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带状疱疹的发病过程
扩展阅读
阴囊湿疹化脓怎么治 2024-11-29 08:40:32
皮肤起小红疙瘩很痒 2024-11-29 08:32:53
丘荨麻疹用什么药膏 2024-11-29 08:21:12

带状疱疹的发病过程

发布时间: 2024-11-09 14:31:31

㈠ 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有哪些症状

带状疱疹是一种成簇状的疱疹,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急可爱染性皮肤病,感染病毒后会长期潜伏在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病毒可能会再次繁殖。带状疱疹会有疼痛感,年龄越大越疼痛。那么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有哪些症状?我们来看一看。。
1、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春夏秋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
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在带状疱疹前驱期及无疹性带状疱疹,有时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或急腹症等,应予注意。本病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接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着,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
偶尔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
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着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单纯疱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复发的病史,而无明显免疫缺陷的带状疱疹病人不出现这种现象。
2、带状疱疹的症状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得了带状疱疹不要惊慌或者产生抑郁的心理,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就可以痊愈,生活中要保持良好习惯,以免给带状疱疹制造可乘之机。
3、带状疱疹的并发症
1、并发细菌感染
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可爱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
2、疱疹后后遗神经痛
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
3、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4、引发内耳功能障碍
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5、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㈡ 一文讲清楚带状疱疹(蛇缠腰)

揭秘蛇缠腰:带状疱疹的全方位解析


带状疱疹,如同缠绕的蛇火,常被称为“蛇串疮”或“缠腰火丹”。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一种皮肤病,其特征性症状是一侧身体出现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随着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如同“刀割”、“针刺”或“烧灼”。在急性期,这种疼痛的强度甚至能超越分娩和癌症的痛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发病多见于春秋季节,但并非局限于腰背部或胸腹部,尤其当波及头面部时,后果更为严重,可能导致面部神经受损,疼痛加剧,甚至威胁到视力。有些患者在皮疹出现前,仅感到难以解释的剧烈疼痛,随后出现簇集丘疱疹,周围皮肤发红,疼痛依旧剧烈。


另一种情况是,患者起初可能见到皮肤潮红斑,随后发展为大小不一的疱疹,通常围绕腰部、背部或胸部。初期,水疱壁紧绷且发亮,含有液体,周围皮肤发红。随着水疱的结痂,皮疹逐渐消退,但可能留下暂时的色素沉着或疤痕。


揭开带状疱疹的成因


西医认为,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神经节中潜伏,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激活,导致皮疹和神经痛。初次感染水痘后,病毒潜伏于神经元,随着年龄增长或免疫系统减弱,病毒重新活跃,形成带状疱疹。值得注意的是,带状疱疹并非终身免疫,复发率不容忽视。


中医则认为带状疱疹多因肝郁气滞、湿热内蕴或淤血阻滞。气滞则血瘀,湿热外溢引发水泡,表现出红斑丘疹。病机主要涉及“湿热”、“血瘀”和“火毒”三个方面。


后遗神经痛:疼痛的阴影


在治疗过程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常常成为患者最头痛的问题。5%至30%的患者会遭受这种长期的疼痛折磨,尤其对65岁以上患者来说,PHN的发病率更高,且病程可能长达数年。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应在发疹后的72小时内进行,以减少病毒扩散和减轻疼痛。


预防与应对策略


预防带状疱疹,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锻炼身体、规律作息和营养饮食是基础。患病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忽视,以免病情恶化或引发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中药和针灸,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风险。


除了治疗,患者还需注意充足休息,保证营养,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这些都对恢复和预防后遗症有积极作用。总之,对于带状疱疹,了解其成因、警惕疼痛、及时治疗和科学护理是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

