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状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会让孩子的皮肤看起来一粒一粒的,非常可怕,因为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属于皮肤疾病,那么我们了解一下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吧。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能治疗好吗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主要作用在口腔上,那么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能治疗好吗?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小孩子最容易出现的病症,属于口腔位置的功能改变,也就是接触了病原体以后最容易发生。如果是肛门周围出现很多水泡,就不太考虑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这种情况需要排除一下其它病毒性的疾病,也是疱疹病毒的种类,主要就是选择抗病毒的药膏外用。可以先检查病原体,通过DNA分析确定。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密切相关。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HSV感染有明显的疗效。患播散性或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婴儿的病死率从服用安慰剂的70%降至服用阿糖腺苷的40%。但不论是用阿糖腺苷治疗还是用阿昔洛韦治疗,仍有50%以上的播散性感染的婴儿死亡。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该怎么办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其实并不少见,通常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怎么办呢?
如果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眼病变的话,可用0.1%碘苷(疱疹净)或0.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开始可每1~2小时滴1次。3%阿糖腺苷或3%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眼膏可作局部涂抹,尤适于晚上睡前外用。而阿糖腺苷是第1个被证实为治疗新生儿感染有效的药物。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进展之前治疗,尽管还会有将近一半的婴儿在彻底治疗的6个月内皮肤病损复发,但是所有婴儿都能存活,90%的婴儿可恢复正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婴儿,尽管已经治疗,仍有15%发生死亡,并且只有不到50%的存活婴儿在1岁时可恢复正常。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原因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不及时治疗只会更加严重,通常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原因有哪些呢?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为双股DNA病毒,可分为两型,Ⅰ型主要引起唇、口周、龈及咽部皮肤黏膜疱疹;Ⅱ型引起生殖器疱疹。新生HSV感染多由Ⅱ型,偶由Ⅰ型所致。HSV具有能长期潜伏、反复发作及嗜神经组织的特点;全身性感染,多见于早产儿,病变累及多个器官,预后严重。
病毒的感染分成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如果在生产前就感染,孩子很可能会出现自然流产,或者出现先天性畸形、先天智力低下等现象。如果在生产是感染,病毒会感染孩子的头皮、眼睛、呼吸道以后皮肤,引起这些地方发病。产后接触也会引起新生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需要隔离吗
有些感染因为会传染,所以是需要进行隔离的,那么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要隔离吗?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数经产道感染,极少宫内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3个典型症状:脑积水、小头畸形或无脑儿。小眼、脉络膜视网膜炎。皮肤疱疹、瘢痕、色素过少。需要隔离患儿,注意严格消毒,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要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首选丙氧鸟苷,次选无环鸟苷,疗程10-14天,脑炎患儿延长至21天。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一般不会有其他的原因,感染了以后患儿需要进行合理的治疗,一般治疗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以免延误治疗,孩子会有生命危险。
⑵ 新生儿疱疹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疾病分类
- 3 疾病概述
- 4 疾病描述
- 5 症状体征
- 6 疾病病因
- 7 病理生理
- 8 诊断检查
- 9 特别提示
- 10 相关出处
- 附:
- 1 新生儿疱疹相关药物
1 拼音
xīn shēng ér pào zhěn
2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3 疾病概述
新生儿疱疹是因母亲患有生殖器疱疹,致使新生儿出生时由产道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于早产儿以及缺乏获得性母体IgG的新生儿。常在出生后第4~6天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高热,肝脾肿大和黄疽,皮肤及眼结合膜可发生疱疹。病情严重,易致死亡。少数幸存者,几乎皆遗留有永久性大脑功能障碍。
4 疾病描述
多见于早产儿以及缺乏获得性母体IgG的新生儿。
5 症状体征
常在出生后第4~6天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高热、肝脏肿大和黄疸,皮肤及眼结合膜可发生疱疹。病情严重,易致死亡。少数幸存者,几乎皆遗留有永久性大脑功能障碍。
6 疾病病因
