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带状疱疹中医辩证论治
扩展阅读
荨麻疹喝什么粥 2024-12-18 20:13:25
湿疹的病程 2024-12-18 20:01:28
宫颈口长疱疹 2024-12-18 19:51:46

带状疱疹中医辩证论治

发布时间: 2024-12-18 17:38:55

❶ 中医治带状泡疹

【中医治带状泡疹】

——

崔建军副主任医师

中医综合科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带状疱疹,从中医角度考虑,可以归入缠腰火丹或者是蛇串疮的范畴。中医在治疗上一般将其分为气滞血瘀,痰浊阻滞,气虚血瘀,湿热蕴结等几种情况。对于气滞血瘀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可以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和芍药甘草汤来进行治疗。对于痰浊阻滞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为主,可以选用瓜蒌红花甘草汤和桔梗甘草汤来进行治疗。对于气虚血瘀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益气养血为主,可以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芍药甘草汤加减来进行治疗。对于湿热蕴结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可以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来进行调理。

——

辨证论治】

1.肝胆湿热

证候: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疼,伴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析:

(1)辨证:本病以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病机:肝胆湿热,熏蒸肌肤而见水疱色红;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热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肝为刚脏,肝胆湿热则烦躁易怒。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象。

施治:治宜清肝火解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为龙胆草、栀子、黄芩、紫草、板蓝根、川楝子等。

2.脾经湿盛

证候:丘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张,大便时溏,女性患者白带多,舌淡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带状疱疹古方中医治疗

辨析:

(1)辨证:本证以疱疹皮色淡、口不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2)病机:饮食不节,脾运失司,湿热内生,湿阻气机,蕴滞肌肤而见皮肤起丘疱疹。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因湿盛于热则皮色较淡,疱壁松弛;湿邪阻滞中焦则口不渴,食少腹胀,便溏。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体胖大,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湿盛之象。

施治: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为白术、茯苓、薏苡仁、滑石、党参、泽泻等。

3.气滞血瘀

证候:水疱消退,局部疼痛不止,皮色暗红,灰褐色或色素沉着,疼痛以夜晚或阴雨天加重,舌暗苔白,脉弦细。

辨析:

(1)辨证:本证以丘疱疹消退之后疼痛不止为辨证要点,老年人多见。

(2)病机: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肝经湿热,脾经湿盛,均可阻滞气机;气血循行不畅,凝滞肌肤,不通则痛。湿热之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所以皮疹消退,疼痛不止。舌暗苔白、脉弦细为气滞血瘀带状疱疹之象。

施治:治宜理气活血,重镇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为桃仁、红花、川芎、白芍、香附、延胡索等。

【经验方】

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

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大黄30克,黄柏30克,飞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后混匀,加凡士林调膏备用,外敷患处。

大叶桉水煎制成10%溶液,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

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每日3次。治疗64例,结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经痛消失。

2.针灸疗法

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

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

3.艾灸疗法

常用穴位:阿是穴(患处)。

操作方法:可选艾炷直接灸,于皮疹的两端 及分叉处施行,灸量为患者有灼热感、能耐受为 度,此法适用于成年人和皮疹宜放置艾炷的部 位。亦可选艾条熨热灸,即视皮疹(损)大小,用 清艾条2、3支点燃后,在局部行回旋灸,至皮损 部充血发红,疼痛瘙痒消失为度,时间约20-30 分钟。

此法适用于小孩或皮疹位置不宜放置艾 炷的部位。每天1次,神经痛及皮疹局部辣痛厉 害者,每天进行2次,少数患者亦可进行3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1个半疗程。

原理:带状疱疹乃由火热毒邪郁于皮肤,经 络阻滞,气血壅遏而发病。采用艾灸阿是穴治 疗,以疏通局部血络,以热引热,引邪发散,拔引 郁毒。此外,艾条作为一种温热刺激具有活血消 炎的作用。

4.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病因】多因肝胆风热或湿热内蕴,客于肌肤所致。

【症状】起病突然,患部先出现带索状、刺痛、灼热,水泡大小如绿豆或黄豆样,累累如贯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但多局限身体一侧,基底发红,疱群之间皮肤正常。疱液初为透明,渐转浑浊,间有出血。初起多伴有轻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临床所见,本病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多属肝胆风热;湿者色黄,多属肝脾湿热。

