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汗疱疹怎么治疗汗疱疹患者要注意什么
汗疱疹是由于出汗没有出来在手掌手指之间长出来的水泡状的东西,一般是在夏季发作患处会有瘙痒的现象。所以平时要多注意出汗排毒,毒素淤积在体内会有不好的病症出现。那么汗疱疹怎么治疗?汗疱疹患者要注意什么?我们来看一看。。
汗疱疹,又称为出汗不良,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汗疱疹为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
一般于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剧,入冬自愈。典型损害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分布。水疱内含清澈浆液,干涸后形成领口状脱屑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有程度不等的瘙痒及烧灼感。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
1、汗疱疹怎么治疗
1、全身治疗
手足多汗患者,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重症患者用皮质激素治疗,如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2、局部治疗
在患病的不同阶段,在专家的指导下用药物溶液浸泡、湿敷。
3、中医治疗
(1)内治法
①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药用: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药用: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白扁豆10g,车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根据本病以湿邪为主的特点,可用收湿敛疱法:明矾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处,每次5分钟,日2次。
2、汗疱疹患者注意事项
1、手脚清洗:少用碱性的肥皂、香皂或沐浴液,尽量用温开水清洗患处。
2、饮食日记:时刻提醒自己少食辛辣激素性食物,尽量避免接触过敏物、诱发物;汗疱疹患者应多吃有健脾除湿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等。
3、控制情绪:情绪及精神因素对汗疱疹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
4、手脚保养: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并且多擦乳霜。如此不但能减低痒感,还能避免发生慢性湿疹或霉菌感染的并发症。
以上就是治疗汗疱疹的各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面对汗疱疹这种症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若发现这种疾病的症状时请及时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注意,汗疱疹的水泡一旦破裂,会有痂皮,这个时候一定要忍住不要去剥皮,也不要去抓,避免引发感染,加重病情,甚至会出现疼痛感,手脚都不能下水,严重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
3、预防汗疱疹
1、清洁、与洗调剂接触时,养成戴手套的习惯。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含刺激性的用品。
2、平时的饮食,多食用一些增强免疫力、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皮肤自身免疫力。
3、多去空气舒适、放松心情的户外走动,适当的排解自身的压力,避免精神紧张,也是可能起到预防汗疱疹复发的。
❷ 手上长这种透明小水泡不要忽视,那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
近期,越来越多的家人在手指和脚趾上发现了小水泡,它们通常是密集分布,让人难以忍受的瘙痒促使人们想去挤压。破裂后,皮肤会开始脱皮。这些小水泡被称为汗疱疹,这是一种在春夏季节常见于手掌、脚掌和指趾弯曲处的皮肤疾病。人们在夏季常常会发现手指和脚趾红肿、脱皮,这就是原因之一。
汗疱疹通常在春末夏初开始出现,夏季最严重,冬季会自行消退,但会反复发作,给人们带来困扰。实际上,汗疱疹属于湿疹的一种,与其他季节性湿疹如春天的过敏性湿疹和秋冬的干性湿疹相似,只是发生部位和原因不同。
