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艾灸冶荨麻疹
扩展阅读
起湿疹要注意什么 2025-02-14 05:50:08
紫草怎么治疗湿疹 2025-02-14 05:45:40
液氮冷冻雀斑后有红印 2025-02-14 05:34:33

艾灸冶荨麻疹

发布时间: 2025-02-14 02:55:36

A. 荨麻疹艾灸哪些穴位

荨麻疹艾灸的穴位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曲池穴:位于屈肘时的肘横纹外侧端,艾灸此穴位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从而缓解荨麻疹症状。


2.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与股骨内侧髁之间连线的上三分之二的交点处。艾灸此穴位有助于活血化瘀,有助于消除荨麻疹引起的皮肤红肿。


3.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的位置。艾灸足三里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过敏体质,对荨麻疹的治疗有良好效果。


4. 风门穴: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的位置。艾灸风门穴能够调节气血、疏风通络,对荨麻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详细解释: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风团,并伴有瘙痒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荨麻疹多与风邪侵袭、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调和气血、疏经通络,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曲池穴、血海穴、足三里穴和风门穴都是治疗荨麻疹的常用穴位。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过敏体质,调节皮肤气血流通,从而缓解荨麻疹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治疗荨麻疹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此外,荨麻疹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过敏原的接触,以减轻病情。

B. 荨麻疹可以艾灸治疗吗

荨麻疹这个疾病不适合做艾灸,不是什么疾病都可以做艾灸来治疗的,艾灸这个方法是起到温经散寒作用的,也就是这个方法适用于寒证,寒者热之。
荨麻疹这个疾病的大多数病人出现的是风热之象,病人会突然起风疹,而且疹以红色为多见,伴有边缘不规则的形态,是血热血燥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以清热解毒、收风的药物为主,在针灸治疗上也是以清热祛风为主,这个时候是不宜使用艾灸这个方法的,因此荨麻疹不适合做艾灸,灸哪都不好。

C. 荨麻疹艾灸哪里最好

荨麻疹艾灸哪里最好

1、穴位:

肺俞、隔俞、中脘、神阙、命门、曲池、百虫窝、涌泉穴,还有荨麻疹的患处艾灸,也是必不可少的。

2、原因:

这些穴位有一些是主管脱敏的,但是更多的是提元气的。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减。

荨麻疹艾灸的方法

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手持艾条薰灸,尤其是给宝宝艾灸,更要手持艾条薰灸。这样好控制热度。还可以用艾灸盒艾灸,根据荨麻疹的面积大小,可以选择适合的艾灸盒。如果荨麻疹的范围较大,请选择六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单眼艾灸盒也是必不可少的,单眼艾灸盒可以针对肢体穴位的艾灸。

荨麻疹艾灸艾条的选择

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对于艾条的要求应该是很高的。所以患有荨麻疹的宝宝,最好是选择金艾条艾灸,这样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

荨麻疹艾灸的时间

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耐受度,来决定艾灸的时间。把握好小孩每个穴位艾灸时间,手工灸的话3至5分钟即可,年龄越小,时间越不宜长,若用随身温灸的话,建议保持在15分钟左右。

荨麻疹艾灸的反应

有些家长反馈孩子在艾灸3-4天的时候,荨麻疹更加严重了,这就是第一次的返病现象。因为是宝宝,所以疾病的侵袭还没有到脏腑,所以仅返病一次,用艾灸就马上控制了。

荨麻疹艾灸的注意事项

1、饮食:

辛辣 *** 性食物,是绝对不能吃的。也不要吃寒冷的食物和各种冷饮。

2、清洁:

给宝宝洗手洗脸时记得一定要用温水,注意这些细节能更利于治疗。

相关文章:

[宝宝多大可以艾灸 给孩子艾灸这些事情要注意]

[宝宝腹泻艾灸哪里 孩子拉肚子艾灸调理方法介绍]

[宝宝发烧可以艾灸吗 孩子发烧艾灸时要注意把握好度]

D. 荨麻疹如何艾灸治疗

荨麻疹不采用艾灸的治疗方式,艾灸是通过温热的刺激去治疗疾病,艾灸有自己的适应证,它是治疗寒症、血瘀之症的,因此艾灸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但是荨麻疹不是寒性的疾病,荨麻疹往往是由于血热、血燥,感受风热之邪出现的。对于热性的疾病一般采用清热凉血的治疗法则,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祛风热的方法去治疗。但是不易采用艾灸的方法,这就犯了以热治热的错误,热性病怎么能用热的方法,就相当于火上浇油。因此荨麻疹是不用这个艾灸治疗的,这是一个治疗原则。

E. 荨麻疹艾灸的部位

荨麻疹的艾灸治疗要根据舌、脉、症等,四诊合参,辨证治疗取穴。如果是湿热内蕴、热蒸皮肤的实热证,不能艾灸。而如果是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以及因天气寒冷变化,而频繁出现红疹,实属阳气不足、寒邪易侵、皮肤营卫不和造成。这时可以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背腧穴进行艾灸,以达到振奋阳气、通调脏腑阴阳的作用。还可以取下肢足三里穴,以及腹部关元穴、气海穴艾灸,以祛除寒邪、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