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中医小儿荨麻疹
扩展阅读
荨麻疹和狗 2024-10-10 22:14:13
青少年有雀斑 2024-10-10 22:05:39
湖南女性疱疹的治疗方法 2024-10-10 22:04:56

中医小儿荨麻疹

发布时间: 2024-10-10 20:08:30

A. 小儿慢性荨麻疹能吃中药吗

荨麻疹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瘙痒,一痒起来,常人都很难忍受。但是现在,很多孩子由于护理不当或接触到过敏原,也常会得小儿慢性荨麻疹。因为听说中药对于治疗荨麻疹很有帮助,但是 小儿慢性荨麻疹能吃中药吗

小儿慢性荨麻疹能吃中药吗

荨麻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宝宝较小不提倡使用中药治疗,建议积极抗过敏进行治疗较好,可使用西替利嗪滴剂进行治疗较好。要远离过敏原,例如虾蟹等食物、药物、花粉、油漆等,更不要使用刺激性食物较好。小孩不宜用药太多,尤其是口服药,此病不能完全根除,但不少人随着年龄增长有逐渐消退甚至痊愈的现象。不要刻意偏食,正常饮食,如有特殊食品多次食用后每每发生过敏则喊哪弯就是过敏原,可以停止食用,如又想吃,可以渐次增加用量以使机体产生耐受而达到不过敏的程度。

小儿荨麻疹多数很难找到过敏原因,故在发病期间,暂时禁食鱼、虾、蟹、鸡蛋、牛奶等过敏性食物,可喝猪肝汤、排骨汤等易消化和有营养的食物,钙片和含有维生素C较多的酸性水果,会有助于脱敏。也没有必要去做过敏试验检查。治疗及时得当,一般一周后即可恢复正常。

小儿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主要是找到过敏原,应用中医治疗,临床上有不少至于病例,副作缓芦用少,可以采用。但是如果宝宝较小,不宜用药过多。

如何护理小儿荨麻疹患儿

1、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郑闷隔离时间为5天,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天。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因此,只要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就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家长接触病儿后,只需在户外逗留2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2、室内要保持通风、整洁、干燥,不要放置可能引起过敏的花卉,也不要喷洒杀虫剂、清香剂等化学药物,以免致敏。宝宝要加强锻炼,参加各项有利于健康的运动,如游泳、跳绳、跑步、打球等。夏季用冷毛巾擦身,逐渐过渡到冷水冲澡,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夏季还可用食疗调补,如用红枣10个、芦根30克,藿香10克,茯苓10克、乌梅5克、甘草3克,煎汤服用,有清暑化湿防过敏的作用。

3、注重营养均衡,患儿不宜食用过多高蛋白质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鲜类的食物。不让孩子用手抓挠患处以免越抓越痒,可用冷敷减轻瘙痒感,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清洗皮肤。注意卫生,家庭防螨很重要。避免孩子接触花粉类物质,避免在树底、草丛等处活动。

精彩推荐:

