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热疱疹图
扩展阅读
婴幼儿脖子湿疹怎么办 2025-04-04 18:27:30
天津疱疹治疗 2025-04-04 18:27:14
荨麻疹穿什么衣服好 2025-04-04 18:21:16

热疱疹图

发布时间: 2025-04-04 01:50:43

① 手足口疱疹初期图片及症状

炎炎夏日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哪个年龄段的儿童最易感染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又有哪些表现?家长什么时候应该就诊?如何辨别危重症患儿以及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针对这些问题,今天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专家和大家聊一聊。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发热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是国家疾控中心每年传染病上报统计的前5位疾病之一。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重症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尤以婴幼儿聚集的地方多见,我国近年来的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6~7月为高发季。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为手、足、臀、口腔可见散在疱疹(如图),由于不同的病毒分型,近几年一些患儿四肢及口周也可出现疱疹。可伴随发热、咳嗽、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的表现,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炎,绝大多数病例在此病程时期痊愈,且皮疹不痛,不痒、不洁痂、不留疤,无后遗症。如孩子出现上诉情况,请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确诊。
少数患儿可在病程早期即可表现为重症,需要家长警惕。若患儿持续高热不退,腋温>39℃,口服退热药联合物理降温等常规退热效果不佳,伴随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神经系统表现,以及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表现,家长需再次就诊,以便医生能及时分辨出重症患儿,不要错过抢救的关键期。
手足口病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接种疫苗,而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的病例多为EV71病毒所致。所以大家请注意,我们接种的手足口病疫苗是EV71病毒灭活疫苗。而且随着这几年疫苗接种的推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逐年下降。但手足口病的病毒分型有多种,EV71病毒灭活疫苗对于其他的病毒分型没有交叉免疫,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反复得手足口病了。
手足口病病毒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即通过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所以对于明确诊断手足口病的患儿,一定要做到隔离。对于肠道病毒,75%酒精和5%来苏水不能将其杀灭,但对含氯的消毒剂和紫外线是敏感的。也就是说,对于患手足口病的患儿,尤其是有二胎的家庭,为了避免孩子之间传染,把患儿隔离的同时,需要把患儿接触过的玩具清洗后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把不宜浸泡的物品置于阳光或者紫外线灯下暴晒。同时注意定期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手足口病是儿科夏季常见病、多发病,绝大多数患儿通过对症治疗可痊愈,但患儿出现症状需注意及时就医,发现危重患儿,及时救治。同时需注意消毒隔离,避免相互传染。