小水泡的出现往往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古人认为湿气是众多疾病的根源。夏季高温多雨,尤其是南方人,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引发湿邪。外湿源于气候潮湿,内湿则源于过度食用冷饮和寒凉食物,损害阳气。体内湿气过重会引发疲劳、四肢沉重、食欲减退、手脚冰凉、皮肤疹子、皮肤黏腻和肠胃不适等症状。
夏天体内湿毒过重不仅与环境湿热有关,还源于饮食不当。过度食用冷饮、高热量食物,以及情绪压力大,都会导致脾胃受损,湿热内生。因此,脾胃功能失常,湿热郁积,加上暑湿侵袭,使湿气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影响肌肤健康,形成汗疱疹或湿疹。
中医治疗汗疱疹的策略是调节脾胃,因为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增强脾胃功能是治疗的根本。常见的方法包括温胆汤泡脚和饮用祛湿茶,如薏米、芡实、赤小豆和茯苓等,它们都有利水、健脾、消肿的功效。此外,夏天应适当运动,避免过度依赖空调,以帮助身体排汗。
最后,当手部出现小水泡时,切记不要急躁地挑破,瘙痒时也应轻柔处理,以免加重病情。重要的是找到病因,从根本上调理脾胃,以达到防治汗疱疹的目的。
❸ 手上起汗疱疹用什么药膏好
手上起汗疱疹不要抓挠或乱用药,建议尽快到皮肤科医院来检查治疗。
❹ 这是汗疱疹吗
汗疱疹是一种因为出汗障碍导致的一类皮肤湿疹病!它的发病多与精神因素以及体回-内汗液代谢相答关联。是发生在掌跖的水疱性皮肤病。汗疱疹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汗疱疹好发于夏秋季节;
(二):现多认为是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精神因素为激发汗疱疹的重要原因;
(三):对称发生于手掌、足跖!深在小水疱!疱壁紧张!粟粒至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干涸后脱屑;
(四):汗疱疹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汗疱疹与精神紧张、手足多汗、真菌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可以试试癣。达。净
!能消炎杀菌!迅速止痒。
❺ 为什么有的人天热一出汗,手脚就容易起小水泡
天热出汗后手上长出的小水泡是怎么回事呢?
预防汗疱疹,平时还要多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对于经常出汗的人来说,保持手、足部的干净更加重要。平时不要接触不卫生的东西,一旦接触要及时清洗干净,甚至可以用消毒液洗手。如果一定要接触化学制剂,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避免直接用手接触。
夏天出现汗疱疹不要慌,通过上述的方法和日常的防护,一定要预防和缓解不利影响。
注:图片来自网络
❻ 为什么手上长小水泡很痒怎么缓解
建议第一时间去就医,看一看是不是皮肤病,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拿药。
大多数情况下,手上的水泡,很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所以建议不要忽视。
❼ 手掌心和每根手指的侧面有小水泡,不痒
上个图看看。可能是过敏性湿疹。怀疑是汗泡疹 汗泡疹常发生于手部或足部的湿疹性变化(过敏性皮肤炎变化),夏季多见,表现为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常无红晕。对称发生于掌跖及指(趾)侧,1-2周后干涸成屑,并可反复发生,伴不同程度的灼热及瘙痒,常连续发作数年。发生时病人的两侧手掌、脚掌或手指、脚趾侧面常有剧痒,并可见许多细小的、散布性或集蔟的水泡,有的水泡是呈现淡红色丘疹状。这些水泡有的在数小时内急速发生,而大多是在数天中陆续增加,有时集蔟的水泡会合成大的水泡,而使病人无法使用手做事或脚走路。这些水泡有时会并发细菌性感染,而有化脓反应。这些急性期水泡经过治疗后会很快缓解,但仍会复发。典型的症状是在手指的侧面、手掌或脚掌先有刺痒的感觉,接着在深层皮肤产生水疱,水疱或多或少,有时可融成一大片,痒感慢慢加剧,有时甚至会有刺痛的感觉。水疱干掉以后,就有脱皮的情形产生,痒感再渐渐缓和,整个过程大概要延续二至三个星期。但是因为这种症状会复发,因此周而复始常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通常水泡不会破开,会自然吸收而乾涸,一、两周后水泡会剥离成类圆形的乾皮屑轮,皮肤呈现干燥脱皮龟裂的现象而有疼痛感,然后会恢复成正常皮肤。汗疱疹一般在发生后数周就会自然痊愈,只有少数患者会有一年四季反覆发作,甚至留下慢性湿疹或是细菌、霉菌感染的并发症。但因为具有剧痒这种困扰人的特性,所以如何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减低并发症发生,是治疗的重点所在。