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足口病疱疹越来越多怎么回事 手足口病疱疹怎么治
1原因一:正常的病程发展现象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病症大约在1周左右,患者首先会有发热现象以及手足口臀等部位长有疱疹,这些疱疹会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越来扮罩越多,然后再慢慢消退。通常在病程的1—3天疹子最多,之后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退,不留痕迹。
2
原因二:其他病因导致的疱疹
另外要是孩子手足口病以及痊愈,但身上还是存留有疱疹的话,可能说明这些疱疹并不是手足口病引起的,而是其他病因导致的形似疱疹症状,如:
1、长痱子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在4—7月份,此时也正值炎热夏季,一些城市的气温早已飙升到35度+,于是一些宝宝长出了痱子。
痱子是由于汗腺导管口阻塞,汗液潴留后汗管破裂而引起的浅表性炎症反应,一般成批出现。常出现的位置包括腋窝、颈部、胸部、背部,宝宝头面部、甚至蔓延到全身等。
2、长湿疹
很多宝妈分不清痱子和湿疹,尤其是夏天。从症状上看,湿疹可以出现在任何部位,多发生在面颊、前额等,多呈对称性、渗出性,有明显边界,容易反复发作,多发于1月—2岁龄,其中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病症。感染麻疹病毒后6—21天左右才开始发病,前3—5天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9—40度左右高烧,口腔第一磨牙对面颊粘膜上出现0.5—1mm针尖大小的白色内疹,2—3天后消失。
接下来从耳后出现红疹,渐及前额、面部、颈部,然后扩展到胸腹背部,2—3天后遍及全身。红点直径2—5mm,压之褪色,分布稀疏分明。出疹高峰中毒严重时体温可达40度,婴幼儿并发细菌感染较成人多。高峰后1—2天体温下降,2—3天后红点按出疹顺序消退,整个病程约10—14天。
4、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常发于5岁以下儿童,伴有发热、头痛、咽痛、流涕等症状。
风疹症状分发热前和发热后,发热前通常无明显症状,发热第1—2天后出疹,皮疹最先出现于面颈部,24小时内布满躯干及四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皮疹,皮疹状态介于麻疹和猩红热之间。红疹消退后,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长。仅少数患者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病。
5、猩红热
猩红热在中医上称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是A组链球菌感染所致,潜伏期2—5天。
典型的症状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伴有发热、咽峡炎,退疹后出现脱皮症状,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6、药疹
药疹,说白猛搭了就是服药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大多因为过敏、药物过量、副作用、药物的特发性等。最易引起药疹的为磺胺类药。一般起病突然,皮肤发红、发痒并呈对称分布,疹型多种多样,停药后皮疹消退。宝宝出现药疹较易枝缺拿判断,宝妈只要回忆一下近两天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给宝宝用过药物即可。
7、蚊虫叮咬引起
如果宝宝的耳朵部位被蚊虫咬伤会出现小红丘疹;局部瘙痒;在个别的情况下,出现叮痕(即平滑、突起、发红的皮肤)或硬肿。
蚊虫叮咬重在预防,夏天注意室内积水、死角的清理。不在黄昏蚊虫活动高峰或草丛附近玩耍。睡觉时可使用蚊帐等物理方式防蚊。被咬后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止痒液或凝胶减少红肿发生。
8、荨麻疹
另外若是宝宝感染了荨麻疹的话也会导致手脚部位出现疹子,但这些疹子呈团状,伴有瘙痒感,不像是手足口病的疹子,没有痒痛感。
9、水痘
水痘属于全身症状,一般疱疹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上、脚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疱疹,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一般病情会持续1—2周。
3
手足口病疱疹怎么治
1、手脚疱疹护理方法
(1)局部涂药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时可涂0.5%碘伏。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疱疹有溃疡可以用金霉素鱼肝油,以缓解疼痛,禁止外用含皮肤激素的各种制剂。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保持患处清洁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勤洗手,避免搔抓患处,以免继发细菌感染。对出现皮疹、水泡的患儿,衣被要清洁,衣着要宽松、柔软;若在臀部也伴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3)剪短指甲
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带来继发的皮肤细菌感染。如已经抓破的话,建议局部涂抹一些抗生素预防感染。
(4)衣物消毒
手足口病患者身上长有疹子的,这些疹子可携带病毒,尤其是破溃了的疹子,因此家长在清洗患儿的衣物时要注意用84消毒液或其他消毒液进行消毒浸泡,然后正常清洗干净,再放到日光下暴晒杀菌消毒。
