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一热,手上就容易长小水泡,还很痒,是咋回事怎么做才能好
手上起小水泡,是一件非常令人烦恼的事情。透明的小水泡长在手上这种明显的位置,看着十分碍眼,并且还特别痒,有时候还会疼。而且几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起,甚至有些人脚上也会起。虽然等到天气冷的时候会自动消退,但它存在的这段时间,着实会给人带来不小的困扰。
洗澡的时候,不要天天都涂沐浴露或肥皂,两天涂一次即可。天天用容易伤害皮肤,降低皮肤的免疫力。但要勤洗手,洗手时少用肥皂、洗手液等,洗完手后要及时的擦干,及时涂抹维生素E或护手霜。
在做家务的时候,要带上手套,不要长时间把手泡在水里。不能熬夜,十点左右要睡觉。不能生气,不能焦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适量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还要给手部做好防晒,过度的暴晒会破坏皮肤屏障。这样汗疱疹会慢慢消退。
B. 新生儿汗疱疹图片及症状
一到夏天,很多妈妈就开始紧张,一不留神,小宝宝身上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小疙瘩、小红疹。
有时候,明明很用心地呵护宝宝的皮肤,可有些小疙瘩还是迅速蔓延,从零星几颗,到一整片,再到一整个胳膊或一整条腿,真是心疼又手忙脚乱。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家长分辨不出宝宝是哪种皮肤问题,用错了方法或者乱用药,反而让宝宝更严重。
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份
夏季宝宝身上常见的小疙瘩 / 小红疹
,一一介绍它们的症状和护理方法,干货满满,赶紧收藏吧!
沙土皮炎
图片来源:刘欣《都是沙子惹的祸》
症状
沙土皮炎也叫摩擦性苔藓样疹,
最常出现在夏季
,在 2~12 岁儿童中高发。
它容易发生在暴露、易摩擦的部位,比如
手背
、
手腕
、
手臂
、
手肘
和
膝盖
。典型的表现是个数比较多的小颗粒、小凸起,小颗粒有时会融合成片,有时会局部泛红,有时小颗粒表面会出现细小的皮屑。
沙土皮炎看着厉害,有的孩子手上起了小疙瘩后,胳膊上、腿上也开始起,家长感觉会起满全身,很焦虑。
其实
不用过于担心
,沙土皮炎没有传染性,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起满全身,也不会反反复复。
这些小疙瘩不疼,通常也不痒,顶多会轻微瘙痒。虽然病程较长,一般要持续 2~8 周左右才能自愈,但孩子整个过程都不会特别难受。
发病原因
之所以叫做沙土皮炎,是因为有的孩子是频繁玩沙子后出现的。
沙土皮炎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可能跟孩子玩沙子、玩玩具、地上爬行等摩擦有关,也可能与日晒、过度洗涤等有关。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处理?
如果皮疹比较轻微,可以不着急用药治疗,尽量避免孩子摩擦刺激,注意防晒,勤抹保湿霜或者护手霜,每日 2 次以上。
如果皮疹多、面积大、持续不消退或者瘙痒明显,则可以考虑外用药物治疗。
常规的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膏,通常每日 1~2 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何预防?
沙土皮炎,没有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上面提到的护理要点,比如防晒、减少摩擦、少接触特殊物质、注意保湿等可能有帮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汗疱疹
图片来源:www.skinsight.com,NHS
症状
汗疱疹是一种特殊的湿疹,也叫做出汗不良性湿疹、急性掌跖湿疹等,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
夏季最严重
,天气转凉时病情变轻。
汗疱疹主要发生在手掌、手指侧面、手指背面、脚底和脚趾,通常是许多米粒到绿豆大小的小水疱,一般成群发生,位置比较深,不容易挤破。
严重的时候水疱会融合、变大,有时还会有破损、脱皮或发红。
汗疱疹很痒,常常让人难以忍受,想不断抓挠。
而且还会反复发作,有时旧疱未愈新疱又起,水疱持续几周后会干涸、脱皮,露出薄嫩的皮肤,这时可能会觉得疼痛。
发病原因
汗疱疹属于一种变态反应,相当于是某些因素引发的皮肤炎症,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有特应性皮炎 / 湿疹病史;
接触刺激物或过敏物,比如镍等金属;
精神因素,如焦虑、熬夜等;
……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处理?
如果手上长了汗疱疹,注意洗手后及时擦干水分,平时养成涂抹保湿霜或护手霜的习惯;如果脚上长了汗疱疹,鞋子保持干燥和透气。
情况严重建议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膏来治疗。
一般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常规的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膏,通常每日 1~2 次。
当单用糖皮质激素止痒效果不好时,医生还可能需要加上其他药物,比如外用止痒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
如何预防?