② 辨别热疹症状图片

宝宝出生后最让父母头疼的,就是长了疹子却不知道如何辨别。有些疹子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护理方法完全不同。
粟粒疹子
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痱子,也叫汗疹、热疹,几乎每个宝宝身上都会长。
宝宝长痱子基本是因为出汗过多而引起的,比如衣服穿得过多,剧烈运动等,导致宝宝排汗不顺畅,进而引发的皮肤炎症。
判断:
痱子最容易长在身体出汗最多的地方,比如脖子、腋下、屁股/屁股沟、后背等部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形态都是一粒粒的小水泡,会有瘙痒、烧灼的感觉。
长痱子孩子会感受到一些刺痛,但只要开空调、风扇后,就会好转一些。所以,就算不是在夏季,只要宝宝出汗多,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都有可能发生。
护理和预防:
如果孩子长了痱子,只要立即降温和减少出汗,多数情况下很快就能消退。
在日常中,尽量不要让宝宝待在温度太高的环境中,一般25°左右的温度是最适宜的;尽量选择纯棉浅色的衣物,易吸汗散热;如果宝宝出汗太多,要及时用温水给宝宝洗澡,然后更换干燥的衣服。
纸尿裤也要勤更换,小便2-3次就可以给宝宝换掉了,如果是大便要立即更换,选择的纸尿裤最好具有透气性。
湿疹
湿疹是儿童最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会分为急性湿疹和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的特征主要是皮肤表面有红斑、丘疹和水泡,急性期时可肉眼看到糜烂、渗液和水泡等“湿”的现象。
而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常表现为红斑,丘疹的表面是干燥的,还有脱屑的现象。
湿疹无论是轻微还是严重,看起来都是一片一片的,又红又肿,还伴有痒的感觉,最容易出现在干燥摩擦的地方,像是脸颊、手肘和膝盖部位,如果长时间地抓挠,就会导致皮肤出现增厚及裂纹。
护理和预防
如果宝宝得了湿疹,最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好保湿工作,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2°-26°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为宜。
可以给宝宝涂抹保湿霜或者软膏,不要用乳液。千万不要乱用偏方,或者是带有妆字号、消字号的产品,以免宝宝湿疹更严重,甚至会带来不良反应。
日常要注意宝宝的清洁卫生。洗澡时尽量用清水,沐浴露每周或两周用一次就好,洗完澡后5分钟内,要给宝宝全身涂抹保湿霜。
宝宝穿的衣服一定要选择纯棉、透气、宽松的,这样不会让湿疹进一步的扩散。
间擦疹
也称为摩擦红斑,主要高发人群还是肥胖的婴儿,常见好发的部位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肛周等有褶皱的地方。
间擦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问题,皮肤只要容易发生接触和摩擦的部位都很容易患间擦疹,一定要做好局部皮肤的护理。
判断
宝宝的皮肤如果呈现潮红或暗红色斑,继而出现浸渍糜烂、渗液,严重时还会有脓液,说明宝宝患的是间擦疹。
护理和预防
注意皮肤表面的清洁,避免汗水、口水、奶水、食物残渣等长时间停留刺激皮肤。
对于脖子、大腿根部、腋窝等相对不透气的部位,要露出来透气,保持干爽;对于相对容易频繁摩擦的部位,尽量避免外物摩擦。
如果宝宝的皮肤发红比较明显,可以用一些成分简单,有收敛水分作用的软膏,例如氧化锌软膏,可以帮助皮肤保持干爽。
如果间擦疹严重,就需要及时用药改善,例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都是比较推荐的弱效皮质激素药膏。
当然,避免间擦疹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预防工作。例如给宝宝所在的环境保持在18°-25°之间;洗澡后要仔细擦干褶皱比较多的部位,对于容易接触口水的部位,可以用凡士林来做好隔离。
另外,就是帮助宝宝减轻体重,减少因为肥胖而造成皮肤褶皱多的情况。
荨麻疹
就是大家俗称的“风疹块”或“风团”,是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是身体碰到了过敏物质,抵抗力弱的宝宝很容易反复发作。
判断
荨麻疹多是由过敏、感染、药物、食物、物理刺激等原因引起的,皮肤会出现凸起的,水肿性红色风团,如果严重,还会引起皮肤黏膜血管性水肿。
患了荨麻疹的宝宝,几乎全身都有,大多数都非常痒,同时宝宝还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休克等症状。这种情况会在几个小时内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但会反复发作。
护理和预防
如果怀疑孩子患的是荨麻疹,不能自行判断和用药,最好先去医院询问确诊后再进行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过敏原,例如鱼、虾、蟹、蛋类、芒果等;微生物感染,疫苗、抗菌药等,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等;还有花粉、粉尘、动物毛发等,这些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所以,只要尽量去除这些诱因,才能预防宝宝发生荨麻疹。
手足口病
主要是由肠道病菌引起的急性出热出疹,具有传染性。一般每年的4-6月是高发期,5岁以下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
判断
感染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是手、足、口、臀等部位会出现红疹和水疱疹,同时伴有身体发热。
护理和预防
大多数的口足口病症状都比较轻,一般1周左右就能自愈,但严重的时间会长一些。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水、吃熟食、勤通风;大人接触宝宝时要先洗手,避免携带病菌传染给宝宝;跟宝宝的餐具要分开用,宝宝的餐具、玩具定期进行消毒。
宝宝1岁前,建议给宝宝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在病毒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像滑滑梯、摇摇车这些游乐设施也尽量少玩。
脂溢性皮炎
又称为婴儿脂溢性湿疹,主要是与雄激素作用于皮脂有关。一般脂溢性皮炎会发生在出生后3周到12个月之间,不同区域的脂溢性皮炎,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比如头顶会出现叫乳痂的疹子,上面有厚厚的像是头屑的痂壳,不太容易脱落。可以用凡士林或者矿物油涂抹痂壳泡软,然后用软毛刷去除。
而眉毛、眼睑、额头、脸蛋、鼻唇、耳朵后方则会出现红色的疹子,上面是油腻的皮屑;脖子和尿布区域等褶皱部位则是单纯的发红,一片片的,表面发亮,没有皮屑。这些部位的清洁,建议用温和的洗发水和沐浴露清洁。
清洁后的部位都要用保湿霜或润肤霜做好保湿工作,避免使用纯油类的护肤品。
皮疹会反复或持续的发生,如果还是不会判断,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来评估。
最后,要提醒一句,宝宝的手指甲要定期修剪,保持双手的干净,以免抓伤皮肤后引起感染;家里的环境一定要保持清洁卫生,例如常接触的床单、被套要勤换洗;地板和宝宝玩耍的垫子要定时的清洁消毒。

