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疱疹性咽峡炎幼儿园
扩展阅读
学生黄褐斑 2025-04-01 11:55:03
黄褐斑吃ve 2025-04-01 11:46:54

疱疹性咽峡炎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5-03-30 03:35:57

1.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处理

免疫力有点儿低,赶紧去医院看看,别耽误病情。

2.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

每年夏秋季节,朋友圈、家长群经常会流传一些“疱疹性咽峡炎在幼儿园爆发流行”的相关消息,引得人心惶惶。这个疱疹性咽峡炎,究竟是什么鬼?

一、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是柯萨奇A组病毒(一种肠道病毒),另外埃可病毒、EB病毒等也可引起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粪-口,常发生于夏季和秋季,5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幼儿园如果有一个孩子得疱疹性咽峡炎,就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小孩,造成群体感染流行。因此,如果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要注意居家隔离,不要上学,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小朋友,一般要从生病开始隔离2周。

二、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急性发热(体温38.9 ℃-40 ℃,甚至更高),一般会持续 3-5 天。

咽喉部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

咽喉疼痛,孩子也会因此而不愿意吃东西或喝奶,可能会出现脱水表现。

三、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愈性疾病,没有特效药,多数在一周内好转,少数会持续10-14天。

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家庭护理措施,来减轻孩子的不适。

饮食

饮食要保持清淡,以容易吞咽的流食为主,同时食物的温度不宜太高;

当孩子因咽部疼痛不愿意吃东西时,可以给ta喝点冰水,或者吃点冰镇水果、冰棒等,以补充水分和能量,缓解疼痛。

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进食后给孩子喝点水,或直接用温水、淡盐水漱口;

饭前、便后、玩耍后,提醒或帮助孩子认真洗手;

孩子的餐具、玩具,要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用药

当孩子高热难受时,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退热;

休息

减少强度大的运动,让孩子多休息,以保持体力,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

四、什么情况下,该带孩子看医生?

通常来说,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爱玩能睡,食欲尚可,那就不用太担心。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现,那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就诊了——

孩子持续高热,即使吃了退烧药也很难退烧;

孩子精神状态不好,长时间不愿意喝水或吃东西;

有明显的头痛、频繁呕吐、呼吸急促或抽搐等表现;

出现中度或重度脱水,表现为口唇干、小便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

五、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部分症状相似,常常容易被混淆。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长疱疹的位置不一样。

手足口病主要在手心、脚心、肛周和咽喉部长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则主要长在咽喉后壁。

2、发病的风险不一样。

因为疱疹性咽峡炎通常是突发高热再发现疱疹,而手足口病则是先发现疱疹再出现中低热,因此可能会让人感觉疱疹性咽峡炎比较凶猛,但从并发症的角度来说,其实手足口病的风险更大一些。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而部分手足口病可能会转成重症,如脑炎、肺炎、肺水肿、心肌炎等。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口腔长有疱疹时,不要大意,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情况严重或比较担心,就要及时就医检查。

六、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让孩子注意卫生,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在疾病流行时期,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3. 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1到7岁幼儿最易感染,感染这种病后有哪些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进入了高发期,一岁到7岁的孩子是最容易感染的。老师和家长必须要加强警惕,不要让孩子出现这种疾病。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最容易出现亲密接触,老师一定要进行及时制止。发现孩子有拉肚子和咳嗽的现象时,必须要将其隔离。同学之间感染之后,肯定会让疱疹一直溃烂。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身体进行保证,要送孩子尽快的去治疗。典型的症状就是喉咙上会长出2~4毫米的白色疱疹,会让自己十分痛苦。

总的来说家长送孩子去上学时,一定要跟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旦孩子生病了,父母便要及时的将孩子送往医院。家长总是以为孩子食欲不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平时的零食吃多。其实孩子不吃饭一定要引起重视,说不定是嗓子里面出现了疱疹。有疾病之后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多喝一些水,尽量的多吃流食。