牙齿黄怎么办

麻疹

龋齿

增高

腮腺炎

B. 婴儿荨麻疹偏方…可以根治吗有没有好的办法

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供参考: 小儿荨麻疹偏方 1、急性荨麻疹:以祛风、清热、祛湿为主。 偏方一 荆芥10克,防风1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苦参20克,地肤子20克,蒲公英20克,水煎服。 偏方二 麻黄10克,蝉蜕10克,连翘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白藓皮20克,水煎服...。 以上两方可任选一方内服。 2、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可导致血虚,血虚生风,形成恶性循环,中医理论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治疗应加用养血滋阴的中药。 偏方一 生地20克,首乌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丹皮10克,玉竹10克,荆芥10克,大枣30克,人参叶30克,水煎服。 荨麻疹的中药治疗主要采用内服法,如皮肤瘙痒难忍,也可用紫背浮萍、苍耳草、荆芥、紫苏叶、百部等中草药任选1-2种,各120克煎汤外洗。黑芝麻30克,黄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黄酒,加盖。放锅中隔水蒸15分钟。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每日1剂, 连食1周。 偏方二 当归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生地20克、荆芥6克、防风6克、薄荷3克、蝉衣4.5克、红花9克、麻仁15克、生甘草3克。 偏方三 药用黄芪、首乌、白术各15克,当归、白藓皮、丹参(后下)各12克,赤芍、防风、蝉蜕各10克,鸟梢蛇(研冲)9克,川芎、甘草、全蝎(研冲)各6克。蜈蚣(研冲)2条。儿童用药酌减。 风寒胜加麻黄、桂枝、透骨草,去丹参、赤芍;风热胜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当归;湿热胜加黄芩、苦参、地肤子,去黄芪;热毒甚加金银花、大青叶、黄连,去川芎;血瘀重加桃仁、红花、泽兰,偏血热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术;气血两虚加党参、白芍、熟地、大枣,去全蝎、蜈蚣;瘙痒剧烈加白蒺藜,浮萍、荆芥、苍耳子;疹块难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冗长加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水蛭;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鳖虫。每天1剂,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温服。药渣加水浓煎,滤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钟,早晚各1次。3周1个疗程,直至疹消痒除。 避风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鲜、蛋品、牛奶、饮料、酒类、辛辣之品。 功能: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消肿、益气固表、养血和营、去痒止痒。 疗效:轻者1个疗程即风团消、瘙痒止;重者2-3个疗程疹块及瘙痒消失,皮肤划痕试验阴性,血常规复查嗜酸性粒细胞降为正常。 偏方四 皂麻黄、甘草各6克,桂枝、杭芍、杏仁各9克,生姜3片,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效:1-2剂即愈,未见复发。 偏方五 荔枝14个,红糖30克。 用法:将荔枝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加入糖,喝汤吃荔枝,连用7日。 偏方六 当尿素30克。 用法:冷开水浸化,涂患处。 疗效:即刻见效,1次痊愈。 偏方七 蒜苗30克,鸡蛋皮20克。 用法:共入锅中,加水煎煮,熏洗患处,每日1-2次。 偏方八 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 温馨提示:患儿应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小儿荨麻疹的护理 1、远离过敏原。宝宝出现荨麻疹之后,爸妈要注意观察引起小儿荨麻疹的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可疑过敏原,停服、停用引起过敏的药品和食物。 2、涂抹止痒药水。孩子痒得厉害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等药水,以减缓瘙痒症状。 3、剪短指甲。把宝宝的指甲剪短,防止宝宝抓破皮肤引起感染;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总注意皮肤瘙痒。 4、保持皮肤清洁。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继发感染。 5、注意室内通风、干净。宝宝活动的室内要保持通风、整洁、干燥,不要放置可能引起过敏的花卉,也不要喷洒杀虫剂、清香剂等化学药物,以免致敏。 6、加强身体锻炼。宝宝要加强锻炼,参加各项有利于健康的运动。如夏季可以从用冷毛巾擦身逐渐过渡到用冷水冲澡,以便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 7、饮食清淡,忌食鱼、虾、蟹、羊肉等发物,以及辣椒、咖喱、蒜等辛辣刺激类调料。 8、保持生活规律,让宝宝保持精神愉快,积极治疗胃肠及内分泌疾病。

C. 中医是怎么治疗小儿荨麻疹的

小儿荨麻疹主要是因为过敏引起的皮肤风团样皮疹伴有明显的瘙痒等不适。治疗的方法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是去除过敏原。过敏原一般很难查的,需要家长细心观察,比如最近接触或者是吃了什么新的东西。也就是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一旦发现后,要避免再次接触;同时也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开瑞坦,如果很严重引起全身肿胀不适可以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果皮疹很痒,也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止痒。但儿童有时需注意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必须在有效的抗感染基础上,才使用对症治疗。因此如果反复出现荨麻疹或者是伴有发热,最好在医院就诊后再使用药物。

D. 小儿荨麻疹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皮肤病,大约有15%-20%的宝宝至少患过一次荨麻疹。导致荨麻疹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牛奶、鸡蛋、母乳等。

什么是小儿荨麻疹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也是小儿常见的皮肤病。发病时,皮肤上会有大小不等的风疹块(团),用手摸会发现有发硬的感觉,瘙痒剧烈。风疹块的表面抗原看到毛孔,在皮肤上轻轻刮痕可以出现一条略高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痕迹,这是由于血管内的细胞和液体渗到血管外而造成。