③ 求教这是疱疹吗带图片

如果你没有接触过热源、野生植物,或者有毒的昆虫之类的话,是病毒单纯内性疱疹可能性容大,不严重,治疗后一个礼拜就差不多痊愈。
依据:
图片显示,高出皮肤表面的界限性隆起,疱壁可薄或厚,内容为清亮或浑浊的液体,可单发,也可集簇出现。你的是 集簇出现单纯性疱疹亦称为发热性水疱,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疼痛性感染,他可以在全身出现,但最常见于牙龈上、口腔外侧、嘴舌外侧、鼻子、颊或手指上。水疱形成后,破损产生渗出液,其后产生黄白色的痂壳最终脱落。在痂壳的下面产生新的皮肤。溃疡通常持续7~10天。
治疗,口服阿昔洛韦片或者泛昔洛韦片,外用阿昔洛韦膏就行,

④ 如何辨别宝宝热疹和湿疹有啥区别

图一
图二
图一热疹,图二湿疹
热疹(痱子)多发生在夏季(或者捂热),是孩子当身体周围的温度过高时,皮肤上出现淡红色皮疹的一种症状,这种皮疹在孩子的肌肤凉爽后不久就会消失。热疹是那种米粒样或是针尖样的红点,即使是疹子连接成片,也能看见特别清晰的,小米粒样的疹子。热疹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颜面、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部位。婴幼儿所以会患热疹,是因为他们的汗腺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当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时,皮肤通过汗腺分泌调节身体的温度,但是调节功能不全就会引起热疹。 一般症状有:红疹、丘孢疹、渗出严重的话会有糜烂、结痂 。
湿疹(奶癣)最早见于2-3个月婴儿,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有。初期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丘疹、疱疹,很痒,疱疹破损,渗出液流出,干后形成痂皮。皮损常常对称性分布。湿疹有时为干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带脱屑。也可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以后结成痂皮,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
热疹起自毛囊,是因为汗液不能很好排出所致,所以是界限清晰的小粒状红色皮疹。
湿疹起自皮下,没有明显分界,边界不清,很快出现脱屑。严重者出现渗液、红肿。
左图热疹,右图湿疹
热疹(痱子)多发生在夏季(或者捂热),是孩子当身体周围的温度过高时,皮肤上出现淡红色皮疹的一种症状,这种皮疹在孩子的肌肤凉爽后不久就会消失。热疹是那种米粒样或是针尖样的红点,即使是疹子连接成片,也能看见特别清晰的,小米粒样的疹子。热疹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颜面、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部位。婴幼儿所以会患热疹,是因为他们的汗腺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当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时,皮肤通过汗腺分泌调节身体的温度,但是调节功能不全就会引起热疹。 一般症状有:红疹、丘孢疹、渗出严重的话会有糜烂、结痂 。
湿疹(奶癣)最早见于2-3个月婴儿,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有。初期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丘疹、疱疹,很痒,疱疹破损,渗出液流出,干后形成痂皮。皮损常常对称性分布。湿疹有时为干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带脱屑。也可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以后结成痂皮,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
热疹起自毛囊,是因为汗液不能很好排出所致,所以是界限清晰的小粒状红色皮疹。
湿疹起自皮下,没有明显分界,边界不清,很快出现脱屑。严重者出现渗液、红肿。
左图热疹,右图湿疹
热疹(痱子)多发生在夏季(或者捂热),是孩子当身体周围的温度过高时,皮肤上出现淡红色皮疹的一种症状,这种皮疹在孩子的肌肤凉爽后不久就会消失。热疹是那种米粒样或是针尖样的红点,即使是疹子连接成片,也能看见特别清晰的,小米粒样的疹子。热疹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颜面、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部位。婴幼儿所以会患热疹,是因为他们的汗腺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当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时,皮肤通过汗腺分泌调节身体的温度,但是调节功能不全就会引起热疹。 一般症状有:红疹、丘孢疹、渗出严重的话会有糜烂、结痂 。
湿疹(奶癣)最早见于2-3个月婴儿,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有。初期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丘疹、疱疹,很痒,疱疹破损,渗出液流出,干后形成痂皮。皮损常常对称性分布。湿疹有时为干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带脱屑。也可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以后结成痂皮,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
热疹起自毛囊,是因为汗液不能很好排出所致,所以是界限清晰的小粒状红色皮疹。
湿疹起自皮下,没有明显分界,边界不清,很快出现脱屑。严重者出现渗液、红肿。

