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带状疱疹什么程度算好了图片
患了带状疱疹后,经过积极的治疗,病情好转,当出现以下特征时说明疾病痊愈:
1、皮损:已有明显好转,出现的水疱完全干涸、结痂、脱皮、脱掉,最后只遗留下色素沉着斑,或者是色素减退斑,即临床上只见有褐色或者白色斑片;
2、神经修复:疼痛完全消失,一点疼痛感都没有,也没有瘙痒、麻木、无力的感觉,才能确诊这个病人的带状疱疹已经完全痊愈。
而大家所关心的皮损留下的色素沉着斑或者色素减退斑,颜色的恢复时间比较长,一般要经过3-6个月,方可恢复到正常皮肤的颜色。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所制定的带状疱疹临床路径的标准,带状疱疹的疗程一般需要约10-14天左右。而对于带状疱疹该如何进行判愈有如下标准:
带状疱疹皮损通常,有明显、疼痛完全消失等症状算好了。皮损有明显改善,水泡完全干燥及结痂和脱落,只留下色素沉着点或色素减退点,即临床上只能看到棕色或白色斑点。其次只有当疼痛完全消失,完全没有疼痛,没有瘙痒及麻木和虚弱感时。才能确认患者的带状疱疹已经完全治愈,皮肤损伤留下的色素沉着点或色素减退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颜色。
1、皮肤无新发红斑、水疱,原发皮损趋于消退,疱面干涸、结痂,未见疱液渗出以及疱壁继发细菌感染等迹象。
2、疾病所累外周神经,常见的有三叉神经、肋间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等无异常表现,为病变部位以及相关放射区域的疼痛程度具显著改善,甚至于消失。
『贰』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一、典型带状疱疹
皮疹发生前常有轻度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将要发疹的部位出现知觉过敏、针刺样感、发痒、灼热、疼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等前驱症状,历时约1~3日。有的病人没有任何前驱症状。
皮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偶见双侧发病者。常见于胸胁部,其次为面部、颈部、腹部皮肤,亦可见于眼、鼻、口腔粘膜及耳部。皮疹初起为局部发生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内出现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半球形水疱,内容澄清透明,疱壁紧张,基底红晕,皮损可是一个或数个水泡群,依次沿所属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逐渐增多,每群水疱由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常呈1~2群、3~5群或更多,部分互相融合成弥漫性大片损害,各水疱群之间有正常皮肤。数日后透明疱液可渐渐混浊而成脓液,然后逐渐吸收,有的破裂露出湿润面,如无继发感染,表面干燥结痂,约10日左右痂皮脱落,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斑,一般不留瘢痕。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多见水疱基底部坏死,结成色痂,中心稍凹陷,周围炎症显著,愈后常遗留瘢痕。
神经痛为本病的显著特征之一,具有诊断价值。常在发疹前或出疹时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常为阵发性,呈针刺样、烧灼样或者触痛,并可逐渐加剧。儿童患者痛感较轻或不痛,老年患者则呈阵发性加剧,常难以忍受,且在皮疹消失后仍遗留剧烈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常见皮疹附近淋巴结肿大,极少数患者有暂时性的运动神经障碍。少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如只有神经痛而无皮疹。
带状疱疹病毒最易侵犯肋间神经。脊神经中除胸部神经单独形成肋间神经支配胸、腹部皮肤外,其他的脊神经多与相邻的几个脊神经互相联合后形成颈、臂、腰、骶髂神经丛,再从各神经丛分出许多周围神经,分别分布到颈、上肢、下肢和会阴部皮肤。因此,胸部神经发病后,常能由肋间神经明确的反映出病变的节段;而颈部、腰骶部神经发病后,仅能从皮损了解到脊神经病变的区域。
脑神经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较常受累的为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老年人多累及三叉神经,其中以眼支最多见,常有剧痛,皮损分布于一侧额面部,若鼻尖部出现皮疹则易合并眼炎,于患侧角膜及眼球上也可出现小水疱,严重者引起全眼球炎而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在上颌支受累时,于悬雍垂和扁桃体出现水疱,下颌支受累时,则在舌前、颊粘膜等处出现水疱。面、听神经受病毒侵犯后,外耳道或鼓膜出现水疱,并可有耳鸣、耳聋、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以及患侧面瘫、舌前2/3处味觉消失等症状,又成为耳带状疱疹,由此组成的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症又称Ramsay-Hunt综合征。若病毒由脊髓后根神经侵及自主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后,可产生相应系统的症状,如胃肠炎、膀胱炎、腹膜炎、胸膜炎等表现。
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神经疼痛最明显,使人寝食难安。如治疗不当或体质虚弱诸多因素所致,会转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少则年余,多则数年,患者将长期遭受痛苦折磨,影响生活质量。
二、非典型带状疱疹:
1、无疹性带状疱疹:仅有神经痛而无皮疹者。
2、不全型或顿挫性带状疱疹:无皮损,或仅有红色斑丘疹而不形成水疱即行吸收者。
3、出血性带状疱疹:水疱内液体呈血性者。
