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方半夏泻心汤治疗荨麻疹医案
25岁青年的荨麻疹困扰
这位25岁的男性患者,一年来反复遭受红色风团的困扰,瘙痒难耐。初诊时,他在外院治疗,尝试口服抗组胺药物,但疗效并不理想,症状时好时坏,寒冷环境或冷水接触会加重病情。舌象显示淡红舌,舌苔黄腻,脉搏浮弦,临床诊断为“荨麻疹”。
中药调治,舒肝理胃
针对此症,我们采用柴胡消疹饮加减方剂,旨在调理肝胃,清热祛风。其中包含了柴胡、当归、黄芩、炒枳壳、陈皮、黄连、吴茱萸、砂仁、生地黄、牡丹皮、泽泻、薏苡仁和荆芥,这一组合旨在舒缓肝胃,减轻症状。首诊后,风团有所减少,但瘙痒依然频繁,且患者自述有慢性胃肠炎,常感腹胀、排气,大便稀薄,口干苦,脉弦,显示太阴与少阳的合病症状。
四诊合参,半夏泻心汤显神效
在四诊辨证基础上,张教授确定为寒热错杂的少阳、太阴合病,遂选用半夏泻心汤进行调和肝脾、消痞散结。调整后的方剂包括姜半夏、黄芩、黄连、党参、干姜、大枣、厚朴、泽泻、薏苡仁和甘草。经过治疗,患者的风团明显减少,瘙痒减轻,胃肠不适也有所缓解,我们建议他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病因解析与中医视角
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与慢性荨麻疹有关。患者慢性胃肠炎的病史,暗示其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病存在关联。半夏泻心汤针对心下痞满的辨证,恰好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即患者寒热错杂的表现在太阴病与少阳病的交织中,通过异病同治,揭示了疾病的复杂性并找到了对症治疗之道。
综上所述,这位青年患者的荨麻疹治疗之路,体现了中医理论在辨证施治中的精妙,以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⑵ 民间偏方:皮肤荨麻疹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血中伏热,复感风热,引动伏邪,客于肌表,阻塞经络,营卫失和,邪聚肌肤,搏结不散。
【治法】凉血滋阴,清热化湿。
【方名】多妙汤。
【组成】生地12克,赤芍12克,苦参12克,豨莶草12克,丹皮9克,黄柏9克,知母9克,苍术9克,地肤子9克,六一散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黄文东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平素体虚,正气不足,腠理不密,玄府失固,易受风邪。
【治法】益气固表,滋阴清热,兼以化湿。
【方名】加味玉屏风散。
【组成】生黄芪15克,白术12克,玉竹12克,连翘12克,防风6克,生地9克,地肤子9克,豨莶草9克,金银花9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黄文东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湿热内蕴,外感风寒,邪郁于皮腠而发。
【治法】活血散风,清热利湿。
【方名】汤。
【组成】当归15克,生地2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丹皮15克,僵蚕15克,牛蒡子15克,白蒺藜15克,茯苓15克,元参15克,生首乌15克,焦栀子15克,红花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董守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感受风邪,郁于肌肤,营血不和。
【治法】祛风止痒。
【方名】抗荨麻疹散。
【组成】胡麻15克,苦参15克,山豆根15克,威灵仙1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10克,日服2次。
【出处】赵子信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风热挟湿。
【治法】泄热消疹止痒。
【方名】四皮饮。
【组成】地骨皮6克,桑白皮10克,茯苓皮10克,生姜皮3克,生地12克,地肤子6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赤芍12克,夏枯草10克,蝉蜕6克,白蒺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肖廷刚方。
中药方剂(六)
【辨证】脾肺气虚,外受风邪,营卫失和。
【治法】健脾益气,调和营卫,祛风止痒。
【方名】玉屏桂枝汤。
【组成】炙黄芪18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白芍9克,桂枝6克,赤芍10克,鬼箭羽16克,地龙10克,蝉衣6克,大枣4枚,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出处】周德锳方
⑶ 秦亮甫经验验方
秦亮甫验方推荐了一款针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案,名为复方蝉衣丸。该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具体包括蝉衣6g、麻黄4.5g、生地炭12g、丹皮12g等,共计22味。其主要功效是祛风、散表、清热、凉血以及止痒,同时还能增强体质,补益气血。服用方法是每日3至4次,每次取6g,用开水送服。一般情况下,患者在7至14天后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善效果,需连续服用60天以巩固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外洗方"可以提升疗效。外洗方的成分包括樟木90g、苦参片30g、浮萍30g和明矾30g。使用方法是将这些药材包好后,加入大约3000毫升的水中煮沸10分钟,然后去掉药包,用煮好的药水进行洗浴或擦拭皮肤。
在使用复方蝉衣丸时,需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发病情的食物,如酒、辣味食物、海鲜(如虾、蟹)、羊肉、蒜、韭菜、毛笋和雪菜等,这些食物被视为可能引发或加重荨麻疹的"发物"。
(3)荨麻疹的方剂扩展阅读