4.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和体征

疱疹性咽峡炎,一种常见于夏秋季节、多发于婴幼儿的特殊感冒表现,在托儿所和幼儿园易小范围流行。其主要由柯萨基病毒A组引起,与细菌感染不同,孩子的白血球水平通常不升高或下降。该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口腔、软腭、扁桃体和悬雍垂部位会出现小疱疹,初期为灰白丘疹,随后变成透明疱疹并可能破溃形成溃疡,这些症状常常同时存在。由于咽痛,孩子会流涎并拒食,婴幼儿由于不能表达,常表现为哭闹不止,影响睡眠,一般病程可持续约7天。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依赖抗病毒药物,如静脉点滴病毒唑对于病情严重的孩子,口服新博林或利巴韦林等药物对轻症患者有效。同时,对症治疗也很关键,如退热药物的使用。中药方面,可以服用抗病毒口服液或板蓝根冲剂,重症高热时可使用紫雪散或羚羊角粉。汤药常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银花、连翘、板蓝根、薄荷等配合生石膏、竹叶和生地等。

在护理方面,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低体温,让孩子多喝些水,如牛奶、米粥、果汁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让孩子摄入辛辣、过甜或油炸食品,饮食应以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为主。总的来说,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需要综合抗病毒、对症治疗和合理的饮食护理。

5.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这样吃好得快

作者:卞月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主管营养师/注册营养师,《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作者)

审稿:尤祥妹 (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原117)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最近,我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好几个班级停课了,原因是班级里出现了很多“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乍一听这个疾病,很多家长都是一脸懵,但是提起“手足口病”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首先,这两个疾病非常相似,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每年的4-7月为高发期,常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 不同的是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咽部和软腭长疱疹,咽痛比较明显,发热多为高热,先发热再出疱疹,且该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传染性强,但好的也快,预后好;而手足口病除了口腔以外,唇部、手、足、臀部、肛周也会长透明的小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出疹后发热,发热多为中低热,咽痛症状不太明显,而且3岁以下的手足口病患儿较疱疹性咽峡炎更易出现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病情相对较重。


其次,这两个病都属于病毒性感染,所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都属于自限性疾病,所以临床治疗多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如退热、加强消毒、皮肤黏膜和口腔黏膜护理、心理护理等。其中,饮食护理也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针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因为患儿咽痛明显,口腔的疱疹及反复的高烧很容易影响进食,常会出现流口水、拒食的现象。


正确的饮食护理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营养充足


均衡营养是提高患儿免疫力的基础,考虑到患儿经常性发烧,故宜以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等食物为主,食物宜清淡、软烂、易消化,如牛奶、鸡蛋羹、鱼粥、虾仁粥、菜粥、瘦肉冬瓜粥等,保持营养均衡,少量多餐、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②食物应温凉:


患儿口腔出现很多疱疹,所以太烫、太酸、太辣、太咸、太干、太刺激、加工过度等食物不适合患儿食用,避免引起口腔溃疡部位疼痛而拒食,适合进食温凉的牛奶、粥、水果、软面条、馄饨、水蒸蛋、不太酸的果汁以及少量的冰激凌等。



③耐心喂养:


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容易影响食欲,应耐心喂养,可给予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或者短时间观看喜爱的动画片,分散其注意力,对于哺乳期的婴儿,可用小勺将奶慢慢喂到口中。



④注意口腔清洁与护理:


进食前后用温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口腔溃疡者,可给予生理盐水漱口或擦洗后,喷洒冰硼散、西瓜霜或思密达,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⑤营养补充:


进食量较少的患儿可以口服补充一些特殊医用膳食补充剂;对于不能进食的重病患儿可采取鼻饲饮食;对于体温过高吞咽不适、拒食的患儿可给予静脉营养补充,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和疾病损耗。



⑥并发症观察:


对于持续高热且常规退烧效果不佳,出现惊厥、抽搐、精神萎靡、进食较差、头痛呕吐、呼吸增快、口唇发绀等病情较重的患儿宜及时就医。



最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很多是因粪口传播和呼吸道感染所致,所以预防很关键: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对玩具、餐具进行消毒,注意饮食调配、注意休息,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6月龄—5岁适龄儿童尽早加种EV71疫苗,以降低患病机率。本病流行期间,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场所,外出戴口罩,已经感染的孩子一定要注意隔离,尤其是家中有二胎的,隔离是最好的预防传播手段。


参考文献:

[1]吕淑华.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预防.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J],2014,14(31):541-542.

[2]陈顺珍,李学敏.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护理及 健康 教育.当代护士,2020,27(16):68-69.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20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