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殖器疱疹危害大 生殖器疱疹要及早预防
1、生殖器疱疹患者患病部位出现水疱溃烂,其疼痛难以忍受,治疗时,应选择一些止痛药物的服用。患者生活中也可以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清洗患处,减少发炎感染。这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方法之一。
2、女性患生殖器疱疹后,常会引发一些妇科疾病,在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外,要注意做好妇科方面的检查,避免并发疾病的危害。患者自己应多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知道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使自己正确的护理和治疗疾病。
3、生殖器疱疹常因为不洁的性行为引起,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禁止性生活。生活中的外伤、过度劳累常会引起疾病的复发,因此患者要做好日常的护理,规律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类食物常会引起过敏,加重病情,要注意少吃。
『贰』 单纯疱疹怎么治疗彻底
单纯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对皮肤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患者应及时且正确地进行治疗。治疗单纯疱疹有多种方法,包括中医和西医治疗。如果不确定药物的使用方法,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1. 许多患者选择使用中药来治疗单纯疱疹,因为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内服中药时,建议同时外用中药涂抹患处,常用的有2%的榆紫草油膏和黄连膏。专家指出,单纯疱疹通常是由人体肺胃积热引起的,因此治疗重点是清肺解毒。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牛黄解毒丸和黄连上清丸。
2. 西医治疗也能有效对抗单纯疱疹。如果疱疹经常复发或情况严重,建议使用丙种球蛋白,每次6毫升,每周两次。转移因子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每次2毫克,每周两次。但患者在使用西药治疗时,应注意保持患处干燥,以防止进一步感染。
由于单纯疱疹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感染,关注该病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要的。在选择药物时,务必咨询医生,避免滥用药物,以免不仅无法有效治疗,还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预防措施包括:
1. 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烫伤和湿疹患者应避免与HSV感染者接触。
2. 患有生殖器疱疹的产妇应考虑剖腹产,以减少胎儿感染的风险。
3. 使用安全套可降低生殖器疱疹的传播风险,特别是在无症状排毒期间,应避免性生活。
4. 不要口对口喂养婴儿。
5. 可以考虑使用HSV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叁』 疱疹无症状排毒是在精液里还是在黏膜里
如果有生殖器疱疹就不能献血,献血是有规定的,凡有性病的是不可以献血的,生殖器疱疹属于性病的一种,所以不能去献血! 生殖器疱疹患者,亚临床或无表现排毒者及不典型生殖器疱疹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有皮损表现者传染性强.生殖器疱疹病毒存在于皮损渗液,精液,前列腺液,宫颈及阴道的分泌物中,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患有此病就不应该去献血,虽然献血是很光荣的事情.
『肆』 什么是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SV):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龈口炎、角膜结膜炎、脑炎以及生殖系统感染和新生儿的感染。在感染宿主后,常在神经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激活后又会出现无症状的排毒,在人群中维持传播链,周而复始的循环。
定义
单纯疱疹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热疮。单纯疱疹属于疱疹病毒科a病毒亚科,病毒质粒大小约180纳米。根据抗原性的差别目前把该病毒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获得,2型可从生殖器病灶分离到。感染是由于人与人的接触。从发生后四个月到数年被感染的人数可达人口总数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种病毒,但在临床仅有一部份发病。此病可分为: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皮肤炎、阴部疱疹、卡波西病等,有时也是脑膜炎、脑炎的病因。口唇部疱疹一般较易诊断,同时因日晒、发热等种种的刺激因素而引起复发。该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鸡等的动物培养细胞中大量地增殖。另外,2型病毒对田鼠细胞等有转化作用。还怀疑疱疹病毒与人类的宫颈癌有关。
生物学性状
HSV具有典型疱疹病毒形态特征。根据生物化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分为两个血清型,
HSV-1和HSV-2。二者基因组相似,序列有50的同源性,通过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区分。HSV基因组大约152kb,34个基因,编码70多个多肽。特别是?基因编码的晚期蛋白中有11种包膜糖蛋白(gB、gC、gD、gE、gG、gH、gI、gJ、gK、gL、gM),有些功能较清楚。其中gB和gD与病毒吸附和穿入有关,是与细胞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的病毒配体分子。gD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最强,可用于研制疫苗。gC是补体C3bD结合蛋白。gE是Fc受体,可与IgG的Fc端结合。gG为型特异性抗原,以此抗原能区别HSV-1(gG-1)和HSV-2(gG-2)。gH与病毒的释放有关。