㈢ 甯︾姸鐤辩柟鏄鎬庝箞寮曡捣鐨勫憿锛熷甫鐘剁柋鐤圭殑璧峰洜锛

甯︾姸鐤辩柟鏄涓绉嶄紶鏌撴х殑鐤剧梾锛屼竴鑸鎮h呮湁寰堜弗閲嶇殑鍙戠儳浠ュ強鐨鑲ょ棁鐘讹紝鎵浠ヤ竴鑸鍙戠梾涔嬪悗鏄闇瑕佸強鏃舵不鐤楃殑锛岀壒鍒鏄瀵逛簬灏忓╁瓙鑰岃█銆傚甫鐘剁柋鐤逛竴鑸娌荤枟杩囩▼姣旇緝楹荤儲锛屾湁鐨勪汉鍙鑳芥不鐤楃梾绋嬩細姣旇緝闀匡紝閭d箞锛屼竴鑸甯︾姸鐤辩柟鏄鎬庝箞寮曡捣鐨勫憿锛
1銆佷粈涔堟槸甯︾姸鐤辩柟
甯︾姸鐤辩柟鍙堣绉颁负缂犺叞鐏涓癸紝鏄涓绉嶅洜鎰熸煋姘寸棙鐥呮瘨鍚庯紝鐥呮瘨闀挎湡娼滀紡鍦ㄤ綋鍐咃紝鍦ㄥ悇绉嶅洜绱犵殑浣滅敤涓嬫墍鍐嶅彂鐨勪竴绉嶆ユх柋鐤规х毊鑲ょ梾銆
2銆佷腑鍖荤梾鍥犲垎鏋
涓鍖诲﹁や负甯︾姸鐤辩柟鐨勫彂鐥呭氭槸鐢辨儏蹇椾笉閬傘侀ギ椋熷け璋冦佺柌鍔宠繃搴︺佸勾鑰佷綋寮辩瓑鏈変竴瀹氱殑鍏崇郴銆備富瑕佹槸涓婅堪鍘熷洜鎵瀵艰嚧鑲濋儊姘旀粸锛屾箍钑村寲鐏锛屽惊缁忚屽彂锛涙垨鑴惧け鍋ヨ繍锛屾箍鐑鍐呯粨锛屽栨劅閭姣掓墍鑷达紱鎴栨槸骞磋佷綋寮便佺梾涔呬綋铏氾紝鍒欐皵婊炶鐦锛岄樆閬忕粡缁滄皵琛锛屽艰嚧鐤肩棝鍓х儓锛屾棩涔呬笉娑堛
3銆佺幇浠e尰瀛︾梾鍥犲垎鏋
鐜颁唬鍖诲﹁や负甯︾姸鐤辩柟鏄鐢变竴绉嶆按鐥樷斿甫鐘剁柋鐤圭梾姣掓劅鏌撴墍鑷淬傚叾鍙戠梾鏈虹悊杩樻槸鍦ㄦ棤鍏嶇柅鑳藉姏鎴栬呭厤鐤鍔涗綆鐨勪汉缇わ紙澶氫负鍎跨ワ級锛屾帴瑙︽按鐥樷斿甫鐘剁柋鐤圭梾姣掑悗锛屽紩鍙戝師鍙戝彲鐖辨煋锛屽彂涓烘按鐥樸傞栨℃劅鏌撳悗锛屾按鐥樼梾姣掑彲闀挎湡娼滀紡鍦ㄨ剨绁炵粡鎴栬呴呯炵粡鐨勬劅瑙夌炵粡鍏冧腑锛屼竴鑸涓嶄細鍙戠梾銆備絾鏄锛屽彲鍏朵粬鍥犵礌鏉′欢涓嬶紝瀵艰嚧娼滀紡鐨勭梾姣掑啀娆℃椿璺冿紝鐢熼暱绻佹畺锛屽艰嚧鍙椾镜鍏ョ殑绁炵粡鑺傚彂鐐庯紝浜х敓绁炵粡鐤肩棝锛屽強鐩稿叧鍖哄煙鐨鑲ゅ嚭鐜扮柋鐤广
4銆佹按鐥樼梾姣掓縺娲诲洜绱
姘寸棙鐥呮瘨娼滀紡鍦ㄤ汉浣撶炵粡缁嗚優涓涓鑸涓嶄細鍙戠梾锛屼絾鍦ㄥ彈鍒板栦激銆佷腑姣掋佸彂鐑銆佷笂鍛煎惛閬撴劅鏌撱佺炵粡绯荤粺鐤剧梾銆佽偩鐥呫佺孩鏂戠嫾鐤銆佽偪鐦ょ瓑寮曡捣韬浣撶殑浣撴姉鍔涗笅闄嶇殑鍥犵礌鎴栫柧鐥呭潎鍙瀵艰嚧娼滀紡鐨勭梾姣掑啀娆℃椿鍔ㄣ
5銆佺梾姣掓劅鏌撻斿緞
棣栨℃劅鏌撳悗锛屾按鐥樺甫鐘跺苟鍥哄畾杩涘叆鐨鑲ょ殑閽㈢瓔绁炵粡鏈姊锛屼弗閲嶈剨楂撳悗鏍规垨涓夊弶绁炵粡鑺傜殑绁炵粡绾ょ淮鎯充腑蹇冪Щ鍔锛屾寔涔呯殑瀹夋姎鍦ㄨ剨绁炵粡鎴栭呯炵粡鐨勬劅瑙夌炵粡鑺傜殑绁炵粡鍏冧腑銆傜梾姣掑洜鎶垫姉鍔涗笅闄嶅啀娆℃椿娲诲姩鐢熼暱绻佹畺鏄锛屽師鏈鍙楀埌渚电姱鐨勭炵粡鑺傚彂鐐庯紝鍚屾椂鐥呮瘨鍙浠庝竴涓鎴栨槸鏁颁釜涓磋繎绁炵粡鑺傛部鐫鐩稿簲鎰熻夌炵粡绾ょ淮浼犳挱鍒扮毊鑲わ紝寮曞彂澶嶅彂鎰熸煋锛屽強鍙戠梾涓哄甫鐘剁柋鐤广
6銆佽兘娌诲ソ鍚
1銆佸甫鐘剁柋鐤规槸浠涔堢梾
甯︾姸鐤辩柟鏄鐢辨按鐥-甯︾姸鐤辩柟鐥呮瘨鎵寮曡捣鐨勬劅鏌撴х柧鐥咃紝涓村簥琛ㄧ幇涓哄湪鐨鑲よ〃闈㈠舰鎴愭部绁炵粡鑺傛靛垎甯冪殑绾㈡枒鍜屾按鐤憋紝鐢变簬娌跨炵粡鍒嗗竷鐨勭柋鐤瑰舰鐘跺父鍛堟潯甯︾姸锛屾晠鍚嶅甫鐘剁柋鐤癸紝璇ョ梾甯镐即鏈夋部绁炵粡鍒嗗竷鐨勯樀鍙戞х柤鐥涖
2銆佸甫鐘剁柋鐤瑰彲浠ユ牴娌
甯︾姸鐤辩柟缁忚繃姝g‘鍙婃椂鐨勬不鐤楋紝鏄鍙浠ユ牴娌荤殑锛屼絾鏄涓浜涙湭鍙婃椂娌荤枟鎴栬呯梾鎯呰緝閲嶇殑鎮h咃紝鍙鑳戒細鍦ㄧ毊鎹熸秷閫鍚庯紝閬楃暀绁炵粡鐥涳紝闅句互鏍规不銆
缁濆ぇ澶氭暟甯︾姸鐤辩柟鎮h呯殑娌荤枟鏁堟灉闈炲父鏄庢樉锛屽挨鍏舵槸灏辫瘖杈冧负鍙婃椂鐨勬偅鑰咃紝鐥婃剤鐨勫緢蹇銆備竴鑸鎮h呴栨℃潵灏辫瘖鏃讹紝鐨鐤圭柤鐥涙槑鏄撅紝缁忚繃鏈夊叧娌荤枟鍚庯紝鐨鐤归愭笎缁撶梻鑴辫惤涓旂柤鐥涙樉钁楀噺杞伙紝鍙鑳藉師鏉ュ洜涓虹柤鐥涚潯涓嶇潃瑙夛紝缁忚繃娌荤枟鍚庡綋澶╂櫄涓婂氨鑳界潯濂借変簡銆
3銆佸甫鐘剁柋鐤圭棅鎰堟爣蹇
甯︾姸鐤辩柟鍏锋湁鑷闄愭э紝鏄鎸囪ョ梾鐨勭毊鐤瑰瓨鍦ㄤ竴涓绾㈡枒銆佹按鐤便佺粨鐥傚強鑷宠劚钀界殑杩囩▼锛岄氬父鎸佺画2~3鍛锛屼絾鏄鐨鐤规剤鍚堝苟涓嶄唬琛ㄧ柧鐥呯棅鎰堬紝鍙瑕佷即闅忓甫鐘剁柋鐤圭殑鐤肩棝鏈娑堝け锛岃ョ梾灏辨病鏈夌棅鎰堬紝闇瑕佺户缁娌荤枟銆
4銆佸甫鐘剁柋鐤瑰氫箙娌诲ソ
甯︾姸鐤辩柟缁忚繃鏈夋晥娌荤枟锛屽勾杞讳汉閫氬父2鍒3鍛ㄥ唴鐥婃剤锛岄勫悗鑹濂姐
鑰佸勾浜虹敱浜庝綋璐ㄨ緝寮便佸厤鐤鍔涗綆涓嬶紝鍦ㄧ毊鐤规剤鍚堝悗鍙鑳芥湁鏁版湀鐢氳嚦鏁板勾鐨勭柋鐤瑰悗绁炵粡鐥涖傜梾姣掓墍鑷寸殑绁炵粡鐥涘悓骞撮緞鏈夊叧锛屽効绔ャ侀潚骞翠汉鏃犵柤鐥涙垨鐤肩棝寰堣交锛屽勾鑰佷綋寮辫呯柤鐥涘墽鐑堬紝鐢氳嚦鏈夌殑鎮h呮潵灏辫瘖鏃讹紝绁炵粡鐥涘凡鎸佺画鏁板勾銆傚畬鍠勫強鏃剁殑娌荤枟鍙鑳戒細缂╃煭绁炵粡鐥涚殑绋嬪害涓庢椂闂达紝鎵浠ュ甫鐘剁柋鐤圭殑鏃╂湡娌荤枟闈炲父閲嶈併