【疗法】红肿处及簇集水疱群的周围皮肤。若伴发热或疱疹重者配足三里、曲池、血海等穴。

方法:用围刺放血法。围绕红肿处及簇集水疱群的周围皮肤,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每隔1-2厘米点刺一下,见出血即可。也可用两手轻轻挤压点刺处见有出血,其目的使其恶血出尽,以消肿痛。若伴有发热或疱疹重者,可在配穴上用毫针施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如见疱疹溃破,针后涂龙胆紫药水,外敷消毒纱布,即可防止感染。隔日治疗1次,至愈为度。

5.拔罐疗法

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火针赞刺法)是汇集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罐疗法与赞刺针法等传统针灸方法的优势特色,本法以火针、火罐作为主要器械,结合了火针烧针法、火针刺法、赞刺针法与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介绍:选用七星针一枚、三棱针一枚、玻璃火罐4~6个、消毒纱布若干。选穴为患处四周、耳部风溪穴(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和相应部位敏感点。

操作:先针患处四周,后针耳穴。患处皮肤充分暴露,碘伏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绷紧患处四周皮肤,若局部小红点(水疱)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肤,右手握七星针后端,食指压在针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四周皮肤,使皮肤隐隐出血。术后视叩刺面积大小选适当型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以患处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使罐内出血数毫升至十几毫升不等。

起罐后用纱布将污血擦净;再用按压法找出耳部相应部位敏感点和风溪穴,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干棉球拭去。逐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轮换。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复感火热时邪,湿热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而发。采用刺血拔罐加耳穴点刺治疗该病确有良效,尤其是对于初期带状疱疹,七星针用强刺激手法刺后,即可见出血点,再用火罐吸出针孔内瘀血,具有活血化瘀,宣泻湿热火毒,以达“通则不痛”之功。

通过将火针针尖烧红至发白,其高温灼刺皮损局部,凭借火针针身粗大以及赞刺针法的多针浅刺,能够造成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再加上火罐强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受损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养从而达到止痛和愈病之功。

6.饮食疗法

取大青叶 15g.柴胡 15g.粳米 309.白糖适量。将大青叶,柴胡加水250ml.  煎至200ml,再把粳米、白糖加人煮成稀粥。每天一剂 连服5~6天。

【禁忌】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

【白药探秘】云南白药是如何治疗带状疱疹的?

15-04-13  瀞舒凝兰  + 关注献花(1) 收藏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初期,常伴有低热、乏力等症状,疱疹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不规则或者椭圆形的红斑,数小时后,发展成为水疱,随着病情的发展,能合并为大水疱,严重者会发展成为血疱,如发生继发性感染,则会出现脓疱。发病时疼痛较为剧烈。

云南白药具有消炎止痛、解毒消肿、化瘀生肌之功效,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带状疱疹,具体方法如下:

1、云南白药散剂直接外敷:

(1)治疗方法:可先用生理盐水和医用酒精清洗患处,用无菌注射器从疱壁底部抽出泡液,再将云南白药均匀涂于患处,易摩擦部位用无菌纱布包扎,一天2次,八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阿昔洛韦软膏,其他处理方法同试验组。

治疗结果:白药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白药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73.91%。

(2)宋慧锋等采用了用生理盐水将白药调成糊状外敷的方法来治疗带状疱疹;杨珍采用食醋将白药调成糊状外敷的方法,甚至直接用冷水调和白药,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中西医结合疗法:

(1)治疗方法:白药组每天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然后用麻油调和云南白药,外敷患处,每日2~3次。对照组仅静滴阿昔洛韦。七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后3、5、7天分别观察疱疹、疼痛、结痂等情况。

治疗结果:白药组在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P<0.01)。

林锐丰、何小萍采用此治疗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此外,苗伟、张瑞梅用阿昔洛韦软膏配合云南白药外用;刘月芬用云南白药外敷派和静脉滴注病毒唑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发现治疗效果都很理想。

