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带状疱疹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患了带状疱疹中医和西医治疗效果都不错。带专状疱疹是由水痘属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 意见建议: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效果都不错,因为患者的年龄不大,遗留神经痛的几率不会很大。祝早日康复!
2.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是什么
带状疱疹中医又称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堆的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通常分为肝经郁热型、脾虚湿郁型、气滞血瘀型,具体如下:
1、肝经郁热型:皮疹鲜红、灼热刺痛,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苔脉象为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等;
2、脾虚湿郁型:皮损色淡、疼痛不明显、疱壁松弛易破,伴有食少腹胀、大便稀,舌苔脉象为舌淡苔白、脉沉缓等;
3、气滞血瘀型: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舌苔脉象为舌暗、苔薄白、脉弦细等,也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特点是好发于春秋季节,成年人居多,常发于腰肋部、胸部、头面部,一般发生于身体单侧,不超过身体正中线。皮疹是红色斑丘疹,有针尖到黄豆大小簇集程度的水疱,水疱堆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多处,排列成带状,局部多伴有皮肤灼热刺痛感,轻症患者仅有瘙痒感,同时可伴有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病有自限性,病程通常为2-3周,老年人3-4周,部分患者可留下后遗神经痛。
3. 中医治带状泡疹
【中医治带状泡疹】
——
崔建军副主任医师
中医综合科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带状疱疹,从中医角度考虑,可以归入缠腰火丹或者是蛇串疮的范畴。中医在治疗上一般将其分为气滞血瘀,痰浊阻滞,气虚血瘀,湿热蕴结等几种情况。对于气滞血瘀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可以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和芍药甘草汤来进行治疗。对于痰浊阻滞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为主,可以选用瓜蒌红花甘草汤和桔梗甘草汤来进行治疗。对于气虚血瘀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益气养血为主,可以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芍药甘草汤加减来进行治疗。对于湿热蕴结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可以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来进行调理。
——
辨证论治】
1.肝胆湿热
证候: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疼,伴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析:
(1)辨证:本病以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病机:肝胆湿热,熏蒸肌肤而见水疱色红;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热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肝为刚脏,肝胆湿热则烦躁易怒。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象。
施治:治宜清肝火解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为龙胆草、栀子、黄芩、紫草、板蓝根、川楝子等。
2.脾经湿盛
证候:丘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张,大便时溏,女性患者白带多,舌淡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带状疱疹古方中医治疗
辨析:
(1)辨证:本证以疱疹皮色淡、口不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2)病机:饮食不节,脾运失司,湿热内生,湿阻气机,蕴滞肌肤而见皮肤起丘疱疹。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因湿盛于热则皮色较淡,疱壁松弛;湿邪阻滞中焦则口不渴,食少腹胀,便溏。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体胖大,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湿盛之象。
施治: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为白术、茯苓、薏苡仁、滑石、党参、泽泻等。
3.气滞血瘀
证候:水疱消退,局部疼痛不止,皮色暗红,灰褐色或色素沉着,疼痛以夜晚或阴雨天加重,舌暗苔白,脉弦细。
辨析:
(1)辨证:本证以丘疱疹消退之后疼痛不止为辨证要点,老年人多见。
(2)病机: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肝经湿热,脾经湿盛,均可阻滞气机;气血循行不畅,凝滞肌肤,不通则痛。湿热之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所以皮疹消退,疼痛不止。舌暗苔白、脉弦细为气滞血瘀带状疱疹之象。