㈣ 耳带状疱疹发病机制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无免疫保护的宿主引发的感染,而带状疱疹则是该病毒在具有部分免疫保护的宿主体内引发的一种疾病。根据病毒活化学说,当宿主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时,早先感染的病毒,即在脊神经节、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延髓外侧脑神经节保持休眠状态的病毒,会再次活化,从而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次感染引发水痘,二是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潜伏期。在初次感染后,病毒会引发水痘症状,随后病毒会潜伏在宿主体内的神经节中。当宿主体内的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会重新活化,引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症状包括疼痛、灼热感、瘙痒以及带状疱疹疹块。在疹块形成的过程中,病毒会破坏皮肤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和灼热感。疹块的形状和分布取决于病毒在神经节中的位置,通常呈带状分布于身体的一侧,因此得名“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与宿主体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当免疫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时,病毒可以被有效地清除,避免引发带状疱疹。然而,当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会重新活化并引发带状疱疹。因此,提高宿主体内的免疫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过程可以分为初次感染引发水痘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潜伏期。当宿主体内的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会重新活化,引发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症状包括疼痛、灼热感、瘙痒以及带状疱疹疹块,其发病机制与宿主体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提高宿主体内的免疫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具有重要意义。


(4)带状疱疹的发病过程扩展阅读

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 )是由带状疱疹病毒(HZV)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的疾病。因面神经膝状神经节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组特殊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耳部剧痛,耳部疱疹,可出现同侧周围性面瘫,伴有听力和平衡障碍,故又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又因在1907年由Ramsey Hunt首先描述,故又称为Ramsey Hunt综合征(Ramsey Hunt syndrome)或Hunt 综合征(Hunt syndrome)。

㈤ 带状疱疹是怎么引起的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感染疾病,主要是由于个人自身免疫力下降,体内的病毒损伤个人神经,进而发展为带状疱疹。

总结:带状疱疹疾病一般常见发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容易有三高或者其他老年人疾病,引起身体免疫力下降,给了病毒一个“机会”。带状疱疹伤人神经,让人神经痛难以忍受。建议家有老人的朋友一定要经常监测老人的三高问题尤其是血糖问题,稳定血糖,科学饮食,这样才不会容易患带状疱疹疾病。

