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带状疱疹中医怎么治 带状疱疹用什么药最好
1中医辨证施治带状疱疹
1.肝经欲火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随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治则宜清肝火,解热毒。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随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治则宜健脾利湿。
3.气滞血瘀证:皮损消退居部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宜活血化瘀,行气镇痛。
2
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中药方剂
肝经郁火证: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当归等;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板蓝根,森桥野菊花;有血疱者,加水牛角粉,紫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
脾虚湿蕴证:苍术,厚朴,陈皮,泽泻,猪苓,赤茯苓,白术,栀子,甘草等;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车前草。
气滞血瘀证:陈皮,柴胡,川芎,止咳,香附,灸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心烦睡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栀子,酸枣仁;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等。
3
带状疱疹常用药膳
银花紫草茶
原料:金银花10g,紫草5g。
制法:将金银花,紫草拣杂洗净,切片,晒干手春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当茶频频饮服,可冲泡3-5次。
功效:清热解毒,肝胆湿热者适宜。
青叶柴胡粥
原料:粳米150g,大青叶,柴胡各15g,白糖适量。
制法:将大青叶,柴胡加水煎,3碗水煎至2碗,再把粳米,白糖加入煮成稀粥。
功效:疏肝清热解毒,适用于带状疱疹初期皮疹色红,水疱澄清,口苦,烦躁者。
菱角粥
原料:粳米100g,菱角500g,红糖100g。
制法:将菱角煮熟去壳取肉,切碎,粳米洗净加水煮至米粒开花时,放菱角煮成稠粥,加红糖调味。
功效:解热利湿。适用于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
马齿苋薏米粥
原料:马齿苋,薏苡仁各30g,粳米150g,红糖适量。
制法:将马齿苋,薏苡仁分别择洗干净,入砂锅加适量水,上旺火煮沸,后移至小火慢慢煮,加入淘洗净的粳米煮至熟烂成米汤状,熟后加入红糖调味即毕弯成。
功效:解毒祛湿,适宜于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
4
带状疱疹中医外治疗法
方法1:
取穴:按皮肤损害所在部位循经取穴,常用穴位为合谷,曲池,内关,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等。
制法:入针后,用泻法提插捻转2-3min,留针20-30min,每日1次。
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带状疱疹辅助治疗。
方法2:
取穴:华佗夹脊穴。
治法:在簇集疱疹间隙点刺后,以闪火法拔罐,令出血5-10ml,患侧华佗夹脊穴。亳针刺5-8分,捻转泻法,针感向同侧肋胁部放射为度,行针1min,留针15-20min,每日1次。
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带状疱疹辅助治疗。
方法3:
取穴:疱疹边缘区,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之背腧穴。
治法:采用梅花针叩刺疱疹边缘区,并从上至下均匀叩刺背部夹脊穴及足太阳穴膀胱经之背腧穴,同时配合体针,取穴以曲池,合谷,阿是穴为主。留针30min,每日1次。
⑵ 中医治带状疱疹怎么样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外用中药可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或祛湿之药水煎外敷,另外水疱未破者可用金黄散,水疱已破者可用四黄膏外涂。此外,中医针刺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疗效。
⑶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
蛇串疮又称缠腰火丹、蜘蛛疮等,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一、诊断
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西医诊断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治则: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泽泻10g、车前子15g、元胡10g、赤芍10g、生甘草10g。
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生于上肢者加桑枝、片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疱者加丹皮、白茅根;口干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大便干燥者加大黄;皮疹继发细菌感染者加双花、公英;年老体弱者加黄芪。
中成药:可用龙胆泻肝丸加板蓝根冲剂。
外用治疗:红斑、小水疱时可用雄黄解毒散30g、化毒散3g混匀后与水调敷或用新鲜马齿苋或白菜帮捣烂后混合调敷。糜烂破溃时可用硼酸双黄连液(3硼酸液2000m1加双黄连0.6g)清理、湿敷,水纱条贴敷。结痂时用化毒散膏、黄连膏。
(二)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茯苓15g、生白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大青叶15g、生薏米30g、泽泻10g、元胡10g、车前子15g、生甘草10g。
(三)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鬼箭羽15g、元胡10g、川楝子10g、地龙10g、木香6g、陈皮10g、双花藤15g。
正气尚盛者加川军破瘀;年老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扶正。
三、中医治疗效果
(一)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
