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宝宝6种出疹疾病居家护理
宝宝6种出疹疾病居家护理 小宝贝皮肤起疹子,有些疹病会发红又痒,让许多爸比妈咪心疼不已,部分疹病甚至因照护不慎,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小宝宝平时应保持肌肤干爽、勤洗手、注重身体洁净,以远离幼儿疹病。以下将介绍小儿各种疹型疾病与照护方式,提供给爸比妈咪作参考。小朋友常见的出疹疾病中,依照成因可分成感染及过敏性两种。感染造成发疹的疾病,像是水痘、麻疹、玫瑰疹、肠病毒都属病毒感染。而过敏性出疹疾病则受家族过敏体质、家族过敏史及周遭环境 *** 影响所导致,如:异位性皮肤炎,最为人熟知的出疹疾病。以下将说明关于幼儿常见的出疹疾病、症状及保健方式,提供爸比妈咪照护家中若有出疹宝宝时的参考。
疹型疾病VS.过敏
疹型疾病经常与过敏的症状类似,都会出疹及产生身体不适感,但两者最大差异在于:疹型疾病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过敏则为接触过敏原而导致。
普遍而言,婴幼儿常见的疹型疾病多为病毒感染,年纪稍长的小朋友则常被细菌感染,如猩红热。一般感染的传播途径,如:飞沫传染、接触传染、空气传染等,肠病毒亦借由粪便传染;过敏性疾病则是受过敏原的接触或外在环境改变 *** 所影响。
每种疹型疾病的发疹时间不同,有些会在感染期间发烧合并出疹,玫瑰疹是烧退后才出现疹子。出疹顺序及部位也不同,有些疹型疾病是从脸部到身体四肢,肠病毒则是在手脚掌、手肘或膝盖等处出疹。异位性皮肤炎的症状部位会有皮肤干燥情况,且根据年龄不同,造成症状出现誉型的位置改变,如:较小的孩子症状常出现于脸部,大一点的小朋友则会分布在手肘、脚的弯曲处。
另外,有些细菌引起的疹子,许多细菌存在于人体的肌肤表皮,一旦抓破皮肤,皮肤的保护能力遭受破坏,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而部分疹型疾病发疹时,患处令小朋友有搔痒感,一旦抓破皮,容易增加皮肤表皮的细菌感染风险。父母亲应尽量避免小朋友搔抓,随时留意出疹宝宝的健康生理状况。如果痒得受不了,可以使用外用的止痒药膏,适量涂抹患处,舒缓不适。
宝宝6种出疹疾病居家护理
小儿6种出疹疾病 幼儿在不同阶段时期,皆容易因不同的因素导致发疹情形,以下将为爸比妈咪介绍6种幼儿出疹疾病,让爸妈更加认识小宝宝的出疹原因。 1湿疹 湿疹分为许多种类,其中最常听闻的过敏性湿疹就属异位性皮肤炎。异位性皮肤炎的幼儿大多带有过敏体质或家族过敏史。一般状况,爸妈若其中一位有过敏体质,小朋友则有一半的机率带属过敏体质。约60%的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在出生后2~3个月到1岁以前,会出现过敏性岀疹症状,长大后也可能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碰虚消病,如:过敏性鼻炎、气喘、荨麻疹等。
异位性皮肤炎容易反复发作,在患者长大后症状会有所改善,但若小时候病况严重,长大后也难以避免复发的可能性。婴幼儿身上的异位性皮肤炎,大多先于脸颊出疹、表面干燥,情况严重时还会流出组织液并结痂,分布范围包含头皮、耳朵、躯干等。
改善方式 医师多以类固醇药膏治疗,并采用支持性疗法,针对症状缓解改善。由于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的皮脂分泌量少,因干燥导致搔痒感,可以使用具保湿效果的温和乳液,舒缓搔痒感。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传染途径为飞沫传染及空气传染,当水痘的水泡破掉时,也有经由水泡液接触传染的可能。另外,水痘的传染性极高,当家中有一位小朋友感染时,容易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不过,目前幼儿满1岁后会接种1剂水痘疫苗,因此,1岁前尚未接种疫苗、没有抗体保护的婴幼儿要小心感染的可能。水痘感染初期有发烧、易疲倦、头痛及肌肉或关节酸痛等症状,后续的皮肤会出现红疹,并且发展出小水泡般的水泡疹。当水泡疹出现约2天后即变脓疱疹,最后结痂。马偕儿童医院儿童感染科主治医师龚妍心说到,此时期因为发疹的部位容易痒,小朋友很难避免搔抓,因此,家长对小宝宝的照料须更加留意,避免搔抓弄破水泡,导致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水痘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并笑知发症,小孩以败血症及脑炎最常见。
