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得了湿疹如何检查
湿疹的发病原因较多,针对湿疹的检查目前无特异性指标,目前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过敏原,确定患者对何种物质过敏,回避该过敏原,可减少湿疹复发频率。也可查血常规,确定嗜酸性粒细胞有无增高。由于过敏原检测的是临床上常见的、大部分患者可能会过敏的物质,不是包括所有的物质,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查出过敏原。
『贰』 湿疹如何检查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诊断依据没有特征性的检查指标,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
皮疹为多形性,对称发作,呈慢性过程。湿疹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湿疹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红斑、红色丘疹,伴瘙痒,搔抓后流水、糜烂、渗出。随着病程的延长,渗出减少,过渡到亚急性湿。随着时间的变化,局部皮疹增厚,逐渐演变为慢性湿疹。根据这些典型的体征,可以诊断湿疹。由于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外界环境因素对湿疹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在这方面找一下原因,可以到医院做过敏原筛查,筛查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吸入性过敏原。
手足部的湿疹要与真菌感染相鉴别,可以取皮屑做一下真菌检查,排除手足癣。一些特殊部位的湿疹,如阴囊湿疹、女性的乳房部位的湿疹,如果长期发作,不能愈合,需要警惕湿疹样癌,这种情况需要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总之当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糜烂、渗出等多形性皮疹时,需要考虑湿疹,根据情况,还可以做过敏原检查、真菌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辅助诊断。
『叁』 湿疹具体应该做哪些检查
湿疹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其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易渗出液,剧烈瘙痒,对称发作以及慢性期的浸润和肥厚等特征。其中,手足湿疹和汗疱疹常常容易与手足癣混淆。在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手足癣常单侧起病,进展缓慢,并伴有小疱和干燥脱屑的症状。当手足癣蔓延至手、足背时,会出现边缘清晰的损害,此时结合真菌检查结果呈阳性,可以明确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湿疹的确诊,医生会通过观察皮损的外观特征来进行初步判断。对于疑似手足癣的情况,真菌检查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通过直接镜检和培养方法,可以检测出皮肤上的真菌是否存在,从而为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的观察和检查外,医生还会询问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皮损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治疗经历以及家族病史等。这些信息对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皮肤病,如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湿疹,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过敏原检测。湿疹患者常常伴有食物或环境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通过检测这些过敏原,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避免接触过敏源,减少湿疹发作的可能性。
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湿疹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外用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内服药物(如抗组胺药、免疫调节剂等)以及光疗等。
总之,湿疹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观察皮损、真菌检查、病史询问、过敏原检测等。通过这些手段,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肆』 湿疹的检查方法
湿疹呈多形性发疹,分布常对称,有瘙痒,易渗出,常慢性反复发作,不难确诊。急性湿疹应和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有明显的接触致病史,发病部位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比较清楚,去除病因后即迅速痊愈。慢性湿疹应和神经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先有瘙痒,再发扁平丘疹,后呈苔藓样变;常局限于颈、肘、膝等极易摩擦部位;可耐受多种治疗,不易对外用药物过敏。手足湿疹需与手足癣相鉴别,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加。
『伍』 湿疹需要做哪些检查
引起湿疹的原因较多,医生的主要职责是要帮助病人寻找可能的诱因,尽量避免和减少湿疹的发作。
目前皮肤科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特异性IgE抗体检查:包括螨虫、花粉、部分食物、猫狗皮屑以及霉菌等;
2、特异性IgG抗体检查:主要是食物;
3、斑贴试验:将一些接触性的过敏原试剂放于斑贴纸上,贴在患者后背,48h后去除,观察对应皮肤位置有无发红、瘙痒的症状,从而确认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