母亲患有生殖器疱疹,致使新生儿出生时由产道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7 病理生理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是双链DNA病毒四周包以立体对称的蛋白质衣壳,其外围再包以类脂质的囊膜,直径约为150~200nm,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砖形。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Ⅰ、Ⅱ型(简称HSVⅠ及HSVⅡ)。HSVⅠ与大多数非生殖器感染有关,感染后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但机体可产生相应的中和抗体,有临床表现的约占10%左右。HSVⅡ通常发生于青春期以后,多通过 *** 而传染,损害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近来发现HSVⅡ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实验证明,宫颈癌患者血清中有HSVⅡ的补体结合抗体,免疫荧光检查,在宫颈癌的剥脱细胞中发现HSVⅡ的抗原,但未能直接发现HSVⅡ。HSVⅠ可能与唇癌有关。另外近来一些研究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在多形红斑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中回顾性检测HSVDNA,其阳性率为35%~72%,说明HSV感染可能是多形红斑的主要促发因素。
原发性HSVⅠ的感染,主要发生于5岁以内的幼儿,但很少发病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此乃因其体内有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IgG),而使之免于感染。此病毒可存在于病人、恢复者或健康带菌者的水疱疱液、唾液及粪便中。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病毒经鼻、咽、眼结膜及生殖器等粘膜或皮肤破损处而进入人体,在人口处生长繁殖,后经血行或神经通路播散。在原发性感染消退后病毒可潜居于人体内。近来认为,感染后的病毒可能以某种形式潜伏于局部感觉神经节细胞中,当某些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日晒、情绪激动、消化不良、月经或机械 *** 等,使机体细胞发生生理变化,则可使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致活而发病。
在原发性感染后4~5d,体内产生中和性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这些血清中抗体可使复发性单纯疱疹的临床症状减轻及不发生病毒血症,但不能防止单纯疱疹的复发。另外,许多事实也证明,单纯疱疹的复发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如有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的WiskottAldrich综合征、胸腺发育不全或不发育、淋巴瘤以及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病人,皆易并发单纯疱疹。
原发型单纯疱疹与复发型者的病理变化相同。表皮细胞发生气球变性、网状变性和凝固性坏死,表皮细胞棘刺松解,导致细胞彼此分离而形成水疱。由于气球状变性比较明显,且多发生于疱底部,故水疱常为单房性。在水疱的上部及周围可见网状变性,陈旧的水疱内可见有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气球状细胞的胞核中,常可见到病毒包涵体(Lipschuntz小体)。此包涵体早期呈嗜堿性,Feulgen反应阳性,但后期则变为嗜酸性,Feulgen反应阴性。真皮 *** 层有轻度水肿,有轻重不等炎性浸润。在反应严重时,真皮有严重的血管炎,表现在血管壁内及其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淀及致密的中性粒细胞的炎性浸润。此外,可有红细胞外渗,中性粒细胞的核碎裂,偶尔有纤维蛋白样血栓形成而致坏死。
8 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疱液涂片检查 取新鲜水疱疱底的疱液作涂片,用Giemsa染色,一般可见许多棘刺松解、一个或数个核的气球状细胞以及嗜伊红性核内包涵体。有条件时,可用电镜直接寻找疱液中的病毒颗粒。
2.疱液病毒培养与接种 取材时要用醋酮(不能用酒精)消毒水疱,然后用干燥的细针吸取疱液置于消毒的试管内,立即送往化验室进行培养和接种。若将疱液接种于家兔的角膜,能引起树枝状角膜炎。
3.免疫荧光检查 刮取疱底部疱液置于玻璃片上,再加上2滴磷酸缓冲液的生理盐水,混合,空气中干燥,固定,用兔抗疱疹病毒血清及荧光素标记抗兔球蛋白染色,则可见阳性荧光。其敏感性较高且迅速,但只适用于早期损害。
4.血清抗体测定 对原发性单纯疱疹的患者,测定其血清中和抗体的效价,对诊断有帮助,在血清中亦可发现IgM抗体。
5.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 用鉆孔或手术方法取皮损放入离心管中,20℃冰箱保存待行PCR检测。1987年Cao等研究证实用HSV共同型引物可从皮肤及石蜡组织标本中迅速、简单、敏感和特异地检测出皮肤和粘膜HSV感染,并且证实该引物对HSV的扩增是特异的。
常见的单纯疱疹多为复发型,根据其临床特点,如成群的水疱,好侵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及消化障碍的疾病中,自觉有灼热及痒感等,即可诊断。对某些少见的原发型者,有时需配合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以助诊断。
9 特别提示
新生儿脓疱疹的预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每天洗澡,炎热天气可以每天洗2—3次。衣着要适宜,不要让新生儿出汗过多。
2、保护新生儿的皮肤不受损伤,衣服、尿布和被褥要柔软。护理新生儿时动作要轻,给婴儿勤剪指甲,以免抓伤表皮。
3、避免与有皮肤感染病的人接触,护理新生儿前要认真洗手。
新生儿脓疱疹的治疗可以根据病情采取以下方法:症状较轻,只有散在脓疱时可用75%酒精消毒小脓疱和周围的皮肤,然后用酒精棉签将脓疱擦破或用消毒针头挑破,使脓液排出,创面可以曝露、干燥或涂以抗生素软膏。脓疱特别多时,还应加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果发现婴儿的精神不好等症状时,应该请医生诊治。
10 相关出处
现代皮肤病学
新生儿疱疹相关药物
- 注射用阿昔洛韦
00mg/m2与成人10mg/kg用量者相近。新生儿(3月龄以下)每8小时静脉滴注10mg/kg,...
- 阿昔洛韦注射液
童用药】(1)儿童中未发现特殊不良反应。(2)新生儿不宜以含苯甲醇的稀释液配制静滴液,否则易引起致...
- 氨苯砜片
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在乳汁中达有效浓度,对新生儿具预防作用。但砜类药物在G6PD缺乏的新生...