改善方式 爸比妈咪应注意别让小朋友搔抓患处,容易引发细菌感染。此外,家长也要观察小朋友身体状况,协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避免外出做居家照护。
3麻疹 麻疹的传染病毒为麻疹病毒,传染途径有空气传染与飞沫传染,其疾病潜伏期约8~12天,属于高传染性疾病。感染麻疹的病童,初期会出现发烧症状,而在临床上还有3种重要症状:咳嗽、鼻炎、结膜炎。
改善方式 由于麻疹的传染力极高,通常麻疹病人必须隔离,减少麻疹的扩散传染。麻疹没有特殊的抗病毒药物可供治疗,但可借由疫苗接种的方式来预防,有效降低麻疹的传染流行性。
接种疫苗 台湾疫苗施打率普及,幼童出生后满12个月,开始接种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MMR),并于满5岁至入小学前接种第2剂。龚妍心医师谈到:「台湾的麻疹病人多为境外移入,相较邻近国家,台湾较不容易造成麻疹大规模的传播。然而,中国、日本等周遭国家因疫苗施打率没有台湾普及,使得近年常有麻疹流行。」因此,建议欲带6个月以上、未满1岁婴幼儿前往麻疹流行的国家旅游前,先到预防接种合约的医院,自费施打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1剂,预防感染麻疹。
宝宝6种出疹疾病居家护理4玫瑰疹 玫瑰疹属于病毒感染疾病,经由人类疱疹病毒第6或第7型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疹型疾病,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2岁的小朋友,特别是在春末与秋末的季节,但全年都可能发生。玫瑰疹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2周,传染途径为飞沫传染、唾液传染。龚妍心医师说明:「成人唾液中时常发现病毒存在,即使没有症状的成人也会带有病毒,因此,当父母亲与宝宝亲密接触时,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宝宝。」
玫瑰疹的临床症状,通常持续高烧约3~4天,烧退后躯干及脸部开始长出玫瑰色的疹子。高烧退去后的出疹阶段,不会产生搔痒感。玫瑰疹虽然使宝宝高烧,但大多不影响精神和活动力,少数可能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因此,玫瑰疹时常被称为良性的感染疾病。
改善方式 龚妍心医师说明:「小宝宝6个月前,因为从母体中得到抗体保护,因此,患有玫瑰疹的小朋友在6个月后才容易好发。玫瑰疹属于自愈性疾病,当小宝宝感染玫瑰疹时,人体能产生抗体对抗病毒。」
另外,玫瑰疹大多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留下不良的后遗症,发疹即表示将要痊愈。唯少数小孩可能因高烧出现抽痉的现象,称为热性痉挛,但一般为良性反应,预后情形良好。
5肠病毒 目前肠病毒的病毒种类共有60几型,大致将病毒分成4群:肠病毒、克沙奇病毒A型及B型、伊科病毒、小儿麻痹病毒。依照疾病症状可以区分为2类: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反应为发烧、喉咙出现水泡、溃疡等,但不会起疹子;手足口病则为发疹型疾病,除发烧及口腔水泡、溃疡外,发疹部位多位于手脚掌、手肘、膝盖、臀部附近,容易合并重症的肠病毒71型,属于手足口病的一种。肠病毒的传染途径有飞沫传染、接触传染及粪便传染。
肠病毒的感染大多会自行痊愈,但少数会引起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如:病毒性脑炎、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肢体麻痹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使家长对于小朋友感染肠病毒时,不免产生戒慎恐惧的心理。
改善方式 龚妍心医师提醒:「罹患肠病毒的小朋友,因口腔长水泡及溃疡造成喉咙痛,容易影响小朋友的进食能力,家长应协助摄取流质、冰凉或较软的食物,并多补充水分。」
