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治疗湿疹的中药配方
扩展阅读
水痘会发热 2025-02-10 22:15:36
502荨麻疹 2025-02-10 22:13:02
长水痘能吃蛋黄粽子吗 2025-02-10 22:03:43

治疗湿疹的中药配方

发布时间: 2025-02-10 05:50:11

1. 蔡瑞康的治疗湿疹药方有什么

蔡瑞康,男,(1935—)空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专家。在 中医 治疗 湿疹 的方法上也效果明显,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蔡瑞康治疗湿疹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蔡瑞康治疗湿疹的中药方
1. 清热 除湿汤

龙胆草、黄芩、丹皮、赤茯苓、泽泻、萆薢、苦参各10g,车前草15g,六一散(包煎)、生地各30g。热盛者加白茅根15g,生石膏30g(包煎);湿盛者加牛薏仁、通草各10g;痒甚者加白鲜皮30g;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6g。每日1剂,早晚饭前1小时各服1次。同时配合以下外治法:有糜烂渗出者,用3%硼酸溶液做开放性冷湿敷,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湿敷间歇期外涂氧化锌油;无糜烂渗出者,外涂炉甘石洗剂,每日3~5次。共 用药 2周。

急性湿疹如果中医辨证属于 湿热 证采用以清热利湿为主的清热除湿汤内服,并联合外用西药治疗,与纯西药治疗组比较,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在减轻症状(红斑、渗出等)方面见效快。清热除湿汤由龙胆泻肝汤和萆薢渗湿汤加减组成,方中龙胆草、黄芩清热除湿,生地、丹皮凉血清热,赤茯苓、萆薢、泽泻健脾渗湿.车前草、六一散利湿清热,苦参除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除湿止痒之功,切中急性湿疹湿热证的病机。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龙胆草、黄芩、丹皮、生地、甘草等药都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应用的关键是辨证要准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加减。

2.术苓除湿汤

炒白术10g,苍术15g,茯苓15g,泽泻10g,猪苓10g.薏苡仁20g,厚朴10g,陈皮10g,滑石18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甘草3g。湿邪偏于下焦者可加黄柏、川牛膝; 瘙痒 甚者可加乌梢蛇、刺蒺藜;日久皮损色黯者可加丹参、当归。每日1剂,水煎至300ml,早晚分服。

本方所主多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患者,病情迁延,或因素体脾虚,或因湿邪久羁,过用苦寒而伤脾,故兼见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等脾虚表现,属脾虚湿蕴证。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既治“脾虚”之本,又治“湿盛”之标。术苓除湿汤中白术益气健脾、燥湿,苍术除脾湿升清阳,茯苓助脾运、利水除湿,三药合用达健脾燥湿利水之功,为君药。根据“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选泽泻、猪苓、薏苡仁助君药健脾利水,给邪以出路;陈皮、厚朴理气和中、下气除满、助运脾湿,祛湿剂中配伍理气之药,即“气化则湿亦化”之理,五药共为臣药。滑石除湿利水,地肤子、白鲜皮共达止痒之功,三药为佐药。甘草既健脾益气又调和诸药,为使药。在全方组成中既有燥湿健脾的平胃散(苍术、陈皮、厚朴、甘草)以除中焦湿阻,义含健脾渗湿的四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以治溲短便溏,再伍渗利小便的六一散(滑石、甘草),从而使全方达到健脾燥湿畅三焦之机、化膀胱之气,使湿无从牛而有其去路的治疗目的,服之则湿患得除。

3.养血祛风汤

生地15g,当归10g,赤白芍各15g,丹参15g,鸡血藤15g,夜交藤15g,白蒺藜15g,乌梢蛇10g。阴血不足甚者加熟地10g,麦冬10g,女贞子15g;风盛瘙痒甚者加蝉衣6g,白僵蚕10g,全虫6g;合并有血瘀者加桃仁10g,红花10g,莪术10g;伴失眠者加生龙牡各30g,酸枣仁30g;大便干者加火麻仁30g,柏子仁15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慢性湿疹多为急性迁延而来,病发日久,耗伤阴血,血虚不能濡润肌肤,化燥生风,瘙痒难忍,治疗当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养血祛风汤中生地、当归、白芍 滋阴 养血,润燥祛风以止痒,赤芍清热凉血止痒,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止痒,共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夜交藤养心安神,白蒺藜、乌梢蛇祛风止痒以治标,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收效甚佳。