汗泡疹好发在青年男女及中年早期(20-40岁),大部分病人合并有多汗症,但是此病并非由汗管阻塞或汗管膨大成水泡而来。每年夏季或季节交替时易发作,每次持续3-4周。有的病人则变成慢性。部分病人有异位性体质或镍过敏。避免过敏原可改善症状,但不能完全根除。有的病人在情绪压力、熬夜时会恶化。真正的病因目前不明,可能与精神紧张、手足多汗、真菌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而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及表皮炎。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临床上瘙痒著明,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常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现代医学认为.汗疱疹属湿疹的一种类型,又称“出汗不良性湿疹”。汗疱疹虽然名称中有个汗字,临床上也常在手汗症的病人身上发生,但是病理学检查上这些水疱和汗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除了原发性的汗疱疹外,亚急性或慢性发作的汗疱疹,可和不同因子有关,最常见是香港脚患者。厉害的霉菌感染,霉菌抗原蛋白会引起自体过敏反应。这种敏感反应就是以汗疱疹表现。夏季又刚好是香港脚好发的季节,因此产生手部汗疱疹的病人,一定要注意是否同时患有香港脚。另一个常见的原因则是长期接触性皮炎所造成。通常是由于职业上要接触某些刺激造成的。比如水泥工人、或美发业者,病人大多原本是富贵手的患者,因不断接触过敏原,在原有富贵手的患处长出慢性、复发型小水疱,严重者甚至流出渗出液。手掌、脚掌上的小水疱除了可能是原发、继发型的汗疱疹外,还须注意其它疾病的可能性,比如药物疹(盘尼西林)病毒感染引起的手、口、足症、二期梅毒疹、掌跖型干癣、局部发作之类大疱疮……等。所以最好请皮肤科医师做正确的诊断。汗疱疹的治疗,须先排除继发性之原因。香港脚的患者要同时治疗香港脚。而若怀疑接触性皮炎的患者,则须作贴布测试,找出过敏原并避免再度接触。至于急性、原发型的汗疱疹可用冰醋酸湿敷、口服抗组织胺、局部或口服类固醇药膏来治疗。汗疱疹在皮肤病中算是数一数二奇痒难当又难以断根的痼疾。许多病人非得把水疱刺破,造成淋巴管腺炎或蜂窝组织炎了,才愿意来看医师。其实,只要能和医师配合,在药物的帮忙下,都能早期阻断汗疱疹的恶化。 1、避免用刺激性的物品,如洗洁剂等.外用维肤膏。 2、局部用1%明矾溶液湿敷,外搽炉甘石洗剂。 3、口服维生素E,B,扑尔敏,谷维素,外用尿素软膏治疗。 4、防治本病应去除诱因,治疗手足多汗,避免情绪激动,不接触洗涤剂及酸碱物质。发病后不可用热水烫洗或搔刮水疱,以免使病情加重。有水疱时可用3%硼酸溶液或0.5%醋酸铅溶液浸泡,干燥脱屑时外用去炎松尼素软膏或10%尿素霜,必要时口服镇镇止痒剂。 5、避免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恶化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主因,所以尽可能减少搔抓是相当重要的。 6、手脚保养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并且多擦乳霜。如此不但能减低痒感,还能避免发生慢性湿疹或霉菌感染的并发症。 7、局部类固醇药膏:在剧痒的状况下,靠单纯的保养要减低痒感相当圈难,这时候需要局部类固醇药膏采减少痒感并且控制病情。 8、压力的控制:-压力的控制对缓和病情、减少复发,有很大的帮助。 9、低金属饮食:根据统计,此种方法对于合并金属过敏体质的病人,具有高度疗效。总之,好好自我保养是可以减轻汗疱疹的程度及发病次数,但如果痒感超过可以忍耐的程度或是病情持续恶化,不要忘了尽速就医。
❽ 手部湿疹是什么样的,最好上图谢谢
很多人一到夏天双手就起水疱、瘙痒、脱皮,用各种方法治疗,总也去不了根,每年都犯,为此烦恼不已。 这种现象比较多见,医学上称此为汗疱疹。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系非特异性皮肤湿疹样反应,与个人体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有关。此病特征就是手掌、手指反复起粟粒大小丘疹和水疱,周围无明显炎症,疱壁较厚,开始疱液透明,以后变混浊,2~3天后疱液自行吸收,干涸后形成脱屑,露出粉红色新生上皮,在手指屈伸中形成线状皲裂,皮疹呈对称性分布,自觉患处瘙痒、灼痛。夏季潮热好发,秋后可不治自愈,易反复发作持续数年。 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没有特效方法,生活中要忌食辛辣、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少吸或不吸烟,少用或不用碱性肥皂、洗衣粉、洗涤灵洗手。出现水疱不要挑破,更不要撕皮。局部治疗以收敛止痒为主如:炉甘石洗剂、5%的福尔马林或1%乌洛托品、痱子粉等。水疱明显可用0.5%醋酸铝溶液或5%明矾液浸泡或湿敷。