HSV对动物感染宿主范围较广。常用实验动物为家兔、豚鼠及小鼠等。HSV在多种细胞中能增殖,常用原代兔肾、人胚肾细胞以及地鼠肾等传代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感染细胞很快出现明显细胞病变,并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致病性
单纯疱疹病毒在全球广泛分布,人群中感染极为普遍,潜伏和复发感染者较多。患者和带毒者是该病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皮肤、粘膜的直接接触或性接触途径进入机体。
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是受感染细胞呈气球样变、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等。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新生儿、儿童和成人,通常分为原发感染和复发感染。
原发感染
多发生在无HSV特异抗体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其中大多数为隐性感染。HSV-1的原发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尤以龈口炎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牙龈和咽颊部成群疱疹、发热、咽喉痛,破溃后形成溃疡。此外还可引起脑炎、皮肤疱疹性湿疹。成人可引起咽炎和扁桃体炎。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HSV-2的原发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男性表现为阴茎的水泡性溃疡损伤,女性为宫颈、外阴、阴道的水泡性溃疡损伤,并发症包括生殖器外损伤和无菌性脑膜炎。病程约3周。病毒潜伏在骶神经节。
潜伏与复发感染
感觉神经元的潜伏感染是嗜神经HSV和VZV的一种特征。人受HSV原发感染后,HSV常在感觉神经节中终身潜伏,有时也能在迷走神经、肾上腺组织和脑中检出。约1的受感染细胞携带病毒基因,病毒的DNA以游离环状附加体形式存在,每个受感染细胞约有20个拷贝。潜伏状态下只有很少的病毒基因表达。当机体受到多种因素如紫外线(太阳暴晒)、发热、创伤和情绪紧张、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使用肾上腺素等影响后,潜伏的病毒被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纤维轴索下行至神经末梢,感染上皮细胞,特别在骨髓移植或大剂量化疗后,在缺少预防的状态下,约有80的病人复发。研究表明,不是所有激活都导致明显损伤,但可以无症状排毒。潜伏与激活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在HSV潜伏感染的细胞核中发现有病毒的RNA转录,但未证实有病毒编码的蛋白,因此不被免疫系统识别而逃逸。激活时,CD8+抑制性T细胞活性增加,病毒的蔓延受某些因子如前列腺素的影响而增强,免疫效应细胞功能下降,因此,激活与局部前列腺素水平的增加、细胞免疫的抑制有关。
新生儿及先天性感染
新生儿疱疹是临床上常见而又严重的感染,据统计死亡率超过50,存活者约有1/2严重损伤。HSV-1、HSV-2在分娩时均可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以HSV-2为多见,约占75。常发生在生后第6天。
感染类型有:
1、皮肤、眼和口腔的局部损伤;
2、脑炎;
3、病毒播散到内脏,发生脓毒血症,常引起死亡。
早期抗感染可减少死亡率。剖腹产是避免生殖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妊娠妇女感染HSV-1,病毒有可能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性畸形。
免疫性
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感染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为最高易感期,到成年约70~90的人有HSV-1的抗体。HSV-2的抗体随性成熟逐渐升高。 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出现中和抗体(IgM、IgG、IgA)。严重的原发感染或经常性复发感染,抗体水平有所增高。这些抗体不能阻止重复感染或潜伏病毒的复发,但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毒分离和鉴定
病毒分离培养是当今临床上明确诊断疱疹病毒感染的可靠依据。可采集皮肤。
HSV-1结构
生殖器等病变部位的水疱液、脑脊液、角膜刮取物、唾液等标本,接种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株WI38及其它传代细胞株如Vero、BHK等,经24~48小时后,细胞则出现肿胀、变圆、细胞融合等病变。然后用HSV-1和HSV-2的单克隆抗体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或应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来定型。
抗体检测
常用于抗体检测的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临床多用于急性感染诊断和器官移植患者的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如用于急性感染诊断,应采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同时检测血清中的IgG和IgM。
DNA检测
取病变组织或细胞,提取病毒DNA,与标记的HSV DNA探针进行杂交或应用PCR检测HSV-1或HSV-2的gB糖蛋白基因来判断是否是HSV的感染。这种方法已用于疑为HSV脑炎患者的诊断。
防治原则
目前,对疱疹病毒感染的控制尚无特异性有效措施。寄希望于疫苗,特别是新型疫苗,如亚单位疫苗、重组活疫苗、DNA疫苗的研究。试验证明,疫苗对阻止原发感染有作用,但重组HSV-2糖蛋白疫苗虽能诱生高水平中和抗体,却不能保护生殖器的再感染。
在抗HSV的药物中,临床常用的有无环鸟苷、丙氧鸟苷、阿糖腺苷等。这些药物均能抑制病毒DNA合成,使病毒在细胞内不能复制,从而减轻临床症状,但不能彻底防止潜伏感染的再发。IFN对疱疹性角膜炎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