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肝火型荨麻疹
扩展阅读
除雀斑贴吧 2025-02-11 08:58:53
四肢湿疹 2025-02-11 08:45:57
湿疹可以吃鸭肉吗 2025-02-11 08:44:49

肝火型荨麻疹

发布时间: 2025-02-10 21:12:32

① 性荨麻疹发作,全身起红斑,皮肤发热,该怎么办

问题分析: 您这样的症状是肝火旺盛的明显表现,主要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回。
意见建答议:个人推荐您服用三黄片和丹参逍遥丸,这类药物针对性比较强,效果也比较好,平时多注意饮食习惯,象辛辣、油炸食物就不要多吃,可以多喝点金银花茶、菊花茶或决明子茶,对治疗也是很有帮助的。

② 这是什么类型的荨麻疹 怎么治 严重吗 如何防止发展成慢性荨麻疹

喉咙不舒服和寻麻疹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此病毒进入内脏会更麻烦。
湿疹、寻麻疹(风团、风疹、冷旦)的治疗方法: 目前,很多人认为“火越”是由于内外因素激发而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相反,火越“湿疹、寻麻疹”是由胃火和肝火同时出来所产生的一种疾病,大多数患者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胃火和肝火向外出,在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房间内温度突变,当胃火和肝火同时出来时受到外来寒气的相合,之使毛细孔突然闭合,将寒气关在毛细孔内,热气出不来,而寒气进不去,造成此症也,一旦内火气出来时,就会引起皮肤痒。寻麻疹它是一种演变性病毒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用全中药外用的治疗方法,方便又简单,效果显著,三至五天就痊愈,治愈后不复发。

③ 急性荨麻疹为什么会复发

荨麻疹的皮疹反复起落有以下几种原因:1、过敏原持续存在,没有得到有效的隔离,如果患者专反复接触过敏原,属荨麻疹的症状就容易反复发作,所以最好在服用抗过敏药物的同时寻找到过敏原并且进行有效的隔离,避免再次接触,进而减少荨麻疹复发的可能性。2、患者停药过快,在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并未完全得到控制的时候患者自行停药,此时过敏原尚未完全清除,所以很容易再次复发。3、由内脏疾病所导致,比如慢性胃炎、系统性疾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荨麻疹也会反复发作。

④ 晚上睡觉皮肤痒起疙瘩

晚上睡觉皮肤发痒有可能是因为急性荨麻疹引起的。急性荨麻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床上的床上用品不卫生,细菌滋生导致出现过敏源而致使的。如果症状轻微,则可能不需要治疗,荨麻疹的出现会通过身体自身免疫而自行清除。但如果出现剧烈的瘙痒不适,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则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改善。

其次,晚上睡觉皮肤发痒还可能是因为蚊虫叮咬导致的,蚊虫叮咬后所携带的细菌进入皮肤会引发过敏反应,尤其在盖被子导致体温升高的时候会相对明显,常会有在睡觉时皮肤发痒并且起疙瘩的症状出现,这时则需要注意睡觉卫生并且购买一些驱虫药物放置在床边进行改善。

此外,到晚上睡觉皮肤发痒还可能是因为肝火引起的。肝火异常常见症状是皮肤发痒,并伴随着起疙瘩症状,一般考虑与肝胆疾病有关,血清和皮肤中胆盐浓度升高浓度升高,刺激肌神经末梢而引起的全身性皮肤瘙痒。需要服用相关的药物清热解毒,改善肝火引起的皮肤发痒起疙瘩症状。

⑤ 寻麻疹是什么引起的

建议:您好!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映,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喉头水肿等症状。中医认为是由于血虚风燥,胃肠湿热等原因引起。荨麻疹是一种有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的疾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机体功能失调紊乱,由于自身体内有存在相应的抗体.当受到外界诱因刺激后,体内发生Ⅳ型变态反应,导致全身出现过敏表现。
治疗建议:
荨麻疹从中医上讲就是血虚风燥、胃肠湿热等原因引起,您可以用中药进行调理性治疗,逐渐清除体内的燥、热。虽然没有西药见效快,但是疗效稳固,副作用较小。尽可能找到疾病的发病或发展加重的原因,尽可能的去除。急性期治疗可以用抗组胺类、钙剂、严重的患者可以短期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慢性荨麻疹患者建议从中医疏风清热止痒、清脾化湿、祛风止痒调和气血等方面辩证治疗。
注意事项:
1. 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 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 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 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建议:
1.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急性发作期可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有全身症状者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症治疗;
3、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保持心情愉快,学会自我调 节,快乐生活.

