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伤寒论》笔记14|温病第一方-葛根汤
三五、“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分三种:中风、伤寒和温病。前面的经方讲的都是中风,这一条辨,张仲景设计 “葛根汤”用于治疗温病 。
临床上最常用于孩子。孩子最顽皮,整天蹦蹦跳跳的,冬天也是,在外面玩得出汗又吹到冷风,便得了感冒,故曰“冬伤于寒”。
还有一种温病同疫病有关。这里的“疫”同“役”,做苦力的人冬天必须用劳力赚钱,当他付出劳力时会流汗,外面又是冷的便得伤寒,到第二年夏至以前发出来就是温病。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劈。
葛根汤是治疗温病最好的处方。桂枝、芍药等量,加上甘草、生姜和大枣,便是桂枝汤,故葛根汤来源于桂枝汤。
葛根汤的主证是无汗、恶风、项背强、喉咙痛、咽干、口渴。 加麻黄是因为无汗,又项背强几几,故加葛根。项背是膀胱经最上端,利用葛根把麻黄、桂枝的力量带到项背,把项背的寒排出。所以吃完葛根汤,汗从项背流出即愈。
【本草】葛根味甘,性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为发汗解肌、升阳散火要药。
【本草】麻黄味苦,性温散,无毒,为发汗解散要药。
甘草、生姜、红枣都是补阴的药,补肠胃里的阴,即津液,平时做菜放点益于肠胃。中医治病同时固肠胃,肠胃是汗的源头,发汗时同时护津液,甘草还能解肠胃里宿食的毒。
所谓经方,为经典之方,其组成内容为绝对处方,不可更改,在经方基础上再对证加减。此外,比例也是绝对的,是黄金比例,不能随意改,视体格大小接比例增减或煮完后减量喝。
用量及煎煮法:
“两”换“钱”,生姜两片,大枣十二枚。先煮麻黄、葛根,去掉一些毒性,再一起煮,7碗煮3碗。吃完后盖被出微汗为最好,不需喝粥,光靠葛根的力量就够了。
葛根汤虽然重用麻黄,再重用葛根,但麻黄的剂量不能再多,再多的话会全身发汗,故黄金比例很重要:4:3:2:2。
临床上的变证:
·鼻窦炎: 流清涕为里寒,葛根汤加白术附子,白术去湿,附子去寒,葛根把药性带到脑部。若鼻涕为脓稠则为湿热,附子换黄岑。
·孩子水痘: 水痘是胎毒,表面上是一粒,肠胃壁表面是一片,胎毒捂在里面故发烧。用葛根汤后,会发得满脸是痘,但孩子退烧且有精神了,不用刺破水痘,会慢慢消掉,葛根汤一剂就够了。
·膝关节痛风: 关节肿胀说明表热里寒,左右膝轮换是因风会游走,故去风的同时去湿去寒。去风用桂枝,去湿用白术,去寒用炮附子,这三味药便组成另一有名的经方专治痛风:甘草附子汤。
·糖尿病人: 去湿的白术和去寒的附子组合在一起就是 术附汤 ,是有名的 排脓汤 。白术和附子等量,能把骨边或深部位的脓逼出来,临床上有糖尿病足即脚上有伤口化脓,化脓属表热里寒。经方里还有一个排脓汤是 赤小豆当归散 ,排的是痔疮的脓。
如果遇到糖尿病人脚烂了,又刚好得了葛根汤证,除了葛根汤里加术附外,白芍用量加倍,加快血液从脚上的回流,这样旧的血一走,新的血会过去。可见,经方的内容、比例是绝对的,用法上可灵活加减。
❷ 水痘怎么用偏方治疗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皮肤和粘膜相继出现斑丘疹、水疱疹和结痂,且上述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传染性强,病情轻,预后好。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6个月以下小婴儿少见。孕妇妊娠后期如患水痘,则可从胎盘传给胎儿致新生儿发病。一次患病可获终身免疫。水痘病毒亦可致带状疱疹,是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髓外神经节的病毒性疾病。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正常。水痘,中医又称“水疱”、“水花”、“水疮”。其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病邪深入,郁于肺脾,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以下所列方剂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功用,故每一方中不再重复论述。
【方一】清痘解毒汤【来源】孙钢。陕西中医,1997,18(11):481。
【组成】连翘、白鲜皮各15克,银花、赤芍、丹皮各10克,薄荷、蝉衣各5克,生苡仁、大青叶各30克【加减】水痘初起,红色斑丘疹稀疏,卫分症状明显者,去赤芍、生苡仁,加粉葛根10克,牛蒡子10克;发热重者加玉泉散30克(包煎),并加服紫雪散,3岁以下每次1/3~1/2支,3岁以上每次1/2~1支,均每日3次;咳嗽甚者加前胡10克;水痘盘根紧挫加重赤芍、丹皮用量,还可加用紫草20克;痘浆清稀加用六一散15克(包煎)痘浆稠黄并溃烂去丹皮,加野菊花、苦参各15克,紫黄地丁各30克;腹泻者去丹皮、赤芍,加煨葛根、炒黄芩各10克;纳少泛恶者减赤芍、丹皮量,加苏梗、霍香、竹茹各10克,陈皮5克;皮肤瘙痒甚者加炙僵蚕10克;因搔抓水痘破溃继发感染,可用龙胆紫外涂患处。