㈥ 带状疱疹是怎么引起的带状疱疹怎么治疗

光是听到带状疱疹这个名字,就觉得很可怕,想象一下皮肤表面呈带状分布这触目惊心的疱疹,简直不忍直视。那么带状疱疹是否很想象中一样可怕呢?一般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应该如何治疗和调理呢?
1、致病因素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患肿瘤时,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从而引发带状疱疹。其特征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愈后极少复发。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2、主要症状
单纯性疱疹临床多见者为限局性单纯疱疹。局部开始有灼痒紧张感,随即出现红斑,在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群,疱液清彻透明,后来变混浊,擦破后出现糜烂、渗液、结痂,也可继发化脓感染,此时附近淋巴结可肿大。病程1~2周可自愈。愈后可遗留暂时的色素沉着斑。皮疹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唇、口周、鼻孔附近及外阴处。亦可见于颜面、口腔。
3、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比较多,只要患者早发现病情以后能够重视,病情得到了好的治疗的话,一般在几天内病情就能得到好的治疗,所以大家没必要太过于担心的。生活中,可以自己采用合适的办法来治疗,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对于早治好带状疱疹是有帮助的。
得了带状疱疹以后首选的治疗方法还是药物的办法,很多患者往往会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片或者是伐昔洛韦这些药物来治疗。有时候药物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只要对症治疗药物就能发挥它强大的功效,从而帮助患者治疗疾病。但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是要考虑采用其它办法来治疗,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是针对重度疼痛患者来进行治疗。还有一种治疗办法,神经毁损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但是这种办法一般是不使用的。
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疾病出现以后,虽然大家看着是很可怕,但是治疗起来并没有多难。得了带状疱疹只要在发现之初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短时间内就能让疾病得到好转。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由医生帮您进行,用药时一定要做到严格按照医嘱,不能私自用药。
4、饮食禁忌
带状疱疹患者要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如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慎食肥甘油腻之品,如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慎食酸涩收敛之品,如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患者应注意饮食,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除了饮食患者要注意多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5、护理方法
带状疱疹的护理要从饮食和生活两方面注意,食物上,主要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海鲜生冷,过分油腻等食物,进食容易消化的,荤素搭配,多饮水,适当活动。起居生活中,要早些休息,最好在晚上9点之前就要睡觉,这样有利于神经修复。另外要督促吃药,帮助翻身,禁止抓挠疱疹部位。还应穿清洁柔软的棉制内衣,以减轻摩擦。
6、预防方法
带状疱疹日常预防要做到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劳累过度可使抵抗力下降导致发病。要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天气的无常很容易让人体容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吃些辛辣及发物的菜式,如,牛肉、羊肉、鱼肉、葱、姜、蒜、辣椒、醋(炒菜中也不等含有)、大酱类、蒜薹,圆葱等等。平时多做运动,多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㈦ 带状疱疹痛:基础和临床概述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是具有最小双螺旋DNA 的疱疹病毒,生长周期短,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快速扩散,造成细胞间的感染。VZV有5 种基因型:C(E1/A) 型、J(C) 型、B(E2/D) 型、J2(M2/B) 型、A1(M1) 型。

它们的地域分布不同,B 型和C 型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J2和A1 型主要在非洲和亚洲,J 型在日本。VZV 通过空气传播,从呼吸道进入机体,经咽部淋巴组织迅速扩散到循环系统的T 淋巴细胞,继而沿损伤皮肤的感觉神经和血液侵入背根节或三叉神经节,潜伏在受感染的感觉神经元中,伴随宿主终生。

由于尚不清楚的原因,潜伏的VZV 突然活化,引起皮肤产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HZ 的急性期持续3 周,伴有严重的自发痛和触诱发痛(Allodynia),大多数患者在数月内完全恢复。但9 ~ 34 的HZ 患者在皮肤损伤痊愈后发展为持续的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机体抵抗力下降、恶性肿瘤、慢性肾或肺病、细胞免疫失调和老龄化等是诱导潜伏的VZV 的活化的主要因素。活化的病毒首先在感觉神经元胞体复制,然后沿感觉神经向皮肤扩散,在感觉神经元支配的相应皮节引起疱疹。根据受感染的外周感觉神经元纤维支配的皮节,疱疹发生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胸段发生率最高,为51.2、依次头面部、腰骶段和颈段分别为18.9、18.3 和11.6。

急性HZ 转化为PHN 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老化、急性痛强烈、疱疹严重和眼部的疱疹等。PHN 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据美国统计数据,在所有各类神经病理性疼痛中,PHN 的发病率居高,仅次于腰背痛和糖尿病神经痛,每年达50 万例。HZ 的发病率和疼痛持续时程与年龄成正比:30 ~ 49 岁为3 ~ 4,70 ~ 79 岁为29,80 岁。

以上老人的发病率达34[3]。HZ 和PHN 的病理学研究已超过100 年。1860年von Barensprung 首先检查了疱疹对感觉神经节的影响,1990 年感觉生理学的先驱者Henry Head 和他的同事 A.W. Campbel 开始系统研究带状疱疹的病因。笔者在PubMed 搜索“Herpes Zoster”一词,到2013 年11 月为止,发表的文章已有13528 篇,绝大多数的文章是有关临床治疗,而机制研究的文章屈指可数。由于引起HZ 疼痛的原因仍不清楚,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手段。