患儿的风疹块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而且在小时候不留痕迹,但容易再次发作,一天中可能会出现数次。小儿荨麻疹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当牵连至消化道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可以引起水肿、胸闷、闭气、窒息、支气管气喘等症状,爸妈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

小儿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1、内因。

(1)宝宝具有遗传性过敏体质,或者自身的血管神经免疫功能出现障碍。如果吃进或吸入花粉、霉菌、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就容易透过较薄的肠壁进入血液中。由于宝宝的皮下毛细血管很丰富,所以症状就立刻表现在皮肤上。

(2)胃肠道系统不完善和免疫力不强。

2、外因。

引起宝宝荨麻疹的外因最常见的是药物和食物:

(1)食物:坚果类、海鲜类、鸡蛋、草莓、蘑菇、牛奶等。

(2)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消炎通、痢特灵、血清、疫苗等。

(3)吸入物:花粉、尘土、烟雾等。

(4)感染源: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5)动物及植物刺激:臭虫、螨虫、荨麻、野葛等。

(6)物理无话因素:过冷、过热、冷风、日光及某些护肤品刺激等。

根据宝宝年龄的不同,引起荨麻疹的原因也可能会各异。

(1)乳食期:如婴儿以母乳、牛奶、奶制品喂养为主,可引发荨麻疹的原因多与牛奶及奶制品的添加剂。

(2)添加辅食后:随着年龄增大,婴幼儿开始增加辅食,这时鸡蛋、肉松、鱼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为过敏的原因。

(3)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这时候的孩子往往喜欢吃零食,零食种类及正餐食品较多,因此食物过敏的机会增多,诸如果仁、鱼类、蟹、虾、花生、蛋、草莓、苹果、李子、柑橘、各种冷饮、饮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

(4)2-7岁的小儿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往往易被虫咬,或与花粉、粉尘、螨及宠物如猫和狗的皮毛等接触,它们均易成为过敏的原因。

(5)儿童期及幼儿期的小儿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种感染,因此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

(6)年长儿、青少年开始对药物尤其对青霉素容易过敏引发荨麻疹。

小儿荨麻疹症状

大概有15%-20%的宝宝都出现过荨麻疹,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皮肤症状。患儿皮肤表面水肿、出现红斑,宝宝会感到瘙痒,不断用小手去抓。一般疹子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后消失,但也有时会持续几天。

小儿荨麻疹症状不超过6周为急性,超过6周为慢性。慢性荨麻疹是对特定抗原发生过敏反应。荨麻疹以在身体的各部位循环出现为特征。有时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就会变得严重。吃了特定的食物、被蚂蚁等昆虫叮咬后,或者因为心理上兴奋后皮肤的一部分发红、发胀、瘙痒,就有可能是荨麻疹。

有过敏反应的宝宝还会腹泻或呕吐,而且打喷嚏、流鼻涕。有的宝宝还会感到头晕或者呼吸困难。

小儿荨麻疹如何诊断

根据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医生诊断不难,关键在于明确孩子患荨麻疹的病因(过敏原)。

小儿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小儿荨麻疹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荨麻疹治疗相对容易,而慢性荨麻疹治疗时间则需要延长。小儿出现荨麻疹之后,应先找出原因,避免接触过敏原,停服、停用引起过敏的药品和食物,孩子痒得厉害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等药水,以防患儿搔抓皮肤,还可用其他办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总注意皮肤瘙痒。

验方一

组成:当归20克,黄芪30克,艾叶10克,大枣10枚,香附15克,荆芥20克,麻黄10克,细辛5克,黄芩20克,陈皮20克,沙棘果25克,党参25克。

用法:此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日服3次,每次服药量约200毫升左右。

功用:养血,祛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验方二

组成:麻黄,连翘,荆芥,僵蚕,桑白皮,赤小豆,生甘草。

用法:各味药物均予常规剂量,小儿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黄生用,煎时后下,全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主治:丘疹性荨麻疹。

加减:若风盛痒剧,风团多,要酌加祛风药如防风、钩藤、蝉脱;若湿盛疱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车前子以加强利湿之效,若热盛皮疹红赤,可酌加栀子、黄芩以长清热之能;若平素血虚,面白舌淡,脉濡细,可酌加当归、生地、白芍、丹参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肤,继发感染而生脓疮、糜烂,则本方宜去麻黄、僵蚕,加蒲公英、苡仁、败酱草等,重在清热解毒。