⑤ 什么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症状及图片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烧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3~4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一般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2~3天内全部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皮。预后良好,均能自愈。

⑥ 常见皮肤病有哪几种图片

1、热疮(单纯疱疹):患者口角及下颌处见四处局限性群集小水疱。
2、蛇串疮(带状疱疹):患者腰左侧皮肤出现条带状分布红斑水疱,伴灼痛。
3、疣: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常表现为小的、硬的、凸起的皮疹,颜色为肤色或较深的棕褐色。注意疣有传染性。
4、螨皮炎:被螨虫咬之后,会长出红色的丘疹,看起来和蚊子、跳蚤咬的疙瘩比较像,在中间似乎还能看到被叮咬的小口,还有的有水泡,非常痒。
5、汗疱疹:汗疱疹算是湿疹的一种,普遍的出现在手上,在春季末夏季初多发,冬天可以自愈,比较轻微。
6、湿疹:湿疹在急性期的时候通常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皮肤表面出现豆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以及水疱,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糜烂和渗出。
7、热疹(痱子):热疹多发于肘部,上胸部、背部、屁股、膝盖后面或颈部,有微小的豆粒状凸起,是红色的一片疹子,在热量比较高的部位就容易捂出痱子。
8、痤疮:痤疮好发于面部,通常在面部、额部、下颌等部位会出现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丘疹的顶端会有白头或黑头,严重者顶端还可能会有小脓疱。
9、足癣:足癣通常会在足底部出现水疱或脱屑的表现,通常会伴有一定的瘙痒感,局部质地较硬,角质增厚,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糜烂、渗液等现象。
10、银屑病:皮肤表面通常会有红色的斑块,上面附有银白色的鳞屑,可能会出现瘙痒、热痛、皱裂等症状。
11、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出现皮肤表面有边界比较清楚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水疱,会伴有瘙痒。
12、湿疹:湿疹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发红伴有局部水泡覆盖的情况,另外还会引起明显瘙痒感,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局部渗出水泡。
13、牛皮癣:牛皮癣也叫银屑病,会导致皮肤表面长红斑,表面还会覆盖着许多鳞屑,少数人会出现局部瘙痒感。
14、荨麻疹:荨麻疹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边缘清晰的粉红色或者是红色疙瘩,伴有局限性剧烈瘙痒感。
15、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会导致皮肤表面有红色起泡的皮疹,伴有剧烈疼痛感,会缠绕在躯干周围,同时可能还会出现发烧、疲劳等症状。
16、毛囊炎:毛囊炎早期症状为红色的丘疹,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丘疹性的脓疱,脓疱的周围皮肤为红色,逐渐会干燥结痂、脱痂。
17、体癣:体癣的患者皮肤通常会出现丘疹、丘疱疹以及水疱,边界比较清楚,有红色鳞屑性的斑片,常发生于皮肤的暴露部位。
18、扁平疣: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常表现为小的、平的、凸起的皮疹,颜色为肤色或浅棕色。注意扁平疣有传染性。