一、机制研究

由于人类VZV 的种族特异性,在过去的相当长时期里,一直没有HZ 的动物模型,严重阻碍机制的研究。直至20 世纪末,大鼠和小鼠的HZ 模型被成功建立,为HZ 和PHN 机制研究提供了条件。带状疱疹产生的过程包括:病毒活化、促细胞溶解的基因表达、病毒在感觉神经节内的扩散和在邻近细胞的复制,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局部出血、脱髓鞘、轴突变性、感觉神经纤维和支持细胞的坏死等),触发外周和中枢痛相关神经元敏化,引起强烈的疼痛。

1、临床观察和病理检查通过HZ 和PHN 患者的临床表现、病例分析和实验研究,为疼痛产生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根据大量的临床资料,产生PHN 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①大多数损害细胞免疫的药物(如短暂口服激素)、疾病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应激(如配偶死亡或失业)等因素,可诱导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的复活。

②急性HZ 患者感染皮肤的热敏感传入纤维的受损与后期产生PHN 有相关性;

③糖尿病患者产生PHN 的几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两倍; HZ 的发病率有很强的年龄依赖性。

(1)病理变化:VZV 除了在背根节或三叉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中活化外,在感染的皮肤、血液单核细胞以及脑脊液中也有病毒的复制。病理性变化表现为:背根节神经元急性出血性坏死和丢失、卫星细胞表达嗜酸性包涵体、外周神经纤维髓鞘变薄局部脱髓鞘和完全转化成胶原。外周感觉神经的损伤是双侧不对称性的,而且相应脊髓节段的运动神经也受到损伤。此外,HZ 患者尸检显示,损伤不仅发生在外周神经,几个脊髓节段的同侧脊髓也有损伤,背角出现明显的皱缩。PHN 患者的皮肤活检表明,支配皮肤的神经纤维发生明显变化。

①几乎所有的支配表皮的神经表达伤害性感受器标记物- 钙降素基因相关肽(CGRP)。

②支配毛囊和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e)的粗的有髓鞘神经纤维和不通过真皮乳头的支配表皮的较细髓鞘纤维均明显减少,而表达辣椒素受体TRPV1 的无髓鞘纤维增加。

③支配真皮乳头的有髓鞘粗纤维的标记物NF 呈阴性,表明粗纤维的缺失。但与正常皮肤比较,在表皮中有很多细纤维对粗纤维标记物NF 呈阳性。这种异常的神经支配可能是由于大小纤维的损伤,造成残存神经元的无髓鞘轴突长芽重新支配它们的靶组织。

这些结果在PHN 患者的肋间神经病理学检查中得到证实,有髓鞘神经纤维持续减少,而无髓鞘神经纤维数量增加。根据这些观察,Noordenbos(1959)第一个提出了PHN 产生的假说:病毒导致快传导粗神经纤维大量丧失,而伤害性传入细纤维残存甚至数量增加,使粗、细神经纤维不成比例,它们传入信号的不平衡可能是PHN 的异常自发活动的根。这与Melzack 和Wall (1965) 的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相吻合,外周有髓鞘粗纤维的损伤,解除了对伤害

性传入的抑制,开启了脊髓背角伤害性无髓鞘传入的“闸门”,使脊髓痛相关神经元敏感化,造成疼痛。进一步的神经生理学实验为该观点提供了支持,检测PHN 患者的粗、细传入纤维功能,部分患者的震动觉明显减退,表明介导震动觉的粗纤维受损。除神经外,HZ 患者的病理学变化还表现在:非神经细胞和血管也受到破坏,在皮肤上形成几乎无细胞存在的胶原瘢痕;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树状突细胞标记物PGP,在PHN 患者的受损皮肤中呈阳性,而正常皮肤为阴性。

(2)实验研究:早期的尸检研究,对“有严重疼痛”和“无疼痛”的两组PHN 患者的神经形态变化进行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纤维均出现脱髓鞘,但“有严重疼痛”患者的背根节神经元及其轴突明显减少,而且脊髓背角出现皱缩[9]。fMRI 观察显示一半的HZ患者的脊髓和脑干的功能异常。人体腓肠神经活检表明,传入神经的丢失与年龄增长成正相关,青壮年健康人有髓鞘神经纤维平均为8000/mm2, 而老年人的神经纤维明显减少,仅为5000/mm2,提示神经纤维减少是老年人群PHN发病率高的因素之一。

电生理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在“有疼痛”和“无疼痛”的两组PHN 患者,记录刺激皮肤或肌肉神经诱发的肌电 (EMG),两组患者的与感觉相关的动作电位和与运动相关的H 反射的幅度均明显减小,表明初级传入和传出的粗髓鞘纤维受损,但两组间的电生理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

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生理功能由不同的神经纤维介导,如,外周神经Aβ 纤维支配的巴氏小体介导震动觉,轴突- 血管舒张反射(皮肤潮红反应)显示C 纤维的功能,心率的变化反映副交感小纤维的功能。分别测定PHN 患者的震动敏感性、组织胺引起的皮肤潮红反应和心率的变化,有助于揭示Aβ、C 和交感纤维在HZ 疼痛产生中的作用。

对“有疼痛”和“无疼痛”的两组PHN患者进行比较,有些HZ 患者的下肢震动觉明显迟钝,表明Aβ 传入受到损伤,而两组PHN 患者的C 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功能没有差异。