3、理疗配合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

(1)治疗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疱疹中心点穿刺,针数随着患处皮损面积而定,再用大口径的火罐在针刺处拔约8~12分钟。罐后擦净皮肤,用食醋将云南白药调成糊状,两次每天,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软膏,一日4次。两组均连续使用一周。

治疗结果:白药组在止痛时间、消肿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及病程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

(2)陈一卫等也采用此方法,取得了100%的治疗效果;孟克采用先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然后将用菜籽油调成糊状的云南白药外敷,再用TDP治疗器照射患部的方法对带状疱疹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4、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治疗方法:口服云南白药胶囊,一次2粒,一天2次,配合按摩患处或用微波和TDP照射。

治疗结果:止痛显效最快1天,最慢6天,有效率100%。

(2)初金玉等人采用丹参注射液注射、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B12、去痛片、糖皮质激素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宋启霞等采用血府逐瘀汤配合云南白药外敷;杨敏等用电针针刺后云南白药外敷等方法治疗后遗神经痛,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讨论:

带状疱疹以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疱疹等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正气虚弱,感染湿热邪毒,邪毒滞留体内,客于经络、熏灼肌肤所致,云南白药能抗炎、消肿、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的增生,达到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许多患者外敷白药后,当时即有清凉感,疼痛减轻。同时,从上文大量的文献中也可看出,云南白药也可有效的促进带状疱疹的治愈,费用低、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临床可以用六神丸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但往往是外用的药物。六神丸可以作为带状疱疹治疗的一种辅助药物,一般并不建议患者单纯应用六神丸外涂来进行带状疱疹的治疗。因为在临床当中,有的患者带状疱疹本身分布的范围比较大,而且已经出现明显疱疹破溃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适合应用六神丸来单独的治疗。患者如果想要治疗带状疱疹,一定要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来进行就诊。一般可以在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之上,同时配合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六神丸等来进行辅助治疗,往往也会收到一个比较不错的治疗效果。

——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是不管用的。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一般是肝胆郁热证,肝胆郁热而造成的带状疱疹,治疗上的中医治则是清泻肝胆解毒治疗。主要应用的中成药为龙胆泻肝丸或者龙胆泻肝胶囊。除了应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以外,也可以口服西药,例如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片抗病毒,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例如维生素B族和甲钴胺片来改善神经受损的症状。

——

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有什么区别:

都是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临床都主要用于抗疱疹病毒。比较:两者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喷昔洛韦软膏较阿昔洛韦外用起效快、程疗短。喷昔洛韦药理作用:喷昔洛韦被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磷酸化为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而后细胞激酶将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转化为活性喷昔洛韦三磷酸盐,它与脱氧鸟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竞争抑制疱疹病毒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断病毒复制,

——

阿昔洛韦软膏+六神丸=治带状疱疹

——

龙胆泻肝丸+代昔洛韦+VB+甲钴胺片改善神经。

——

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有什么区别

❷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诊治及调护

带状疱疹的诊断

《实用皮肤病诊疗全书》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病史

1、可有抵抗力低下的病史。

2、多于春秋季发病,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3、迅速发病,病程急剧,一般持续1~2周。

4、发病前往往有发热等轻重不等的全身不适。

5、神经痛为其特点之一,可于发疹前或发疹时出现,疼痛沿所受支配的神经放射,部分年老体弱者常有剧烈神经痛,甚则遗有长时间难治性神经痛。

二、体征

1、局部初始灼热、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继则皮肤潮红,在其上出现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迅即发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中心凹陷,呈脐窝状,内容澄清透明,基底红晕,互不融合,多呈带状分布。

2、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3、愈后可遗有暂时色素沉着,亦有因皮损溃破、糜烂而合并感染者。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继发感染者血象多升高。

2、疱疹涂片 刮除早期水疱底部组织涂片,Tzanck染色,镜下可见多核气球细胞。

3、疱液家兔角膜接种 不产生角膜炎。

4、病理组织 水疱为多房性,位于表皮内棘层深部。水疱内及其周围有气球状细胞,在变性的上皮细胞核内可发现嗜酸性包涵体。真皮有淋巴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的血管周围浸润。

带状疱疹的鉴别诊断

1、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不沿神经分布,疼痛较轻,且常有反复发作倾向,多见于发热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及月经失调者。

