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带状疱疹西医还是中医
扩展阅读
宝宝湿疹头屑 2025-01-12 02:31:59
湿疹疱疹怎么治愈 2025-01-12 02:26:15
疱疹大不大 2025-01-12 01:54:22

带状疱疹西医还是中医

发布时间: 2025-01-12 00:36:05

『壹』 带状疱疹后羿神经痛中医治疗和西医那个好

你好,西医的各种疗法只是缓解了你复发期的症状,无法彻底治愈 ,所以会经常复发,中医治疗就挺好的,能彻底根除病毒,从而康复,用赵建军五味清疹合剂”治疗可里外同治逐步减轻解除疼痛,使患者彻底康复不留后遗症。推荐楼主去看看

『贰』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诊治及调护

带状疱疹的诊断

《实用皮肤病诊疗全书》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病史

1、可有抵抗力低下的病史。

2、多于春秋季发病,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3、迅速发病,病程急剧,一般持续1~2周。

4、发病前往往有发热等轻重不等的全身不适。

5、神经痛为其特点之一,可于发疹前或发疹时出现,疼痛沿所受支配的神经放射,部分年老体弱者常有剧烈神经痛,甚则遗有长时间难治性神经痛。

二、体征

1、局部初始灼热、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继则皮肤潮红,在其上出现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迅即发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中心凹陷,呈脐窝状,内容澄清透明,基底红晕,互不融合,多呈带状分布。

2、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3、愈后可遗有暂时色素沉着,亦有因皮损溃破、糜烂而合并感染者。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继发感染者血象多升高。

2、疱疹涂片 刮除早期水疱底部组织涂片,Tzanck染色,镜下可见多核气球细胞。

3、疱液家兔角膜接种 不产生角膜炎。

4、病理组织 水疱为多房性,位于表皮内棘层深部。水疱内及其周围有气球状细胞,在变性的上皮细胞核内可发现嗜酸性包涵体。真皮有淋巴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的血管周围浸润。

带状疱疹的鉴别诊断

1、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不沿神经分布,疼痛较轻,且常有反复发作倾向,多见于发热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及月经失调者。

2、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皮疹剧痒,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无神经痛的症状。

3、脓疱疮: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皮损分布于神经走行无关。自觉瘙痒,疼痛多不明显。

4、小疱性湿疹:自觉剧痒,皮疹多形性,无一定好发部位,多为对称性分布。

5、肋间神经痛:无一定的季节性,在一个或几个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发作性剧痛,与肋间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在胸部与肋软骨交接部有压痛。而带状疱疹多发于春秋两季,一般先有前驱症状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无胸部与肋软骨交接部压痛。

带状疱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肝胆火盛:

1、临床表现:初发病不久,皮肤出现红斑,斑上可见红丘疹或丘疱疹,皮疹潮红,密集成片,疱疹如粟,疱壁紧张,常为1处或几处,多发于一侧胸胁背部,偶见于其它部位。自觉灼热,疼痛剧烈,全身不适,或伴瘙痒,口苦咽干,口渴思饮,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尿赤便燥。舌质红,苔薄黄、干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本证多见于顿挫性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初发阶段,皮疹以红斑及密集丘疹为主,也可见丘疱疹及少量水疱。

2、治疗方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3、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兰室秘藏》)。

4、药物:龙胆草10g 柴胡15g 泽泻10g 车前子10g(包) 通草3g 生地黄15g 当归10g 栀子6g 黄芩10g 马齿苋30g 大青叶15g 凤眼草15g 甘草6g

5、加减法:疼痛剧烈者加郁金、元胡、乳香、没药、丹参;发于颜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腰部者加杜仲、桑寄生;疱液呈血性者加丹皮、赤芍;水疱糜烂溃破者加银花、连翘。

二、脾经湿热:

1、临床表现:皮损以水疱为主,密集成群,疱疹色淡,疱壁松弛,周围红紫,但有部分溃破、糜烂渗水,甚至局部坏死性溃疡,自觉痛痒交作,口不渴或渴不欲饮,食欲不振,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时溏,女性白带增多。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腻或白厚,脉濡、沉缓或滑。

