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生儿出生后快速评估内容哪项是错误的
正常新生儿身体评估
正常新生儿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整28天的一段时间定为新生儿期,绝大多数新生儿为足月分娩,即胎龄满37周以上,出生体重超过2500g,无任何疾病。
一.外观
头大,躯干长,身长在47cm以上,头部与全身的比例为1:4;胸部多呈圆柱形;腹部呈桶状;四肢短,常呈屈曲状。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的姿势反映了胎内的位置。
二.皮肤
(1)胎脂:出生后皮肤覆盖的一层灰白色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其多少呈个体差异,生后数小时渐被吸收。但皱褶处胎脂宜用温开水摖去。胎脂若呈黄色,提示有黄疸、窒息或过期产存在。
(2)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2~3天出现,持续一周后消失。
(3)水肿:生后3~5日,在手、足、小腿、耻骨区及眼窝等处以出现,2~3天后消失,与新生儿水代谢不稳定有关。局限于女婴下肢的局限性水肿提示Turner综合征的可能。
(4)新生儿红斑:常在生后1~2天内出现,原因不明。皮疹呈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斑丘疹,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无不适感。多于1~2天内迅速消退。
(5)毛囊炎:为突起的脓疱,周围有很窄的红晕,以颈根、腋窝、耳后、肘曲分布较多,数日内消退。
(6)粟粒疹: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因皮脂腺堆积形成针头样黄白色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7)汗疱疹:炎热季节,常在前胸、前额等处见针头大小的汗疱疹,又称白痱,因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
(8)青记: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生青痣,随年龄增长而渐退。
(9)橙红斑:为分布于新生儿前额和眼睑上的微血管痣,数月内可消失。
三.头面部
(1)颅骨:软,骨缝未闭,有前囟和后囟,有时在前后囟指尖可触到第三囟门。前囟直径为2~4cm2,后囟一般只能容纳指尖。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及宫内感染患儿。出生时因产道挤压,颅骨常有不同程度变形。骨缝可重叠,顶先露分娩的头部显得狭长,先露部位经常见到水肿和瘀块,几天内可褪去。头颅血肿的可表现为囊肿样的肿块,通常2~3月内消散。
(2)眼:生后第一天,眼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一眼球运动功能未协调有关。有难产史者有时可见球结膜下出血或虹膜边缘一周呈红紫色,多因毛细血管淤血或破裂所致,可在数日后吸收;双眼上斜或内眦赘皮应疑有21三体综合征;伴有眼睑水肿和大量脓性分泌物时是淋球菌感染的典型表现;达面积角膜混浊伴有高眼球张力则是先天性青光眼的指征;正常瞳孔反射呈红色,若呈白色提示有白内障、肿瘤或视网膜病变的可能。
(3)鼻:鼻梁低,因鼻骨软而易弯,可见歪斜,但以后不留畸形。新生儿用鼻呼吸,若后鼻孔闭锁,出生后即表现为呼吸窘迫;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出生后表现鼻塞、张口呼吸,鼻前庭皮肤湿疹样溃疡。“”
(4)口腔:口唇皮肤和粘膜分界清,粘膜红润,牙龈上有有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包囊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板牙”或“马牙”,可存在较长时期,勿挑破以防感染。硬腭中线上可见大小不等(约2~4mm)的黄色小结节(彭氏珠),也是上皮细胞堆积的,数周后消退。舌系带有个体差异,或薄或厚。或紧或松。两颊各有一个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利于吸乳,不可挑破。巨舌症提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有Beckwith综合症的可能,有时可见到唇裂或腭裂,小下颌要想到PierreRobin综合症的可能。
(5)耳:其外形、大小、结构、坚硬度与遗传及成熟度有关,愈成熟耳软骨愈硬。耳轮低于眶耳线称为低位耳,在一些综合症中可见到。
四 颈部
甚短,颈部皱褶深而潮湿,易糜烂;有时可见到胸锁乳突肌血肿,可导致其后发生斜颈。
五 胸部
多呈圆柱形,剑突尖有时上翘,在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串珠。新生儿呈膈肌型呼吸有时为潮式呼吸,生后4~7天常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或见黑色乳晕区及泌乳,2~3周可消退,系母体内分泌所致,切不可挤压以防感染。
六 腹部
多稍隆起,早产儿因腹壁甚薄,可见到肠型;肝脏软,在锁骨中线肋缘下2cm,脾脏有时刚触及。生后脐带经无菌结扎后,一般1~7天脱落,有时可见到脐疝。
七 生殖器:生后阴囊或阴阜常有轻重不等的水肿数日后消退两侧睾丸多下降,也有在腹股沟中,或异位与会阴、股内侧筋膜或耻骨上筋膜等处,有时可见一侧或双侧鞘膜积液,常于生后2个月内吸收。一些女婴在生后5~7天可有灰白色粘液分泌物从阴道流出,可持续两周,有时为血性,俗称“假月经”,系分娩后母体雌激素对胎儿的影响中断所致;生殖器色泽增深,多与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有关。
八 肛门:有时可见肛门闭锁,应仔细观察胎粪排出情况,必要时作肛指诊检查。
九 脊柱和四肢 检查有无脊柱裂。四肢姿势与胎位有关,一些貌似异常者日后可逐渐恢复,如足上翻、足底内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