到了夏天气候湿热之际,就是肠病毒肆虐的高峰期,小朋友很容易在学校与同侪间相互传染,因此,呼吁家长与小朋友要勤洗手、保持卫生环境的干净与清洁,避免接触性传染,以期降低肠病毒的疾病发生率。
6尿布疹 婴幼儿包著尿布时,其 *** 因处于潮湿、闷热的不透气环境,加上长时间肌肤磨擦及粪便与尿液的 *** ,因而造成尿布疹。闷湿的尿布环境,同时也是霉菌孳生的温床,容易并发霉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而尿布疹常出现于 *** 凸起较顶端、夹缝中、尿布伸缩带的位置。
改善方式 建议爸比妈咪应勤换小宝宝的尿布,保持干爽、并且选择适合宝宝臀围、腰围大小的尿布。龚妍心医师提醒:「擦拭爽身粉只能维持短暂的干爽,待小宝宝排泄后,还是容易造成湿黏的感觉。勤于更换尿布,才是改善其根本之道。」另外,市售许多含氧化锌的尿布疹药膏可以适量涂抹,保护患处隔离 *** 。
宝宝6种出疹疾病居家护理幼儿出疹居家照顾
家长第一时间应要观察宝宝的出疹症状,就诊时提供给医师做临床上的诊断依据,观察重点包含宝宝的精神、活动力、食欲、出疹时间、出疹部位等。当小朋友发烧时,可以服用退烧药或用温水拭浴,减缓小朋友的不适。另外,切记不可用温度过高的热水,因热水容易导致肌肤血管扩张,使出疹症状加剧。
没有伤口的部位可以冲冷水或冰敷,舒缓搔痒感,龚妍心医师提醒:「应避免让小宝宝活动过量,造成宝宝流汗,使得皮肤更加湿黏、搔痒感增加。」务必降低小宝宝搔抓的机会,以避免细菌感染的风险。出疹后要让宝宝穿着较宽松的衣物、保持身体干爽通风,注重环境卫生,减少对宝宝皮肤的 *** ,即能为出疹宝宝做好居家照顾。
龚妍心 学历: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 经历: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住院医师、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总医师、马偕纪念医院感染科研究员、马偕纪念医院儿童急救加护医学科主治医师 现职:马偕儿童医院儿童感染科主治医师龚妍心
Ⅱ 红疹是怎么引起的
红疹的引起一般与身体的过敏性体质有关,同时也有可能是皮肤炎症以及皮肤真菌感染等问题导致的
Ⅲ 日轻夜重的瘙痒的表现,日轻夜重的瘙痒怎么诊断
根据疥疮的症状和病人的病史来诊断。
湿疹:为多形性皮损,常融合成片,倾向湿润渗出。无一定好发部位。
痒疹:好发于四肢伸侧,经过慢性,始自幼童时期,秋冬加重,常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脓疱疮:好发于儿童,以头面部等露出部位为多,初发为小脓疱,破后复有黄色脓痂,夏秋常见。
丘疹样荨麻疹:为多数散在性小丘疹、丘疱疹或坚硬小疱,搔抓后形成小风团,风团消退后仍为小丘疹。患儿多为过敏性体质,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及扁桃体肿大,昆虫刺咬后易于发生。
皮肤瘙痒症:发无定处,指缝少见。患者主要为皮肤瘙痒,皮损多为继发抓伤。发病常与情绪波动、内脏疾病或更年期有关。
虱病:皮损主要为继发性抓伤,以腋窝两胁、腰围、阴部等以及与衣缝皱褶接触皮肤多见,可查到虱及虱卵。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家中患者应同时治疗。未治愈前应避免和别人接触,包括握手。患者穿过的衣服,被褥等必须消毒或在阳光下晒。
Ⅳ 了解小儿专科和次专科 小儿求诊看对科了吗
当孩子身体出状况,家长着急地带着小宝贝去看小儿科时,发现小儿科分好多细项科别,究竟该看哪一科?专科和次专科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要分这么细?小儿科有限定只能看小宝宝或幼童吗?大人可以看小儿科吗?宝宝发烧可以看耳鼻喉科吗?小儿科和耳鼻喉科有什么不同?看病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看对科不仅可让家长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与金钱,也可让病患及早治疗,及早痊愈。 医疗专业分工 由于医学的发展,为了可以使民众方便就医看诊,让医师能全面照顾到病患,一般来说医疗机构大致上分为「内」、「外」、「妇」、「儿」四大科部。 