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湿疹易发季节 是在冬季吗为什么每年冬季发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除了激素和西药)
湿疹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季节性疾病,但确实有季节性复发的特点,尤其在冬季更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降低,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引发皮肤炎症。加上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皮肤更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导致湿疹反复发作。
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表现为皮肤红肿、剧烈瘙痒,伴有水疱或渗出液。亚急性湿疹则是急性期后,皮肤干燥、脱屑,形成结痂。慢性湿疹则表现为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中医治疗湿疹强调清热利湿止痒的原则。内治方面,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例如,风热型湿疹可采用银花、连翘、黄芩等药物清热解毒;湿热型湿疹则可用黄柏、苍术、薏苡仁等清热利湿。外治方法多样,包括使用黄柏溶液湿敷,再用青黛散与麻油调和后涂抹,或者选用黄连膏、青黛膏外搽,均可有效缓解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鱼虾、鸡鹅、牛羊肉等发物,同时忌食香菜、韭菜、芹菜、葱姜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皮肤清洁和保湿,穿着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长时间接触刺激性物质,有助于减少湿疹的发作。
此外,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也是控制湿疹的关键。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坚持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改用药。
② 中医认为风湿疹的病因是什么
中医对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疮”相当于泛发性湿疹,“面游风”相当于面部湿疹,“旋耳疮”相当于耳部湿疹,“乳头风”相当于乳头湿疹,“脐疮”相当于脐部湿疹,“绣球风”、肾囊风”相多于阴囊湿疹,“四弯风”相当于肘窝与膝窝湿疹,“鹅掌风”相当于掌部湿疹,有的掌部湿疹以皲裂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裂的皮开肉绽,奇痒难忍,连手都不能弯且曲,称为皲裂性湿疹。“湿臁疮”相当于小腿湿疹,又称淤积性湿疹。“肛门圈癣”相当于肛门湿疹。祖国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粘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而慢性湿疹是由于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于掌部湿疹皮开肉绽,奇痒难忍,连手都不能弯曲”等症状
【注意事项】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注意调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 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
③ 慢性湿疹的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方药。对于风热蕴毒型,表现为皮损肥厚、干燥、脱屑、瘙痒无度等症状,可采用全虫方进行治疗,此方由全虫、皂刺、猪牙皂角等药物组成,具有熄风止痒、除湿解毒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而对于阴虚湿盛型,表现为肤色暗褐、刺痒、搔抓处糜烂渗水等症状,可以使用生地、当归、丹参等滋阴养血的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同时,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腥发之物,以防刺激皮肤。
湿热浸淫型的湿疹则表现为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等症状,可采用燥湿解毒汤进行治疗,此方由地肤子、白藓皮、赤小豆、蚕砂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以减轻症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在治疗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药,并注意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以防病情加重。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腥发等刺激性食物。
针对风湿热毒,郁结肌肤的症状,可采用皮肤解毒汤进行治疗,此方由土茯苓、莪术、川芎等药物组成,具有祛风湿、解热毒的功效。每日1剂,日服2次。
慢性湿疹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减轻症状。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物质,以防病情加重。
④ 外耳湿疹有哪些症状
1. 风热湿毒型:患者耳道或耳壳周围皮肤呈现红色,感觉灼热和瘙痒。可能会出现水疱,破裂后流出黄色液体,随后出现糜烂和黄色结痂。这种类型可能伴随发热,婴儿可能会因为不适而睡眠不安、哭闹,成人可能感到烦躁。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象浮滑而数。
2. 血虚风燥型:病程较长,可能会反复发作。耳壳、耳道等处的皮肤变厚、粗糙,可能有裂缝,表面覆盖痂皮或鳞屑。瘙痒感明显,疼痛感较轻。抓挠后可能出现小血点,但很快会结痂。伴随症状可能包括面色黄暗、食欲不振、身体疲乏。舌质淡,苔白,脉象细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