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湿疹分什么类型呢
湿疹的西医分型:
1.急性
2.亚急性
3.慢性
湿疹的中医分型:
分型可分为三种,一是湿热并盛型,也就是急性湿疹;还有就是脾虚湿盛型,这类型相当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最后一种是血虚风燥型,也就是相当于慢性。
❷ 宝宝一到热天身上就痒,一抓就起小红泡 是怎么回事,要怎样搞才会好
应该是起湿疹了,建议带宝宝到医院检查确诊。宝宝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也就是常说的奶癣,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宝宝湿疹可以给宝宝补充一些抗过敏的益生菌台敏乐,对症处理,改善过敏体质,效果很好,还能有效的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调理胃肠道,最主要的是安全无副作用,非常适合宝宝服用。同时可以配合一些外用药膏,例如敏芙本草集抑菌膏,纯中药配方,温和无刺激,快速解决宝宝湿疹瘙痒反复问题。 宝宝湿疹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❸ 小儿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湿疹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对于婴儿湿疹,可以使用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艾叶各15克,川椒4.5克。将这些药材加清水适量煎沸,然后倒入盆内,待水温适宜后,外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洗1次。此法具有祛风渗湿、消炎止痒的功效。
对于另一种类型的湿疹,可以使用鲜女贞叶60克,地骨皮、生大黄、松花粉、青黛各30克,川黄柏15克,枯矾9克。先煎煮前两味药材,将药液倒入盆中备用,再将后五味药材共研成细末,备用。使用时,先用药液温洗患处,洗后拭干,再取药粉扑擦患处。每日早、晚各洗擦1次,此法解毒凉血、收湿止痒。
对于脂溢性婴儿湿疹,可以使用地榆、川黄柏、野菊花、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百部等量。每日1剂,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连渣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3-5次,此法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
对于婴儿湿疹,还可以使用苍耳草(全株)30克,蛇床子、白鲜皮、苍术、苦参、生大黄、川黄柏、地肤子各15克。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擦患处。每日早、午、晚各1次,此法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小儿湿疹中医辨证分型
湿热并重型湿疹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患者可伴有身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湿疹皮损表现为潮红,并有轻度肿胀,可出现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现象,如抓托,可出现渗液流津,瘙痒不止。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
脾虚湿盛型湿疹病程日长。患者有口渴、大便不干或溏泄等症状,湿疹病变处可出现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皮处还会有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皮肤伴有轻度潮红、瘙痒,皮损可见抓痕鳞屑,伴有纳食不香,身倦等症状。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滑。
血虚风燥型湿疹病程长。皮损可出现粗糙肥厚、角化皲裂,皮损表面可有抓痕、血痂,病处皮损颜色暗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舌体胖,舌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❹ 湿疹分成几种
湿疹是由多种来内外因素引起的自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容易复发。湿疹具有对称性、复发性、瘙痒性、渗出性及多形性等特点。临床上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
其中,急性湿疹表现为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明显。亚急性湿疹常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处理不当后发展而来。表现仍有丘疹,渗出较前减少,可有少量鳞屑。慢性湿疹是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轻度而持续的刺激引起的,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主要表现为暗红斑、丘疹、抓痕、鳞屑及色素沉着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