施治:治宜理气活血,重镇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为桃仁、红花、川芎、白芍、香附、延胡索等。
【经验方】
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
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大黄30克,黄柏30克,飞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后混匀,加凡士林调膏备用,外敷患处。
大叶桉水煎制成10%溶液,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
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每日3次。治疗64例,结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经痛消失。
2.针灸疗法
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
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
3.艾灸疗法
常用穴位:阿是穴(患处)。
操作方法:可选艾炷直接灸,于皮疹的两端 及分叉处施行,灸量为患者有灼热感、能耐受为 度,此法适用于成年人和皮疹宜放置艾炷的部 位。亦可选艾条熨热灸,即视皮疹(损)大小,用 清艾条2、3支点燃后,在局部行回旋灸,至皮损 部充血发红,疼痛瘙痒消失为度,时间约20-30 分钟。
此法适用于小孩或皮疹位置不宜放置艾 炷的部位。每天1次,神经痛及皮疹局部辣痛厉 害者,每天进行2次,少数患者亦可进行3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1个半疗程。
原理:带状疱疹乃由火热毒邪郁于皮肤,经 络阻滞,气血壅遏而发病。采用艾灸阿是穴治 疗,以疏通局部血络,以热引热,引邪发散,拔引 郁毒。此外,艾条作为一种温热刺激具有活血消 炎的作用。
4.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病因】多因肝胆风热或湿热内蕴,客于肌肤所致。
【症状】起病突然,患部先出现带索状、刺痛、灼热,水泡大小如绿豆或黄豆样,累累如贯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但多局限身体一侧,基底发红,疱群之间皮肤正常。疱液初为透明,渐转浑浊,间有出血。初起多伴有轻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临床所见,本病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多属肝胆风热;湿者色黄,多属肝脾湿热。
【疗法】红肿处及簇集水疱群的周围皮肤。若伴发热或疱疹重者配足三里、曲池、血海等穴。
方法:用围刺放血法。围绕红肿处及簇集水疱群的周围皮肤,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每隔1-2厘米点刺一下,见出血即可。也可用两手轻轻挤压点刺处见有出血,其目的使其恶血出尽,以消肿痛。若伴有发热或疱疹重者,可在配穴上用毫针施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如见疱疹溃破,针后涂龙胆紫药水,外敷消毒纱布,即可防止感染。隔日治疗1次,至愈为度。
5.拔罐疗法
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火针赞刺法)是汇集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罐疗法与赞刺针法等传统针灸方法的优势特色,本法以火针、火罐作为主要器械,结合了火针烧针法、火针刺法、赞刺针法与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介绍:选用七星针一枚、三棱针一枚、玻璃火罐4~6个、消毒纱布若干。选穴为患处四周、耳部风溪穴(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和相应部位敏感点。
操作:先针患处四周,后针耳穴。患处皮肤充分暴露,碘伏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绷紧患处四周皮肤,若局部小红点(水疱)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肤,右手握七星针后端,食指压在针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四周皮肤,使皮肤隐隐出血。术后视叩刺面积大小选适当型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以患处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使罐内出血数毫升至十几毫升不等。
起罐后用纱布将污血擦净;再用按压法找出耳部相应部位敏感点和风溪穴,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干棉球拭去。逐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轮换。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复感火热时邪,湿热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而发。采用刺血拔罐加耳穴点刺治疗该病确有良效,尤其是对于初期带状疱疹,七星针用强刺激手法刺后,即可见出血点,再用火罐吸出针孔内瘀血,具有活血化瘀,宣泻湿热火毒,以达“通则不痛”之功。
通过将火针针尖烧红至发白,其高温灼刺皮损局部,凭借火针针身粗大以及赞刺针法的多针浅刺,能够造成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再加上火罐强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受损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养从而达到止痛和愈病之功。
6.饮食疗法
取大青叶 15g.柴胡 15g.粳米 309.白糖适量。将大青叶,柴胡加水250ml. 煎至200ml,再把粳米、白糖加人煮成稀粥。每天一剂 连服5~6天。
【禁忌】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
【白药探秘】云南白药是如何治疗带状疱疹的?
