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郁金黄褐斑
扩展阅读
得水痘发烧了怎么办 2025-05-06 05:30:42
雀斑的起因 2025-05-06 05:25:28
去雀斑湖南长沙雅美优 2025-05-06 05:16:45

郁金黄褐斑

发布时间: 2025-04-23 21:53:00

1. 怎么治疗黄褐斑

现在很多的女性对于自己的皮肤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黄褐斑是一直困扰着女性,接下来我和大家讲解一下怎么治疗黄褐斑会比较好。
1.治疗一,将生地、熟地、柴胡、香附、茯苓、当归、川芎、白僵蚕、白术、白芷,白藓皮,白附子、甘草这些药材用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每天3次,对于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是很好的。


2.治疗二,丹皮、川芎、白芷、郁金,白僵蚕、赤芍、桃仁、红花、白蒺藜,柴胡这些药材用水煎后服用,每日一剂。连用20剂也是可以很好的治疗黄褐斑。


3.治疗三,现在比较常见的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就是激光治疗,这种方法治疗黄褐斑效果是比较好的,而且治疗周期比较短。


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黄褐斑,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有所注意,尽量不要吃一些深色系的食物,茶叶蛋,咖啡,浓茶,这些东西都会导致黄褐斑更加的严重。

2. 中医是如何对黄褐斑进行辩证的

黄褐斑 是一种以面部出现褐色或黑褐 色斑 片为特征的色素沉着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那 中医 对黄褐斑的治疗辩证是如何说明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中医对黄褐斑进行治疗辩证后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对黄褐斑的治疗证候和治疗方药

1、肝郁血瘀证

病因病机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络脉不通。

主症:好发于妇女面部,色斑淡褐带青,情志抑郁,月经色暗或有血块,经前乳胀,舌质淡红或暗,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活血。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川芎、当归、炒香附、枳壳、红花、桃仁、玫瑰花、甘草等。

2、脾虚湿滞证

病因病机是脾虚失运,湿邪内蕴,湿滞日久,络脉瘀阻。

主症:面黄不华,色斑污黄不泽,纳差,便溏或黏,乏力,舌淡红而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弱或濡。

治法:健脾祛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薏苡仁、炒扁豆、炒山药、砂仁、川芎、红花、甘草等。

3、气血两虚证

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不能荣养而涩滞。主症:面色黄白不华,色斑淡褐,边界不清,乏力心悸,少寐多梦,月经量少色淡,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气养血。方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炙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炒白术、茯苓、炒枣仁、龙眼肉、红花、陈皮等。

4、肾阴不足,肝郁血滞证

病因病机:肾阴亏损,水不涵木,加之肝郁血瘀,面生黑班。

主症:面色暗而无华,色斑浅黑或褐青,心烦易怒,口干,腰膝酸软, 耳鸣 ,少寐,舌稍红,苔薄少或有裂纹,脉细弦。

治法: 滋阴 补肾 ,舒肝活血。方选二至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墨旱莲、女贞子、生地、白芍、柴胡、丹皮、栀子、土元、郁金、合欢皮等。

5、气阴两虚,瘀热阻络证

主症为色斑日久,边界不清,伴有口干, 便秘 ,舌淡红或稍红,苔薄白或薄少,脉细。

治宜养阴益气,活血消斑。方用生脉饮加味。生晒参、麦冬、五味子、生地、丹皮、桑叶、白僵蚕、丹参、玫瑰花、甘草。

6、风热灼络证

多为过度曝晒而致风热郁肤入络,导致瘀热阻于孙络。

主症:春夏日晒后发病,色斑淡褐,饮食、二便如常。舌淡红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无异常。

治宜疏散风热,通络 祛斑 。方用辛凉通络饮(自拟方):桑叶、薄荷、黄芩、生地、赤芍、益母草、白僵蚕、枳壳、生甘草。

黄褐斑的成因与证治

黄褐斑的主症就是面部的色素沉着(淡褐斑),传统 中医理论 把色素斑归为“瘀滞”、“结滞”、“血瘀”,《普济方》认为:“痰饮积于脏腑,风邪入于腠理,使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䵟。”《 外科 正宗》曰:“黧黑斑者……火燥结成斑黑”。因此,总体来说,黄褐斑的辨治就是查寻“瘀滞”的成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黄褐斑“瘀滞”的形成,一般认为和肝、脾、肾有关,肝郁气滞、脾虚湿滞、 肾虚 血瘀是最常见的原因,三者还时常兼夹,形成较为复杂的证候。此外,外邪侵入,尤其是风热之邪入络,导致热瘀阻络,是春夏发生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之一。

在治疗上采取分型辨证施治

气滞血瘀型以理气活血退斑为主,药物组成为: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15g,鸡血藤20g,益母草15g,柴胡12g,延胡15g,郁金10g,甘草6g。方中柴胡、郁金等理气,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等活血。

肾虚血瘀型以滋阴补肾、化瘀退斑为主,药物组成:山萸肉15g,淮山药15g,茯苓15g,熟地2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泽泻15,丹皮10g,白芍15g,红花12g,桃仁12g,益母草15g。肾虚血瘀型是以肾阴虚为主,因肝郁气滞、久病伤及肝肾之阴而出现阴虚血虚的证型,方中山萸肉、淮山药、茯苓、熟地、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

气虚血瘀型是从第一阶段发展而来的,其以益气养血、活血祛斑为主,药物组成为:黄芪30g,白术12g,陈皮12g,升麻6g,党参12g,炙甘草12g,当归15g,大枣15g,桑寄生20g,白芍15g,益母草15g。方中各药均具有益气、养血活血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