验方三

组成:路路通10-20克,乌梅6-10克,地龙6-10克,北防风6-10克,蝉衣3-6克,丹皮6-10克,甘草3-10克。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通络,透疹止痒。

主治:过敏性皮肤病风热型,症见皮损为丘疹、红斑或风团,伴有轻度发热、口渴、瘙痒等症,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加减:血虚者加当归;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有表证者加荆芥。

非验方类:荆芥6克,防风6克,大胡麻9克,威灵仙9克,何首乌9克,白藓皮12克,水煎前服。

小儿荨麻疹吃什么药

1、氯雷他定糖浆

主要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也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

服用方法:2-12岁儿童:体重>30公斤:每天一次,每次两茶匙(10毫升)。体重≤30公斤:每天一次,每次一茶匙(5毫升)。

2、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主要用于缓解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症状,如:变应性鼻炎(包括眼睛的过敏症状)、荨麻疹等等。

服用方法:2-6岁儿童,每日一次,每次半片。

3、盐酸西替利嗪片

适用于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由过敏原引起的荨麻疹及皮肤瘙痒。

服用方法:口服:成人或12岁以上儿童,一次10mg,一日1次或遵医嘱。如出现不良反应,可改为早晚各5mg。6-11岁儿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推荐起始剂量为5mg或10mg,一日1次。2-5岁儿童,推荐起始剂量为2.5mg,一日1次;最大剂量可增至5mg,一日1次,或2.5mg每12小时1次。

如果不放心西药,也可以选用传统中药麻黄、白鲜皮、地肤子、金精草、龙戟草治疗,能清热祛风,除湿止痒,可彻底根治不复发。治疗期间一定要大量饮用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这些药物都是药店可以买到的,省钱方便,疗效确切。

小儿荨麻疹偏方

1、急性荨麻疹:以祛风、清热、祛湿为主。

偏方一

荆芥10克,防风1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苦参20克,地肤子20克,蒲公英20克,水煎服。

偏方二

麻黄10克,蝉蜕10克,连翘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白藓皮20克,水煎服。

以上两方可任选一方内服。

2、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可导致血虚,血虚生风,形成恶性循环,中医理论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治疗应加用养血滋阴的中药。

偏方一

生地20克,首乌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丹皮10克,玉竹10克,荆芥10克,大枣30克,人参叶30克,水煎服。

荨麻疹的中药治疗主要采用内服法,如皮肤瘙痒难忍,也可用紫背浮萍、苍耳草、荆芥、紫苏叶、百部等中草药任选1-2种,各120克煎汤外洗。黑芝麻30克,黄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黄酒,加盖。放锅中隔水蒸15分钟。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每日1剂, 连食1周。

偏方二

当归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生地20克、荆芥6克、防风6克、薄荷3克、蝉衣4.5克、红花9克、麻仁15克、生甘草3克。

偏方三

药用黄芪、首乌、白术各15克,当归、白藓皮、丹参(后下)各12克,赤芍、防风、蝉蜕各10克,鸟梢蛇(研冲)9克,川芎、甘草、全蝎(研冲)各6克。蜈蚣(研冲)2条。儿童用药酌减。

风寒胜加麻黄、桂枝、透骨草,去丹参、赤芍;风热胜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当归;湿热胜加黄芩、苦参、地肤子,去黄芪;热毒甚加金银花、大青叶、黄连,去川芎;血瘀重加桃仁、红花、泽兰,偏血热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术;气血两虚加党参、白芍、熟地、大枣,去全蝎、蜈蚣;瘙痒剧烈加白蒺藜,浮萍、荆芥、苍耳子;疹块难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冗长加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水蛭;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鳖虫。每天1剂,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温服。药渣加水浓煎,滤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钟,早晚各1次。3周1个疗程,直至疹消痒除。

避风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鲜、蛋品、牛奶、饮料、酒类、辛辣之品。

功能: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消肿、益气固表、养血和营、去痒止痒。

疗效:轻者1个疗程即风团消、瘙痒止;重者2-3个疗程疹块及瘙痒消失,皮肤划痕试验阴性,血常规复查嗜酸性粒细胞降为正常。

偏方四

皂麻黄、甘草各6克,桂枝、杭芍、杏仁各9克,生姜3片,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效:1-2剂即愈,未见复发。

