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宝宝湿疹中医如何治疗
扩展阅读
湿疹手术切除 2025-04-25 13:00:11
荨麻疹按什么穴位 2025-04-25 12:58:51

宝宝湿疹中医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 2025-04-25 09:20:03

Ⅰ 中医治疗婴儿湿疹是以清热利湿, 疏风清热为主

中医解析婴儿湿疹:由中医是这样来解析婴儿湿疹的: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这里的“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等引起。至于“湿”,是指身体各方面受湿,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

中医治疗婴儿湿疹是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润燥为主的。几个中药方治疗小儿湿疹。

方一:蛇床子9克,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方二: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方三:用蛇床子、黄柏、白癣皮、苦参、车前草、龙胆草、地肤子等纯中药研制的惠,堂.止痒,膏,能够多重杀菌预防感染,深入渗透快速起效,修复皮肤预防复发。

宝宝患有湿疹后,家人要做好以下的护理事项:

1、对轻度的湿疹,做好皮肤清洁和保湿,可以选用郁美净、甘油等湿疹适用滋润乳。

2、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 湿疹严重时,避免皮肤直接接受日晒。出门记得做好防护,用帽子和衣服遮住 *** 的皮肤。

3、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

Ⅱ 宝宝湿疹严重可以通过哪些中医方法缓解症状

宝宝湿疹严重可以通过以下中医方法缓解症状:
1.中药泡澡:将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材泡在温水中,让宝宝在里面泡澡,有助于缓解瘙痒、消肿止痛。
2.穴位按摩:通过按摩宝宝身体的特定穴位,有助于调节气血,缓解湿疹症状。
3.中药外敷:可以将一些中草药制成药膏或敷料,外敷在湿疹部位,有助于缓解瘙痒、消肿止痛。
中医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具体使用前还是需要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同时,中医治疗需要耐心和持续的治疗,不能期望过快见效。

Ⅲ 婴儿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引导语:宝宝的脸上和头上长了很多小红疹子,特别是眉毛和眼睛下边比较厉害,宝贝又痒又难受,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因为湿疹比较难消除,所以一直在很严重的困扰着孩子健康,怎么才能帮宝宝去除湿疹?

一、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1、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该偏方适用于亚急性湿疹。

4、取滑石、五倍子、明矾各15克,蛋黄油适量,滑石、五倍子、明矾共研成细末,再用蛋黄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天2次。适用治疗阴囊湿疹。

5、取大枫子50克,苦参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荆芥15克,川芎15克,苍耳子30克,仙鹤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15~20分钟,滤取药液,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待药液变温时,可坐浴,每天2次。该偏方适用于肛门湿疹。

6、取密陀僧15克,冰片10克,雄黄5克,蛇床子10克,黄柏10克,地肤子5克,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食醋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天3次。治疗顽固性湿疹。

7、取地肤子30克,五倍子30克,土槿皮、白鲜皮、地榆、土茯苓、皂刺、紫草各15克,黄柏10克,赤石脂10克,甘草10克,加水25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该偏方适用于顽固性肛门湿疹。

8、取明矾30克,皂矾30克,黄丹30克,赤石脂30克,共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将药厚厚地涂于患处,将药稍干后用纱布包裹,待其干燥结痂自行脱落而愈。适用治疗顽固性慢性湿疹。

二、婴儿湿疹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就是平常说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

遗传因素

湿疹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双方中的一方曾患有过敏性疾病,或曾得过湿疹,那么小宝宝得湿疹的可能性很大。

食物因素

对于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牛奶(包括牛奶配方奶)中含有大量异体蛋白,极易引起过敏,是让宝宝得上湿疹的罪魁祸首;如果妈妈食用鸡蛋、鱼、虾、蟹、巧克力、果糖等都可能会引起宝宝过敏,根除宝宝湿疹的关键在于明确引起过敏的物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湿疹,羊毛织品、人造纤维衣物、花粉、螨虫、汗液、尿液、空气干燥等都可能引发湿疹。