内科部: 包括心脏内科、肾脏内科、胃肠肝胆内科、血液暨肿瘤科、内分泌暨新陈代谢科、过敏免疫风湿科、一般内科及感染科等。 外科部: 包括整形外科、神经外科、大肠直肠外科、小儿外科、胸腔外科、心脏血管外科等。 妇产科部: 包括一般妇产学科、妇科泌尿学科、妇科癌症学科、生育保健学科、生殖医学中心、妊娠评估中心等。 小儿科部: 包括新生儿科、小儿胃肠科、小儿感染科、小儿过敏免疫科、小儿肾脏科、小儿内分泌科、小儿心脏科、小儿遗传科、小儿神经科、小儿血液肿瘤科、小儿重症医学科、儿童急救加护医学科等。 截止目前为止,经由行政院卫生署核定的专科医师除了上述之四大科,尚有家庭医学科、骨科、泌尿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眼科、皮肤科、神经科、复健科、麻醉科、放射线科、病理科、精神科、核子医学科、口腔颚面外科等23个专科。 建议大家在求诊时,若不太了解自己的病症应该看哪一科,可先上网查询或到场直接询问柜台;或是挂家庭医学科、一般内科、一般外科的门诊。看诊的医师会为您找到适当的科别,好进一步做诊治。 专科医师 指完成专科医师训练,经各相关医学会初审及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复审合格,并领有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核发之专科医师证书的医师。也就是说,是具有某方面(某科)特定资格的医师。而通常就读医学系的学生,从读书、实习加上考试和进入医疗院所培训的时间来看,顺利的话最少要11年才能成为专科医师。 外科和内科的区别 外科医师是以手术治疗(动刀)为主,而内科医师则是用药物治疗为主。并非以疾病的名称或种类来区分。 小儿专科与次专科 小儿科又称为小儿内科,包括小儿内分泌科、小儿胃肠科、小儿肾脏科、小儿心脏科、小儿过敏气喘免疫风湿科、小儿血液肿瘤科、小儿神经内科、小儿胸腔科、小儿感染科等次专科,和一般大家所认知的「内科」概念相似。 小儿科医师基本上都要接受三年的训练,通过考试才可拿到小儿专科医师执照。因此,面对一般常见的疾病(例如:感冒),只要是小儿科专科医师都会处理。在拿到儿科专科医师执照后,医师若想深入探究某个领域,可依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次专科的训练,经由两年的专业培训及考试后便可成为该领域的专科医师。 为什么小儿科也要分这么多的次专科呢?举个例来说,家长带小朋友去医院看小儿科,假如不晓得该看哪一科,那么选择一般儿科就可以了,儿科医师面对一般常见的疾病皆可诊治,若遇到较为罕见或独特的疾病,也可先替家长做初步筛选,找出主要问题,再转介给负责的专科医师诊治。 术业有专攻,为了让每位小朋友都能获得妥善的医疗诊治及照顾,次专科医师对于某方面疾病的专精与研究,可帮助心急如焚的家长解决问题。次专科医师的专业就好比在人体中每个部位器官都有它该负责的工作,可针对问题找出解决之道,提升医疗品质。 看小儿科有年龄限制吗? 以疾病层面来看,不同年龄层有必须考量的差异点。比方说有些疾病是小朋友比较容易罹患的,而有些疾病则是好发于成人。林口长庚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郭贞孍说明,有些疾病好发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比方说小儿感染科中有一种特殊疾病叫做「菊池症」,罹患此种疾病会有发烧、淋巴腺肿大、白血球较稀少等症状,且好发于青少年,由于小儿科医师看诊病患多为18岁以下,让小儿科医师诊治是比较合适的。 倘若15、16岁的患者到家医科或其他专科看,也许医师比较不会联想到这种疾病。 另外,医师对于不同年龄层的诊治方式不尽相同;加上小儿的身体器官尚未成熟,针对病情所给予的药物成份与份量也和成人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18岁以下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等,建议都是看小儿科为主! 超过18岁就不能看小儿科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些疾病的类型是慢性的,或是属于终身残疾。