因此,震动觉阈值高的急性HZ 患者更易发展成PHN,检测震动觉可作为PHN 的预报器。关于传导伤害性信息的有髓鞘Aδ 和无髓鞘C纤维在PHN 中的作用,结果并不一致。激光刺激PHN 患者受损皮节的皮肤,在颅外记录Aδ 纤维介导的激光诱发电位(LEP),与刺激对侧正常皮肤的LEP 比较,受损侧皮肤的LEP 振幅明显减小,但潜伏期没有变化。

诱发电位幅度的变化与患者的与年龄呈正相关,而与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无相关性。因此认为PHN 的产生主要不是直接由于外周神经的有髓鞘细纤维(Aδ)受损引起,可能是病毒侵入的背根节神经元发生变性所致。关于C 纤维的功能,

局部涂抹辣椒素引起神经源性轴突潮红反射作为初级传入C 纤维活动的指标,有触诱发痛的PHN 患者的轴突潮红反射明显比没有触诱发痛的PHN 患者减小,提示PHN 患者的触诱发痛可能与初级传入C纤维功能受损有关。

这似乎与前述的组织胺诱发轴突潮红反射的C 纤维不参与PHN 疼痛的结果不一致,这个矛盾可能与微电泳组织胺和局部涂抹辣椒素对C 纤维的刺激量不同有关,后者直接兴奋大量存在于C 纤维上的TRPV 1 受体,更接近临床条件。有关PHN 疼痛的外周机制,尚不能得出结论性意见。为此,Fields 等提出“易感伤害性感受器”(Irritablenociceptors)和“去传入(deafferentation)”的概念解释PHN 。

易感伤害性感受器是指没有损伤的易敏感化的C 类背根节神经元,其外周支支配皮肤,中枢支与脊髓靶点链接。这些支配皮肤的C纤维的异常功能和自发活动向中枢提供足够传入信号引起慢性中枢敏化。在PHN 皮肤上施加0.075辣椒素增加疼痛和扩大触诱发痛的区域,提示背根节中存在表达TRPV1 受体的“易感伤害性感受器”。此外,去除疼痛部位的皮肤或利多卡因膏局部贴服均能减轻PHN,也支持“易感伤害性感受器”参与的假说。

2、动物实验

(1)模型:20 世纪90 年代,几个实验室分别成功地建立了大鼠HZ 模型,将VZV 病毒接种到家兔皮肤细胞(RSC)、幼仓鼠肾细胞(BHK-21)或非洲绿猴肾脏成纤维细胞(CV-1),再将VZV感染的RSC、BHK21 或CV-1 细胞皮下注射到大鼠后肢足底,几天后,动物出现HZ 症候,形成HZ模型 。小鼠HZ 模型是皮内接种HSV-1病毒。由于HZ 动物模型的建立,机制探索的研究逐渐增加。最近, 又发展了VZV 感染的离体细胞模型,为深入探索HZ 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

(2)外周机制:PHN 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和其他神经病理性疼痛一样,神经可塑性是PHN产生的基础,背根节神经元中基因表达的改变是影响可塑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感觉神经的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和中枢神经元的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如传入末梢长芽、抑制神经元的丧失、Na 通道的积累引起过度兴奋、TTX- 不敏感钠通道Nav 1.8 下调、TTX- 敏感的Nav1.3上调等。

这些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的可塑性变化也同样发生在HZ 模型大鼠。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实验表明,在VZV 感染的大鼠背根节神经元中,神经损伤标记物ATF-3、钙通道亚单位α2δ1、钠通道亚单位Nav1.3 和Nav 1.8、神经肽Y(NPY)和甘丙肽(galanin) 均明显上调。

VZV 即刻早期基因蛋白IE 62 在A纤维和C 纤维均有表达, 免疫组化显示,IE 62 分别与A 纤维标记物NF-200、C 纤维标记物外周蛋白(peripherin)共表达[26]。在PHN 小鼠的结疤皮肤上,表达CGRP 的C 纤维和peripherin 阳性的C类背根节神经元数量减少,而NF200 阳性的A 纤维和背根节神经元没有变化,从而提示PHN 的发生与C纤维受损有关[27]。这些动物的形态学观察与前述的PHN患者的神经纤维的功能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仍需进一步实验澄清。基因敲除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3 或应用EP3 拮抗剂,明显减弱急性带状疱疹疼痛,减少PHN 的发生率。在带状疱疹痛急性发作期,受病毒感染的背根节中,PGE2 含量增加和在背根节神经元核膜上的COX-2 呈免疫阳性。

COX 抑制剂剂量依赖减弱急性带状疱疹痛, 但在后期的PHN 阶段,PGE2 含量和COX-2mRNA 与野生小鼠相似。这些结果提示,COX-2 和EP3 参与急性带状疱疹痛的产生,但不参与其维持和后期PHN 的发展。谷氨酸的NMDA受体的基因敲除或药物阻断,均明显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表明NMDA 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NMDA受体的作用也受到关注。临床治疗中,局部施加NMDA 受体拮抗剂络氨酮缓解HZ 患者的疼痛,提示外周NMDA 受体参与HZ 和PHN 的形成。NMDA 受体的NR2B 亚单位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主要在外周无髓鞘细神经纤维表达,而NR2B亚单位的Tyr1472 磷酸化在外周神经纤维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采用Tyr1472 敲入Phe 干扰NR2B受体Tyr1472 的磷酸化,由Phe 敲入繁殖的突变小鼠(Y1472F-KI) 的NR2B 受体磷酸化受阻。在Y1472F-KI 突变小鼠和野生小鼠的后肢脚底接种1 型单纯性带状疱疹病毒(HSV-1),观察HZ 的发展。接种7 天后两类鼠均产生急性带状疱疹和触诱发痛。但在接种后45 天,与野生鼠相比,Y1472F-KI 小鼠的触诱发痛强度和发生率明显降低,但Y1472F-KI 小鼠皮肤的神经支