精神因素

情感因素也会让宝宝受到影响而患湿疹,精神紧张会使湿疹加重。

三、婴儿湿疹怎么样预防呢

1. 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 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 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抓挠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4. 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5. 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6. 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7. 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参考医生的意见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已有研究证明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有助于调整婴儿的免疫系统,降低婴儿湿疹,以及避免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婴儿湿疹轻者不需药物治疗,但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复合维生素等药物。

注意保持婴儿大便通畅,婴儿湿疹发病急性期应避免预防接种,尤其是卡介苗和流脑疫苗。

四、婴儿湿疹症状有什么

1、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以上三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三期皮损也可发生于任何一种湿疹,三期可以互相转化和重迭。

由于病因复杂难以确定而反复发作。剧烈地抓痒可继发局部及淋巴结感染,极个别病例可发生全身感染、败血症、毒血症,出现高热、腹泻、周围血中性白细胞增高,有时出现中毒颗粒。

Ⅳ 宝宝湿疹偏方

婴儿在0~6个月内,经常会出现湿疹,因发生在婴儿喝奶的时期,且有些婴儿一喝奶就湿疹加重,所以俗称“奶癣”。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

方一:用乳汁擦拭,可治疗轻度湿疹。方二:苦丁5根,干菊花10朵、金银花2~3克,煎水凉透后,用棉签擦洗患处。每天坚持涂3~5次,5天即可见效。每天坚持用蘸后剩余的药水稀释后,为婴儿洗澡,起到预防作用。洗澡水温在36℃~40℃。注意:洗澡水不宜洗患处。

方三:金银花9克,蛇床子9克,生甘草6克,野菊花9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婴儿湿疹的首选药:小儿化湿膏不同于其他治疗湿疹的药物,针对婴儿独有肌理特别研制:于外、快速消除小儿湿疹引发的各类红肿、水疱、皮屑等病理现象;于内,柔化过敏反应、加强婴儿体质,有效避免小儿湿疹的再度复发。

治疗湿疹时,家长应当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洗澡和使用刺激性肥皂。同时,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果湿疹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在日常护理中,可以使用温和的保湿霜,帮助保持皮肤的水分。对于婴儿来说,适宜的室温和湿度也很重要,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的环境。家长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天然的保湿剂,如椰子油或橄榄油,轻轻涂抹在婴儿皮肤上,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在饮食方面,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婴儿对某些食物的反应,特别是常见的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等。如果怀疑某种食物引起了湿疹,应避免食用,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过敏测试。

总之,治疗婴儿湿疹需要综合考虑内外因素,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家长应当保持耐心,遵循医生的建议,为婴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度过湿疹困扰的时期。

Ⅳ 小儿得了湿疹怎么办 几种推拿方法轻松解决

小儿湿疹,俗称“奶癣”,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由于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因此容易发生过敏。中医理论认为,小儿湿疹多由禀性不耐、风、湿、热邪阻于肌肤所致。针对这种病症,中医推拿调理湿疹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清热、除湿、祛风邪。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个有效的中医推拿方法,帮助宝妈们缓解宝宝的湿疹症状。
首先,通过分推手阴阳穴,我们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具体操作为:在掌根横纹部,用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时间约为3分钟。
接着,清补脾土穴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增强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该穴位位于拇指桡侧,指根至指尖。操作时,先清后补,共5分钟(清3分钟,补2分钟)。
此外,逆运八卦穴可调和气血,对湿疹有辅助治疗作用。该穴位位于手掌内,以掌心为中点作1寸圆。操作时,用右手拇指端外侧逆时针方向逆运,时间2分钟。
推掐四横纹穴能清热散结,适用于湿疹等热性疾病。该穴位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先推后掐,共3分钟。
同时,揉小天心、外劳宫、乙窝风等穴位也能有效缓解湿疹症状。这些穴位分别位于掌根部、手背第三四掌骨交接处凹陷中以及手背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操作时采用揉法,时间分别为3至5分钟。
最后,清天河水、推六腑等穴位能清热除湿,对湿疹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这些穴位分别位于前臂掌面和尺骨下缘。操作时采用推法,时间3至5分钟。
请注意,上述推拿方法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对于更小的婴儿,可采用捏脊手法进行治疗。希望这些中医推拿方法能帮助宝妈们有效缓解宝宝的湿疹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