偏方五

荔枝14个,红糖30克。

用法:将荔枝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加入糖,喝汤吃荔枝,连用7日。

偏方六

当尿素30克。

用法:冷开水浸化,涂患处。

疗效:即刻见效,1次痊愈。

偏方七

蒜苗30克,鸡蛋皮20克。

用法:共入锅中,加水煎煮,熏洗患处,每日1-2次。

偏方八

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

温馨提示:患儿应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小儿荨麻疹的护理

1、远离过敏原。宝宝出现荨麻疹之后,爸妈要注意观察引起小儿荨麻疹的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可疑过敏原,停服、停用引起过敏的药品和食物。

2、涂抹止痒药水。孩子痒得厉害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等药水,以减缓瘙痒症状。

3、剪短指甲。把宝宝的指甲剪短,防止宝宝抓破皮肤引起感染;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总注意皮肤瘙痒。

4、保持皮肤清洁。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继发感染。

5、注意室内通风、干净。宝宝活动的室内要保持通风、整洁、干燥,不要放置可能引起过敏的花卉,也不要喷洒杀虫剂、清香剂等化学药物,以免致敏。

6、加强身体锻炼。宝宝要加强锻炼,参加各项有利于健康的运动。如夏季可以从用冷毛巾擦身逐渐过渡到用冷水冲澡,以便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

7、饮食清淡,忌食鱼、虾、蟹、羊肉等发物,以及辣椒、咖喱、蒜等辛辣刺激类调料。

8、保持生活规律,让宝宝保持精神愉快,积极治疗胃肠及内分泌疾病。

小儿荨麻疹影响

1、水肿。

荨麻疹是由各种因素导致人体过敏,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2、剧痒。

风团块边缘不整齐,可以相互融合成片,并引起剧痒。

3、反复发作。

荨麻疹发作大多少于24小时,但会经常反复发作,影响患儿正常生活作息。

4、严重过敏。

如果过敏严重,殃及消化道后,可以发生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累及咽喉部,可以引起喉头水肿、呼吸急促,甚至窒息死亡;累及气管及肺部,可以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