15-04-13 瀞舒凝兰 + 关注献花(1) 收藏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初期,常伴有低热、乏力等症状,疱疹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不规则或者椭圆形的红斑,数小时后,发展成为水疱,随着病情的发展,能合并为大水疱,严重者会发展成为血疱,如发生继发性感染,则会出现脓疱。发病时疼痛较为剧烈。
云南白药具有消炎止痛、解毒消肿、化瘀生肌之功效,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带状疱疹,具体方法如下:
1、云南白药散剂直接外敷:
(1)治疗方法:可先用生理盐水和医用酒精清洗患处,用无菌注射器从疱壁底部抽出泡液,再将云南白药均匀涂于患处,易摩擦部位用无菌纱布包扎,一天2次,八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阿昔洛韦软膏,其他处理方法同试验组。
治疗结果:白药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白药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73.91%。
(2)宋慧锋等采用了用生理盐水将白药调成糊状外敷的方法来治疗带状疱疹;杨珍采用食醋将白药调成糊状外敷的方法,甚至直接用冷水调和白药,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中西医结合疗法:
(1)治疗方法:白药组每天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然后用麻油调和云南白药,外敷患处,每日2~3次。对照组仅静滴阿昔洛韦。七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后3、5、7天分别观察疱疹、疼痛、结痂等情况。
治疗结果:白药组在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P<0.01)。
林锐丰、何小萍采用此治疗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此外,苗伟、张瑞梅用阿昔洛韦软膏配合云南白药外用;刘月芬用云南白药外敷派和静脉滴注病毒唑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发现治疗效果都很理想。
3、理疗配合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
(1)治疗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疱疹中心点穿刺,针数随着患处皮损面积而定,再用大口径的火罐在针刺处拔约8~12分钟。罐后擦净皮肤,用食醋将云南白药调成糊状,两次每天,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软膏,一日4次。两组均连续使用一周。
治疗结果:白药组在止痛时间、消肿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及病程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
(2)陈一卫等也采用此方法,取得了100%的治疗效果;孟克采用先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然后将用菜籽油调成糊状的云南白药外敷,再用TDP治疗器照射患部的方法对带状疱疹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4、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治疗方法:口服云南白药胶囊,一次2粒,一天2次,配合按摩患处或用微波和TDP照射。
治疗结果:止痛显效最快1天,最慢6天,有效率100%。
(2)初金玉等人采用丹参注射液注射、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B12、去痛片、糖皮质激素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宋启霞等采用血府逐瘀汤配合云南白药外敷;杨敏等用电针针刺后云南白药外敷等方法治疗后遗神经痛,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讨论:
带状疱疹以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疱疹等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正气虚弱,感染湿热邪毒,邪毒滞留体内,客于经络、熏灼肌肤所致,云南白药能抗炎、消肿、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的增生,达到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许多患者外敷白药后,当时即有清凉感,疼痛减轻。同时,从上文大量的文献中也可看出,云南白药也可有效的促进带状疱疹的治愈,费用低、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临床可以用六神丸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但往往是外用的药物。六神丸可以作为带状疱疹治疗的一种辅助药物,一般并不建议患者单纯应用六神丸外涂来进行带状疱疹的治疗。因为在临床当中,有的患者带状疱疹本身分布的范围比较大,而且已经出现明显疱疹破溃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适合应用六神丸来单独的治疗。患者如果想要治疗带状疱疹,一定要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来进行就诊。一般可以在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之上,同时配合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六神丸等来进行辅助治疗,往往也会收到一个比较不错的治疗效果。
——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是不管用的。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一般是肝胆郁热证,肝胆郁热而造成的带状疱疹,治疗上的中医治则是清泻肝胆解毒治疗。主要应用的中成药为龙胆泻肝丸或者龙胆泻肝胶囊。除了应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以外,也可以口服西药,例如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片抗病毒,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例如维生素B族和甲钴胺片来改善神经受损的症状。
——
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有什么区别:
都是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临床都主要用于抗疱疹病毒。比较:两者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喷昔洛韦软膏较阿昔洛韦外用起效快、程疗短。喷昔洛韦药理作用:喷昔洛韦被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磷酸化为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而后细胞激酶将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转化为活性喷昔洛韦三磷酸盐,它与脱氧鸟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竞争抑制疱疹病毒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断病毒复制,
——
阿昔洛韦软膏+六神丸=治带状疱疹
——
龙胆泻肝丸+代昔洛韦+VB+甲钴胺片改善神经。
——
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有什么区别
4. 带状疱疹中医叫什么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中医和西医对其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治疗手段。在中医理论中,带状疱疹的成因与体内湿热、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以下是关于带状疱疹中医称呼的详细解释:
一、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体内湿热内蕴,再加上外感毒邪,两者相结合而导致皮肤出现疱疹等症状。带状疱疹常伴随疼痛,这与中医中“不通则痛”的理论相符。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整体状况,包括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因和病情。