2、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皮疹剧痒,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无神经痛的症状。

3、脓疱疮: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皮损分布于神经走行无关。自觉瘙痒,疼痛多不明显。

4、小疱性湿疹:自觉剧痒,皮疹多形性,无一定好发部位,多为对称性分布。

5、肋间神经痛:无一定的季节性,在一个或几个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发作性剧痛,与肋间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在胸部与肋软骨交接部有压痛。而带状疱疹多发于春秋两季,一般先有前驱症状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无胸部与肋软骨交接部压痛。

带状疱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肝胆火盛:

1、临床表现:初发病不久,皮肤出现红斑,斑上可见红丘疹或丘疱疹,皮疹潮红,密集成片,疱疹如粟,疱壁紧张,常为1处或几处,多发于一侧胸胁背部,偶见于其它部位。自觉灼热,疼痛剧烈,全身不适,或伴瘙痒,口苦咽干,口渴思饮,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尿赤便燥。舌质红,苔薄黄、干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本证多见于顿挫性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初发阶段,皮疹以红斑及密集丘疹为主,也可见丘疱疹及少量水疱。

2、治疗方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3、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兰室秘藏》)。

4、药物:龙胆草10g 柴胡15g 泽泻10g 车前子10g(包) 通草3g 生地黄15g 当归10g 栀子6g 黄芩10g 马齿苋30g 大青叶15g 凤眼草15g 甘草6g

5、加减法:疼痛剧烈者加郁金、元胡、乳香、没药、丹参;发于颜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腰部者加杜仲、桑寄生;疱液呈血性者加丹皮、赤芍;水疱糜烂溃破者加银花、连翘。

二、脾经湿热:

1、临床表现:皮损以水疱为主,密集成群,疱疹色淡,疱壁松弛,周围红紫,但有部分溃破、糜烂渗水,甚至局部坏死性溃疡,自觉痛痒交作,口不渴或渴不欲饮,食欲不振,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时溏,女性白带增多。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腻或白厚,脉濡、沉缓或滑。

2、治疗方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3、方剂: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4、药物:苍术15~30g 厚朴10~15g 茯苓15~30g 白术15~30g 陈皮10g猪苓15g 泽泻10g 赤芍10g 滑石15~30g 防风6g 栀子6g 通草3g 甘草6g

5、加减法:食少纳呆、脘腹胀满者加枳壳、炒麦芽、石菖蒲、砂仁;糜烂渗出者加苦参、黄柏、紫花地丁、马齿苋;兼有肝郁者加柴胡、香附、郁金。

三、湿聚毒重:

1、临床表现:多发于一侧胸胁背部,偶见于其它部位。皮损以水疱为主,密集成群,水疱晶莹,疱壁饱满,内容液混浊,基底泛红,或呈紫赤,数群水疱呈带状排列,长短宽窄不一,局部灼热疼痛,周围肿胀达20~30cm以上,甚至多处发生,多见于发病三四日后,甚者达1周或更久不能消散,形成脓痂,或见血疱、坏死,常伴中等度发热,口干口苦,食少纳呆,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大便不畅,小便黄赤。有时皮损附近淋巴结肿痛。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滑而数。本证多见于带状疱疹发疹的高峰期。

2、治疗方法:清热除湿、泻火解毒。

3、方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4、药物:龙胆草10g 柴胡15g 泽泻10g 车前草20g 通草3g 生地黄15g 栀子6g 黄芩10g 金银花30g 紫花地丁30g 野菊花20g 蒲公英30g 马齿苋30g 蚤休15g甘草6g。

5、加减法:疼痛剧烈者加郁金、元胡、川楝子;湿盛疱液外渗者加苦参、地肤子;发热者加板蓝根、大青叶。

四、气滞血瘀:

1、临床表现:疱疹基底暗红,疱液呈血水样,疼痛剧烈难忍,或皮疹虽已消退,但局部仍疼痛未除,时轻时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入夜尤甚,难以入眠,口苦咽干,胸胁胀闷,心烦易怒,大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本证多见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景岳全书》)。