所以,小儿荨麻疹也不是一件小事,应该引起爸妈的重视。

E. 荨麻疹有什么金方

荨麻疹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内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种外来物质过于敏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可因食物、药物、生物制品、感染等导致,或因精神因素、内分泌系统疾病、外界寒热刺激等诱发。临床表现:皮肤突然出现风团,鲜红或苍白或皮肤颜色,大小不一,可相互融合,时隐时现,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伴剧痒、烧灼感。本病常因季节、体质、接触物质、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严重者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可被累及,出现咽喉发堵、胸闷;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甚至出现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反复发作,变为慢性。(一)内治方【方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9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各6克,大枣4枚,杏仁6克。
【功效】疏风解表。
【制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余药同煎。
【用法】日1剂,分3次服。
【方二】麻黄加术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麻黄(去节)9克,桂枝(去皮)6克,甘草(炙)3克,杏仁(去皮尖)6个,白术12克。
【功效】发汗解表,除寒祛湿。
【制法】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用法】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方三】补中益气汤【来源】《脾胃论》【组成】黄芪、炙甘草各15克,人参、白术各9克,当归身6克,陈皮、升麻、柴胡各6~9克。
【功效】升阳益气。
【制法】为细末。
【用法】水煎去渣,食远稍热服。
【方四】当归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当归、白芍、川芎、首乌、黄芪、荆芥、防风、白蒺藜各9克,熟地黄12克。
【功效】养血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五】四物消风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2克,当归身、赤芍各6克,荆芥、薄荷、蝉蜕各4.5克,柴胡、川芎、黄芩各3.6克,生甘草3克。
【功效】养血祛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六】清痒汤【来源】《仙拈集》【组成】黄芪、防风、荆芥、苦参、蝉蜕、蒺藜、僵蚕、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川芎、何首乌各1.5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频繁服之,每日1剂。
【方七】荨麻疹汤【来源】《临证医案医方》【组成】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白茅根30克,赤芍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当归尾3克,山栀子9克,苍耳子9克,薏苡仁15克,谷芽15克,麦芽15克,白鲜皮15克。
【功效】凉血清热,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八】疏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丹参、赤芍、山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蝉衣4.5克,生地黄15克,生甘草各6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九】消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浮萍、蝉衣、赤芍、当归、大青叶、黄芩各9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祛风胜湿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羌活、茯苓皮、金银花各9克,蝉衣、陈皮、甘草各6克。
【功效】祛风胜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桂枝、羌活、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各9克,麻黄、白芷、蝉衣各6克。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和营。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二】固卫御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炙黄芪、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7枚。
【功效】调营固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三】活血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薄荷、甘草各6克。
【功效】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四】凉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甘草、蝉蜕各6克。
【功效】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五】养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麻仁各9克,甘草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6克,水煎服。
【方十六】搜风流气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菊花、僵蚕、当归、赤芍、乌药各9克,防风、白芷、川芎、陈皮各6克。
【功效】疏风达邪,和营理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七】健脾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陈皮6克,茯苓、苍术、泽泻、乌药、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木香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健脾理气,祛风散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八】乌蛇驱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乌梢蛇、荆芥、防风、羌活、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黄连、蝉蜕、白芷、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败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九】薄荷牛蒡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牛蒡子、焦马勃、焦山栀子、炒僵蚕、连翘壳各9克,京玄参、西赤芍药、薄荷叶、大青叶各12克,板蓝根15克,玉桔梗6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麻黄蝉蜕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槐花各6克,蝉蜕、浮萍各9克,黄连、甘草各3克。
【功效】祛风散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一】浮萍地肤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浮萍、地肤子、白僵蚕、白蒺藜、豨莶草、白鲜皮各9克,净麻黄、净蝉蜕、生甘草各2克,苦参片、粉牡丹皮各4克。
【功效】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二】加味四物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川芎、当归各31克,熟地黄、黄芩、怀山药、白术、首乌各15克,白芍、浮萍各12克,红枣6克。
【功效】清营健脾,养血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三】蚕砂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蚕砂、丹参各31克,重楼15克,白鲜皮、地肤子、蝉蜕各9克。
【功效】祛风除湿,化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四】麻黄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牡丹皮、白僵蚕各9克。
