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调理婴儿湿疹
宝宝患湿疹痛苦不已,家长很焦急,这时自然就想到了中医治疗法。中医治疗不但治本而且外用药降低了药物中的激素对宝宝的损害。那么,中医治疗婴儿湿疹有什么方法呢?
宝宝患湿疹痛苦不已,家长很焦急,这时自然就想到了中医治疗法。中医治疗不但治本而且外用药降低了药物中的激素对宝宝的损害。那么,中医治疗婴儿湿疹有什么方法呢?
中医调理婴儿湿疹
湿疹在中医学称之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导致。“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
1、用生山香750克、银花60克、蒲公英60克、九里明60克、黄柏20克、五倍子6克、白巩3克、蛇床子20克、苍耳子20克、川椒5克、孩儿茶15克、荆芥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洗2-3次,连续熏洗至病愈。
2、用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土茯苓30克、紫草10克、地肤子30克、蛇床子30克、赤芍12克、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6克、甘草10克,纱布包好,水煮沸15-20分钟,将药汤倒于盆中,先熏后洗患处,每天2次。每天1剂,3剂为1疗程。
3、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鲜皮20克、石榴皮15克、生黄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参30克,装于纱布袋中,水煎汤,先熏后洗肛门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
4、也可以直接外擦湿痒停中药乳膏。适合任何部位的湿疹。
5、(儿童型)。功效:适用于小儿湿疹、奶癣等各类皮肤瘙痒问题的调理养护。
温馨提醒:宝宝皮肤脆弱,易发湿疹;这时正确治疗很重要;市面上的西药都含有激素;可以选用中医治疗再配合纯草本植物,无刺激,没有副作用的针对性药膏;疗效会更好。
2. 中医治疗婴儿湿疹是以清热利湿, 疏风清热为主
中医解析婴儿湿疹:由中医是这样来解析婴儿湿疹的: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这里的“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等引起。至于“湿”,是指身体各方面受湿,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
中医治疗婴儿湿疹是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润燥为主的。几个中药方治疗小儿湿疹。
方一:蛇床子9克,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方二: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方三:用蛇床子、黄柏、白癣皮、苦参、车前草、龙胆草、地肤子等纯中药研制的惠,堂.止痒,膏,能够多重杀菌预防感染,深入渗透快速起效,修复皮肤预防复发。
宝宝患有湿疹后,家人要做好以下的护理事项:
1、对轻度的湿疹,做好皮肤清洁和保湿,可以选用郁美净、甘油等湿疹适用滋润乳。
2、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 湿疹严重时,避免皮肤直接接受日晒。出门记得做好防护,用帽子和衣服遮住 *** 的皮肤。
3、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
3. 小儿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湿疹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对于婴儿湿疹,可以使用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艾叶各15克,川椒4.5克。将这些药材加清水适量煎沸,然后倒入盆内,待水温适宜后,外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洗1次。此法具有祛风渗湿、消炎止痒的功效。
对于另一种类型的湿疹,可以使用鲜女贞叶60克,地骨皮、生大黄、松花粉、青黛各30克,川黄柏15克,枯矾9克。先煎煮前两味药材,将药液倒入盆中备用,再将后五味药材共研成细末,备用。使用时,先用药液温洗患处,洗后拭干,再取药粉扑擦患处。每日早、晚各洗擦1次,此法解毒凉血、收湿止痒。
对于脂溢性婴儿湿疹,可以使用地榆、川黄柏、野菊花、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百部等量。每日1剂,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连渣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3-5次,此法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
对于婴儿湿疹,还可以使用苍耳草(全株)30克,蛇床子、白鲜皮、苍术、苦参、生大黄、川黄柏、地肤子各15克。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擦患处。每日早、午、晚各1次,此法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小儿湿疹中医辨证分型
湿热并重型湿疹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患者可伴有身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湿疹皮损表现为潮红,并有轻度肿胀,可出现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现象,如抓托,可出现渗液流津,瘙痒不止。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
脾虚湿盛型湿疹病程日长。患者有口渴、大便不干或溏泄等症状,湿疹病变处可出现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皮处还会有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皮肤伴有轻度潮红、瘙痒,皮损可见抓痕鳞屑,伴有纳食不香,身倦等症状。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滑。
血虚风燥型湿疹病程长。皮损可出现粗糙肥厚、角化皲裂,皮损表面可有抓痕、血痂,病处皮损颜色暗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舌体胖,舌苔白,脉沉细或沉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