4、药物:柴胡15g 枳壳15~30g 白芍15~30g 陈皮10g 川芎15g 香附15g 栀子6g 黄芩10g 连翘30g 甘草6g

5、加减法:疼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元胡、丹参、鸡血藤;年老体弱,肝脾不和,肝强脾弱者,调以逍遥散化裁。

五、气虚血瘀:

1、临床表现: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失眠,食少,乏力,舌淡暗,脉细弦。

2、治疗方法:益气养血,活血止痛,兼清余热。

3、方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4、药物:黄芪30g 当归6g 川芎6g 赤芍6g 桃仁6g 红花6g 地龙15g 郁金30g 黄芩10g 连翘30g 甘草6g

5、加减法:气虚明显者,黄芪可逐步加量,最大可加至120g,并加党参、白术;皮损形成溃疡,不易愈合,伴见舌淡胖,脉沉无力者,加补中益气汤。

带状疱疹的中医其他疗法

一、针灸

1、一般针刺法:取相应部位的夹脊穴,并依皮损部位而配穴。

(1)上眼睑及额部:取太阳、头维、阳白、攒竹,配合谷、曲池。

(2)颧部:取太阳、四白、睛明、下关,配合谷、翳风。

(3)下颌部:取颊车、地仓、翳风、大迎,配合谷。

(4)躯干部:取相应之俞穴,脐以上者配曲池、合谷,脐以下者配足三里、三阴交。

(5)上肢:取曲池、外关、合谷,配阿是穴。

(6)腋下:取肩贞、极泉,配地五会、外关。

(7)下肢:取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配阿是穴。

手法以中等强度刺激为宜,均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一次,每天2次,症状控制后改为每天1次。

2、梅花针:

(1)梅花针疗法:除用梅花针叩刺局部皮损外,并按皮疹部位不同而选择穴位,上肢及胸腹部取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肺俞、肝俞,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大椎、肺俞。操作时,先常规消毒皮肤,叩刺手法要均匀,叩至皮肤出现红润为止(如果水疱破溃,用龙胆紫涂抹即可),每天1次。

(2)梅花针叩刺加艾灸:用梅花针重手法叩刺经过消毒的皮损局部,以水疱全部破溃且稍出血为度,继用清艾条对准破溃出血的局部行雀啄灸,以患者感到温热而能忍受的灼痛为宜,需熏到局部皮肤红润发热为度,一般每处需灸5~10分钟,1天1次。注意治疗时先检查针尖必须平齐、无钩,叩刺时针尖必须垂直而下;围灸时要防止燃烧的艾绒落下灼伤皮肤和烧坏衣物。

3、沿皮针刺法:在皮损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用75的酒精消毒后,根据皮损面积大小,选用不同长度的毫针,沿皮下作十字形交叉平刺。若皮损面积较大,可在皮损周围向心平行刺入,不留针,每天1次。

4、围针刺法:在疱疹周围大约2~3cm进针,针尖向疱疹区中心呈250角斜刺,视病灶大小选4~8针,用泻法,留针30~40分钟,每天1~2次。此外,也可结合循经取穴法。

5、蜘蛛穴灸法:取穴时,患者正坐,以细线绕头围一周,剪去余线,以其由前向后环颈一圈,再将两头线端对齐,沿胸椎正中线向背后下稍拉紧,线头所达之处即为蜘蛛穴。每患只需灸1壮,多灸后数小时内疼痛减轻,1~2天后红肿刺痛消失,3天后脱痂而愈。

6、耳穴:

(1)耳针:取穴肝区、胆区、肺区、神门及与皮损部位相应的穴位,有一定止痛效果。

(2)砷化镓半导体激光照射耳神门穴:波长0.29mu, 输出功率1.5mw,光斑直径5mm。治疗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

二、封闭疗法:

1、头尾封闭疗法:患者平卧于床,暴露患处,用5ml空针抽吸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ug,在病灶神经的根部及末簇水疱的尾部分别皮下注射药液,注射点可视病灶大小而定,可取2点或多点注射。轻者1次即愈,重者可隔2日更换注射点再封闭1次,个别需要3次。维生素B1 是构成丙酮酸氧化脱羧酶所需辅酶的成份,参与糖代谢,促使乳酸和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供给组织器官能量,减少代谢产物蓄积,减轻酸性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可明显减轻疼痛;维生素B12也参与糖代谢,能保持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