配仍较广泛的保留,提示Y1472F-KI 小鼠的这些变化是表达在神经纤维上的NR2B 受体磷酸化受阻所致。而且,野生小鼠背根节神经元对谷氨酸毒性比Y1472F-KI小鼠更敏感。在Y1472F-KI 小鼠不仅减少病毒对皮肤神经的损伤,而且加速受损神经纤维的再生。这些结果表明,外周神经元NR2B 参与急性带状疱疹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产生。

(3)中枢机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机制已有大量研究,但PHN 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现有的资料表明VZV 主要影响外周传入,中枢的作用的报道为数不多。中枢最主要的兴奋性递质谷氨酸的NMDA 受体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的临床研究指出,NMDA 受体拮抗剂络氨酮缓解PHN 患者的疼痛。在HZ 大鼠模型上揭示,脊髓施加NMDA 受体特异性拮抗剂明显减弱带状疱疹引起的触诱发痛,进一步证实NMDA 受体在PHN 形成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甘氨酸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抑制性递质,也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最近有关小鼠HZ 和PHN的研究表明,脊髓施加GlyT2(神经源性甘氨酸转运体)抑制剂,明显减弱急性和慢性带状疱疹的触诱发痛,而GlT1(胶源性甘氨酸转运体)抑制剂无效。GlyT2 是甘氨酸重摄取的转运体,调节甘氨酸细胞外浓度,GlyT2 抑制剂可增加甘氨酸在抑制性突触部位的积累,增强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功能,减弱脊髓痛敏神经元活动。因此,GlyT2 可以作为治疗HZ 和PHN 的靶点。

半乳糖结合凝集素-3(galectin-3) 是β 半乳糖结合凝集素家族成员,由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参与细胞相互作用、细胞周期、细胞生长调节、mRNA 前体剪接和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 HSV-1 感染后,galectin-3 的mRNA 和蛋白在小鼠脊髓背角的表达明显增加。Galectin-3 基因缺失小鼠或鞘内注galectin-3 抗体显著降低触诱发痛,提示Galectin-3 参与PHN 疼痛的产生。带状疱疹痛的患者的病理学检查显示脊髓有炎症变化和角节段性萎缩,提示病毒沿背根向脊髓扩展。

Galectin-3 和吞噬细胞标记物F4/80 以及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 共标,而与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没有共存,galectin-3 可能通过吞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介导带状疱疹痛。这些结果表明galectin-3 可作为治疗急性疱疹痛的新靶点。此外,有报道指出,PHN 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增加,人组织相容白细胞抗原(HLA) 单体与PHN 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些变化有可能作为临床预测PHN 的有用的工具。

二、临床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传统的镇痛药往往效果欠佳。由于PHN 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规治疗手段对其都有一定效果。目前对HZ 患者,轻度疼痛常采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严重疼痛用阿片类药物(吗啡或曲马多),如仍不能控制时,增加加巴喷丁(gabapentin)或普瑞巴林(pregabalin)、三环抗抑郁药或类固醇等。

1、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aciclovir)、伐昔洛韦(valaciclovir)、泛昔洛韦(famciclovir)。用于急性HZ,必须在出疹后72 小时内全身性给药可减轻症状和疼痛。作用机制是,通过病毒胸苷激酶和细胞激酶将药物磷酸化为三磷酸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2、三环抗忧郁药(TCAs)

主要包括amitripty line,desipramine 和nortriptyline。这类药物是阻滞去甲肾上腺素和5- 羟色胺的重摄取,增强对脊髓伤害性神经元的抑制。此外,TCAs 也通过阻断肾上腺素α 受体和钠通道,抑制PHN 患者外周神经对肾上腺素敏感化和异位放电。连续三周给PHN 患者滴注desipramine、amitriptyline或fluoxetine,有镇痛效果的患者分别为47、38和35。但具有明显镇痛效果的患者的百分比,三个药物分别为80、53 和33,效果最好的是desipramine。如果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镇痛效果应优于单一药物。

3、抗惊厥药物

加巴喷丁(gabapentin)和普瑞巴林(pregabalin)是治疗PHN 的第一线药物。Gabapentin 的作用靶点是电压门控钙通道的α2δ 亚单位,它与突触前末梢的α2δ 结合后,减少钙离子流入,从而抑制介导外周伤害性信息的P 物质和谷氨酸的释放。该药吸收慢,作用高峰在给药后3 ~ 4 小时,它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它与其他药物没有相互作用。每天的剂量控制在1800 ~ 3600 mg。pregabalin是γ- 氨基丁酸的类似物, 吸收快, 剂量每天150 ~ 600 mg。PHN 患者滴注这两种药物可减少吗啡的用量。