2、治疗方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3、方剂: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4、药物:苍术15~30g 厚朴10~15g 茯苓15~30g 白术15~30g 陈皮10g猪苓15g 泽泻10g 赤芍10g 滑石15~30g 防风6g 栀子6g 通草3g 甘草6g

5、加减法:食少纳呆、脘腹胀满者加枳壳、炒麦芽、石菖蒲、砂仁;糜烂渗出者加苦参、黄柏、紫花地丁、马齿苋;兼有肝郁者加柴胡、香附、郁金。

三、湿聚毒重:

1、临床表现:多发于一侧胸胁背部,偶见于其它部位。皮损以水疱为主,密集成群,水疱晶莹,疱壁饱满,内容液混浊,基底泛红,或呈紫赤,数群水疱呈带状排列,长短宽窄不一,局部灼热疼痛,周围肿胀达20~30cm以上,甚至多处发生,多见于发病三四日后,甚者达1周或更久不能消散,形成脓痂,或见血疱、坏死,常伴中等度发热,口干口苦,食少纳呆,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大便不畅,小便黄赤。有时皮损附近淋巴结肿痛。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滑而数。本证多见于带状疱疹发疹的高峰期。

2、治疗方法:清热除湿、泻火解毒。

3、方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4、药物:龙胆草10g 柴胡15g 泽泻10g 车前草20g 通草3g 生地黄15g 栀子6g 黄芩10g 金银花30g 紫花地丁30g 野菊花20g 蒲公英30g 马齿苋30g 蚤休15g甘草6g。

5、加减法:疼痛剧烈者加郁金、元胡、川楝子;湿盛疱液外渗者加苦参、地肤子;发热者加板蓝根、大青叶。

四、气滞血瘀:

1、临床表现:疱疹基底暗红,疱液呈血水样,疼痛剧烈难忍,或皮疹虽已消退,但局部仍疼痛未除,时轻时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入夜尤甚,难以入眠,口苦咽干,胸胁胀闷,心烦易怒,大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本证多见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景岳全书》)。

4、药物:柴胡15g 枳壳15~30g 白芍15~30g 陈皮10g 川芎15g 香附15g 栀子6g 黄芩10g 连翘30g 甘草6g

5、加减法:疼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元胡、丹参、鸡血藤;年老体弱,肝脾不和,肝强脾弱者,调以逍遥散化裁。

五、气虚血瘀:

1、临床表现: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失眠,食少,乏力,舌淡暗,脉细弦。

2、治疗方法:益气养血,活血止痛,兼清余热。

3、方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4、药物:黄芪30g 当归6g 川芎6g 赤芍6g 桃仁6g 红花6g 地龙15g 郁金30g 黄芩10g 连翘30g 甘草6g

5、加减法:气虚明显者,黄芪可逐步加量,最大可加至120g,并加党参、白术;皮损形成溃疡,不易愈合,伴见舌淡胖,脉沉无力者,加补中益气汤。

带状疱疹的中医其他疗法

一、针灸

1、一般针刺法:取相应部位的夹脊穴,并依皮损部位而配穴。

(1)上眼睑及额部:取太阳、头维、阳白、攒竹,配合谷、曲池。

(2)颧部:取太阳、四白、睛明、下关,配合谷、翳风。

(3)下颌部:取颊车、地仓、翳风、大迎,配合谷。

(4)躯干部:取相应之俞穴,脐以上者配曲池、合谷,脐以下者配足三里、三阴交。

(5)上肢:取曲池、外关、合谷,配阿是穴。

(6)腋下:取肩贞、极泉,配地五会、外关。

(7)下肢:取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配阿是穴。

手法以中等强度刺激为宜,均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一次,每天2次,症状控制后改为每天1次。

2、梅花针:

(1)梅花针疗法:除用梅花针叩刺局部皮损外,并按皮疹部位不同而选择穴位,上肢及胸腹部取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肺俞、肝俞,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大椎、肺俞。操作时,先常规消毒皮肤,叩刺手法要均匀,叩至皮肤出现红润为止(如果水疱破溃,用龙胆紫涂抹即可),每天1次。

(2)梅花针叩刺加艾灸:用梅花针重手法叩刺经过消毒的皮损局部,以水疱全部破溃且稍出血为度,继用清艾条对准破溃出血的局部行雀啄灸,以患者感到温热而能忍受的灼痛为宜,需熏到局部皮肤红润发热为度,一般每处需灸5~10分钟,1天1次。注意治疗时先检查针尖必须平齐、无钩,叩刺时针尖必须垂直而下;围灸时要防止燃烧的艾绒落下灼伤皮肤和烧坏衣物。