【功效】开腠理,和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五】荆防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牡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蜕各4.5克,生甘草6克。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六】多皮饮【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牡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功效】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七】止痒合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防风、当归各9克,苦参、首乌藤、白鲜皮、刺蒺藜各3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八】通腑祛风汤【来源】《古今名方》【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大黄(后下)、炒枳壳、薤白、荆芥、防风、白芷各9克,赤芍药、蝉蜕各12克,白蒺藜15克,苦参18克,全瓜蒌24克。
【功效】通腑泻热,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养血祛风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荆芥、苍术、黄柏各9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养血,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永安止痒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麻黄、僵蚕、防风、荆芥、薄荷、甘草各6克,苍术、桃仁、当归尾、赤芍、红花各9克。
【功效】疏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徐长卿煎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根或全草(阴干)10~15克。
【功效】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黄参芍桂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炙麻黄10克,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白芍药、代赭石、制何首乌各20克,麦门冬、党参、当归、黄芪各12克。
【功效】辛温解表,益气固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三】十味羌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羌活各10克,防风、炒苍术、川芎、白芷、炒黄芩、甘草各6克,北细辛1.5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
【功效】辛温发汗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四】紫银汤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克,连翘、白鲜皮、赤芍药各9克,荆芥7克,蝉蜕5克,甘草3克。
【功效】疏风清热,和营理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五】四皮饮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地骨皮、白蒺藜、蝉蜕各6克,桑白皮、茯苓、夏枯草、连翘、牛蒡子各10克,地肤子6克,生地黄、赤芍药各12克,生姜皮3克。
【功效】泻热消疹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反复发作者加地龙、蜈蚣、全蝎;并发胃肠道症状者加白芍药、白术、蒲公英、厚朴。
【方三十六】浮萍蝉防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浮萍20克,蝉蜕、防风各20克,白鲜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偏风热者加牛蒡子、苦参、连翘;偏风寒者加麻黄、桂枝;奇痒难忍发作频繁者加地龙、苍耳子、白蒺藜。
【方三十七】多味大补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地肤子各30克,熟地黄15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2克,白术、茯苓、白芍药、赤芍药、当归各12克,川芎、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八】复方蝉蜕丸【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蝉蜕6克,生地黄炭12克,牡丹皮12克,白芷9克,白蒺藜9克,当归6克,赤芍药9克,大力子9克,桑白皮15克,党参9克,荆芥、麻黄、防风、薄荷各4.5克,紫花地丁9克,川黄连3克,黄芩9克,蒲公英15克,黄芪9克,淡豆豉12克。
【功效】祛风解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九】葛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葛根12克,麻黄6~9克,生姜5~9克,桂枝、甘草、白芍药各6克,大枣4~6枚。
【功效】解肌发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十】升阳益胃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12克,半夏、人参、羌活、白芍药、防风、白术、独活、茯苓、泽泻各9克,陈皮、柴胡各6克,炙甘草、黄连各3克。
【功效】益气健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茺蔚浴汤【来源】《外台秘要》【组成】茺蔚、蒺藜、杨桃、蒴藋草、漏芦蒿各500克,盐1500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水3石同煮取2.5石,去滓。
【用法】纳盐待温入浴。
【方二】百部洗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研粗末。
【用法】以纱布溻洗,或溻洗后再热水浸浴。
【方三】楮桃叶洗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楮桃叶500克,水5升。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煮沸30分钟。
【用法】溻洗,浸浴。
【方四】茵陈甘草汤【来源】赤脚医生杂志,1976:(11)
【组成】茵陈、地肤子各30克,黄柏15克,甘草12克。
【功效】清热利湿,透疹止痒。
【制法】上药用水1.5升,煎至1升,过滤。
【用法】盛于干净盆内温洗全身。日1剂,每日1~2次。
【方五】交藤鲜皮散【来源】中医杂志,1983:(2)
【组成】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
【功效】疏风透疹,解毒利湿。
【制法】加水7大碗(约5升),煎开20分钟。
【用法】乘热先熏,候温用旧巾布浸药液外洗患处。
【方六】苦参外洗汤【来源】云南中医杂志,1986:(1)
【组成】蛇床子20克,明矾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食盐30克。
【功效】疏风透疹,燥湿止痒。
【制法】上药加水2毫升煎至1升。
【用法】将药液倾入盆内加适量温水,然后将小儿泡入盆内浸浴,用毛巾边擦边洗,尤其有疹块须多擦洗,至药液渐凉为度。洗后小儿身体不必用清水洗净,以保持药力。每日1次。
【方七】浮萍蚕沙散【来源】广西中医药,1988:(1)
【组成】紫背浮萍150克(鲜品加倍),蚕砂100克。
【功效】活血透疹。
【制法】上药包煎至沸后约10分钟取药汁3~5升。
【用法】待温度能耐受时,用干净毛巾蘸药汁,从头部向下肢搽洗,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方八】百部酒【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180克,75%酒精或白酒360克。
【功效】疏风止痒杀虫。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用棉棒或刷蘸涂。
【方九】徐长卿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研细)适量,75%酒精适量。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调为糊状。
【用法】涂敷患处,日2~3次。
【方十】止痒灵【来源】《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组成】蛇床子30~60克,白酒或75%酒精36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外涂。
【方十一】参桃酊【来源】北京中医,1987:(5)
【组成】苦参、鲜桃叶、胆矾、冰片各6克。
【功效】利湿解毒,凉血止痒。
【制法】制成酊剂。
【用法】每日涂患处4次。
【方十二】枳实膏【来源】《幼幼新书》【组成】枳实30克,茺蔚子、防己各37.5克,升麻45克,竹叶40克,石膏60克,芒硝90克。
【功效】泻热疏风止痒。
【制法】上药用麻油1.2升,煎四五沸,去渣。
【用法】涂患处。
【方十三】羌活散【来源】《证治准绳·疡医》【组成】羌活、独活、明矾、白鲜皮、硫黄、狼毒各30克,轻粉7.5克,白附子、黄丹、蛇床子各15克。
【功效】祛风燥湿止痒。
【制法】为细末,油调成膏。
【用法】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