2、穴位封闭疗法:维生素B1、维生素B12或当归注射液行 阿是穴(上肢加曲池、合谷,下肢加足三里、三阴交)封闭,每穴注药0.2~0.5ml,每次总量不超过4ml,每隔1~2天1次。

三、单方、验方

1、内服法

(1)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30g,甘草10g,元胡15g,罂粟壳10~15g。水煎浓汁,分两次服,1日1剂。

(2)全蝎粉:用全蝎洗净,焙干研粉,每次0.3g,1日2~3次。或全蝎(洗净)8~10g,与汤药同煎服。

2、外治法:

(1)雄黄、王不留行各等份,分别用醋及香油调敷,也可用王不留行研细为末,撒与破溃的创面上,一般用药10~20分钟,病人自觉疼痛减轻,2~5天可痊愈,病情较重者7天可治愈。

(2)雄黄散:雄黄150g、蛇衣60g、辰砂100g、梅片30g,共研极细末,用鸡子清调为糊状,涂于皮损部,上覆消毒敷料,隔日换药1次,至愈为度。

(3)云南白药:将云南白药和麻油适量调和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1~3次,同时口服云南白药0.3g,每日3次,一般3~5日即可。

(4)青黛20~30g,冰片2g,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适用于轻证初起,有清热止痛之功。

(5)黛青膏:黄连、黄柏、片姜黄各9g,归尾15g,生地30g,用香油360g将上药熬枯去渣,下黄蜡120g(冬天减至80g),熔化过滤,装入干燥容器内备用。用时取膏20g,加青黛粉1g,搅匀,外敷患处。一般用药1~3天后疼痛缓解,3~5天水疱消失。

(6)青黛、黄柏各50g,飞滑石、煅石膏各6,大黄20g。共研极细末,调麻油外敷,1日1~2次,适用于水疱未破者,有清热除湿解毒之功。若水疱破溃或伴感染者,用黄连软膏外敷。

(7)蜈蚣散:蜈蚣(瓦焙)8条、大黄15g、黄连15g、黄柏20g、乳香10g没药10g,共研极细末,用浓茶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以不露疮疹为宜,每日3次,至愈为度。

(8)仙人掌:适量(视皮损范围而定),去除表面小刺,捣烂如泥,加糯米粉或面粉搅匀为糊状,敷于患处,约1cm厚,用麻纸覆盖,绷带缠裹,每日1次。

(9)蛇不过(扛板归):取鲜草100g,加水300g,煎至约100ml,去渣冷却备用。用时直接涂患处,每天3~4次。一般用药2~4小时止痛,23~36小时红斑消退,水疱停止发展,2~4天糜烂面干燥结痂并脱落。

(10)六神丸:根据患处大小将六神丸加适量麻油调糊涂抹患处,配以内服更佳,成人每日3次,每次10粒即可,一般用药1~3日。

(11)双黄冰蜈散:黄连20g、大黄20g、蜈蚣5条、冰片3g,研末加麻油调匀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1次。

(12)无花果叶:数片切碎捣烂后,加食醋少许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皮肤破溃者不宜用本法。

(13)鲜天名精:适量洗净,捣烂取汁,涂擦于患处,每日3~5次。如无鲜品,亦可用干品研为细末,加香油调成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2次。若皮疹消失后仍遗有神经痛,则可于药液或糊中加入少许冰片继续敷用,直至疼痛完全消失。

(14)菟丝子:取100g,焙干,研细末,加麻油适量,调成稀膏状。洗净皮损处,擦干后涂以菟丝子膏,每天2次。用药期间停用其他疗法。

(15)丝瓜络:适量置于高温电炉内烤焦,冷却后研末,加50酒精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可反复涂抹,干后再涂,直至疼痛消失,水疱结痂脱落为止。涂药前先用75酒精清洗疮面。

