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6大偏方
对于带状疱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对于治疗都不怎么了解,现在介绍一下中医关于带状疱疹治疗的6大中药治疗偏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6大偏方
1.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元胡放入,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黄芩性味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用以为君;山栀为臣,与黄芩共奏清热解毒之效;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二者为佐药,共奏疏达气血之瘀滞而止痛之功效。猪苓利水渗湿,驱邪从小便而走,佐助君药清热之功。全方药简力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而达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此证多属毒邪偏盛,虽经治疗,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佐以紫草、板蓝根清解余毒,全方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3.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附子3g,肉桂2g,细辛2g,干姜3g,党参18g,当归9g,黄连6g,黄柏15g,黄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乌梅丸现代多收入驱蛔剂,实为治厥阴病之总方,方剂组成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具有扶正祛邪,调和寒热,止痛除烦等功效。方中党参、当归、肉桂、干姜、附子、细辛温养气血,理虚止痛;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敛浮阳以温下焦,并可制桂、附、姜、辛大热之烈;增以木香行气调中,既增强止痛效果,还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伤胃,补虚而不呆滞;诸药合用,可充分发挥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热除,升降复常,气血调和,腹痛得解。
4.越鞠丸加减方
苍术10g,生香附15g,抚芎15g,炒栀子6g,神曲10g,厚朴6g,泽泻10g,枳壳6g。日1剂,水煎服。
本方香附、川芎、厚朴、枳壳行气止痛,苍术、泽泻、栀子祛湿,神曲保护胃气,诸药合用,共奏行气解郁,利湿止痛之功。
5.清解汤
银花30g,连翘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叶15g,粉丹皮15g,苦参12g,炒侧柏30g,炒荆芥12g,炒栀子12g,玄参12g,蒲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日1剂。加减应用加服紫血丹,每次1支,日2次。
银花、连翘、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佐以粉丹皮、苦参、玄参等清热凉血而获效。
6.雄黄冰片涂剂
雄黄、冰片、青黛各10g,粉碎成细粉,将3种药粉末混匀,加入75%酒精300mL,调匀。密闭保存。用时摇匀,每晚临睡前清洁患处后,取本品适量在患处涂薄薄一层,涂抹均匀后覆盖纱布并固定。第2天早上洗去。连用10天为1疗程。
方中雄黄解毒杀虫,青黛清热解毒,冰片清热止痛,防腐止痒。三药合用,以酒为使,通达腠理,共奏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之效,故疗效满意。
2. 蛇盘苍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可能源于情志不调、肝经郁火或脾湿内蕴,加上外感毒邪。治疗根据不同症状分为三类:
- 1. 热盛证:表现为皮肤红肿,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随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疗采用清泻肝胆实火法,如龙胆泻肝汤或龙胆泻肝丸。
- 2. 湿盛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可能有纳差、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治疗则以健脾除湿为主,如除湿胃苓汤。
- 3. 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仍痛者,需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如柴胡疏肝饮。
治疗中,中药外用可选择清热解毒或祛湿收干的药剂,如金黄散和四黄膏。针刺疗法对消炎止痛及后遗神经痛也有显著效果。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以提高疗效。
部分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如影响视力的三叉神经眼支区域、耳部和胃肠道、泌尿道,需针对性治疗,可能涉及药物疗法、神经阻滞或神经毁损等方法。
总的来说,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是止痛、消炎,局部保护以防感染。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麻醉性及非麻醉性镇痛药,严重时可能需进行神经阻滞或毁损手术。辨证论治中,中医注重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宜的方剂,如白通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助真阳之力,防止寒湿邪气敛回体内。
3. 治疗带状疱疹的几种偏方
您好, 在治疗上,常规治疗就是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维生素B1和B12等药物。而内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容寒湿邪气侵蚀,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所引起的,人体阴阳进一步失衡,就会促使后遗症神经痛的出现。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治疗,应该从清热解毒、疏湿散热入手,以疏通筋络,调和阴阳,驱邪扶正,使人体内部阴阳平衡为目的,从而达到彻底痊愈的疗效。必要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慢就会痊愈的。
4.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6大偏方
对于带状疱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对其治疗方法却了解不多。接下来,我将介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6个偏方。
1. 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述药物(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先放入元胡煎20分钟,再加入剩余药物煎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得到的药液混合。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在服用本方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作用,作为君药使用;山栀作为臣药,与黄芩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的效果;莪术和元胡为佐药,共同缓解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猪苓利水渗湿,辅助君药清热。全方简练有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达到消疹止痛的效果。