3、沿皮针刺法:在皮损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用75的酒精消毒后,根据皮损面积大小,选用不同长度的毫针,沿皮下作十字形交叉平刺。若皮损面积较大,可在皮损周围向心平行刺入,不留针,每天1次。

4、围针刺法:在疱疹周围大约2~3cm进针,针尖向疱疹区中心呈250角斜刺,视病灶大小选4~8针,用泻法,留针30~40分钟,每天1~2次。此外,也可结合循经取穴法。

5、蜘蛛穴灸法:取穴时,患者正坐,以细线绕头围一周,剪去余线,以其由前向后环颈一圈,再将两头线端对齐,沿胸椎正中线向背后下稍拉紧,线头所达之处即为蜘蛛穴。每患只需灸1壮,多灸后数小时内疼痛减轻,1~2天后红肿刺痛消失,3天后脱痂而愈。

6、耳穴:

(1)耳针:取穴肝区、胆区、肺区、神门及与皮损部位相应的穴位,有一定止痛效果。

(2)砷化镓半导体激光照射耳神门穴:波长0.29mu, 输出功率1.5mw,光斑直径5mm。治疗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

二、封闭疗法:

1、头尾封闭疗法:患者平卧于床,暴露患处,用5ml空针抽吸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ug,在病灶神经的根部及末簇水疱的尾部分别皮下注射药液,注射点可视病灶大小而定,可取2点或多点注射。轻者1次即愈,重者可隔2日更换注射点再封闭1次,个别需要3次。维生素B1 是构成丙酮酸氧化脱羧酶所需辅酶的成份,参与糖代谢,促使乳酸和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供给组织器官能量,减少代谢产物蓄积,减轻酸性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可明显减轻疼痛;维生素B12也参与糖代谢,能保持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

2、穴位封闭疗法:维生素B1、维生素B12或当归注射液行 阿是穴(上肢加曲池、合谷,下肢加足三里、三阴交)封闭,每穴注药0.2~0.5ml,每次总量不超过4ml,每隔1~2天1次。

三、单方、验方

1、内服法

(1)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30g,甘草10g,元胡15g,罂粟壳10~15g。水煎浓汁,分两次服,1日1剂。

(2)全蝎粉:用全蝎洗净,焙干研粉,每次0.3g,1日2~3次。或全蝎(洗净)8~10g,与汤药同煎服。

2、外治法:

(1)雄黄、王不留行各等份,分别用醋及香油调敷,也可用王不留行研细为末,撒与破溃的创面上,一般用药10~20分钟,病人自觉疼痛减轻,2~5天可痊愈,病情较重者7天可治愈。

(2)雄黄散:雄黄150g、蛇衣60g、辰砂100g、梅片30g,共研极细末,用鸡子清调为糊状,涂于皮损部,上覆消毒敷料,隔日换药1次,至愈为度。

(3)云南白药:将云南白药和麻油适量调和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1~3次,同时口服云南白药0.3g,每日3次,一般3~5日即可。

(4)青黛20~30g,冰片2g,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适用于轻证初起,有清热止痛之功。

(5)黛青膏:黄连、黄柏、片姜黄各9g,归尾15g,生地30g,用香油360g将上药熬枯去渣,下黄蜡120g(冬天减至80g),熔化过滤,装入干燥容器内备用。用时取膏20g,加青黛粉1g,搅匀,外敷患处。一般用药1~3天后疼痛缓解,3~5天水疱消失。

(6)青黛、黄柏各50g,飞滑石、煅石膏各6,大黄20g。共研极细末,调麻油外敷,1日1~2次,适用于水疱未破者,有清热除湿解毒之功。若水疱破溃或伴感染者,用黄连软膏外敷。

(7)蜈蚣散:蜈蚣(瓦焙)8条、大黄15g、黄连15g、黄柏20g、乳香10g没药10g,共研极细末,用浓茶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以不露疮疹为宜,每日3次,至愈为度。