4.外洗除湿汤

龙胆草10g,苦参30g,蛇床子30g,黄柏20g,地肤子30g,车前草30g,黄芩10g,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板蓝根30g,六一散10g。湿热型加土茯苓15g;脾虚湿阻型加茯苓、白术各10g;血虚风燥型加川芎10g,何首乌20g;瘀毒积聚型加桃仁、红花各10g;体弱气虚型加黄芪、党参各15g;脂溢性湿疹加茵陈、山楂各10g。1日1剂,水煎两次浸洗或湿敷患处,每天2~5次。

根据湿热、脾虚、湿阻、血虚风燥、瘀毒积聚等不同证型,随症加减治疗。方中龙胆草性味苦寒,功在燥湿清热,入肝胆膀胱经,苦寒沉降,长于清泻肝胆实火、三焦湿热;黄芩、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 ,三药共辅龙胆草清利三焦实热而燥湿;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车前草长于利湿消肿兼可清热。六一散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可利窍,除膀胱之热结而通利水道;甘草清热解毒。故六一散能利水消肿,兼可清热除烦止渴,釜底抽薪,标本兼治。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消斑,其中生地甘寒,既可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佐苦寒之剂免伤阴分;赤芍酸寒,能泻能散,既可凉血活血,又能泻肝火;丹皮苦寒,可清热凉血消斑。三药配合既可清热利湿,凉血消斑,又免过用寒凉而伤阴。板蓝根、马齿苋功在清热解毒,防治毒热湿邪,并能凉血消肿。全方诸药配合,共奏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之功,使热清湿利而皮疹得消。药理研究证实,黄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以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生地黄具有皮质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马齿苋、甘草等均有抗过敏作用。诸药配合起到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相得益彰,疗效稳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黄柏百部汤

黄柏30g,百部30g,土茯苓15g,蛇床子30g,苍术15g,荆芥15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苦参30g,藿香15g,明矾或桔矾30g(皮肤无糜烂渗液者用明矾,有糜烂渗液者用枯矾)。用温水洗净患处,取上药煎水1500~2000ml,倒入盆中,趁热汽熏蒸患处,待药液凉至适宜温度,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每天治疗2次,每次20~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6.温阳除湿水剂

生川乌10g,生草乌10g,艾叶15g,大风子20g,威灵仙30g,红花15g,地肤子20g,苦参20g。每日1剂,加水煎取2000ml,温泡手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双手忌直接接触食物和各种洗涤用品。

“湿性重浊黏腻”,“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久之,阳气不能到达四肢末端,掌跖失于温润,湿邪因而停滞,局部气血瘀闭,肤络不畅.肌肤失养而成本病。故以温通经络、除湿润肤为治疗大法。方中牛川乌、生草乌、艾叶、大风子有温通气血、透达经络之作用,其中川草乌、大风子还有除湿作用;威灵仙通行卜二经络且祛 风湿 ;红花活血通络;地肤子、苦参除湿止痒。诸药相配,则阳气至,经络通,气血畅,湿邪除,肌肤 自然 润泽。

7.湿疹熏药方

地肤子、蛇床子、百部、蓖麻子、艾叶、苦参、苍耳子叶、自鲜皮各30g,花椒15g。上药混合共碾粗末,用较厚草纸卷药末成纸卷燃烟熏皮损处,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

熏药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在灸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 外科 皮肤 疾病 的一种外治法。从临床使用过程中体会到:熏药的药烟无任何毒性,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对于角化过度和瘙痒明显的 皮肤病 止痒和软化皮肤作用较好。熏疗时,浓烟温度一般50~60℃为宜,应经常用手试温,以免引起烧 烫伤 。湿疹熏药方中地肤子、蛇床子、花椒、蓖麻子、苍耳子叶均能润肤止痒,百部、苦参、白鲜皮杀虫止痒,艾叶、花椒温和解风毒而止痒。诸药共奏除湿祛风、杀虫止痒之功。
治疗湿疹的 食疗 调理
1、薏米红豆煎: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烂,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马齿苋煎:鲜马齿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数次服用,并可配合外洗。

3、冬瓜汤:带皮冬瓜250克,切块,煮汤食用。

4、黄瓜煎:黄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钟,加糖适量,1日3次,分服。

5、绿豆海带粥:绿豆30克,水发海带50克,红糖适量,糯米适量。水煮绿豆、糯米成粥, 调入切碎的海带末,再煮3分钟加入红糖即可。
治疗湿疹的 护理 工作
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热水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尽量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忌抓痒,抓痒使皮肤不断遭到刺激,会越抓越痒,其结果会使皮肤病变区更加增厚粗糙和苔癣化,抓破皮肤又会引发感染。忌热水烫,有的病人因痒得难受就用热水烫,结果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红肿加重,病变区渗液增加,病情更重。忌刺激性食物,像酒、浓茶、辣椒、咖啡、葱、姜、蒜等会使瘙痒加重,应忌之。鱼,虾等食品会使湿疹加重,也应避免食用。