(16)马齿苋:适量,洗净,切碎,捣烂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

(17)医用脱脂棉:依据皮损面积大小,做成薄片状,覆盖在皮损面上,用明火点燃即可烧灼,一般治疗2~3次即可治愈。

(18)鲜百合:适量捣烂取汁,涂于皮疹处,每日3次,直至水疱结痂为止。

(19)鲜蛇莓:100~200g,加糯米15~20g,一同捣烂取汁,涂于患处。若病在颜面等暴露部位处,可用柔软的棉签把药液涂于患处,若病变在躯干等部位,可将消毒纱布浸湿后外敷患处,并覆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

(20)适量洗净后捣烂取汁外涂,每日4次,或直接外敷(包扎),每日换药1次。

(21)百草霜12g,研末,以菜油或茶油调匀涂于患部,每日2次,连涂1周。

四、放血疗法:取龙眼穴,位于手小指尺侧第二、三骨节之间横纹尽处,握拳,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挤出二三滴血液,每日或隔日1次。

五、音频电疗法:可消炎、止痛、缩短病程。

六、负压吸引疗法:在带状疱疹皮损范围常规消毒,用无菌针环状点刺,取相应的负压吸引罐对准患处,抽出空气,使负压达60~80kPa,体液逼迫外流,持续10分钟即可,每天治疗1次。经首次治疗,疱疹处皮肤变成紫色,10~20分钟开始结痂,连续治疗2~4次多可痊愈。

七、拔罐疗法:沿皮损分布线在疼痛点每隔一段点刺出血后,拔罐,隔日1次,至痊愈为度。

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

1、注意适当休息,严重者卧床休息,避免衣服与皮肤摩擦,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镇痛剂,重症者可与支持疗法。

2、抗病毒药物:

(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0.2~0.4g,口服,4~5次/天,连服7天,或按5mg/kg剂量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共用5次;

(2)万乃洛韦:0.3g,口服,1天2次,连服7天;

(3)阿糖腺苷:按10~20mg剂量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5天;

(4)聚肌胞:2mg/次,肌肉注射,1周2~3次。

(5)吗啉胍(病毒灵):0.1~0.3g,口服,3次/天,连服7天;

(6)病毒唑(利巴韦林):每天10~15mg/kg,分二次肌注或静滴,7天为一疗程;

3、止痛剂:

(1)可口服阿司匹林、索米痛、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等以减轻神经疼痛;

(2)维生素B1:10mg,口服,每天3次,或肌肉注射每日100mg;

(3)维生素B12:每日100~500mg,肌肉注射,每天1次,5~10次为1疗程;

(4)0.25~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适量行皮损周围皮下封闭或神经节阻断封闭;

(5)甲氰咪胍(西咪替丁):0.4g,口服,每天3次,或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10次为1疗程;

(6)卡马西平:0.1g,口服,每天3次。

4、免疫调节剂:

(1)正常人白细胞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肽、阿糖胞苷、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等均可酌情选用,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2)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为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含高浓度中和抗体,疗效显著,但药源少而价格昂贵。

(3)麻疹减毒活疫苗0.3~lml皮下注射1次,疱疹多于48小时内结痂。

5、糖皮质激素:对泛发、重症、老年和眼部受累病人,早期应用有益,可缩短病程,减轻炎症,缓解神经痛后遗症,阻止病毒对受累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及破坏作用。有继发性感染者慎用。

(1)强的松:20~40mg,口服,每天1次,连用7~10天,然后递减停药。

(2)地塞米松:4~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用5~7天。

6、有继发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二、局部治疗

1、外涂1达克罗宁代马妥油(泥)膏,水疱干涸涂1~2甲紫溶液,小面积涂新氢松软膏,皮损严重者外涂1阿糖胞苷、3阿昔洛韦霜、0.1肽丁胺二甲基亚砜溶液、0.25疱疹净软膏等,也可用甲紫糊或氧化锌糊包敷。若合并感染者,可加入0.5~1利凡诺或1~2呋喃西林。

2、患处防止磨擦,局部保持清洁干燥。可外用粉剂或洗剂,如撒布粉剂,外搽锌洗剂或炉甘石洗剂,1日多次。若疱疹溃破皮肤糜烂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及硼酸液湿敷、1~2龙胆紫药水涂擦或用粘膜溃疡膏、新霉素软膏等外涂,1日2~3次。

3、对发生在眼部的皮疹应加强治疗和护理,可予四环素、金霉素或疱疹净眼膏涂擦。

三、物理疗法

1、红外线:用 WS-频谱多功能治疗仪,电压220V,频率50~60Hz,功率150~250W,以频谱发生器直接对准患处,距皮损25~35cm,治疗功率250W,每天1次,每次30min.

