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治疗黄褐斑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对于已婚女性而言,或许并不陌生。在分娩前后,它时常在颈部、鼻部及口周等处悄然出现,成为影响面容的一大困扰。中医对此有独到见解,认为黄褐斑的成因主要与肾阴不足、肝郁气结有关。肾水无法上承,或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灼伤阴血,导致颜面气血失和,从而引发黄褐斑。
针对黄褐斑,中医采用针灸治疗法,根据不同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对于肝瘀气滞者,需取任脉经穴,如行间、太冲等,以疏通气血,荣面祛斑。若伴有胸胁胀满,则加章门穴;腰膝酸软者,加肾俞穴。对于肾虚火旺(肝肾阴虚)者,取肝俞、肾俞等穴,以补养肝肾,调理气血,养阴退斑。脾虚湿阻者,则需选取脾俞、肾俞等穴,并随症取穴,如腹胀者取下脘、气海等。
此外,在皮损部位进行针刺或围刺,可疏通局部气血。同时,可根据病情加服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一疗程为10次,每次20-30分钟,初始可隔天一次。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情志不随、饮食不节、年老精亏及腠理受风等因素有关。这些因导致气血不和、不能濡养颜面。临床上表现为淡褐色或褐色斑块,形状不规则且常对称分布。初期斑色较淡,不易察觉,但一经发现往往已存在较长时间。随着季节变化,春夏季斑色加深而秋冬季则变浅。
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肝郁气滞型(伴有腰膝酸软、急躁易怒等症状)、肾虚火旺型(有时伴有黑褐色斑块及腰膝酸软等症状)以及脾虚湿阻型(面斑呈黄褐色且伴有纳呆脘腹胀满等症状)。
在治疗黄褐斑的同时,自我调护也至关重要。建议注意饮食调理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作息规律以劳逸结合并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避免日光暴晒以及滥用化妆品。此外还应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并坚持锻炼身体以提高身体素质。
B. 中医治疗黄褐斑 原来祛黄褐斑可用这秘方
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中药外敷:
- 白附子、白芨等中药面膜:将白附子、白芨、白蔹、白茯苓、蜜陀僧等份研成细末,睡前以乳汁调匀,涂搽面部,有助于治疗黄褐斑。
- 白僵蚕和凡士林膏:白僵蚕和白牵牛等份,加入烊化的凡士林中,搅拌成膏状,每日外搽3次,同样可治疗黄褐斑。
中药内服:
- 疏肝活血汤剂:采用归尾、川芎、赤勺、丹参、桃仁、红花、白芷等基本方进行加味,根据具体症状(如肝郁血瘀、脾虚血瘀、肾阳虚寒等)进行辨证论治。
偏方验方:
- 制香附、赤芍等水煎服:制香附、赤芍各20克,熟地、当归各10克,女贞子、丹参、杞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助于黄褐斑的消退。
- 白附子、滑石等面膜:白附子、滑石、白芷各150克,研极细末,调匀后涂于患处,也是治疗黄褐斑的一种有效方法。
注意事项:
- 避免不当护肤:如柠檬汁直接敷面可能增加色斑,因为柠檬中的茄硷容易形成色斑。
- 适度按摩:按摩有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但不宜过频,每天一次且动作轻柔即可。
- 防晒:紫外线是形成色斑的元凶,应避免肌肤直接受阳光照射,使用具有防紫外线效果的粉底等护肤品。
中医治疗黄褐斑注重整体调理,通过内外兼治的方法达到祛斑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有信心和耐心,同时注意日常护肤和防晒,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C. 中医治疗黄褐斑要多久
黄褐斑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黏膜病。在临床当中确实可以应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来治疗黄褐斑,比如可以应用口服的中药,或者应用中药面膜,以及像刮痧、放血等方式。但中医治疗黄褐斑要分情况来看,对于比较轻微的黄褐斑患者,可能应用中药的口服以及外用的方法,大概在一个月左右,是可以起到明显淡化作用。但对于比较严重的黄褐斑患者,可能会需要数个月左右,才可以见到比较不错的效果。在临床中不建议患者单纯应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可以同时配合西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比如激光或者应用外涂的具有脱色作用的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