的地方会好了后会变黑
『贰』 荨麻疹见好的征兆
荨麻疹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逐渐见好的征兆常体现在发作频率、皮损面积、皮损颜色变化、诱因消除等各方面。
1、发作频率降低:急性荨麻疹的水肿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减轻,且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慢性荨麻疹通常反复出现,达数月或数年,好转后症状会逐渐减轻且频次明显减少;
2、皮损面积减少:荨麻疹的风团、红斑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呈大面积分布,如躯干、四肢、唇部、眼睑等部位,患处搔抓后可出现皮肤划痕征。好转时风团、红斑减少,一般仅在躯干或四肢分散存在;
3、颜色变浅:荨麻疹严重时表现为鲜红色的红斑、风团,好转时颜色变为淡红色;
4、对诱因有抗性:荨麻疹可因食物类比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植物类包括蕈类、草莓、番茄,某些食品添加剂以及药物、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等因素诱发,好转后对于上述诱因或病因有明显的抗性,接触或使用时可不病发。
『叁』 湿疹和荨麻疹有什么区别,最好有图片,谢谢!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因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2、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
二、临床表现不同
1、湿疹
(1)、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_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2、荨麻疹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
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
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
(4)、胆碱能性荨麻疹
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惟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5)、寒冷性荨麻疹
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是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后者较为常见,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发生瘙痒性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
(6)、日光性荨麻疹
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
(7)、接触性荨麻疹
其特点是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2类。非免疫性是由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发病,不须物质致敏。而免疫性属Ⅰ型变态反应,可检出特异性IgE抗体。
三、病因不同
1、湿疹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2、荨麻疹
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肆』 荨麻疹前几天是全身,现在只剩下手脚,是快好了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作为一种常见的由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过敏性皮肤疾病,一般在秋冬季多发。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临床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骤发速愈,一般1周左右可以痊愈;慢性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甚至数年。
有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两成人一生中得过一次荨麻疹,主要让侍为成年人,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
此外,荨麻疹也可能是吃出来的。这是因为虾、蟹等海鲜含有大量的组织胺,不少过敏体质者天生缺少分解组织胺的酶,导致一吃这类海鲜就会发病。
当然,感冒也是诱因之一。除了这些常见原因,紧张、压力大等精神因素,抵抗力下降,运动出汗等都可能导致患上荨麻疹,尤其现代人工作、学习、感情等方方面面压力都比较大,平时又喜欢熬夜、饮食不规律,久而久之就会犯病。
得了荨麻疹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
查找过敏原。常见为吸入某些植物花粉、屋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食物中的鱼、虾或接触油漆染料等。要仔细观察每次咳嗽发作前有什么因素存在,找出致敏因素,加以避免,防止再次接触。
2、免疫抗过敏治疗
荨麻疹目前多停留在抗组胺等炎症阶段,但由于这些治疗手段仅治标不治本,也不宜长期使用,治疗上过多的依赖抗过敏药物的控制而无法停药,只要停药就会复发或加重。
《过敏免疫学》中记载:辅助性T细胞及其发作的细胞因子对IgE的组成起重要调理效果。依据排泄细胞因子品种的不一样,将辅助性细胞分成为TH1和TH2两个亚群。而TH2细胞排泄的细胞因子主要在抗体构成及过敏反响过程中起效果。TH1和TH2之间经过细胞因子而相互调理,在健康情况下,TH1和TH2会相互平衡,且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调控,在辅助性T细胞调控能力欠缺时或接触到某些异性蛋白质或细微分子(如尘螨、花粉或海鲜食物等)后,TH2过度活化,致使TH2细胞激素排泄量过高,促使IgE升高,使血清中IgE浓度上升,从而引发荨链升麻疹。
荨麻疹多补充活性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这种极少数的抗过敏活性益生菌能够促进体内干扰素IFN-γ的分泌而诱导TH1型免疫反应,抵制免疫球坦唤吵蛋白IgE,通过增进免疫细胞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可增进抗过敏的能力。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携五种抗过敏专利益生菌组成的复方抗过敏益生菌,其发现唾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都具有显著的抗过敏功能,其中唾液乳杆菌是研究最多的抗过敏的乳酸菌分离菌株,唾液乳杆菌与格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组成五种菌体复合抗过敏菌株群欣敏康益生菌,明显缩小了抗过敏功能个体差异化,相比单一抗抗过敏菌株免疫调节抗过敏能力更加全面。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的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有明确食物过敏原的患者.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平时多吃大白菜。大白菜:性平,味道甜。可以清热除烦,活血化瘀,消肿,对于肠胃的通畅有好的帮助,经常吃大白菜可以防止过敏,有助于荨麻疹的消退。薏米,清凉,甜。解热,抗炎敛疮,具有皮肤水分的去除作用。适用于热保留荨麻疹患者使用。
此外,荨麻疹患者不要吃辛辣的东西,比如:辣椒粉,芥末,胡椒,生葱,生蒜,生姜等等,还有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品、防腐剂等都是荨麻疹不能吃的东西。
4、增强体质。
免疫机能正常,才能在遇到过敏原时才不容易受到影响。平时可以适当锻炼皮肤,比如冲水、用冷水摩擦等,这样皮肤能接受到合理的物理性刺激。虽然运动对于预防过敏看上去作用不大,但这个方法能有效强健体质,增强抵抗力。身体强壮了,才能有效对抗疾病。所以,平时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对治疗荨麻疹也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