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罹患这些疾病,可能是从小到大都必须要长期接受诊治或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状况。 那么假如某个人小时后发现罹患气喘,经常有症状出现,从小就需要长期配合医师的诊治,当他超过18岁后,就不能继续让以往熟悉的同一位医师(隶属于小儿科)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建议18岁以下都是看小儿科比较好,但倘若有这种特殊状况,就算已是成年人,依旧可以让小儿科医师继续治疗。 专业医师皆认为,从小到大都看同一位医师是很好的做法。这样医师对于病患的病情可了解透彻,当病患的身体状况出问题时可立即对症下药。马偕纪念医院小儿肠胃科资深主治医师李宏昌以先天性胆道闭锁为例,患者的胆道萎缩不通,无法将胆汁顺利排出,导致胆汁滞留易造成严重的肝硬化,除了动手术外,还必须终生追踪治疗。 假如患者让一位小儿科医师治疗了18年,到第19年换看一般内科或肠胃科,也许医师都知道如何诊治,但也有可能出现无法对症下药或诊疗方式不适合患者之类的问题(若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患者,长大成人后罹患其他疾病比如肺炎,可至胸腔内科看诊)。 四大类小儿次专科介绍 由于小儿科部所涵盖的次专科种类相当多,因此本篇文章挑选出几种小儿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与次专科负责范畴做介绍,诸如属于小儿过敏免疫风湿科范畴的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等;属于小儿胃肠科范畴的腹泻、便秘、肚子胀以及黄疸等;属于小儿感染科范畴的肠病毒感染、中耳炎、尿道感染、脑膜炎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另外,特别为您介绍对人类生存来说最重要的小儿心脏疾病类型。 小儿过敏免疫风湿科 主要提供各种小儿过敏性疾病方面的诊断与治疗服务,包括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红斑性狼疮、儿童型类风湿关节炎、小儿先天性免疫缺损、食物过敏等免疫相关疾病。 常见的小儿过敏免疫风湿疾病 气喘: 会出现反复性咳嗽症状,严重发作时会有胸闷、呼吸困难、呼吸伴随喘鸣声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 在台湾大约有五成的人都有过敏性鼻炎,遗传与外在环境都有可能是导致的原因。会有时常打喷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状,导致经常容易感到疲倦,睡眠品质差等现象。 异位性皮肤炎: 皮肤搔痒、干燥、出现红疹,经常在手肘、膝盖、脚踝等四肢弯折处出红疹。 荨麻疹: 疹子属于隆起型的膨疹,虽可自行慢慢消退,但经常会反复发作。 食物过敏: 吃了某种食物后,出现诸如呕吐、腹泻、皮肤起疹子等症状,严重甚至会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症状出现。 免疫类型疾病: 包括先天和后天的免疫缺损等疾病。有些人一出生就被遗传到某种基因,造成先天性免疫缺乏。 风湿类疾病: 另外诸如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等自体免疫疫病都归属于风湿类疾病。 叶国伟医师指出,各年龄层都有常见的不同疾病类型与症状。出生没多久的新生儿比较容易有皮肤方面的问题(例如:异位性皮肤炎);3~4岁左右的宝宝开始会有气喘症状出现;罹患关节炎的年龄层稍微大一些,但小儿也有可能出现关节炎相关疾病。 上述皆为单一疾病的症状情况,不过不同疾病也可能会有相似症状,医师需做精确的鉴别诊断。举例来说,小宝宝容易有咳嗽症状出现时,合并喘的情况,这时许多家长会将这些症状认为可能是气喘发作但一直治不好。到医院诊治后才发现不是气喘,而是血管迷走,压迫到气管造成喘的症状。 通常当医师发现该种疾病非自己的专业可治疗,应让其他科别医师做诊治的情况时,会先评估患者的症状需要哪个科别的医师来治疗,便会照适合的医师替患者解决问题。 为什么有些过敏体质的人完全没有过敏症状? 过敏是一种发炎反应。