汗疱疹能够一定程度预防,比较重要的是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刺激或过敏的物质,比如金属、肥皂、洗发露、染料及酸性食物(比如柑橘类水果)等。
另外,洗手后彻底擦干,经常涂抹保湿霜或护手霜,也能加固皮肤屏障,减少过敏原透皮吸收。
毛囊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参考文献
症状
毛囊炎指的是毛囊的炎症或感染,平时见得最多的是细菌性毛囊炎,孩子和大人都会发生。
夏季由于高温高湿,毛囊炎高发。
细菌性毛囊炎可以长在任何有毛囊的地方,毛囊丰富的地方更容易发生,比如头面部。
个数可以是单个、多个,甚至成群,主要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颗粒,突起于皮肤表面,直径不到 5 毫米,有时顶端会有白色的脓头,可能会伴随瘙痒或疼痛。
发病原因
细菌性毛囊炎是细菌侵入毛囊所致,最常见的感染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
如何处理?
个数少且轻微的细菌性毛囊炎可以不治而愈,如果个数多,或者没有自己好,可以外用抗生素来治疗,比如莫匹罗星软膏。
切记要管住手,不要自行挤压、抓挠。
另外,要勤洗手,皮肤和感染区域要注意清洁,清洁后擦干水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预防?
细菌性毛囊炎能够一定程度预防,可能有作用的预防措施有:
平时穿宽松舒适的衣物,运动后及时更换湿掉的衣服,避免汗液残留皮肤时间过久;
注意手卫生,勤洗毛巾、衣物和贴身用品;
少用油性强的护肤产品,因为它可能堵塞毛孔,有助于细菌滋生。
虫咬皮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症状
夏天,孩子很容易被各种蚊虫叮咬。
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先感觉发痒,之后起红色突起的疙瘩,顶端常有小水疱,有时还能看到一个或一对小孔,疙瘩和水疱也可能会继续变大。
如何处理?
虫咬皮炎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主要问题就是
剧烈瘙痒影响生活睡眠,搔抓后偶尔皮肤感染
。
比较轻微的虫咬皮炎可以不治疗,避免过度抓挠、避免戳破水疱即可。
如果皮疹多且瘙痒剧烈,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天使用 1~2 次,直至症状消退。
必要的时候,可以遵医嘱加上口服的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帮助减轻瘙痒。如果因搔抓继发了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更多「虫咬皮炎」的内容,可点击:带娃出门当心这 6 类毒虫,尤其第一种,严重可致命(附急救方法)。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间擦疹
图片来源:VisuaIDx
症状
天气一热,间擦疹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非常高发,尤其是比较胖的宝宝。
间擦疹也叫擦烂红斑、擦烂,一般出现在皮肤褶皱处,比如颈前、腋窝、腹股沟、四肢弯曲处、肛周附近等,表现为皮肤红斑、肿胀,其边缘清楚,界限与摩擦的范围一致。
患有间擦疹的部位,可能还会有潮湿、多汗、表皮浸渍和剥脱,甚至有糜烂及渗水等表现。
如果继发感染,还可能形成小脓疱及破溃,伴随有烧灼和瘙痒的感觉。
处理方式
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注意清洁、避免潮湿,保持透气,减少摩擦。
如果常规护理后没有明显改善,可以考虑用药控制。对于没有感染的情况,可以考虑外用较弱效的糖皮质激素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如果怀疑有感染,比如化脓、脓疱、大量红色颗粒,则需要医生协助诊断,确诊后对症治疗。更多护理内容可点击:天一热,宝宝就容易出现这种皮肤病,一文说清怎么预防和护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痱子和湿疹
图片来源:VisuaIDx
症状
痱子和湿疹是夏天宝宝最常见的皮肤问题,看起来都像小红点。
痱子最容易出现在闷热、容易出汗的地方,比如前额、脖子、腋下、腹股沟、屁屁、后背,仔细看都是一粒粒的,可能会痒或刺痛。
湿疹出现的部位不定,可能会长在脸上、手肘、手部、腿弯、小腿等处,大部分湿疹是一片片的,孩子通常会比较痒。
如何护理?
痱子和湿疹在护理上方式完全不一样。
痱子要干爽降温,尤其在夏天近 40℃ 的高温,建议开空调电扇,每天洗澡,如果比较痒,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效果明显,但要注意痱子明显破了就不要用了。
湿疹则要注意保湿,减少热、汗水、机械摩擦等不利刺激,比如穿纯棉衣服等。
严重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药膏,同时配合保湿。更多护理内容,可点击:湿疹和痱子分不清?学会这 4 招轻松区分和护理。
尿布疹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症状
尿布疹就是「红屁股」,是婴幼儿群体中最常见的皮疹之一。
尿布疹通常发生于尿布直接接触的区域,发病高峰期为 9~12 个月龄,夏季尤其常见。
轻度的红屁股只是在纸尿裤(尿布)覆盖的范围内出现了轻微发红的情况,可能伴随有一粒粒的小皮疹。
严重时,会有明显的红肿,甚至伴随有渗液、水疱、破溃等皮肤破损的情况。
如何护理?