【功用】疏表透邪,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渗湿止痒。
【主治】水痘。
【方解】方中蝉衣、薄荷辛凉透邪以疏在表之风热;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以泄蕴里之热毒;赤芍、丹皮凉血活血;白鲜皮清热燥湿而兼祛风止痒;生苡仁淡渗利湿。
【用法】水煎服。
【疗效】86例患儿经上述治疗,全部治愈。疗程最短3d,最长7d,平均4d。
【注意事项】同时应嘱病儿忌食鱼虾辛辣等发物,剪短患儿指甲,进行隔离至疱疹结痂。如在夏季,沐浴后一定要拭干肌肤。
【方二】水痘饮【来源】楚华,魏毅。四川中医,1999,17(6):39。
【组成】大青叶、银花、连翘、牛蒡子、紫草、茯苓、薏苡仁各9克,防风、蝉蜕、莪术、鸡内金各6克,黄芩、生甘草各3克【加减】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钩藤各9克;咳甚加炒杏仁、桔梗各9克;痒甚加僵蚕6克;轻型水痘苔无黄腻或大便稀者去黄芩;重型水痘浆液混浊,不欲饮水,舌红苔黄腻等湿热偏重者,黄芩加量或酌加黄连;若伴烦渴、高热舌红苔黄而欠润等热毒偏盛者,加生石膏18~24克、公英12克,同时利湿药茯苓、薏苡仁减量或不用。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水痘。
【方解】大青叶、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防风、蝉蜕、牛蒡子疏散风邪而止痒;紫草清热凉血透疹;黄芩清内里湿热;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以上9味药及莪术临床均有报道,都具有抗病毒消炎作用。茯苓、薏苡仁淡渗助黄芩利湿;鸡内金、莪术消积化滞,以绝湿热再生之源。诸药配伍,内外兼治,切合病机,使内里湿热除,外表邪毒清,故水痘得早愈。
【用法】水煎服。以上用量为2~4岁一般小儿量,临床运用可根据不同年龄和体质适当增减。煎药前先用温水泡半小时左右,水量以没过药为宜,开锅后文火再煎10分钟即可。每日1剂分3次服。
【疗效】68例全部治愈。其中见疹4天内痊愈者59例,5~7天内痊愈9例。服3~4剂痊愈者约占4/5,有1/5的患儿服5~6剂痊愈。无并发症者。
【注意事项】饮食要给以充分的水分及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腥辣厚味。
【方三】银连外洗液【来源】黄俊勇。四川中医,2005,23(2):69。
【组成】银花、连翘各40克,野菊花、蛇床子、地肤子、千里光、苦参、苍术、板蓝根、贯众各30克,黄柏20克【功用】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水痘。
【方解】方中银花清气血热毒为主,连翘泻火解毒,野菊花、千里光、板蓝根、贯众均有清热解毒之功,配合使用,其清热之力尤强。蛇床子、地肤子、黄柏、苦参、苍术五药合用达到清热燥湿止痒之效,使热去湿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银花、连翘、野菊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或)抗内毒素作用,对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千里光、苦参、苍术、板蓝根、贯众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用法】每天1剂,水煎外洗,每日洗2次。每天观察皮疹变化情况。体温38.5℃以上者,临时给予小儿泰诺林滴剂或美林混悬剂口服。
【疗效】用药3天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6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4%。
【方四】芦根薏苡汤【来源】《实用偏验方精选》【组成】芦根、生薏苡仁各15克,淡竹叶6克【主治】用于轻型水痘。
【用法】水煎取液,加冰糖饮用。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5天。
【方五】银花石膏汤【来源】《偏方验方500首》【组成】银花、生石膏各30克,元参、紫草、荆芥、防风、扁蓄各10克,芦根20克【主治】小儿水痘。
【用法】煎汤,分多次服。
【疗效】可减轻症状,使水痘早日结痂,不感染。
【方六】水痘方【来源】雍怀生。四川中医,1993,(12):47。
【组成】苡仁15克,黄柏9克,萆薢10克,金银花、板蓝根各12克,苍术、甘草各6克【主治】水痘。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水痘疗效颇佳。