(8)仙人掌:适量(视皮损范围而定),去除表面小刺,捣烂如泥,加糯米粉或面粉搅匀为糊状,敷于患处,约1cm厚,用麻纸覆盖,绷带缠裹,每日1次。

(9)蛇不过(扛板归):取鲜草100g,加水300g,煎至约100ml,去渣冷却备用。用时直接涂患处,每天3~4次。一般用药2~4小时止痛,23~36小时红斑消退,水疱停止发展,2~4天糜烂面干燥结痂并脱落。

(10)六神丸:根据患处大小将六神丸加适量麻油调糊涂抹患处,配以内服更佳,成人每日3次,每次10粒即可,一般用药1~3日。

(11)双黄冰蜈散:黄连20g、大黄20g、蜈蚣5条、冰片3g,研末加麻油调匀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1次。

(12)无花果叶:数片切碎捣烂后,加食醋少许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皮肤破溃者不宜用本法。

(13)鲜天名精:适量洗净,捣烂取汁,涂擦于患处,每日3~5次。如无鲜品,亦可用干品研为细末,加香油调成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2次。若皮疹消失后仍遗有神经痛,则可于药液或糊中加入少许冰片继续敷用,直至疼痛完全消失。

(14)菟丝子:取100g,焙干,研细末,加麻油适量,调成稀膏状。洗净皮损处,擦干后涂以菟丝子膏,每天2次。用药期间停用其他疗法。

(15)丝瓜络:适量置于高温电炉内烤焦,冷却后研末,加50酒精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可反复涂抹,干后再涂,直至疼痛消失,水疱结痂脱落为止。涂药前先用75酒精清洗疮面。

(16)马齿苋:适量,洗净,切碎,捣烂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

(17)医用脱脂棉:依据皮损面积大小,做成薄片状,覆盖在皮损面上,用明火点燃即可烧灼,一般治疗2~3次即可治愈。

(18)鲜百合:适量捣烂取汁,涂于皮疹处,每日3次,直至水疱结痂为止。

(19)鲜蛇莓:100~200g,加糯米15~20g,一同捣烂取汁,涂于患处。若病在颜面等暴露部位处,可用柔软的棉签把药液涂于患处,若病变在躯干等部位,可将消毒纱布浸湿后外敷患处,并覆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

(20)适量洗净后捣烂取汁外涂,每日4次,或直接外敷(包扎),每日换药1次。

(21)百草霜12g,研末,以菜油或茶油调匀涂于患部,每日2次,连涂1周。

四、放血疗法:取龙眼穴,位于手小指尺侧第二、三骨节之间横纹尽处,握拳,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挤出二三滴血液,每日或隔日1次。

五、音频电疗法:可消炎、止痛、缩短病程。

六、负压吸引疗法:在带状疱疹皮损范围常规消毒,用无菌针环状点刺,取相应的负压吸引罐对准患处,抽出空气,使负压达60~80kPa,体液逼迫外流,持续10分钟即可,每天治疗1次。经首次治疗,疱疹处皮肤变成紫色,10~20分钟开始结痂,连续治疗2~4次多可痊愈。

七、拔罐疗法:沿皮损分布线在疼痛点每隔一段点刺出血后,拔罐,隔日1次,至痊愈为度。

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

1、注意适当休息,严重者卧床休息,避免衣服与皮肤摩擦,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镇痛剂,重症者可与支持疗法。

2、抗病毒药物:

(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0.2~0.4g,口服,4~5次/天,连服7天,或按5mg/kg剂量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共用5次;

(2)万乃洛韦:0.3g,口服,1天2次,连服7天;

(3)阿糖腺苷:按10~20mg剂量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5天;

(4)聚肌胞:2mg/次,肌肉注射,1周2~3次。

(5)吗啉胍(病毒灵):0.1~0.3g,口服,3次/天,连服7天;

(6)病毒唑(利巴韦林):每天10~15mg/kg,分二次肌注或静滴,7天为一疗程;

3、止痛剂:

(1)可口服阿司匹林、索米痛、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等以减轻神经疼痛;

(2)维生素B1:10mg,口服,每天3次,或肌肉注射每日100mg;

(3)维生素B12:每日100~500mg,肌肉注射,每天1次,5~10次为1疗程;

(4)0.25~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适量行皮损周围皮下封闭或神经节阻断封闭;