2、嘴里疱疹护理方法
(1)西瓜霜粉敷
西瓜霜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药。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溃疡才导致流口水,因此建议患者可将几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于溃疡处。每天可敷数次,一般敷2~3天溃疡面即可痊愈。
(2)敷冰片
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签蘸取冰片并将其涂在溃疡面上,每天可涂两次。此疗法的特点是见效快,一般涂1~2天就可使溃疡面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凉,不宜经常使用。
(3)涂抹或食用维生素B2和维生素E
口腔溃疡的发生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食用这两种维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溃疡上同样能促进愈合。其次用维生素E的胶丸刺破之后,其中的油脂可以用于涂抹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4)萝卜汁绿豆汤
配方:绿豆50克,萝卜1个,白糖适量。
制法:萝卜捣烂取汁,绿豆放锅内加水煮成绿豆粥后,倒入萝卜汁,调入白糖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止渴宽中。用于口腔溃疡红肿疼痛。
(5)吃东西后用淡盐水或温水漱口
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4
其他病因导致的疱疹怎么办
1、温水清洗
当孩子手足口病好了之后还起疱疹的,家长可先用温水清洗患处,保持患处清洁,适当减少不适感。
2、涂抹炉甘石洗剂
接着我们可以给宝宝涂抹一些炉甘石洗剂,这是一种皮肤外用化学药制剂,具有收敛和保护皮肤的作用,适用于荨麻疹、痱子等各种急性瘙痒性皮肤病。但家长们在涂抹时应注意宝宝皮肤有破损的地方不能使用。
3、及时就医
面对孩子长疱疹,但又无法分辨具体病因,孩子又出现其他病症表现的,像:咳嗽、呕吐、某些部位的疼痛等,则需要及时就医,不能只是家庭护理,还需到医院检查,明确具体病因,让医生对症治疗才行。
『贰』 手足口病一定是在手脚嘴都有吗 注意区分:嘴里有疱疹可能是这种病!
1手足口病一定是在手脚嘴都有吗
基本是的。
根据临床上对手足口病幼儿的观察来看,基本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都会在手脚心、手臂、腿部、臀部皮肤、口腔内出现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这些疹子不痛不痒,会随着孩子病愈而逐渐消失,并且病愈后还不会结痂留疤。
2
只在嘴巴有疱疹的是手足口病吗
不一定是手足口病。
若患儿仅仅是嘴巴有疱疹,而手脚、臀部没有疹子出现的,临床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通常这种现象可能是口腔溃疡或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口里有疱疹或溃疡现象,家长不可自行判断,建议及时就医诊断,对症治疗为宜。
3
只在手脚有疱疹的是手足口病吗
不一定是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高发的夏季,孩子除了因手足口病而引起手脚长有疹子外,还会因为以下病因导致手脚起有疹子,家长要注意区分,不能随便下判断,如:
1、长痱子
痱子是由于汗腺导管口阻塞,汗液潴留后汗管破裂而引起的浅表性炎症反应,一般成批出现。常出现的位置包括腋窝、颈部、胸部、背部,宝宝头面部、甚至蔓延到全身部位等。
2、湿疹
宝宝得了湿疹也会在身上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多发于1月—2岁龄,其中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病症。感染麻疹病毒后6—21天左右才开始发病,前3—5天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9—40度左右高烧,口腔第一磨牙对面颊粘膜上出现0.5—1mm针尖大小的白色内疹,2—3天后消失。
接下来从耳后出现红疹,渐及前额、面部、颈部,然后扩展到胸腹背部,2—3天后遍及全身。红点直径2—5mm,压之褪色,分布稀疏分明。出疹高峰中毒严重时体温可达40度,婴幼儿并发细菌感染较成人多。高峰后1—2天体温下降,2—3天后红点按出疹顺序消退,整个病程约10—14天。
4、猩红热
猩红热在中医上称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是A组链球菌感染所致,潜伏期2—5天。
典型的症状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伴有发热、咽峡炎,退疹后出现脱皮症状,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5、药疹
药疹,说白了就是服药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大多因为过敏、药物过量、副作用、药物的特发性等。最易引起药疹的为磺胺类药。一般起病突然,皮肤发红、发痒并呈对称分布,疹型多种多样,停药后皮疹消退。宝宝出现药疹较易判断,宝妈只要回忆一下近两天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给宝宝用过药物即可。
6、可能是蚊虫叮咬引起
如果宝宝的手脚部位被蚊虫咬伤会出现小红丘疹、局部瘙痒;在个别的情况下,出现叮痕(即平滑、突起、发红的皮肤)或硬肿。被咬后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止痒液或凝胶减少红肿发生。
7、荨麻疹
另外若是宝宝感染了荨麻疹的话也会导致手脚部位出现疹子,但这些疹子呈团状,伴有瘙痒感,不像是手足口病的疹子,没有痒痛感。