宝宝出现红屁屁,护理要点就 4 个字:
干燥隔离
。
及时给宝宝换尿布,换尿布时,用流动的温水冲洗屁股,然后用柔软的棉布或者纱布轻轻地拍干,最后涂上一层护臀霜,避免让红屁屁接触宝宝的屎尿。
如果经过常规护理效果不好,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药有地奈德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为了帮助大家辨认,我们把夏日孩子身上常见的皮肤问题,整理成了表格,大家可以收藏起来。
介绍了这么多孩子夏天容易遇到的小疙瘩、小水疱,大家在实际护理中,如果还有有其他问题,比如:
不确定孩子是什么问题;
不确定最佳的处理方式;
疹子不断加重,或者出现新的问题;
疹子反复出现;
疹子症状明显,影响了孩子的生活、睡眠。
建议及时就医。
C. 手上长小水泡且很痒,应该如何治疗
引言:一到了夏季,大多数人手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小水泡,虽然体积不大,但是非常痒。而且在痒的过程中,人们会忍不住去抓挠,一破裂,就会变成脱皮的现象。会给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其实手上长的小水泡,在医学上也叫汗疱疹。今天小编想分享的话题就是,手上长小水泡并且很痒,应该如何治疗?
D. 夏日最常见汗疱疹
文/黄筱佩
陈太太近来发现右手食指和中指指侧处,出现数颗小水泡,有搔痒感,几天过去,连左手手掌也出现小水泡,而且越抓越痒,有些水泡干掉之后,形成小圆圈状的脱皮,去看皮肤科医师,确认是汗疱疹作崇。
反复发作的湿疹性疾病
台北林口长庚医院助理教授级主治医师黄毓惠表示,汗疱疹是发生在手部或足部的湿疹性变化,发作时病人的手掌、脚掌,手指或脚趾的侧面,会出现细小的、散在性或如同西米露成串的小水泡,是一种会反复发作的湿疹性疾病。
汗疱疹在急性期常伴随着痒感的小水泡,这些水泡经过治疗后会缓解消除,但还是会再复发,有些水泡会自然吸收、干涸、形成脱皮。但要当心的是,若受不了痒感而抓破水泡,很有可能会造成细菌感染,甚至演变成蜂窝性组织炎。
当汗疱疹反复发作进入到慢性期的时候,病灶会出现红色斑块、变厚、表面粗糙的苔藓化反应,甚至皮肤会出现疼痛龟裂。
新竹国泰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朱建和表示,汗疱疹是在季节交替、特别是春季转夏季时好发的湿疹疾病。根据统计,有70%症状出现在手,10%是出现在脚,20%是手脚同时出现,盛行率约为0.05~10%,由于台湾天气湿热,患者相当多。
汗疱疹的致病9原因
朱建和表示,汗疱疹的英文名称是dyshidrotic eczema或pompholyx,由于汗疱疹病灶处,多半在小汗腺汗管处,起初医学界认为是小汗腺异常或是失调导致,但进一步研究发现,汗疱疹跟小汗腺的异常无关,更合适的名称应该是「急性反复水泡性手部湿疹」。汗疱疹的致病原因说法很多,大致相关因素如下:
1体质:先天体质因素。
2压力:压力大时特别好发。
3熬夜或作息不正常。
4气候或季节变化:季节交替、气温或气候变化大时好发,春、夏也是比较容易发作的季节。
5多汗症:有研究发现多汗症的患者,特别是手汗和脚汗多的人较常发生,约7.5~33.3% 汗疱疹病人,同时合并有多汗症的困扰。
6抽菸:抽菸是汗疱疹的恶化因子。
7霉菌感染:大约有10%的汗疱疹患者,可能有潜在的霉菌感染,例如香港脚,当汗疱疹病人反复性发作时,会建议检查是否有香港脚,因为当免疫细胞攻击香港脚霉菌时,可能诱发「自体敏感性湿疹反应」,会使得汗疱疹容易复发。
8异位性皮肤炎体质:小时候曾发生异位性皮肤炎的人,长大后好发汗疱疹的比例较高。
9接触性过敏:特别是接触或吃进含有镍、钴、铬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普遍存在于土壤中,以及罐头食物、可可、巧克力、坚果、燕麦、豆类……等食物中,还有项链、眼镜、耳环等含有金属的配件。另外,香精、防腐剂等物质,也可能诱发汗疱疹。
外用类固醇药膏,不用担心副作用
黄毓惠表示,汗疱疹的治疗以涂抹类固醇药膏为主,若是情况较严重,可以搭配使用止痒的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或是给予短暂的口服类固醇治疗。一般口服类固醇是采取低剂量且短期使用,只要配合医师医嘱指示使用,不必过度担心副作用的问题。
