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黄褐斑方剂
扩展阅读
带状疱疹药的图片大全 2025-02-23 05:26:26
脸有黄褐斑是什么原因 2025-02-23 05:26:19
荨麻疹能吃豆制品 2025-02-23 05:21:30

黄褐斑方剂

发布时间: 2025-02-22 22:43:26

A. 可治疗黄褐斑的6则膏方_黄褐斑吃什么膏方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颜面部色素沉着斑,其发生可能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和激素代谢失调有关,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此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中医理论认为,黄褐斑源于肝郁脾虚或肝肾不足,通过内外兼治,使用具有补益肝肾、疏肝健脾功效的膏方,常能取得显著疗效。以下是六种治疗黄褐斑的内服膏方和外用膏方:
一、内服膏方
1. 阿胶滋容养液膏:此方以女贞子、旱莲草等药材为基础,旨在益脾肾、补气血,适合体虚、食少腹胀、头晕目眩的患者。
2. 养女膏:主要由黑芝麻、核桃仁、红枣等食材组成,旨在补益气血、健脾温肾,适合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的患者。
3. 阿胶胡桃方:包含阿胶、胡桃仁、黑芝麻等,补血滋阴,适合面色发黄、易出现皱纹及色斑的患者。
二、外用膏方
1. 面膏:以青木香、白附子等药材为主,具有增白消斑、润肤养颜的功效,适合面部和手部皮肤干燥的患者。
2. 四白猪胰方:主要由白蔹、白附子等药材和猪胰制成,增白消斑、润肤养颜,适合面部皮肤干燥、无光泽的患者。
3. 消斑膏:包含白芷、白附子等药材,增白消斑、润肤养颜,适合面色发暗的患者。
以上膏方在治疗黄褐斑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B. 黄褐斑的日常中药处理方法

黄褐斑,这种色素斑通常呈浅褐色至深褐色,形状不规则,多对称分布于面颊两侧。在中医理论中,它被称为面尘或黛黑斑,尤其常见于中青年女性。

针对黄褐斑的治疗,中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案。方剂包括当归、茯苓、栀子等多种药材,每日一剂,水煎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情志抑郁、脾虚湿盛或肾阴亏虚等,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对于情志抑郁、肝郁化火的情况,可加入生地、柴胡等药物;对于脾虚湿盛,则可加入薏苡仁、泽泻等。

除了内服药物,外用中药也能有效改善黄褐斑。例如,使用白果、草果和黑豆研磨成的细粉,每天洗脸后涂抹润肤霜,连续使用一个月,可使色斑变淡,皮肤变得更加白皙。此外,还有另一个配方:将当归、桃仁等多种中药粉混合后,加入蛋清和精油制成糊状,均匀涂抹于面部,可作为日常护肤使用。

内调外治是祛斑的重要原则,中药祛斑因其温和有效而备受推崇。对于饱受黄褐斑困扰的女性朋友们,不妨尝试这种中药祛斑的方法,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C. 黄褐斑怎么治疗效果好

黄褐斑相当于中医学“肝斑”、“黧黑斑”等,多因肾气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因肝郁气结,肝失条达,郁久化火,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本病发病多与日晒、长期服用避孕药、怀孕、化妆品及遗传等有关。具临床观察,基本上可分为三种:
一、肝肾不足:色斑呈褐黑,状如蝴蝶,面色晦黯,伴有头昏目眩、腰腿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舒肝理气。方剂:熟地、山萸肉、女贞子、菟丝子、旱莲草、茯苓、泽泻、当归、赤白芍、丹皮、柴胡、枳壳、陈皮、香附子、丹参、益母草。中成药可服滋补肝肾丸、或地黄丸之类
二、肝郁气滞:色斑深褐,或稍带青蓝,弥漫分布、兼有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少寐多梦,面部烘热,月经不调,舌有瘀斑脉多弦细。治宜舒肝理气活血。可用加味逍遥丸、七制香附丸、舒肝丸加减。
三、脾湿大肠滞热:色斑黄褐如涂污垢,以颧唇部为主,兼有肢体困倦、纳食不香、白带多、大便干结,舌淡润,或有齿印,脉濡软。治宜健脾理气活血。方剂:白术、茯苓、苡米、枳壳、柴胡、木香、生地、全瓜蒌、鸡内金、生槐花野菊花、鸡冠花等。
患者也可用下面简便的方法进行治疗五白消斑膏:白芨、白附子、白芷各6克,白蔹、白丁香各4.5克,密陀僧3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少许药末放入鸡蛋清调成稀膏状,晚睡前先用温水洗面,然后将此膏涂于色斑处,晨起洗净,主治面部色斑。退斑汤:生地、熟地、当归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蚕、白术、白芷各9克,白鲜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制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治疗黄褐斑效好。紫草洗方:紫草30克,茜草、白芷各10克,赤芍、苏木、红花、厚朴、丝瓜络、木通各15克。加水2000~2500毫升,煮沸15~20分钟,外洗湿敷。对肝斑、中毒性黑皮病及面部继发性色素沉着疗效良好。化斑通络汤:丹皮、川芎、桃仁、红花、白僵蚕、白芷、郁金各12克,赤芍、白蒺藜各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用药20余剂,即可见效。

D. 黄褐斑该吃什么中药,才能治好

药方:艾叶30克,小桉树大叶40克,侧柏叶25克,白芷12克,白茯苓15克,白僵蚕内13克。
制法:将上药用水容冲洗干净,剪碎,放入大砂罐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5~6小时后,滤出药液,将药液继续煎煮成稀糊状即可。取一消毒好的大口瓶将糊剂放入备用。
用法:搽药之前,先用湿热毛巾敷面部5~10分钟,然后用消毒棉球蘸糊剂涂于患部。每日早晚各涂一次。一般搽药5天后见效,20~25天后即可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忌用其他化妆品搽面,避免日光曝晒。忌饮酒及辛辣性食物,忌吃鱼、虾、羊、牛、鸭肉等。少吃甜食,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