4、阿片类

常用的药物为曲马多(Tramadol)、吗啡、羟考酮(oxycodone)和美沙酮(Methadone)。由于阿片类的副作用,在治疗PHN被列入二或三线药物。曲马多抑制脊髓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和增强5- 羟色胺的释放, 其用量每天100 ~ 400 mg。吗啡每天剂量小于200 mg。羟考酮和美沙酮的每天平均剂量分别为45 mg 和15 mg 。此外,TRK-820是一种新的阿片K 受体激动剂。在急性HZ 小鼠的脊髓和脑内给予TRK-820 明显减轻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而不影响运动功能。0.03 mg/kg 的TRK-820与20 mg/kg 吗啡的镇痛效应相似,持续时间也长。但尚无临床应用的报道。

5、局部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和辣椒素贴片等。以辣椒素治疗为例,连续6 周给PHN 老年患者敷用辣椒素膏,80 患者的疼痛有明显减轻[45]。两种新的含高浓度辣椒素的贴片有Qutenza(8) 和NGX-1998(10 和20) 的镇痛作用更明显。Qutenza 敷在PHN皮肤上60 分钟,PHN 疼痛的减轻持续12 周。NGX-1998,起效更快、效价和安全性高。PHN 患者使用NGX-1998 后5 分钟有明显镇痛效果[46]。

6、交感神经阻滞

局部麻醉药阻断交感神经,明显减轻HZ 的急性痛,但对慢性PHN 疼痛效果差。相反地,在PHN 患者疼痛区皮肤注射交感神经激动剂肾上腺素和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明显增加注射区疼痛强度和邻近的非注射区皮肤的触诱发痛。这个结果与动物实验的神经损伤诱发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敏感性增强一致[47]。

7、其他药物

肉毒毒素、蜜蜂毒素、维生素B1、B12 和D、立痛定(carbamazepine),苄达明(benzydamine),NMDA 受体阻断剂(memantine 或dextromethorphan,lorazepam,fluphenazine, mexiletine)、H3 受体拮抗剂(GSK189254)和环氧合酶抑制剂 (COX-2)等,在临床也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8、针灸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9、外科手术

切除PHN 患者背根到脊髓背角的进入区,可明显减轻疼痛。去除PHN 患者疼痛剧烈后的皮肤,进行皮肤置换,或是在受损皮节上移植外周感觉神经等,均可缓解疼痛[50]。但这样的手术尚未常规应用。此外,基因疗法虽尚无在临床应用,但在动物实验中,转录脑啡肽(ENK)到PHN 大鼠的背根节,可明显减弱甲醛致痛的第2 时相反应, 提示基因疗法有应用的前景。VZV 育苗接种防止HZ 发生有一定效果,虽未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值得进一步探索。

三、我国的研究近况

和国际HZ 和PHN 研究报道相似,我国的有关报道也几乎只限于临床治疗。面对数量众多的患者优势,我国已应用了多种治疗措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带状疱疹”文章有12690 篇。

仅以《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的文章为例,自创刊以来有关带状疱疹的文章已有82 篇,而且文章逐年增多。文章涉及到的治疗措施有数十种,如,神经阻滞(脊神经根、背根节、三叉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药物治疗(抗病毒药、抗忧郁药和抗癫痫药、镇痛药);无水乙醇和阿霉素椎旁注射;抗病毒药物联合皮内注射或肋间神经阻滞;臭氧联合得宝松;羟考酮和加巴喷丁。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仪照射合并神经阻滞;椎旁脊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或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水冷射频治疗;神经妥乐平联合窄波UVB 亚甲蓝椎旁神经根注射;神经妥乐平复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红外线偏振光;射频热凝联合神经妥乐平;前列地尔注射液;硬膜外注药方法结合CQY-B 型治疗器照射;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选择性针刺夹脊穴加局部围刺及体针联合辅助低频电治疗等等。以上的这些治疗方法可归纳为:神经阻滞、药物治疗、药物结合神经阻滞、物理治疗、药物和物理治疗结合以及针刺等。

虽然均未达到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通过对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及早期综合治疗, 睡眠影响指数(SIS) 、疼痛程度(VAS) 和后遗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表明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急性症状, 还可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除了大量临床治疗外,也有少量的临床基础性研究。

有报道对几百例PHN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临床类型、患区遗留症状和伴随症状进行了系统观察,患者主诉以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针刺样疼痛和混合性疼痛为多见。平均VAS 评分为6.8 分。临床表现为4 种类型的变化,分别为激惹型(57.14)、麻痹型(22.16)、整合型(17.93) 和无激惹型(2.77)。

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均明显受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一项检测PHN 患者皮肤感觉变化的研究表明,患者受损皮肤的冷觉、热觉、热痛觉阈值均升高, 其中冷觉阈值升高最为明显,冷觉与热觉阈值之间呈负相关。PHN 患者的冷觉、热觉和热痛觉耐受性高于HZ 患者, 但对温度觉或痛觉的辨别度减低。这些结果提示,病变发展过程中,外周Aδ和C 类神经纤维损伤程度有所加重, 并以传导冷觉的Aδ 神经纤维受损更为严重。近期,我国学者在国外杂志发表的文章中,揭示了免疫T 细胞在带状疱疹痛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

结语:带状疱疹(HZ)和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发病率高、治疗困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顽症。其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70 的PHN 患者不仅有严重的触诱发痛,而且伴随睡眠障碍、情绪沮丧和忧郁等,造成生活质量下降,而且,有带状疱疹史的人群,老年时更易引起卒中。

在我国快速进入了老龄化的今天,对PHN 机制和临床研究刻不容缓。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探索的机会,我国学者发表的文章数量几乎接近世界各国发表文章的总和。我们要充分发挥研究对象多的优势,在带状疱疹痛的研究和治疗上争取有所突破,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