【方七】芫荽荸荠汤【来源】《草药偏方治百病》【组成】芫荽90克,荸荠60克,风栗30克,红萝卜120克【主治】水痘。
【用法】水煎服。
【方八】银甘汤【来源】《除害灭病手册》【组成】金银花18克(或忍冬藤30克),甘草1.8克【主治】水痘。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3日。
【方九】茜草根茶【来源】《除害灭病手册》【组成】鲜茜草根9克【主治】预防水痘。
【用法】水煎代茶,连服5天。
【方十】地榆大黄散【来源】《中国民间名医偏方》【组成】地榆、生大黄、红花根各等份【主治】适宜于当痘起浆之时,忽然便血之症。
【用法】共为末,烧酒调匀。敷尾脊骨,约3小时为度,连用3次,其血自止。如痘夹有斑症或夹丹症,形如斑点,用土珠紫草为末,敷之即愈。
❸ 经方治水痘
经方治水痘,一剂止。
在潍坊的闺蜜,年三十上午打电话,说孩子发烧,这个关键时期也不敢去医院,去了就怕被隔离。
详细询问症状,舌苔厚白,发烧3天,最高温度39度,29傍晚吃了退烧药,大便干,两天一次,纳呆。发烧时脸红,脸色起了几个红痘痘,(闺蜜还以为是青春期),改为视频看到孩子脸上是高出皮肤的丘疹状中间还有小水泡,判断是水痘,再让闺蜜看看后背前胸以及其他地方都有痘疹,判断无误。
给孩子开了一剂葛根汤,原方煮取300ml,分三次喝,中间每间隔2小时观察是否有汗出,没有汗再喝100ml,第三次服后微微出汗。停止服药。
汗出后便有了胃口销简,精神非常好。体温降到37.2度。
初一一天体温37.2度,无大便,顺时针摩腹,大便下,偏稀,胃口很好。
早发出来的痘已经开始回缩被吸收了。
中药治病,药症对,效如桴鼓。
如果没有中药治疗,继续吃退烧药,还会反复发烧,原因是退烧药属寒凉药州岩物,痘疹是大肠的亏迹裤寒症
,寒上加寒,痘疹透发不出,会让病症加重。
非常时期,对于疾病要对症吃药。
祝愿天下所有人健康平安。
❹ 【治疗水痘的偏方】治疗水痘最简单的偏方
治疗水痘的偏方:双花连翘治水痘偏方组成:
含双花、连翘、六一散包、车前子各6~10克,紫花、黄花、地丁各10~15克。
用法用量: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药渣煎汤洗患处。
治疗水痘的偏方:芫荽汤偏方组成:
1、鲜芫荽150克 鲜胡萝卜200克 风栗(干板栗)150克 鲜荸荠100克
2、先分别将芫荽、胡萝卜、风栗、荸荠洗净,然后切碎。把上4味一同放入搪瓷锅或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后取汤2碗,去渣即可。
用法用量:
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温热饮用,连用3~5天。
治疗水痘的偏方:荆芥连翘治水痘偏方组成:
荆芥、连翘、赤芍、白蒺藜、牛蒡子、淡竹叶、木通各10克,蝉衣3克,灯草1克。
用法用量:
每日1剂,诸药先浸泡半小时,沸煎5~6分钟后,取汁300毫升,4岁以下患儿频频饮服,4岁以上患儿于上、下午各分2次服完。
治疗水痘的偏方:板蓝根银花糖偏方组成:
板蓝根100克、银花50克、甘草15克、冰糖适量。将上3味加水600克,煎取500克,去渣加冰糖适量。
用法用量:
每服10~20克,每日数次。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治疗水痘的偏方:黄芩丹皮治水痘
偏方组成:
黄芩、法夏、丹皮、杏仁各10克,桔梗、蝉衣各6克,六一散、连翘各15克,板蓝根30克。
用法用量:
每日1剂,水煎取汁适量,7~10月患儿每日服3~5次,每次半匙;2岁以上患儿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服时可加少许冰糖调味。
治疗水痘的偏方:甘草三豆饮偏方组成:
1、绿豆10克,赤小豆10克,黑豆10克,生甘草3克。
2、先把三豆洗净,浸泡1小时后,同甘草一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炖,煮至熟透当作饮料。
用法用量:
以上为1次量,每日2~3次,连用5~7天。清热,利溼,解毒。适用于小儿水痘。
治疗水痘的偏方:石膏知母治小儿水痘偏方组成:
石膏、知母各12克,牛蒡子、升麻、葛根、浮萍各10克,水牛角、丹皮、紫草、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
每日1剂,水煎分4~5次内服。疱疹痒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
治疗水痘的偏方:清痘解毒汤偏方组成:
蝉衣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0克,白鲜皮10克,生地黄10克,生薏苡仁10克,玄参10克。
用法用量: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一般用3~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