猜你喜欢:

1. 治疗不孕症的中药偏方

2. 治疗不孕不育常用的中药盘点

3. 中医治疗不孕症的偏方

4. 治疗女性不孕的中药偏方

5. 中国不孕不育医院排名 全国不孕不育医院排行榜

2. 中医怎么治疗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分为内治和外治,临床以健脾药物为主,如白术、茯苓、山药等,根据人体不同症状,治疗方法如下:
1、火气旺:服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火药物;
2、瘀血重:适当服用桃仁、红花、赤芍等中药;
3、湿疹久治不愈:可用柴胡、香附、郁金等中药,若同时出现虚证表现,可适当使用党参、黄芪等;
4、血气不足:可使用当归、丹参;
5、阳虚:可用附子、桂枝;
6、阴虚:适当使用知母、黄柏。
上述几方面为中医内治法,而外治法可用金银花、百部、苦参、蛇床子、艾叶等煮水后进行外洗。

3. 慢性湿疹中药方

湿疹,一种常见且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其症状多样,治疗需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湿疹,中医提供了多种中药方剂。

首先,针对“风湿蕴毒”型湿疹,其主要症状为皮损肥厚,干燥,瘙痒无度。治疗时需熄风止痒,除湿解毒,采用全虫方,包括全虫、皂刺、猪牙皂角、苦参、刺蒺藜、炒槐花、威灵仙、黄柏、白藓皮、川军等药材,每日一剂,分两服,忌食辛辣。

其次,“阴虚湿盛”型湿疹,湿疹日久,肤色暗褐,表皮粗糙,干燥,舌质红绛而少津。治疗上需滋阴除湿,选用生地、当归、丹参、玄参、茯苓、泽泻、白藓皮、蛇床子等药材,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忌辛辣腥发之物。

再者,“湿热浸淫”型湿疹,表现为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瘙痒,口干饮水不多。治疗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方药包括地肤子、白藓皮、赤小豆、蚕砂、紫花地丁、黄花地丁、金银花、大青叶、川萆解、土茯苓、硫黄、蝉蜕等药材,每日水煎一茶杯,分四次凉服,忌食辛辣。

在面对湿疹时,中医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案,旨在根据湿疹的具体类型,对症下药,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湿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选择,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引发其他皮炎

中药治疗湿疹的方剂,不仅在理论基础上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体现了中药的独特魅力。从风湿蕴毒到阴虚湿盛,再到湿热浸淫,不同的湿疹类型对应不同的方剂,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多样,根据湿疹的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方剂,能够有效缓解湿疹症状,帮助患者恢复皮肤健康。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合理选择和使用中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治疗湿疹的中药配方扩展阅读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慢性湿疹比较顽固,要及早治疗。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 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边缘清楚。

4. 湿疹中医怎么治疗

治疗湿疹的时候,可以选择中药进行治疗。比如可以使用生地、白芍、丹参、当归、白术、茯苓等可以用水直接煎服,每天使用,这主要是一种内服的方剂。在治疗的湿疹时,同时也应该调整患者的心理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要经常的过度劳累。在治疗的湿疹同时,应该少吃牛羊肉、鱼、虾等食物,以免造成湿疹病情的加重。另外,如果患了皮肤疾病,尽早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而避免耽误病情。

5.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大全)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根据发病时皮肤损伤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型,中医根据湿疹的种类,提供了一些治疗湿疹的偏方,这些偏方均是使用中药方剂,对不同类型湿疹进行治疗。
湿疹的特点为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它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肛门等处。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1、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该偏方适用于亚急性湿疹。
4、取滑石、五倍子、明矾各15克,蛋黄油适量,滑石、五倍子、明矾共研成细末,再用蛋黄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天2次。适用治疗阴囊湿疹。
5、取大枫子50克,苦参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荆芥15克,川芎15克,苍耳子30克,仙鹤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15~20分钟,滤取药液,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待药液变温时,可坐浴,每天2次。该偏方适用于肛门湿疹。
6、取密陀僧15克,冰片10克,雄黄5克,蛇床子10克,黄柏10克,地肤子5克,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食醋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天3次。治疗顽固性湿疹。
7、取地肤子30克,五倍子30克,土槿皮、白鲜皮、地榆、土茯苓、皂刺、紫草各15克,黄柏10克,赤石脂10克,甘草10克,加水25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该偏方适用于顽固性肛门湿疹。
8、取明矾30克,皂矾30克,黄丹30克,赤石脂30克,共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将药厚厚地涂于患处,将药稍干后用纱布包裹,待其干燥结痂自行脱落而愈。适用治疗顽固性慢性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