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带状疱疹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带状疱疹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与人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带状疱疹病毒的强度和发病率增加。20岁至50岁之间的发病率相对增加,50岁以上的发病率较高。
带状疱疹的病因基本上是因为人的免疫力下降,引起病毒入侵,引起患者发病。而带状疱疹的病因和年龄都有重要的关注。婴儿和幼儿的发病率很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带状疱疹属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感染”,“首次感染”是发生“水痘”,当然这种“水痘”情况还可能是“隐性感染”,不一定会有明显的典型皮疹表现。当身体的免疫系统被各种刺激物削弱时,这些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并侵入其所在的神经节,导致神经节炎症(神经损伤)和带状疱疹特征性皮疹的出现,以及神经痛和感觉异常。当带状疱疹的“再感染”状态得到治愈时,身体会彻底清除病毒,并产生很少复发的“持久抗体”。
带状疱疹是由于抵抗力下降,,导致水痘带状疱疹的带状疱疹病毒繁殖的情况,青少年得带状疱疹的次数少一些,老年人中主要是指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得几次带状疱疹,而且年龄越大,抵抗力越差,恢复越慢。
Ⅱ 超90%的成人体内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一旦感染将终身携带
天气网讯,多数人对疱疹病毒不太了解,即便感染了,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据最新数据显示,超90%的成人体内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这种病毒是一种最疼的皮肤病之一,一些患者疼痛长达10年之久。此外,疱疹病毒 一旦感染将终身携带!
超90%的成人体内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皮肤病之一,约1/3的人会患带状疱疹。它痊愈后仍可能复发,部分患者疼痛时间可达10年。
医生提醒:①50岁以上②有基础慢性病③免疫受损人群,是带状疱疹易感人群。
疱疹病毒不能被彻底清除,初次感染消退后,病毒会潜伏于黏膜、血液以及局部感觉神经节和多数器官内“伺机而动”。其中,带状疱疹虽然症状在皮肤上,实际上却是神经系统疾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途径如下: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自然宿主,皮肤上皮细胞是主要靶细胞。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感染进入机体,经2次病毒血症,病毒大量复制,扩散至全身,特别是皮肤、黏膜组织。约经2—3周潜伏期后全身皮肤广泛出现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较多,可发展为疱疹。
水疱皮疹内含大量病毒,水痘消失后不遗留瘢痕,病情一般较轻,但偶有并发间质性肺炎和感染后脑炎者。细胞免疫缺陷、白血病、肾脏病或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的儿童患水痘表现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成人患水痘时,20%—30%并发肺炎,一般病情重,病死率亦高。孕妇患水痘的表现亦较严重,并可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产。
带状疱疹可以引起不适症状,如疼痛,因此预防较为重要,预防包括以下两方面:
1、增强体质:增强体质是指增加身体免疫力不容易得带状疱疹,例如多运动,运动会增加身体抵抗能力。饮食合理、清淡,提倡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低脂饮食。尽量不熬夜,控制情绪,以上会引起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带状疱疹病毒入侵。新鲜蔬菜水果,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合理饮食方法都可以增加免疫力,可以预防带状疱疹;
2、抵抗病毒:在带状疱疹高发季节例如春季和初冬是病毒好发季节,可以饮用中药茶饮来预防带状疱疹,例如金银花茶、野菊花茶,配合薄荷、板蓝根、大青叶、罗汉果利咽解毒可以预防带状疱疹。在病毒密集场所、人群较多场所例如医院、商场、车站等病毒含量较高,尽量避免同样是预防带状疱疹方法之一。
认识误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本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出现皮肤丘疱疹,成簇单侧发生,常伴明显刺痛。民间常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本病在解放以前没有特效的办法,治疗非常困难,疗效也不佳,遗留后遗症的机会也非常多。所以民间流传着很多看来不合时宜的方法或认识误区。下面就这些误区逐一介绍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以前经济条件差,医疗意识淡薄,对本病的认识也不充分,患病以后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且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结果效果欠佳,遗留后遗症的机会也较多,从而促使各种土办法的诞生。“斩”是民间流行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天朦朦亮时,对着东方,念念有词,然后拿刀把预先准备好的草绳剁成几段,再拿墨汁把患处圈起来,每天一次,连续四、五天。本方法唯一可取之处是用墨汁外涂患处,在中药里京墨有清热解毒收敛的功效,可以用于本病的治疗。但墨汁则没有这种疗效,而且未经过消毒处理,外用以后反而容易继发感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开发了很多疗效佳,副作用小的抗病毒药物,比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它们的疗效非常好,而且副作用很小。只要患者能及时就诊,正规用药,大多能很快痊愈,当然部分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及时用药,仍有可能遗留较明显的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明显痛苦。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感染人体以后,出现水痘或隐形感染,而后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因素(外伤、感染、过劳等)的刺激下可以再发,损伤神经出现神经痛,累及皮肤出现丘疱疹。具有传染性。