⑥ 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

一 概述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压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皮损反复发作为慢性荨麻疹,每周至少2次 ,超过6周,间歇性发作。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风团、瘙痒剧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发生于皮肤上表现为红色或苍白色的风团;

发生于眼睑、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则表现为水肿。

2、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慢性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瘾疹”、“赤白游风”等范畴。最早见于《素问》“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

病因

(1)、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压力增大。

(2)、饮食不规律,嗜食肥甘厚味。

(3)、临床表现(损及肝脾)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纳差疲劳。

3、肝脾与慢性荨麻疹

肝与慢性荨麻疹

发无定处,骤起骤消。风邪:善行而数变。

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内风:风邪伏于内。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气血失和,肝—气血调和之枢。

(1)、肝主疏泄—条畅气机

《血证论》

“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

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2)、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素问·灵兰秘典》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3)、肝主藏血

《灵枢·本神》

“肝藏血,血舍魂”

(4)、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肝郁

日久化热—肝火

热盛生风—肝风

(5)、情志不调

慢性荨麻疹重要诱因

“郁而不舒,此皆肝木之病矣。”

(6)、肝不藏血

肌肤失养,血虚生风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脾与慢性荨麻疹

《舟仙厝述·瘾疹》“瘾疹多属于脾,以其隐隐在皮肤之间发而多痒,或通身红者或不红者也”。

《证治要诀·发丹》“瘾疹,病此者,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章鱼动风之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脾风”。

难治性皮肤病—湿邪,湿性黏滞,病程缠绵难愈,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气血失和:脾—气血生化之源

病因:饮食劳倦 损伤脾胃,情志失常,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过食肥甘厚味,湿邪困脾。

病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赤白游风属脾肺气虚,腠理不密,风热相搏”,气血亏虚,生风化燥。脾主运化。湿从内生,日久化热。湿热可伤阴,生风化燥。化痰作风。

4、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

加味过敏煎

(1)、疏肝柔肝、补血敛阴:柴胡、乌梅。

(2)、健脾除湿:白术、茯苓。

(3)、清热燥湿:苦参、白鲜皮、冬瓜皮。

(4)、散风止痒:防风、荆芥、徐长卿、丝瓜络。

(5)、活血养血化瘀:赤芍、当归、川芎、鸡血藤。

(6)、养心安神:合欢皮。

调理肝脾、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祛风止痒。

药理学研究,抗炎(柴胡、茯苓、苦参、防风、当归),抗菌(荆芥、防风、苦参、当归),抗过敏(合欢皮、乌梅、徐长卿、苦参、白鲜皮),调节免疫(柴胡、白术、茯苓、苦参、防风、徐长卿),镇静(茯苓、当归、苦参、防风、荆芥、川芎、徐长卿)。

5、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43岁,初诊时间:2013年5月24日。

主诉:躯干部反复起皮疹伴瘙痒年。

现病史:半年前因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出现躯干部皮肤风团,自觉瘙痒。曾在多家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荨麻疹”,给予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中成药及中草药等口服,症状稍有缓解,但风团时隐时现,每于工作劳累、加班或熬夜后发作或加重,影响患者情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刻下症:躯干部起皮疹,伴瘙痒,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纳差、四肢疲软,二便正常。

查体:躯干部散在风团,正常肤色或白色,自觉瘙痒,皮肤划痕症。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既往体健,近周无用药史。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过敏原检测: (—) 。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断:瘾疹,证属肝郁脾虚。

治则:调理肝脾、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祛风止疼。

方药:加味过敏煎

柴胡、乌梅、白术、茯苓、赤芍、当归、苦参、白鲜皮、防风、荆芥、川芎、徐长卿、丝瓜络、冬瓜皮、合欢皮、鸡血藤、每日一剂,一次一包,开水饭后半小时冲服,分早、晚两次。

复诊:风团、瘙痒等症较前明显减轻。继服原方14剂。

三诊:诸症痊愈,夜寐安。

三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