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冶疱疹偏方
扩展阅读
急性荨麻疹应注意那些 2025-04-16 17:11:44
水痘发烧豆瓣 2025-04-16 17:03:00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症状 2025-04-16 16:50:16

冶疱疹偏方

发布时间: 2025-04-09 10:26:27

⑴ 治疗带状疱疹外用偏方有哪些

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偏方之一是使用升麻30克,煎水后湿敷患处,每天进行4至6次。

另一种偏方是将大黄和黄柏各20克混合研细,然后与200克鱼石脂软膏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每天一次。

还有一种偏方是五倍子、大黄、黄柏和芒硝各10克,混合研细,用凡士林软膏调和涂抹于患处,同样每天一次。

白芷和雄黄等量研细,用醋调和涂抹于患处,每天3至6次,也是一种外用偏方。

雄黄9克,蜈蚣3条,混合研细后用麻油调和涂抹于患处,每天2次,这也是一种偏方。

山慈菇12克,南星和七叶一枝花各10克,混合研细后调和涂抹于患处,也是一种方法。

鲜半枝莲一大把,捣成泥状后涂抹于患处,每天1至2次,是另一种偏方。

干芙蓉叶10克,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涂抹于患处,每天2次,也是一种选择。

最后,将马铃薯500克捣成泥状,涂抹于患处,每天2至4次,也是一种外用偏方。

⑵ 蛇盘疮是怎么引起的治疗蛇盘疮的偏方有哪些

蛇盘疮的成因及治疗偏方
1. 蛇盘疮,也称为带状疱疹,通常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在幼年时感染后,可能会在神经组织中潜伏多年。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能会重新激活,引发带状疱疹的症状,如沿神经分布的水疱和疼痛。这种疾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
2. 一种治疗蛇盘疮的偏方是使用六神丸。取5到20粒六神丸,用米醋(也可以用盐水或开水)研化后涂抹在患处,每天三次。另外,可以同时服用8到10粒六神丸,以温开水在饭后一小时服用,这样可以在一周内达到治疗效果。同时服用板蓝根或龙胆泻肝丸等药物,可以加快解毒和清热利湿的效果。
3. 使用鲜嫩的马齿苋捣碎后外敷,每天更换4到6次,对于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非常有效。通常情况下,治疗时间为3到12天,平均约为7天见效。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出现。
4. 取乌玉块(黑墨)研成浓汁,加入数条蚯蚓(洗净泥土并晾干后研成膏状),再混合等量的浓墨汁,涂抹在患处,每天三次,直到痊愈。
5. 使用露蜂房(1个)剪碎后浸泡在白酒或50%的乙醇中,浸泡7天后使用。用时,用毛笔或棉签蘸取药酒涂抹在患处,每天5到8次,直到疱疹痊愈。
6. 取新鲜仙人掌去刺去皮后捣碎外敷,纱布包扎并固定,每天两次。一般用药3天后症状会明显缓解,1周后可痊愈。
7. 取鲜韭菜根30克和鲜蚯蚓泥15克,捣烂后加少量香油调和,备用。清洁患处后,将药涂抹在患处,用纱布覆盖,每天两次,2到5天可治愈。
8. 使用刚煮熟的热米饭包扎成团,趁热滚搓患处,每次可轮换2到3个饭团。每天多次,坚持3到5天,疱疹结痂、疼痛消失为止。

⑶ 有什么偏方可以治疗好带状疱疹

中医及民间疗法对带状疱疹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毛笔画字法,据说可以刺激神经,缓解疼痛;手指点豆法则通过点按穴位来缓解症状;墨汁外涂法则是利用墨汁的清凉作用,缓解皮肤瘙痒。针灸、刺血、拔罐、艾灸等传统疗法也被认为可以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

然而,建议患者在急性带状疱疹期尽早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这样可以达到抗病毒、抗感染、止疼、促结痂的效果,避免病情延误,引发并发症,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症的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症发生后,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治疗才能彻底康复。

中药酊剂·正元疼痛清·通过涂抹治疗,通经络、调气血、和五脏,通过有效改善微循环,彻底清除带状疱疹病毒,快速修复受损神经,达到止疼止痒消除麻木,恢复神经正常功能。同时,口服VB1/VB12等药物也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

患者应注意适当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辛辣、海鲜、烟酒、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有助于病情恢复。

⑷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6大偏方

对于带状疱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对其治疗方法却了解不多。接下来,我将介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6个偏方。
1. 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述药物(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先放入元胡煎20分钟,再加入剩余药物煎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得到的药液混合。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在服用本方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作用,作为君药使用;山栀作为臣药,与黄芩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的效果;莪术和元胡为佐药,共同缓解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猪苓利水渗湿,辅助君药清热。全方简练有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达到消疹止痛的效果。
2. 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上述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每剂煎两次,将得到的药液混合。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在服用本方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此方适用于毒邪偏盛的情况,即使经过治疗,毒热未清或气阴两伤导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紫草、板蓝根辅助清除余毒,全方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3. 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附子3g,肉桂2g,细辛2g,干姜3g,党参18g,当归9g,黄连6g,黄柏15g,黄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一剂,水煎服。
乌梅丸原为驱蛔剂,实为治疗厥阴病的总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具有扶正祛邪、调和寒热、止痛除烦等功效。方中党参、当归、肉桂、干姜、附子、细辛温养气血,理虚止痛;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敛浮阳以温下焦,并可制桂、附、姜、辛大热之烈;木香行气调中,增强止痛效果,还能健脾消食,防止苦寒伤胃,补虚而不滞;诸药合用,可发挥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热除,升降复常,气血调和,腹痛得解。
4. 越鞠丸加减方
苍术10g,生香附15g,抚芎15g,炒栀子6g,神曲10g,厚朴6g,泽泻10g,枳壳6g。每日一剂,水煎服。
本方中香附、川芎、厚朴、枳壳行气止痛,苍术、泽泻、栀子祛湿,神曲保护胃气,诸药合用,共奏行气解郁,利湿止痛之功。
5. 清解汤
银花30g,连翘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叶15g,粉丹皮15g,苦参12g,炒侧柏30g,炒荆芥12g,炒栀子12g,玄参12g,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根据需要加减并应用紫血丹,每次1支,每日两次。
银花、连翘、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辅以粉丹皮、苦参、玄参等清热凉血。
6. 雄黄冰片涂剂
雄黄、冰片、青黛各10g,研磨成细粉后混合,加入75%酒精300mL调匀。密闭保存。使用时摇匀,每晚睡前清洁患处后,取适量涂抹在患处,均匀涂抹后覆盖纱布固定。第二天早上洗净。连用10天为一疗程。
方中雄黄解毒杀虫,青黛清热解毒,冰片清热止痛,防腐止痒。三药合用,以酒为使,通达腠理,共奏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之效,因此疗效满意。

⑸ 带状疱疹民间土方治疗

5

侧柏叶大黄偏方昌腊颤

药材:侧柏叶60克、大黄60克、黄柏30克局者、薄荷30克、泽兰30克。

做法:共研细末,以水、蜜调膏外敷。

功效:此偏方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功效。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有一定的的疗效。

6

雄黄枯矾偏方

药材:雄黄、枯矾、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青黛30克。做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调均。外涂患处,以结药痂,保持湿润为度。

功效:此偏方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有耐败一定的的疗效。

7

雄黄酒精偏方

药材:雄黄粉50克,配入75%酒精100毫升,混匀备用。

用法:每天2次擦敷患处,如疼痛剧烈,疱疹很多者,则在药液中加入2%普鲁卡因20毫升。多数病人一周内可愈。

功效:此偏方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有一定的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