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汗疱疹内用
扩展阅读
湿疹干了会什么样子 2025-04-24 08:23:17
孕妇起龙疱疹 2025-04-24 08:23:14
湿疹分期 2025-04-24 08:22:19

汗疱疹内用

发布时间: 2025-04-24 04:59:00

① 中医治疗汗疱疹的方法

中医治疗汗疱疹,综合内外疗法,注重饮食、情绪调理。

内治法分为两证:湿热内盛证与脾虚湿盛证。

湿热内盛证表现为掌跖多有深在水疱,瘙痒钻心,舌红苔腻,脉滑数。治宜清热除湿,药方含黄芩、黄连、苍术、陈皮、茯苓、六一散、生苡仁、丹皮,水煎服,每日1剂。

脾虚湿盛证则表现为掌跖散在水疱,半透明状,疱液清稀,舌淡水滑,脉濡滑。治宜健脾除湿,药方含茯苓、白术、泽泻、白扁豆、车前子、炒苡仁、炒山药、冬瓜皮,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采用收湿敛疱法,明矾、石榴皮水煎取汁泡洗患处,每日2次。

汗疱疹油以天然药材精华配伍,如紫草、苦参、千里光等,能祛风湿、止瘙痒、发散表邪,兼收敛疮疹。通过减少局部汗液分泌,润肤止痒达到治疗目的。同时深入皮肤表层,消炎杀菌、清热消毒。

汗疱疹与湿疹的治疗以“养”“防”为主,养即通过传统中药固本培元,化除体内瘀毒,增强机体抵抗力;防则需细心查清过敏来源,调整生活作息,改善习惯,避免湿疹反复。

化湿膏以各种中草药调理患者体内免疫系统,排毒祛湿,止痒护肤,改善肌理,有效治疗皮肤湿疹及汗疱疹。

② 什么是汗疱疹

汗疱疹(pompholyx)又称出汗不良或出汗不良性湿疹,为掌跖部和指侧的一种复发性、瘙痒性水疱疹。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对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子的反应,包括特应性、多汗、皮肤真菌病、对镍、铬、香脂、钴接触过敏、刺激性皮炎、情绪压力和气候改变。也有在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中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引起汗疱疹以及霉酚酸酯引起汗疱疹的报道。特殊检查包括真菌镜检、细菌培养和斑贴试验等。
汗疱疹可以自行缓解,治疗主要是控制瘙痒和水疱形成。外用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润肤剂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可口服抗组胺药物止痒,继发脓疱时可口服或外用抗菌药物。也可采用局部光疗等治疗。

③ 汗疱疹的治疗方法

汗疱疹是湿疹中的一种,一般对称性的发生于手或脚侧面的水疱性皮肤病.汗疱疹发生的部位在手或脚部汗腺特别发达的地方,汗疱疹的症状表现为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常无红晕,1-2周后干涸成屑,并可反复发生,伴不同程度的灼热及瘙痒,连续发作数年.汗疱疹与精神紧张,手足多汗,真菌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夏季多见.
内治法
①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药用: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药用: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白扁豆10g,车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根据本病以湿邪为主的特点,可用收湿敛疱法:王不留行60g,明矾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处,每次5分钟,日2次.
饮食疗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湿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②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其他
减少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怀畅达,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脱脱皮,以防染毒成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