- 氨苯砜片
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在乳汁中达有效浓度,对新生儿具预防作用。但砜类药物在G6PD缺乏的新生儿...
- 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⑶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宫内感染HSV可在出生时即有皮肤疱疹、结痂。也可表现小眼球、角膜结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小头畸形、脑积水、颅内钙化及肝、脾肿大等表现。母亲胎膜早破时间较长者,可因其HSVⅡ型生殖器感染,病毒上行使胎儿发生宫内感染,一般中枢神经不受累,仅有皮肤或眼病变,预后良好。多数新生儿均为产时或产后不久被感染,出...生时无异常,多在生后5~10天发病,临床可表现为全身播散及局部病变两类: 1.全身播散型 发病多在第1周末。由病毒血症发展为多脏器广泛受累,可累及皮肤、肺、中枢神经、肾上腺、心脏、肾等。临床症状与新生儿败血症相似,可表现为发热、苍白、呼吸窘迫或暂停、惊厥、嗜睡、烦躁、高胆红素血症、休克及DIC等。多数病例皮肤可见成簇疱疹,可发生在先露部位,疱疹基底呈红色,边缘清,直径1~3mm,偶可发展为大疱,直径>1cm。也有部分患儿整个病程均无疱疹,使本病诊断发生困难。此型病例预后差,病死率更高,存活者都留有神经系统等后遗症。 2.局限型 多在生后第2周发病。可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1)病变局限于皮肤、眼及口黏膜 如未能及时采用抗病毒治疗,也可发展为全身播散型。眼病变表现为角膜结膜炎,晚发视网膜脉络膜炎,伴或不伴小眼球、白内障。可引起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2)脑炎型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晚,罕见并发病毒血症,少数病例有皮肤黏膜疱疹。病儿血中多具有来自母体HSV中和抗体及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抗体,病毒可能沿神经而不是通过病毒血症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发热、嗜睡、烦躁、尖叫、昏迷、惊厥,前囟隆起等。 (3)肺炎 HSV可引起单纯肺炎或播散型伴肺炎,表现为呼吸窘迫,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
⑷ 婴儿感染单纯性疱疹怎么办
出生不久的宝宝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即便生活在重重保护中,还是无法避免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疱疹,就是一种因为病毒引发的皮肤感染,那么,婴儿感染单纯性疱疹怎么办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1、消毒护理
不论婴儿所感染的单纯性疱疹出现在身体的什么部位,都需要及时消毒护理,因为此种病毒的传播性也比较强,所以,有感染发病的宝宝都需要尽量隔离性治疗。所使用的餐具、衣物等用品,都需要及时消毒,保证宝宝不要出现其他的感染。
2、抗病毒治疗
宝宝患单纯性疱疹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所以医生会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这样宝宝才能尽快康复。而大部分针对疱疹病毒的药物是没有副作用的,但是也需要观察宝宝在治疗期间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和医生沟通用药的效果。
婴儿所感染的单纯性疱疹的康复速度、恢复程度,与治疗是否及时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只要发现宝宝不明原因的出现了一些疱疹迹象的时候,就要倒医院就医,及时确诊,并请医生选择合理的方式尽快进入治疗阶段。
⑸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该怎么办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其实并不少见,通常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怎么办呢?
如果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眼病变的话,可用0.1%碘苷(疱疹净)或0.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开始可每1~2小时滴1次。3%阿糖腺苷或3%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眼膏可作局部涂抹,尤适于晚上睡前外用。而阿糖腺苷是第1个被证实为治疗新生儿感染有效的药物。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进展之前治疗,尽管还会有将近一半的婴儿在彻底治疗的6个月内皮肤病损复发,但是所有婴儿都能存活,90%的婴儿可恢复正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婴儿,尽管已经治疗,仍有15%发生死亡,并且只有不到50%的存活婴儿在1岁时可恢复正常。
⑹ 单纯性疱疹病毒
单纯性疱疹病毒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病毒,包括口腔、呼吸道、生殖道和皮肤破损的接触,以及性接触。病毒对胚胎的影响尤其严重,如果在妊娠早期感染,可能会导致流产风险增加三倍,晚期感染则可能导致早产增加及一系列严重的胎儿发育问题,如宫内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心脏缺陷等。新生儿在分娩时若被感染,皮肤、眼睛和口腔可能出现疱疹,严重时可能引发肺炎、肝炎等并发症。
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限性单纯疱疹,初期患者可能感受到灼热和紧张,随后出现红斑并形成簇集小水疱,疱液起初清澈,随后可能变浑浊。水疱破裂后,可能会出现糜烂、渗液和结痂,有时会继发化脓性感染,此时附近淋巴结可能会肿大。一般来说,这种疾病病程大约持续1至2周,自愈后可能会留下暂时的色素沉着斑点。
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易发部位多位于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如口唇、口周、鼻孔周围、外阴以及面部、口腔和眼睛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