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湿疹中医辩证
扩展阅读
长水痘能喝王老吉吗 2025-04-02 03:08:59
湿疹有脓怎么回事 2025-04-02 02:33:37

湿疹中医辩证

发布时间: 2025-03-31 08:54:45

『壹』 小儿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湿疹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对于婴儿湿疹,可以使用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艾叶各15克,川椒4.5克。将这些药材加清水适量煎沸,然后倒入盆内,待水温适宜后,外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洗1次。此法具有祛风渗湿、消炎止痒的功效。

对于另一种类型的湿疹,可以使用鲜女贞叶60克,地骨皮、生大黄、松花粉、青黛各30克,川黄柏15克,枯矾9克。先煎煮前两味药材,将药液倒入盆中备用,再将后五味药材共研成细末,备用。使用时,先用药液温洗患处,洗后拭干,再取药粉扑擦患处。每日早、晚各洗擦1次,此法解毒凉血、收湿止痒。

对于脂溢性婴儿湿疹,可以使用地榆、川黄柏、野菊花、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百部等量。每日1剂,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连渣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3-5次,此法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

对于婴儿湿疹,还可以使用苍耳草(全株)30克,蛇床子、白鲜皮、苍术、苦参、生大黄、川黄柏、地肤子各15克。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擦患处。每日早、午、晚各1次,此法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小儿湿疹中医辨证分型

湿热并重型湿疹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患者可伴有身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湿疹皮损表现为潮红,并有轻度肿胀,可出现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现象,如抓托,可出现渗液流津,瘙痒不止。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

脾虚湿盛型湿疹病程日长。患者有口渴、大便不干或溏泄等症状,湿疹病变处可出现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皮处还会有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皮肤伴有轻度潮红、瘙痒,皮损可见抓痕鳞屑,伴有纳食不香,身倦等症状。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滑。

血虚风燥型湿疹病程长。皮损可出现粗糙肥厚、角化皲裂,皮损表面可有抓痕、血痂,病处皮损颜色暗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舌体胖,舌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贰』 治湿疹的中药有哪些

急性和亚急性湿疹一般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型和脾虚湿蕴型,湿热蕴结型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型可以使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皮损集中在头面或迅速弥漫全身者可以加桑叶、蝉衣;皮损集中在双下肢者可以加牛膝、薏苡仁;瘙痒剧烈者可以加地肤子、白藓皮;皮损有脓疱者可以加野菊花、大青叶。皮损鲜红伴有发热者可以加栀子、连翘;皮损渗出较多者可以加车前子、泽泻。而慢性湿疹多辨证为血虚风燥型,常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

『叁』 湿疹中医辩证治疗

湿疹是个很顽固的病,很多人都有,尤其是在脖子和四肢、关节处易生,中医治疗的方法一般是疏风散邪,凉血化淤。这是一般的思路,我治疗了一些患者,却总是发现疏风之路不是很顺畅。

后来我反思发现是自己忘记了辨证施治,中医不是用一个套方来针对所有患者的,一定要结合病人的情况来治疗,所以我就仔细总结这些患者,最后发现,很多人都是情绪波动后才发的病,于是我就采用调和肝胆的小柴胡汤类方,或者是四逆散等方子,稍微配合点走皮肤的药物如白藓皮,结果这些女士的肝气疏开以后,病情居然就逐步好转了,最后有很多就痊愈了。

当时我看这位朋友,她的患处也在脖子的两侧,还有四肢的关节处,这如何分析呢?

中医认为,人体的两侧为阴阳交接的部分,所以脖子侧面的问题,可以从肝胆论治;而关节处,为筋之所聚,中医认为肝主筋,肝病也会引起关节处的问题,所以,我判断这个患者的情况跟肝胆不和有关。

中医认为,肝升胆降,都主气机的疏泄、如果肝胆失和,疏泄不利,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引起肝胆失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情志失调。

肝胆不能疏泄会导致水湿停滞,出现湿疹等问题,这个时候,单纯利水湿效果不好,因为得把根源问题调理过来才能一劳永逸啊!

想要颜值高,舒肝很重要 | 生活妙方

『肆』 治疗湿疹的中成药

中成药治疗湿疹时也是要辨证使用的,因为湿疹分三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所以中医要根据辨证选用药物。
具体如下:
1、在急性期时渗出是比较明显的,所以中医辨证是湿热壅盛型的正气,这样中成药就可以选择龙胆泻肝丸、二妙丸、四妙丸;
2、对于脾虚湿盛的,见于亚急性期,渗出减少,舌质是淡的、苔是薄的、脉是濡缓的,中成药可以选择参苓白术散去治疗,血虚风燥症则可以选用柔润燥止痒胶囊;
3、慢性期以健脾化湿,养血止痒为主,应根据病症的不同,皮损的特点,自觉症状以及患者的舌脉象辨证使用中成药,不要一概而论。湿疹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治疗湿疹使用中成药的原则,一般是根据分型去选用。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一般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伍』 中医治湿疹的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可分为口服药和外用药两大类,口服药物要根据湿疹形态和患者体质辨证论治,具体如下:
1、急性湿疹,一般在患者皮肤上可出现水泡、渗出、红肿、瘙痒,此时患者多处于急性湿疹期,急性湿疹中医多辨证为肝胆湿热型,使用方剂是龙胆泻肝汤,以龙胆草、黄芩、生地、泽泻等中药为主;
2、亚急性湿疹,该时期患者的皮损多是脱屑、红斑、瘙痒,渗出不甚明显,水泡减少,患者此时多辨证为脾虚湿热型,在临床上使用的方剂多为除湿胃苓汤、平胃散或茵陈蒿汤。中药处方中多以健脾利湿的中药,比如茯苓、生白术、生地、丹皮、赤芍及止痒的中药地肤子、苦参等一起组合;
3、慢性湿疹,皮疹多为干燥、粗糙、苔藓样变,患者多局限在手、足等关节末端,辨证使用的方剂为当归饮子、桃红四物汤等,以养血、疏风、润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