朱建和也指出,擦外用类固醇药膏是治疗汗疱疹最主要的方式,很多人对类固醇药物有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只要在医师的管控下使用,是安全无虞的。类固醇药膏的副作用是会导致皮肤变薄、血管扩张,有可能二度细菌和霉菌感染。但指侧和掌心的角质层比较厚,副作用不明显,除非长时间大量使用,否则不必担心。若患者真的担心或情况特殊,可以改用「非类固醇药膏」,但目前健保不给付于汗疱疹的治疗。
当汗疱疹情况严重时,则建议口服类固醇药物,朱建和表示,口服类固醇连续使用超过3~4 周以上,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汗疱疹口服类固醇治疗大约不到1周即可,因此,患者担心的明显免疫力抑制、月亮脸、水牛肩等副作用,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情况仍难以控制,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主要使用于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对于严重型汗疱疹也有疗效,是属于比较后线的疗法,副作用是会增加肝肾功能的负担。
光疗法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光疗法」则是另一种选择,朱建和表示,光疗法是采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光来照射患部,达到皮肤消炎的作用。国外也有个案报导指出,阳光中的紫外线同样具备一定的疗效,例如中午大太阳的时候,可以晒手心和脚掌,晒个12分钟,持续10~15次,对于部分汗疱疹患者来说,具有抑制的效果。
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可能症状反而变得更严重,因此朱建和建议,如果晒个几天后觉得适得其反,就不要再继续做;而且建议其他部位还是要做好防晒,以免晒伤,得不偿失。
如果是多汗症患者,同时合并有汗疱疹,建议先治疗多汗症,可采用「离子电泳法」或「注射肉毒杆菌」,把多汗症治疗好之后,临床上发现对于汗疱疹的改善也有一定效果。
已属于慢性期的汗疱疹,出现厚皮、反复搔痒脱屑,会变得更难治疗。朱建和建议,一旦变成慢性化疾病,可以用「封密式疗法」,也就是擦类固醇药膏之后,戴上手套或包覆保鲜膜5~10分钟,在封闭潮湿环境下,有助于提高疗效。
全方位预防汗疱疹
汗疱疹是一种难以断根的皮肤疾病,只能就「可能」的发生原因加以预防。朱建和表示,由于有部分的汗疱疹患者是接触到过敏物质,例如常见的如镍、钴、铬等重金属,尤其以镍最为常见,可以借由口服微量「硫酸镍」,看是否会诱发汗疱疹发作;或借由「贴肤测试」,在背部贴20~30种过敏原,第2、4和7天病人回医院判读过敏原。
一旦确认是接触性过敏引发汗疱疹,就要避免这些来源。例如对镍过敏的人,就要少吃罐头食物、巧克力、可可亚、坚果、燕麦及豆类等食物,并且少配戴金属成分不明的耳环、项链等。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黄毓惠建议,手部尽可能少碰水和清洁剂,做家事要戴手套;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适当涂抹乳液,帮助皮肤修复。但如果发病时,要抑制发炎反应,还是要以药物治疗才能见效。
朱建和则建议,要适时抒发压力,保持运动习惯与情绪平和、作息正常,都有助于减少汗疱疹的复发。他并且提醒,皮肤上有异常的小水泡,最好就医检查,特别是「出血型水泡」,很可能并非只是单纯汗疱疹,有可能是「皮肤淋巴癌」或「类天疱疮」的自体免疫疾病,必须做皮肤切片检查,清楚鉴别诊断,再对症治疗,否则会延误病情。
汗疱疹跟流汗有关吗?
汗疱疹虽有个「汗」字,但病因与汗腺异常或流汗都没有直接相关。朱建和指出,有些病人会合并手脚掌多汗症,但与流汗本身无关,而手脚掌小汗腺较多,可能是吃到过敏物质,过敏物质从手脚掌小汗腺排出,接触到手脚掌皮肤导致汗疱疹,并不是汗水或汗腺异常导致,只是间接造成此病症。
药物之外,生活方面也要注意!
黄毓惠表示,除了使用外用或内服药物之外,在日常生活部分,也要注意少碰水、减少洗手次数,患部皮肤尽量不要频繁使用清洁用品,适时穿戴手套保护双手,适度使用护手乳、护手霜,都有助于皮肤的保养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