4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其他相似病症
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如何区分
(1)疱疹位置不一样
1.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2.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2)疹子特征不同
1.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2.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2、手足口病和水痘如何区分
(1)长“痘痘”的位置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症状。
2.水痘属于全身症状,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上、脚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痘痘”。
(2)疹子不太一样
1.手足口病的疹子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为7—10天。
2.水痘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一般病情会持续1—2周。
(3)伴随症状不同
1.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2.水痘患儿没有这种现象。
3、手足口病和丘疹性荨麻疹如何区分
(1)水疱特征不太一样
1.手足口病多为大米性状的椭圆形白色水疱,周围有红晕,看起来比较干瘪,不痒,多见于指腹、手掌心、脚掌心、口腔等部位。
2.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来较硬,周围无红晕,患儿多会剧烈瘙痒,可群集或散布,多见于胸背和四肢。
(2)伴随症状不同
1.手足口病多不发痒,一般不会过度影响宝宝睡眠。
2.丘疹性荨麻疹往往伴随剧痒,以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宝宝睡眠。
4、手足口病和口腔溃疡如何区分
发病症状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症状是手心、脚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红疹,而且多伴有发热现象。
2.口腔溃疡的症状就是口腔、喉咙、软硬鄂、上下唇内侧等处有小红疹,大多不发热。
『叁』 手脚长小水泡很痒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手脚长小水泡很痒有可能是汗疱疹、水泡型手足癣、接触性皮炎等引起,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1、汗疱疹:手脚长小水泡很痒有可能是出现了汗疱疹,跟局部出汗不良有很大关系,可以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地奈德乳膏等治疗。
2、水泡型手足癣:水泡型手足癣可能会导致手脚长小水泡很痒,是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可以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比如说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复方克霉唑溶液等。
3、接触性皮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因,跟接触了可疑物品有关,需要找出过敏原之后做好脱敏治疗,利用硼酸溶液湿敷,涂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氧化锌油等治疗。
除以上原因外,不排除是手足部湿疹等导致,应该明确原因,遵医嘱干预。
『肆』 疱疹的初发期是什么形状我现在手脚都开始长
指导意见:疱疹中医称为热疮,是一种由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疱疹分为版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权单纯疱疹。指皮肤表面出现的黄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疱,常成片出现,里面充满液体.天花、水痘等都有这种症状;或是指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多发生在上唇或面部,症状是局部先发痒,然后出现水泡状的隆起,内含透明的液体,有微痛,一两周后结痂自愈‘
『伍』 夏季手足出现的小水泡多是“汗疱疹”,这该如何治疗
夏季快要到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又是一个比较难熬的季节。因为很多种原因,很多人在夏天都会出现手和脚的皮肤表面有水泡,而且会伴随有瘙痒的症状,这种病症在医学上叫做汗疱疹,目前汗疱疹产生的原因非常的复杂,不能直接下结论,比如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皮肤的真菌感染,身体内的湿气过重,皮肤长时间接触到刺激性的物质,导致皮肤的抵抗外界病毒的能力下降,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汗疱疹的出现。
目前治疗汗疱疹最好的方式分为二种,一种是口服抗过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片就可以缓解瘙痒的症状,还可以在患处涂抹炉甘石洗剂,还可以外用尿素乳膏等。然后配合服用去除湿热的药物。同时采用治疗,预防和调理的方式就可以彻底根除汗疱疹,还你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