带状疱疹绝大部分累积单侧,呈带状,出现神经痛及皮肤损害,不会影响生命。只有极少数免疫低下、年老体弱或肿瘤患者才会泛发,此类患者可能并发肺、脑等系统损害,才会危及生命。
带状疱疹的治疗以内治为主,抗病毒药物为一线药,水痘及带状疱疹禁忌用糖皮质激素,因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病毒的播散而加重病情,可以配合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霜、喷昔洛韦霜等均可使用。中药的雄黄、季德胜蛇药片、六神丸等也可。但均需预防感染的发生。后遗神经痛患者可配合中药、针灸、光疗等方法。
Ⅲ 什么是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根据抗原性被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通过口唇病灶传播,而2型则多从生殖器病灶中分离得到。这种病毒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感染人群的比例在4个月到数年后可高达50%至90%。尽管它极易感染人类,但在临床上仅有一部分患者会表现出病症。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症状,包括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皮肤炎、会阴部疱疹和卡波西病等。此外,它有时也会成为脑膜炎和脑炎的原因。1型病毒感染通常局限于口咽部,尤其是龈口炎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牙龈和咽颊部成群疱疹、发热、咽喉痛,破溃后形成溃疡。此外,它还可能引起脑炎和皮肤疱疹性湿疹,成人也可能出现咽炎和扁桃体炎。病毒常潜伏在三叉神经节。
2型病毒感染主要导致生殖器疱疹,男性表现为阴茎的水泡性溃疡损伤,而女性则可能遇到宫颈、外阴和阴道的类似损伤。并发症包括生殖器外损伤和无菌性脑膜炎,病程通常持续约3周。新生儿疱疹是临床上常见且严重的感染,据统计,死亡率超过50%,幸存者中有约一半会遭受严重损伤。1型和2型在分娩时均可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2型更为常见,约占75%,常在生后第6天显现。感染类型包括皮肤、眼和口腔的局部损伤、脑炎及病毒播散到内脏,导致脓毒血症,这种情况常引起死亡。早期抗感染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剖腹产是避免生殖道感染的有效手段。
对于妊娠妇女,感染1型病毒可能导致胎儿通过胎盘受到感染,从而引发流产、死胎或先天性畸形。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通常采用一般和对症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缓解疼痛、预防继发感染以及缩短病程。
Ⅳ 带状疱疹的患病率大约是多少
普通人群感染带状疱疹一般几率在30%左右,年龄越大感染的机会更大,大概会增加4倍左右。普通人群中大概有80%~90%的人都曾经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只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疼痛现象。
带状疱疹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这就是一种潜伏在神经内的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肌肤病,大约有90%的人体内都会有潜伏病毒,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能力逐渐下降,自然就会有发病率逐渐上升的阶段。根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基本上每年感染带状疱疹的人数达到156人。尤其是50岁之后,年龄的增长也会明显的出现带状疱疹的发病趋势,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疼痛堪比分娩
有一部分患者在患有带状疱疹之后会有着较大的痛苦,带状疱疹的疼痛可能要明显的超过于分娩。60岁以上的人群在患有带状疱疹之后,大概有65%都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疼痛。有30%~50%的患者表示疼痛的时间可能会超过一年左右。慢性患者在患有带状疱疹之后,还会导致慢性疾病的控制受到影响,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感染带状疱疹会导致血糖无法进入到控制的阶段,所感受到的疼痛会更明显。
防治结合重要
多位专家呼吁,应该有效提高对带状疱疹病毒认知,一定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在黄金时间三天内就诊,应该马上使用抗病毒药物。急性期间疼痛如果能够控制好,可以很快的促进恢复。此外也需要注意,并不是在患有带状疱疹之后就可以终身免疫,在后期还是可能会复发,因此需要注重于预防。比如保持适度的运动,调整心情,均衡饮食,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接种疫苗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预防方式。也是当前主要的一大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