有些有过敏体质的人,经常出现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水等症状,但有些同样有过敏体质的人却很少或几乎没有出现过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当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过敏原后,便会诱发身体的保护机制运转而引发过敏症状。 因此,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并尽量不要接触到是很重要的。过敏体质虽很难使之消失,但可以与它相安无事地共处。 过敏体质是伴随一生的? 到了换季时节,天气开始变凉,便会发现有过敏的人经常开始出现打喷嚏、流鼻水、鼻塞等症状,甚至严重到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品质;气喘患者平时没事的样子,但突然发作起来就无法呼吸、喘得要命,这种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过敏患者的症状时好时坏,就算某一段时间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出现,同样需长期和医师配合,接受适当药物治疗。虽无法用"根治"来说,但若按时服药,定期追踪病情,症状便不至于影响到日常生活。 过敏和一般感冒如何区分? 当看到孩子一直咳嗽、流鼻水,由于这些症状和感冒雷同,导致家长容易误以为孩子罹患感冒了。那么应该如何判别是感冒还是过敏呢?分辨两者的重点在于时间的长短。发现孩子出现感冒、流鼻水等症状持续2~3周以上,吃了很久的感冒药症状都不见改善,就要想到可能是孩子过敏而非感冒,要尽快找儿童过敏专科医师诊治,以避免走太多冤枉路,让孩子吃下很多感冒药。 孩子一直咳不停,代表免疫功能很差? 发现孩子久咳不愈,有些家长会认为是孩子的气管弱或抵抗力太差等因素造成,便开始让孩子吃一些不明的健康食品或中药补品,甚至听到谁家的孩子吃了什么药,体能变得健壮,也让孩子吃同样的药。 叶国伟医师叮咛,不要以为孩子咳不停就是抵抗力很差的缘故,应找对医师对症下药,同时从日常食用的天然食物中摄取多元营养,如此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做法。 详细全文请参考 2012 年 11 月号 No.432 【婴儿与母亲杂志】 医师简介叶国伟 学历: 长庚医学院学士后医学系毕/台湾大学复健医学系毕 经历: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免疫药理研究员/台湾儿童气(弃)喘之友会理事长 现任: 长庚大学助理教授/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过敏气喘风湿科主任/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秘书长/中华民国免疫学会秘书长 李宏昌 学历: 台北医学院医学系毕 经历: 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住院医师、总医师、主治医师/美国纽约水牛城儿童医院胃肠科研究医师/教育部部定小儿科副教授/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部主任 现任: 台北医学大学小儿科兼任副教授/台湾小儿科医学会消化系指导医师/马偕纪念医院小儿肠胃科资深主治医师 林珊妙 学历: 长庚医学大学医学系毕/ 经历: 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住院医师/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总住院医师/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急救加护科主治医师 现任: 马偕纪念医院小儿心脏科主治医师 郭贞孍 学历: 中国医药大学医学系毕/长庚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班 经历 : 林口长庚医院小儿科住院医师/林口长庚医院小儿科总医师/林口长庚医院一般儿科主治医师/新竹南门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现任: 林口长庚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