2、紫外线:取落地式德制500wu型高压汞灯照射病灶区及脊柱旁相应的神经根区,灯距50cm,Ⅰ~Ⅲ级ED,隔日照射1次,个别敏感性高者于48小时后红斑反应仍较显著,可停照1次。

3、低频电磁疗法:磁疗机磁头开放面隔消毒纱布,直接紧贴皮损表面,每次治疗20分钟,每天1次。

带状疱疹的临床诊疗经验

1、带状疱疹中医俗称缠腰火丹,其病因为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久化火,或饮食不节,湿热内蕴,兼感毒邪而引发。五脏六腑之中,以侵犯肝胆经最为显著,其好发部位以肝经所过之胁肋部(肋间神经支配区)及胆经所过之颞颊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最为常见,故中医治疗多从肝胆二经入手。

2、临床辨证分型准确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本病虽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证型,但其发病必由感受毒邪(病毒)而引发,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应结合辨病治疗,适当选加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等清热解毒之品,并用六神丸局部外敷以提高疗效。

3、本病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局部不同程度的刺痛症状缠绵不愈(仅见于部分患者),按照叶天士之理论观点,属久痛入络,可以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为大法论治。

4、根据皮损发生部位的不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引经药,如发于头面颈部者用牛蒡子、桔梗,发于胸胁腰背的用柴胡、郁金、瓜蒌,发于外阴、下肢的则用牛膝,使药力直达病所。

5、病情轻重、预后好坏与患者的年龄体质有关,年老体弱患者皮损严重,疼痛剧烈,且皮疹消失后疼痛持续时间长。

6、临床单用一种办法治疗本病效果欠佳时,可考虑中西结合、内外并治,配合针灸、理疗等以提高疗效。

7、行气活血止痛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带状疱疹的护理

1、皮肤护理:在清洁患处后,对水疱较大的予3硼酸水或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等中药煎水湿敷,每日数次。对水疱干涸、较瘪的则用紫金锭、云南白药各等份,用冷开水调匀后涂于患处,每日约3~4次。皮肤瘙痒者,宜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或口服抗组胺药物。无合并症者,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仅对症治疗。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皮疹处用治疗仪照射有止痒、防止继发感染、加速疱疹干涸及结痂脱落的效果。另外,避免局部搔抓,以免造成水疱破裂及感染,督促病人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室内温度适宜,衣服宽大柔软,被褥整洁不宜过厚并应勤换洗,以免造成患者不适增加痒感。保持手部清洁,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疤痕。

2、饮食护理:带状疱疹中医认为多由湿邪或热毒所致, 故切忌辛辣及煎炒燥热之品,以免助火生热,亦忌过于油腻肥厚之品,以防滋腻生湿。饮食宜清淡,多饮汤水,多吃水果、蔬菜、瘦肉、鸡蛋、牛奶、豆腐等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品。

3、对症护理: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皮肤剧烈疼痛者,除了给予消炎痛、安定等药口服外,尽量多与病人交谈,鼓励患者外出散步。如条件允许,还可参加小型娱乐活动,如棋类、扑克、听音乐、看电视等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脾虚纳呆者,饮食需要多样化,少量多餐,易于消化,避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焦虑不安者,应作耐心的劝解工作,鼓励其树立信心,同时尽量注意改善病室环境,保持安静,使患者心情平静、舒畅。大便秘结者,鼓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经常轻轻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并在饮食中添加适量粗纤维食物,多饮汤水,老年人可饮用蜂蜜水,必要时可选用便秘通、苁蓉通便液等药物以助排便。

带状疱疹的预防

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勿过食生冷之品,以防损伤脾胃,酿生湿浊。忌食辛辣荤腥之品,戒烟酒以防助湿生热。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加强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脾胃功能低下者应及时调治,以防湿聚化热。未患过水痘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与水痘及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对高危人群的接触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注。近年来国外试用水痘-带状疮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来免疫易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