瘙痒明显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去炎松、复方康纳乐霜、支洛松等。如以红斑、脱屑、皲裂为主,可用10%尿素霜、硅霜、维生素E霜、水杨酸软膏外涂,每月1~2次。全身治疗可用抗组胺药、维生素B1、B2、A、E。若皮疹数量多、自觉症状明显可短程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每次10毫克,每天3次,连服5~7天后症状减轻。 中医治疗汗疱疹有何特点? 汗疱疹不仅影响手部美观,而且常因瘙痒影响患者生活。严重者可继发感染,出现手部的肿胀,疼痛。由于本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所以西医尚无满意的疗法根除之。 中医治疗本病有很久的历史,早在明代就称之为“蚂蚁窝”。由于表现为深在水疱为主,所以应属湿邪偏盛。中医的治疗是多方面进行的。综合内外治疗,加以饮食、情绪调理: (1)内治法 ①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药用: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药用: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白扁豆10g,车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根据本病以湿邪为主的特点,可用收湿敛疱法:王不留行60g,明矾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处,每次5分钟,日2次。 (3)饮食疗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湿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②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4)其他 减少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怀畅达,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脱蜕皮,以防染毒成脓。 汗疱疹和手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鉴别 手癣俗称鹅掌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患了手癣会常常感到瘙痒,手部皮肤还会出现丘疹、水疱、红斑和脱屑。初起为小片,随后损害逐渐扩大,界线清楚。时间长了,手部皮肤会变得粗糙、干燥、增厚,还可伴有皲裂和出血。但是如果出现手痒、脱皮等症状,能不能说就一定是手癣呢?当然不能,还有很多皮肤病都可以见到手痒、脱皮的症状,如湿疹、汗疱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应仔细鉴别,否则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湿疹多发生在手掌心,且双手对称。皮损呈多形态,可见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等同时存在,常以其中二至三种为主。病情变化与季节关系密切,与饮食和休息也有一定关联。如果双手掌接触水和肥皂等刺激会加重损害。真菌检查为阴性。 汗疱疹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于春夏之交发病,入冬自愈,主要见于青年人。皮损也是对称分布,以水疱为主,成批发作,可见于手掌面、指侧面和指端,水疱干涸后脱皮,露出新生皮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痒感和灼热感。本病发生与出汗不良或过敏反应有一定关系,损害处真菌检查为阴性。 接触性皮炎是因接触了引起过敏的物质后引起的,是皮肤的过敏反应,有明显的接触史。皮损发生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形态较一致,多以红斑、水肿为主,严重者可见水疱、大疱等。脱离接触物后可逐渐消退至痊愈。局部真菌检查为阴性。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一种表浅的掌跖部角质剥脱性皮肤病,常伴有局部多汗,易于暖热季节发作。皮损主要累及手足心,双侧对称,表现为角质松离形成的小白点及易剥脱的薄纸样鳞屑,其下皮肤正常,瘙痒不明显。真菌检查阴性。发病原因不详,可能和手汗和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如果症状不重可不处理,因该病有自愈倾向。但起皮疹时尽量少接触肥皂洗洁精等碱性物质及酒精等,不要用手去撕脱翘起的皮,这样会加重皮损。可外用10%-20%尿素脂,1~2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