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痘血常规表现
水痘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的疾病,在血常规方面也可以表现出来。普通严重程度的水痘,发热的症状不重或者没有发热的症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维持在正常的范围或者稍低。白细胞的分类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在正常范围,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稍微增高。当水痘患者的发热症状比较重,或者伴随细菌感染的时候,白细胞计数可以明显增高。在分类之中的淋巴细胞计数也可以有所增高,当伴随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计数也可以明显的增高。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计数会维持在正常范围,但在继发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升高的比较明显,以上就是水痘患者血常规的主要表现。特别严重的水痘患者,血小板也有可能会明显的消耗,从而出现血小板的下降。
㈡ 小孩血小板偏低是怎么回事
小孩血小板偏低是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血细胞,主要负责止血和凝血过程。当小孩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 易出血:小孩容易出现皮肤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这是因为血小板数量不足,无法及时形成血栓来止血。
2. 皮肤瘙痒:小孩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这是因为血小板数量不足,无法及时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
3. 疲劳乏力:小孩可能会感到疲劳乏力,这是因为血小板数量不足,无法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小孩血小板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遗传因素、感染、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如水痘、麻疹、风疹等。这些病毒会破坏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从而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等。
如果小孩被诊断为血小板偏低,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的血小板减少,可以通过休息和饮食调理来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或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此外,家长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㈢ 水痘有哪些临床特点
水痘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出现。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和粘膜上出现瘙痒的水泡疹,通常全身症状较轻。该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这种病毒属于人类疱疹病毒3型,具有双链DNA结构,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水痘的流行高峰期在冬末和初春,90%的病例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尤其是6到9岁的儿童。从水痘出现到结痂,患者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7到8天。潜伏期大约为10到21天,平均两周左右。
水痘病毒感染后,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进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导致皮肤和粘膜受损。病毒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中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水痘水泡局限于表皮层,基底有嗜酸性包涵体,周围有晕圈。粘膜受累时,可能出现浅溃疡。
水痘的临床表现多样。典型水痘包括分批出现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透明的水泡,周围有红晕,之后水泡变浑浊,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集中在躯干,随后扩散至面部、头皮和四肢远端。重症水痘常发生在恶性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中,症状包括高热、四肢多处水泡疹、出血性变化等。
先天性水痘较为罕见,孕妇患水痘时可累及胎儿,导致多发性先天性畸形,包括肢体萎缩、皮层萎缩、头小畸形、眼异常等。病儿常在1岁内死亡,存活者可能留下严重神经系统损伤。
水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皮肤继发感染、血小板减少、水痘肺炎、心肌炎、肝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炎、小脑症状等,预后较差。治疗方面,无合并症的水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严重病例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无环鸟苷。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进行被动免疫,以及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于高风险人群,如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在接触水痘后应注射VZIG。易感孕妇在接触水痘后也应给予VZIG。控制传染源,隔离病儿至皮疹全部结痂,托幼机构中接触者应检疫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