⑦ 嘴角起泡怎么办附图

很多人以为嘴角起泡就是“上火”了,应该“去火”。其实这是口唇疱疹。口唇疱疹由于“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中医上称之为“上火”,多发于口唇,口角,是由感冒、发热、疲劳、睡眠不足、心情抑郁、紧张焦虑等因素,致使免疫力下降,使潜伏于体内的疱疹病毒大量繁殖,导致嘴角起泡而发病。
开始时有灼热感,稍后群集水泡,糜烂,结痂,病程约一周左右,可复发。常在口唇黏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的小疱,常为一群,也有两三群,自觉有轻度烧灼感,历时一周左右可“自愈”亦可“反复发作”。如果疱疹出现后因机体免疫机制的调整不当,或破溃后而继发感染,会延长病程。治疗:
一般的抗病毒药物,病毒唑、病毒灵等都能用于单纯疱疹的治疗,但其中以阿昔洛韦功效最为突出。因为阿昔洛韦对病毒有特殊的亲和力,极易被疱疹病毒摄取,并在病毒内部引发化学反应,进而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在嘴角起泡初期,每天外涂阿昔洛韦眼药膏两次,就能起到不错的辅助治疗效果。由于眼药膏是局部给药,所以副作用相对口服药剂也会小些。
服用阿昔洛韦片剂能够起到治本的效果。通常白天服4次,晚上睡前服一次,每次2片即可。由于阿昔洛韦会对肝、肾产生影响,所以在服药期间,最好多饮水以避免药物对肾脏的影响,有肝、肾功能障碍的人则应该慎用。5%阿昔洛韦软膏或0.1%泡疹净霜外用,与皮炎平软膏交替外涂效果更好。有感染者加用金霉素软膏。利巴韦林注射液(病毒唑)湿敷:用医用棉球或棉签、小块纱布饱蘸利巴韦林注射液湿敷于皮损处,每次敷15min,每天3~5次。清热解毒药的中药,如牛黄解毒片、消炎解毒丸等口服。

⑧ 嘴角起泡怎么办附图

嘴角起泡通常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的口唇疱疹,而非中医所谓的“上火”。这种病毒感染可能因感冒、发热、疲劳、睡眠不足或压力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发作。嘴角起泡的症状包括灼热感、水泡、糜烂和结痂,通常病程约为一周,并有可能复发。
口唇疱疹最初在口唇或口角出现针头大小的小疱,伴有轻度烧灼感,一周左右可自愈或反复发作。如果机体免疫机制调整不当或破溃后感染,病程可能延长。
治疗口唇疱疹,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病毒唑、病毒灵等,其中阿昔洛韦效果较佳。阿昔洛韦具有特异性抗病毒作用,能被疱疹病毒摄取并在病毒内部发挥作用。在嘴角起泡初期,每日两次外涂阿昔洛韦眼药膏可辅助治疗。必要时,可同时服用阿昔洛韦片剂,通常白天四次,晚上一次,每次两片。但阿昔洛韦可能影响肝肾,因此服药期间应多饮水,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使用。
外用治疗包括5%阿昔洛韦软膏、0.1%泡疹净霜或与皮炎平软膏交替使用,如有感染,可加用金霉素软膏。另外,利巴韦林注射液(病毒唑)可用于湿敷,每次15分钟,每日3至5次。口服清热解毒药物,如牛黄解毒片、消炎解毒丸等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