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荨麻疹胀痛
扩展阅读
单纯疱疹病毒11型 2025-02-14 04:04:37
初期带状疱疹治疗方法 2025-02-14 04:03:30
水痘毁容脸 2025-02-14 03:45:29

荨麻疹胀痛

发布时间: 2025-02-14 00:48:53

A. 得了慢性荨麻疹,莫要愁,中医药来帮忙

荨麻疹,主要表现为此起彼伏的风团伴轻重不一的瘙痒,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大多数病人发作常有规律性,或夜间发作,或清晨骤起。病情轻者,对生活、学习与工作并无大碍;病情重粗察者,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般把病程超过6周的荨麻疹称为慢性荨麻疹。本病易诊难治,西药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根治,而中医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确有高招。

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又称“风疹块”和“鬼饭疙瘩”。其发病机理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候》认为是“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就有记载。目前中医学者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进食鱼虾海味,脾胃湿热,气血虚弱等诸多因素而致人体腠理疏松,营卫失调所致。也有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阴血不足复感风邪而发。在临床施治中应结合患者的体质,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或诱因,皮疹颜色,舌脉象等因素辨证施治,做到有的放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种证型。

一、风寒型 风团淡红或淡白伴瘙痒,遇风寒加剧,得温则减,舌淡苔薄白,脉迟缓。治宜散寒和营,祛风止痒。方用桂麻各半汤和荆防败毒散化裁:麻黄,桂枝,白芍,防风,荆芥,蝉蜕,白鲜皮,生姜,大枣,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二、风热型 风团鲜红、皮肤自觉灼热,瘙痒,遇热加重、得冷则缓,口渴,烦燥不安、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辛凉清热,祛风止痒。方用银翘散和消风散化裁:银花,连翘岩做茄,牛蒡子,蝉蜕,荆芥,胡纳防风,丹皮,白鲜皮,桑白皮,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三、肠胃湿热型 风团或红或紫,神疲纳呆,脘腹痞满胀痛、口臭、大便秘结或泄泻,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腑泻热。方用茵陈蒿汤和除湿胃苓汤化裁:茵陈,大黄、栀子,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防风,当,苦参,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四、冲任不调型 皮损周期发作,多于经前发作,经后消退,伴痛经,乳房胀痛。治宜舒肝理气,调摄冲任。方用丹栀逍遥丸化裁:丹皮,栀子, 当归,白术,茯苓,柴胡,黄芩,防风,蝉蜕,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五、气血两虚型 风团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劳累加重、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治宜补气养血,调和营卫。方用四物汤和玉屏风散化裁: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桂枝,黄芪,白术,防风

六、阳虚型 风团遇冷诱发或加重,平素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无味,小便清长,腰腹畏寒,着衣较多。舌淡暗,苔白润,脉沉细。治宜温阳散寒。方用阳和汤和当归四逆汤化裁:炙麻黄,炮姜,白芥子,熟地,制附子,干姜, 肉桂,鹿角霜,当归,黄芪,蝉蜕,大枣,炙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B. 人工性荨麻疹会引起手脚胀痛吗

指导意见:
你好,会的,其可联合服用二类抗组胺药,即扑尔敏、赛庚啶、赛特赞、敏迪这 一类和西咪替盯雷尼替盯法莫替丁这一类。

C. 急性荨麻疹的八种症状

急性荨麻疹的症状有哪些呢?患上急性荨麻疹有哪些表现?一起来了解下。

急性荨麻疹的八枣誉悉种症状

1、急性病人往往呈红色浮肿片块,有的`急性皮损上可有水疱、大疱,称大疱性荨麻疹。

2、急性荨麻疹常是急性发作,全身有瘙痒,抓之有大小不一的风团发生。

3、肠道可有腹痛或凳乎胃脘胀痛,有的还可有腹泻,严重全身性风团病人还可有血压下降、头晕、胸闷等症状;

4、粘膜也可受累,口唇肿胀,或咽峡部肿胀而虚搜造成喉头水肿,致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5、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新的损害,严重的大片出血性皮损也可在数天内消退。

6、全身可有发热,一般在39℃以内,如在39℃以上,就应注意病人有无急性化脓性感染,或败血症。

7、呼吸症状可有哮喘与呼吸困难。

8、极少数还可发生休克反应,应及时给予治疗,大多数病人仅有风团瘙痒症状,而无其他症状。病程一般在1~2周内自然痊愈。


D. 荨麻疹都有哪些症状

荨麻疹有很多症状,比方说红斑,皮肤瘙痒,肿胀,而且还会出现关节疼的现象。荨麻疹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很多人又把荨麻疹叫做风疙瘩或风疹。荨麻疹虽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是他发作起来也是非常难受的,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痛苦和不适。因为荨麻疹在发作起来会非常的痒,而且还会有红肿胀痛的感觉。

荨麻疹的发作和日常的饮食和生活结构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吃一些容易导致过敏的刺激性食物,在生活方面也要保持干爽,健康,干净,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平常也要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