4、坏疽性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坏疽,结成黑褐色痂皮而不易剥离,愈后遗留瘢痕者。
5、泛发性带状疱疹:因病毒血源播散而致皮损广泛,甚至波及全身皮肤和粘膜,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同时可出现大疱、血疱、坏疽等皮损,多见于老年体弱或肿瘤患者。
6、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脑神经或颈神经节被病毒侵犯后向上蔓延所致,可引起头痛、呕吐、惊厥等症状,应予警惕。
7、带状疱疹性肺炎、肝炎:累及内脏如肺、肝时。
8、大疱性带状疱疹:如形成大疱介于樱桃至鸡蛋大小之间者。
『叁』 带状疱疹会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吗
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多数局限在皮损所在区域,如神经节段,但少数情况下也可以牵扯到其他部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在神经节内部的疱疹病毒重新活化,引起周围神经、皮肤损伤,导致神经痛、局部群集性水疱。
一般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与皮损所分布的位置一致,比如胸背部的带状疱疹,皮损一般在胸背部。如果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部位,主要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较少牵扯到其他部位。少数人在出现局部带状疱疹时,可以牵涉到相邻或者远隔部位发生神经疼痛,比如腹部的带状疱疹会引起腹部内部的疼痛,包括腹痛、腹胀;胸背部的带状疱疹可以累及到同一侧,所以带状疱疹引起疼痛不是绝对会局限在某一部位。
『肆』 带状疱疹初期症状有哪些
得了带状疱疹,1~3天后,发病部位的皮肤即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回丘疹、水答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患此病者,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或痒。轻者可以不痛,但有痒感,或只见红斑而没有明显疱疹;重者疼痛明显,坐卧不安,数日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在皮损消退后,仍遗留疼痛。进入带状疱疹后遗症期,留下反复的神经疼痛。带状疱疹就怕治疗不当留下后遗症。
『伍』 带状疱疹如何治疗
带状疱疹春秋多发,常出现在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中。
前驱症状包括: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痛觉,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主要为:三叉、颈、肋间、腰骶部神经分布区。
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在2~4周,并发症有高热、肺炎、脑炎、脑栓塞等。
西医治疗方法
处置原则是保持病变皮肤干燥、减少不良刺激、药膏治疗。
1. 抗病毒药:无环鸟苷、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万乃洛韦等。
2. 神经营养药:Vit B1、Vit B12
3. 镇痛药:去痛片、颅痛定、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西乐葆等。
4.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强龙、地塞米松等。
5. 免疫调节剂:干扰素、聚肌胞、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白介素-2等。
中医治疗方法
该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或忧思伤脾,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以致湿热内蕴;兼外受毒邪,则湿热火毒熏蒸皮肤而发疹。
辨证主要辨肝胆火盛和湿盛,临床以肝胆火盛型多见。皮疹大部或全部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者,多属气滞血瘀;而老年患者疼痛日久亦有属气血虚者,应注意辨别。
治疗主要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宜,结合外治。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其中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01 肝经郁热型
主症: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紫草10g,板蓝根15g,延胡索10g。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柴胡6g,生地黄9g,泽泻12g,当归3g,车前子9g,木通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02 脾虚湿蕴型
主症: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代表方:除湿胃苓汤加减
除湿胃苓汤:苍术15g,厚朴9g,陈皮9g,猪苓9g,泽泻15g,赤茯苓9g,白术9g,滑石15g,防风9g,山栀子9g,木通10g,肉桂5g,甘草5g,灯心2g。水煎液,每日一剂。
03 气滞血瘀型
主症: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暗,苔白,脉弦细。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10g,延胡索19g,莪术10g,珍珠母20g,生牡蛎20g,磁石20g等。
桃红四物汤:熟地黄15g,当归12g,芍药10g,川芎8g,桃仁6g,红花4g。水煎服,每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