(5)甲氰咪胍(西咪替丁):0.4g,口服,每天3次,或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10次为1疗程;

(6)卡马西平:0.1g,口服,每天3次。

4、免疫调节剂:

(1)正常人白细胞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肽、阿糖胞苷、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等均可酌情选用,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2)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为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含高浓度中和抗体,疗效显著,但药源少而价格昂贵。

(3)麻疹减毒活疫苗0.3~lml皮下注射1次,疱疹多于48小时内结痂。

5、糖皮质激素:对泛发、重症、老年和眼部受累病人,早期应用有益,可缩短病程,减轻炎症,缓解神经痛后遗症,阻止病毒对受累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及破坏作用。有继发性感染者慎用。

(1)强的松:20~40mg,口服,每天1次,连用7~10天,然后递减停药。

(2)地塞米松:4~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用5~7天。

6、有继发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二、局部治疗

1、外涂1达克罗宁代马妥油(泥)膏,水疱干涸涂1~2甲紫溶液,小面积涂新氢松软膏,皮损严重者外涂1阿糖胞苷、3阿昔洛韦霜、0.1肽丁胺二甲基亚砜溶液、0.25疱疹净软膏等,也可用甲紫糊或氧化锌糊包敷。若合并感染者,可加入0.5~1利凡诺或1~2呋喃西林。

2、患处防止磨擦,局部保持清洁干燥。可外用粉剂或洗剂,如撒布粉剂,外搽锌洗剂或炉甘石洗剂,1日多次。若疱疹溃破皮肤糜烂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及硼酸液湿敷、1~2龙胆紫药水涂擦或用粘膜溃疡膏、新霉素软膏等外涂,1日2~3次。

3、对发生在眼部的皮疹应加强治疗和护理,可予四环素、金霉素或疱疹净眼膏涂擦。

三、物理疗法

1、红外线:用 WS-频谱多功能治疗仪,电压220V,频率50~60Hz,功率150~250W,以频谱发生器直接对准患处,距皮损25~35cm,治疗功率250W,每天1次,每次30min.

2、紫外线:取落地式德制500wu型高压汞灯照射病灶区及脊柱旁相应的神经根区,灯距50cm,Ⅰ~Ⅲ级ED,隔日照射1次,个别敏感性高者于48小时后红斑反应仍较显著,可停照1次。

3、低频电磁疗法:磁疗机磁头开放面隔消毒纱布,直接紧贴皮损表面,每次治疗20分钟,每天1次。

带状疱疹的临床诊疗经验

1、带状疱疹中医俗称缠腰火丹,其病因为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久化火,或饮食不节,湿热内蕴,兼感毒邪而引发。五脏六腑之中,以侵犯肝胆经最为显著,其好发部位以肝经所过之胁肋部(肋间神经支配区)及胆经所过之颞颊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最为常见,故中医治疗多从肝胆二经入手。

2、临床辨证分型准确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本病虽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证型,但其发病必由感受毒邪(病毒)而引发,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应结合辨病治疗,适当选加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等清热解毒之品,并用六神丸局部外敷以提高疗效。

3、本病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局部不同程度的刺痛症状缠绵不愈(仅见于部分患者),按照叶天士之理论观点,属久痛入络,可以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为大法论治。

4、根据皮损发生部位的不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引经药,如发于头面颈部者用牛蒡子、桔梗,发于胸胁腰背的用柴胡、郁金、瓜蒌,发于外阴、下肢的则用牛膝,使药力直达病所。

5、病情轻重、预后好坏与患者的年龄体质有关,年老体弱患者皮损严重,疼痛剧烈,且皮疹消失后疼痛持续时间长。

6、临床单用一种办法治疗本病效果欠佳时,可考虑中西结合、内外并治,配合针灸、理疗等以提高疗效。

7、行气活血止痛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带状疱疹的护理

1、皮肤护理:在清洁患处后,对水疱较大的予3硼酸水或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等中药煎水湿敷,每日数次。对水疱干涸、较瘪的则用紫金锭、云南白药各等份,用冷开水调匀后涂于患处,每日约3~4次。皮肤瘙痒者,宜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或口服抗组胺药物。无合并症者,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仅对症治疗。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皮疹处用治疗仪照射有止痒、防止继发感染、加速疱疹干涸及结痂脱落的效果。另外,避免局部搔抓,以免造成水疱破裂及感染,督促病人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室内温度适宜,衣服宽大柔软,被褥整洁不宜过厚并应勤换洗,以免造成患者不适增加痒感。保持手部清洁,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疤痕。