二、蛇串疮的名称由来
中医将带状疱疹称为蛇串疮,这是因为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为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疱,沿着一侧神经分布,类似于蛇的形状。这个名称形象描述了带状疱疹在皮肤上的表现,也反映了中医对这种病症的传统认知。
三、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多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等。通过调理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中医还注重预防和调养,提倡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预防病情复发。
总之,带状疱疹在中医中被称为蛇串疮,这一称呼反映了该病症在皮肤上的表现。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注重整体调理和内外兼治,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5. 中医辨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组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其特征为神经痛和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成簇疱疹。病程一般2-3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春秋季节,一般愈后不再复发。但近年来各种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有所增多,泛发性的带状疱疹或复发性的带状疱疹也可见到。其具一定的自愈性,但常在所有皮疹及水疱消退后遗留长达几月到几年的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所说的“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火带疮”等范畴。
1、辨治要点。
中医学认为本病患者病因病机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毒,循肝胆经外发而成;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溢肌肤,感受外邪,搏结化毒而发。若老人正气不足,湿毒蕴蒸,壅阻肌肤,经络失疏,致使气滞血瘀,则常遗留疼痛不休或刺痛不止。
2、基础治疗。
患者应忌食辛辣,鱼腥发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心理调节应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以防皮损扩大,病情加重。预防与调理应重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患者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防止感冒。
3、中医内治。
根据部位不同加用引经药,头面部多用银花藤、白芷等,躯干部多用柴胡,四肢多用桑枝引经。年纪较大的久病患者在本病中后期,尤其是皮损已退遗留后遗神经痛期,应加入扶正补虚之品,如黄芪、党参等。早期肝胆湿热俱盛时应慎用活血化瘀之品,否则易造成毒邪走散;疾病后期应适时、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减少遗神经痛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的机率。对于顽固性、严重性的后遗神经痛,我们应考虑加入虫类药物搜经络风邪,以通络止痛,如蜈蚣、全蝎等。必要时可根据辨证加入中药针剂静滴,如下:
苦碟子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清热活血祛瘀。适用于湿毒火盛、肝脾湿热型带状疱疹,伴有疼痛尤佳。
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清热活血祛瘀。适用于湿毒火盛、肝脾湿热型带状疱疹,伴有疼痛尤佳。
丹参酮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通络。适用于毒热未尽,气滞血瘀者。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解毒抗炎,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早期使用可预防后遗神经痛。
黄芪注射液:10-2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行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参麦注射液:50-10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4、中医外治。
(1)二味拔毒散:雄黄、枯矾1:1研细。以浓绿茶水调成糊状,涂于色红有水疱的皮疹上,待水疱完全干涸后停用。可解毒、杀虫,收敛。适用于带状疱疹初期。但皮肤有破损的地方及阴囊、眼睑等皮肤薄嫩处,不能外擦此药。
(2)遗留神经痛者:皮肤完全恢复者可加用寻痛酒或青鹏软膏外擦。
(3)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或用火针点刺,使疱液流出减轻胀痛。
5、针灸疗法。
(1)基础针刺法:取穴为阿是穴,与患侧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病变相应神经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双侧支沟穴,双侧后溪穴。操作方法如下:
围针刺: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后,在距皮损边缘0.2cm处用1.5-2寸毫针进针,针尖朝向皮损区中心,呈15°角,沿皮下围刺,针距约为1-2cm(每簇针数多少与皮损范围大小成正比,皮损范围直径3cm以下,按周围神经走向前后各一针,直径3-5cm可6-8针,直径5cm以上则10-16针为宜)。针刺入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
电针:夹脊穴用1.5-2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同一输出的负、正两个电极分别接到病变对应神经节段上下各一节段的两处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用1-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同一输出电极的负极接一侧支沟穴,正极接同侧后溪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后出针,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计一个疗程。
(2)铺棉灸疗法:铺棉灸:患者取卧位,将阿是穴充分暴露,用活力碘常规消毒,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薄棉片中切勿有洞眼),约3×3M2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棉花,棉花迅速燃尽,此时患者只有轻微烧灼感,每次施灸3遍。
(3)火针疗法:取穴同基础针刺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火针:患者取卧位,在已选阿是穴上用活力碘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cm,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
(4)叩刺拔罐疗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局部常规消毒,再以消毒后的梅花针叩刺阿是穴(各簇水疱群间皮肤),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刺络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分钟,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
(5)穴位注射疗法:可予以胸腺五肽针或维生素B12针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
(6)艾条灸疗法:点燃艾条一端,在皮损部位及所处神经节段区域缓慢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灸20-30分钟,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