秦亮甫(1924年-),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届指导教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⑷ 寻麻疹的中药治疗的药方
你好,针对荨麻疹的治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尽量除去可疑病因。
二、内用疗法
1. 急性荨麻疹:首选抗组胺类药物,必要时可辅以钙剂、氨茶碱等,发热儿童可加用抗生素。病情急剧时,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2. 慢性荨麻疹:除了抗组胺药,可使用利血平、安络血等,有时联合抗组胺H1拮抗剂,提高疗效。
3. 蛋白胨性荨麻疹:需禁食1-2餐,随后清淡饮食。
4. 血清病型荨麻疹:抗组胺药效果不佳,需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
5. 人工荨麻疹:常用赛庚啶、安他乐等药物,必要时停用青霉素。
6. 寒冷性荨麻疹:可选择抗组胺类药物,与中医药配合,如内服金匮肾气丸。
7. 腹型荨麻疹:紧急处理,包括肾上腺素、氢考、抗组胺药等。
8. 胆碱能性荨麻疹:常规抗组胺药,加用阿托品、普鲁本辛等。
9. 心脏性荨麻疹:抗组胺类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
10. 皮损发于咽喉部:肾上腺素0.5mg肌注,必要时加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静滴。
11. 光线性荨麻疹:氯化喹啉或菸草酸与抗组胺类药结合。
12. 中医中药治疗:根据不同体质和症状,选用相应方剂,如荆防败毒散、桂枝汤、消风散等。
⑸ 寒性荨麻疹的救星——“仲景群方之魁”桂枝汤!——罗大伦
经常有朋友问我,患了荨麻疹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罕见,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扰。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调理。中医认为,荨麻疹分为寒热两种类型,其中,寒性荨麻疹的治疗,可以使用桂枝汤这个经典的方剂。
桂枝汤,是古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第一个方子,被誉为“仲景群方之魁”。它的主要作用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对于寒性荨麻疹,这个方子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这种荨麻疹的患者,往往正气不足,容易气虚。他们的脉象弱,舌质淡嫩,舌苔薄白。稍微一动就会气喘,面色苍白,不够红润,稍微一运动就容易出汗,平时怕风怕冷,容易感冒,精力往往不够充沛,容易疲倦。
当遇到冷风,或者冷水,或者正在出汗的时候被冷风吹到,这些人容易出现荨麻疹,一挠,一身疙瘩,红红的一片,瘙痒不止。
那么,该怎么调理呢?我的经验是用桂枝汤。这个方子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和大枣。其中,桂枝和白芍各有九克,炙甘草是六克,生姜是三片,大枣是六枚,需要掰开。
这个方子在《伤寒论》中的份量是很大的,但是今天我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大,所以我给出的是《方剂学》教材里面的大致份量。生姜和大枣是我的经验用量。
桂枝汤的作用,主要是补足脾胃之气,增加脾胃之气向身体运送营卫之气的力量的。我们的营卫之气,都是中焦脾胃所提供的。所以,桂枝汤可以通过补脾胃,来增强营卫之气,调和营卫,从而治疗荨麻疹。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桂枝汤后,要喝热粥,以助汗出,避风助汗,等到遍身微汗,病就会好了。如果服一次后,汗出,病好了,停后服,后面的药物就可以不喝了;如果不效,就接着再服,“乃服至二、三剂”。
桂枝汤对于寒性荨麻疹,效果极好。我的一位中学同学,他的妻子患了这个病,服用桂枝汤后,三副就痊愈了。这样的例子,我遇到很多。总之,桂枝汤是一个治疗寒性荨麻疹非常有效的方子。
⑹ 荨麻疹吃什么中药
荨麻疹可服用防风通圣散、玉屏风颗粒等药物。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药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身体,改善体质,进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针对荨麻疹的中药有很多种,下面详细介绍两种常用的中药。
1.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对于治疗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风、祛湿止痒的作用。荨麻疹患者服用后,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皮肤健康。
2. 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它主要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过敏体质,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玉屏风颗粒对于缓解荨麻疹症状、预防复发都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上述两种中药,还有消风止痒颗粒等药物也可用于荨麻疹的治疗。这些中药一般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见到明显效果,因此患者在服用过程中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同时,中药治疗荨麻疹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荨麻疹。
以上内容为对荨麻疹可服用的中药的详细介绍,仅供参考。如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