2. 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上述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每剂煎两次,将得到的药液混合。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在服用本方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此方适用于毒邪偏盛的情况,即使经过治疗,毒热未清或气阴两伤导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紫草、板蓝根辅助清除余毒,全方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3. 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附子3g,肉桂2g,细辛2g,干姜3g,党参18g,当归9g,黄连6g,黄柏15g,黄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一剂,水煎服。
乌梅丸原为驱蛔剂,实为治疗厥阴病的总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具有扶正祛邪、调和寒热、止痛除烦等功效。方中党参、当归、肉桂、干姜、附子、细辛温养气血,理虚止痛;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敛浮阳以温下焦,并可制桂、附、姜、辛大热之烈;木香行气调中,增强止痛效果,还能健脾消食,防止苦寒伤胃,补虚而不滞;诸药合用,可发挥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热除,升降复常,气血调和,腹痛得解。
4. 越鞠丸加减方
苍术10g,生香附15g,抚芎15g,炒栀子6g,神曲10g,厚朴6g,泽泻10g,枳壳6g。每日一剂,水煎服。
本方中香附、川芎、厚朴、枳壳行气止痛,苍术、泽泻、栀子祛湿,神曲保护胃气,诸药合用,共奏行气解郁,利湿止痛之功。
5. 清解汤
银花30g,连翘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叶15g,粉丹皮15g,苦参12g,炒侧柏30g,炒荆芥12g,炒栀子12g,玄参12g,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根据需要加减并应用紫血丹,每次1支,每日两次。
银花、连翘、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辅以粉丹皮、苦参、玄参等清热凉血。
6. 雄黄冰片涂剂
雄黄、冰片、青黛各10g,研磨成细粉后混合,加入75%酒精300mL调匀。密闭保存。使用时摇匀,每晚睡前清洁患处后,取适量涂抹在患处,均匀涂抹后覆盖纱布固定。第二天早上洗净。连用10天为一疗程。
方中雄黄解毒杀虫,青黛清热解毒,冰片清热止痛,防腐止痒。三药合用,以酒为使,通达腠理,共奏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之效,因此疗效满意。
5. 2018-12-30欧阳卫权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经验
本文摘要自欧阳卫权 《经方辨治皮肤病》,为本人学习之札记。
皮肤病具有不同于内科疾病之特殊性,如常以局部皮疹为主诉,考察其病变亦多在局部,故多重视对局部皮损的辩证。如局部皮疹涩红,多辩证为热;色白,辩证为寒;皮疹肿胀渗液,辩证为湿;局部皮疹瘙痒,辩证为风等等。若伴有整体证候的出现,按传统辩证思路,亦常采用脏腑辩证、其次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举例弱带张疱疹,中医古籍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认为本病因心肝风火、或肺脾湿热所致。《医宗金鉴》曰:“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干者。。含橡。。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属肺脾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此以脏腑辩证为主要依据。现代中医各家临床报道,亦常遵此辩证方法,或结合经络辨证,或结合气血津液辩证。中医六版教材《中医外科学》关于“蛇串疮”辩证亦分为肝胆郁热证、脾虚湿蕴、气滞血瘀三型论治,也是以脏腑辩证为常用辩证方法。而罕见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临床辨证依据的。如果因此而舍弃六经辨证,仅仅依据脏腑辩证来治疗带状疱疹,良法废弃不用,殊为可惜。
笔者多年临床中,遵循《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将经方活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橘渣体而言,如病初起,有寒热,则常在太阳,或转入少阳,或呈三阳合病,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诸方主之;亦有太阳病不解,转入阳明者,热从湿化,湿热相合,则以茵陈蒿汤主之;甚或阳明下焦蓄血、圆老悄瘀热互结,少腹部疼痛甚,大便难,则可以桃核承气汤攻之,或茵陈蒿汤合桃核承气汤,湿热淤结一并攻之;虚人常出现太阴证候,如脾虚便溏,可用理中汤;阳虚肢冷,则在少阴,比用四逆汤救之;若兼见恶寒、脉沉细、但欲寐者,则又是太阳少阴两感,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又或厥阴寒热错杂,现乌梅丸证,或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证。可见,带状疱疹的各期辩证,均未出六经规范,均可以六经辨证来统筹,且具有辨证步骤简洁、严谨、规范、处方药味稍、加减规范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掌握好六经辨证,不仅可辨证伤寒外感,更可统治百病。亦可以辨证各类皮肤病。古今中医大家,无不明此理。故清代伤寒大家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
6. 带状疱疹长在眼睛周围会影响视力么要怎么治疗
一:会影响视力的 得尽快进行医治 二:带状疱疹属于寒湿邪气被真阳驱赶外泛于皮肤的表现 也是一种人的自保反映 这种病是经脉不通 但是元气尚足的象 三:我仔细说下 如果仅有仅有神经痛而无疱疹 属于真阳无力将寒湿驱赶至皮外的表现
出现红疹或水泡的 属于真阳可将寒湿邪气驱赶于皮表的表现
无疱疹的可以服用白通汤使寒邪湿气加速表出 由干性 快速转变为湿性 或在体内通过其他形式排出
出现红疹或水泡的 应该服用三五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以助真阳一臂之力 此时 如果服用疏风解表 清热 燥湿的药物 就会使得寒湿邪气敛回体内 由湿性 转为干性 患者将会痛苦不堪 病情加重或转变为其他阴盛阳虚的病症 四:平日得注意饮食结构 保持饮食清淡 并控制情绪等方式加以注意
五:附: 白通汤配方
附子(15克) 干姜(6克) 葱白(四根)或:葱白4茎 干姜3克 附子10克(生) 水煎服 每日喝两次 三五剂麻黄附子细辛汤配方
麻黄2两(去节) 细辛2两 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水煎服 每日喝三次 六:如有不清楚 可随时问我 (血淋淋的幸福 纯手工回答 请尊重他人劳工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复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