(二)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四、中医治疗难点
部分患者神经痛剧烈,现代医学虽然有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来止痛,但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常见。
五、针对难点的中医药治疗应对思路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和后遗神经痛有一定的优势,要积极探索。
中医特色疗法
(1)针刺法
针刺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痛阈、改善局部循环、抗菌消炎。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躯干部选取背腧穴和华佗夹脊,四肢选取曲池、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血海、三阴交,头颅部选取百会、风池。每次留针15min ,每间隔5 min 行1 次。每日针刺1 次,7 次为1个疗程。
(2)灸法
采用在皮损部位及其周围皮肤处同时用2 支艾条作广泛性回旋灸。
(3)穴位注射
辨证归经穴位注射,取穴:先选取皮损部位各簇水疱群间正常皮肤进行注射。①属肝胆型,再选取足少阳、厥阴经之阳陵泉、行间、侠溪、太冲、外关、期门等穴位注射,以疏泄肝胆郁火;②属脾胃型,选取足太阴、阳明经之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曲池等穴位注射,以清热利湿。治疗:抽取维生素B12ml、维生素B121ml、2利多卡因2ml混合后,围注疱疹周围2-3处。同时根据辨证选取所属经络穴位2-3个进行穴位注射,每穴1ml,每日1
次, 10 次为1个疗程。
⑷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的好方法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病因主要在于体内湿气过重,加之内脏功能虚弱,火气内生,进而引发风邪侵入人体。这种情况下,气血变得虚弱,经脉受阻,导致身体产生疼痛感。因此,患者常常会感受到剧烈的疼痛。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推荐使用五味清疹合剂进行治疗。该药物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还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的后遗症。
五味清疹合剂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芩、白芍、丹参、黄连和甘草等,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
此外,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还强调内外兼治。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在治疗期间,患者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免加重病情。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五味清疹合剂因其显著的疗效而备受推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并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
⑸ 带状疱疹后遗症痛痒中医治疗办法
中医《诸病源来候论》云自:“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人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而患带状疱疹有发痒的临床表现,是因为皮下神经受损导致的。可以用营养神经类药物配合中药五味清疹合剂来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民间中医疗法
中医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治疗以扶正祛邪,化瘀止痛为要。根据部位不同加用引经药加减,中药五味清疹合剂对带状疱疹和后遗症的治疗见效平缓但是可以彻底根治,效果非常明显。
⑺ 中医治带状疱疹的效果如何
带状疱疹是一种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以成簇水泡呈带状分布,伴局部刺痛为主症。多发生于单侧,有些患者常于皮肤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相当于中医学的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范畴。一般年轻人症状较轻,
老年人症状较重,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长时间的神经痛。发病往往在学习工作紧张劳累、情志不舒、感冒之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卡塔的主要发病部位在面部三叉神经,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角膜病变,有可能影响视力。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效果非常显著,结合中药汤剂辨证施治效果更佳,能有效治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一般采用围针疗法,即用毫针在患处疱疹皮肤周围行针,再远端循经取穴。针对不同的证型,可以分别给予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或健脾利湿佐以解毒之中药汤剂。还可以用六神丸研末加醋调敷患处,起到清洁杀菌、促进皮损愈合的作用。
民间有缠腰丹龙头龙尾不能长对头,否则缠腰把命送的说法,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得了缠腰丹一般不会危及生命,患者不必过于紧张,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患病期间应适当休息,起居有常,心情舒畅,避免局部摩擦;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不宜吃辛辣、腥发动风之品,不宜饮酒。
带状疱疹好发于体弱的成年人或老年人
,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感染的水痘-疱疹病毒就会沿着相应的神经播散而发病,针灸治疗攻补兼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强免疫功能,并加快炎性物质的渗出,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