2、饮食护理:带状疱疹中医认为多由湿邪或热毒所致, 故切忌辛辣及煎炒燥热之品,以免助火生热,亦忌过于油腻肥厚之品,以防滋腻生湿。饮食宜清淡,多饮汤水,多吃水果、蔬菜、瘦肉、鸡蛋、牛奶、豆腐等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品。

3、对症护理: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皮肤剧烈疼痛者,除了给予消炎痛、安定等药口服外,尽量多与病人交谈,鼓励患者外出散步。如条件允许,还可参加小型娱乐活动,如棋类、扑克、听音乐、看电视等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脾虚纳呆者,饮食需要多样化,少量多餐,易于消化,避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焦虑不安者,应作耐心的劝解工作,鼓励其树立信心,同时尽量注意改善病室环境,保持安静,使患者心情平静、舒畅。大便秘结者,鼓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经常轻轻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并在饮食中添加适量粗纤维食物,多饮汤水,老年人可饮用蜂蜜水,必要时可选用便秘通、苁蓉通便液等药物以助排便。

带状疱疹的预防

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勿过食生冷之品,以防损伤脾胃,酿生湿浊。忌食辛辣荤腥之品,戒烟酒以防助湿生热。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加强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脾胃功能低下者应及时调治,以防湿聚化热。未患过水痘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与水痘及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对高危人群的接触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注。近年来国外试用水痘-带状疮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来免疫易感者。

『叁』 带状疱疹用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
意见建议:建议试试中药的疱 必 消,平日多喝温开水保证睡眠不熬夜,多吃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油炸烧烤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上火的食物。

『肆』 带状疱疹采用中医治疗好还是西医治疗好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呈单侧性分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疗的目的是避免并发症和缩短病程。所以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待其自愈。不严重的话服点中药即可,症状严重的可配合西医对证。

『伍』 “生蛇”是什么意思

生蛇,其实只是俗称,它的真正名字,西医叫带状疹,中医叫蛇串疮,或者叫缠腰火丹。

生蛇是一种皮肤病,患这个病的人,皮肤会出现红斑和水泡,一群一群长在一起,看来像一串珠,又像一条蛇,所以俗称生蛇。

生蛇很痛的,像火烧一样,常常突然发病,吓人一跳。蛇常常长在腰、胁、胸和大腿等地方,但严重起来,会长在脸,十分恐怖。

生蛇的原因,西医认为是病毒感染,中医却认为皮肤有事,必然身体�面先出问题,一於从心肝脾肺肾入手。

究竟,哪�出问题呢?有时是肝,有时是脾。

肝脾有事影响皮肤

中医讲的五脏,并非单单血肉器官,更重要的是五种既独立,又互相影响的功能,这点不再重复了。

肝,和情绪有关。情绪波动过剧,肝的经络�面,气血会郁结,气血郁结久了,会化「火」。火气沿著经络跑到皮肤组织,皮肤便长出一块一块的红斑,串起来,便是蛇。

脾,和饮食有关。煎炸肥腻东西大量进肚,烟酒长期不断,脾胃负担不来,湿热会因此出现,湿热循著经络蔓延到皮肤,皮肤会长一群一群的水泡,串起来,又是蛇。

蛇出现了,怎麼办?中医用药驱蛇,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板蓝根和连翘清热解毒,用车前子、木通和泽泻化湿,用柴胡做药引,用当归和生地滋阴养血。

不吃药行吗?可以呀,以前在农村,找大夫不容易,农民用一根灯芯蘸上食油,燃点后朝蛇的首尾各一点,啪、啪两声,蛇便渐渐消失,十分神奇。

从生蛇这个例子,我们知道皮肤病可以和情绪有关,也可以和饮食有关。皮肤有问题,不妨从这两方面想想。

『陆』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好 还是西医治疗好啊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患了带状疱疹中医和西医治疗效果都不错。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
意见建议: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效果都不错,因为患者的年龄不大,遗留神经痛的几率不会很大。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