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荨麻疹能吃木瓜
扩展阅读
丁什么药膏湿疹的 2024-07-01 02:09:11
皮肤过敏结尾 2024-07-01 01:53:56
三七和丹参去黄褐斑 2024-07-01 01:53:40

荨麻疹能吃木瓜

发布时间: 2024-06-28 17:45:23

荨麻疹不能吃的水果有哪些 饮食禁忌是什么

荨麻疹,它是一种过敏性的疾病,患者往往有过敏体质,以荨麻疹的患者能内否吃某种水果,主要取决于患者容是否对其过敏。
如果患者不能确定,可以到医院进行过敏源筛查,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当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过敏的食物。
除此之外,在荨麻疹发作期间,也应该尽早的治疗,以免转变为慢性荨麻疹首选的治疗药物是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替芬,扑尔敏等等,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清淡饮食。
荨麻疹的患者不可食用容易致敏的食物,如蘑菇、海鲜、鸡肉、鸭肉、羊肉、牛肉及猪肉等,可以多食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西柚、柠檬、樱桃、葡萄及火龙果等,能够帮助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❷ 治疗慢性寻麻疹的民间偏方

春末夏初,是皮肤病的好发季节。尤其是儿童皮肤比较幼嫩,皮肤的一些组织结构尚未发育成熟,皮肤的抵抗力较低,更容易产生皮肤疾病。
据了解,小儿荨麻疹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和丘疹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病发十分突然,多数在几个小时内很快消退;慢性荨麻疹持续时间较久,病情容易反复;丘疹荨麻疹主要为跳蚤、蚂蚁、蚊虫叮咬所致,疹子主要分布在四肢、腰背及臀部,大多为黄豆大小,一般在一周左右可以消退。

小儿荨麻疹,父母必须注意护理,否则病情会逐步加重,以下这六点护理知识,你知道吗

1、注意饮食

小儿荨麻疹的患者,通常的原则就是饮食要清淡。因为刺激性食物会加重病情,应该少吃咸、酸、辣等味道较重食物。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
2、注意皮肤保暖,避免受到挤压
荨麻疹患者的末梢循环较差,这些部位包括手指、脚趾、鼻、耳朵等。温度对皮肤的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过低易引起血管痉挛,血管炎症加重,导致末梢肢体出现雷诺现象和血管炎性丘疹及疼痛等。

3、注意个人卫生

需要保持患者皮肤的洁净,还要让室内干净整洁,这些均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避而远之。

4、远离过敏源

远离对皮肤有刺激性的物质,例如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

5、不要擅自服药

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以及多种维生素,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有牛奶、鸡蛋、瘦肉、鱼等。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对防治急性荨麻疹的某些症状大有裨益,应多加补充。

孩子得了荨麻疹一定要抓紧时间的接受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护理,好的护理是治疗荨麻疹的基础,妈妈们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孩子,让宝宝远离荨麻疹的危害。
小儿荨麻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也很关键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多数儿童患荨麻疹或过敏性疾病的原因,一是因为肠道发育不完善,菌群失衡,导致乳糖不耐受或者其他过敏症状;二是由于体内T细胞失衡、遗传、环境污染等导致的过敏体质。普通的药物只能缓解和压制表面过敏症状,不能根源改善肠道菌群和调控T细胞,一旦再次接触过敏原就可能复发。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从根本上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功能,同时调控T细胞,平衡免疫系统,改善荨麻疹患者的过敏体质。这主要是由于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的特性决定:

1、能够定植于肠道黏膜,抢占有害菌的位置,提高肠道的物理屏障功能;

2、可以刺激肠道免疫功能;

3、能减轻炎症因子的释放。儿童的肠道和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干预和改善起来效果最好。

❸ 风寒型荨麻疹如何治疗

寒冷性荨麻疹食疗有哪些?
寒冷性荨麻疹是指暴露于寒冷条件下,所导致的荨麻疹的症状。患有寒冷性荨麻疹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用黑芝麻、黄酒,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黄酒,加盖,放锅中隔水蒸15分钟。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
取三七、,去骨鸡肉,三七切成薄片,用鸡油或猪油炸黄,加入鸡肉拌匀,放人碗中,再加水适量,用文火蒸炖1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
用十余棵香莱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
用鲜丝瓜叶用清水洗净备用,连续搓擦了10多次即痊愈,不复发。
取玉米须、已发酵好的酒酿,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取醋、木瓜、生姜3味共人砂锅煎煮,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早、晚2次食完。

❹ 慢性寻麻疹子可以吃哪些蔬菜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为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为“瘾疹”、“风痦痞”、“赤白游风’j。其临床特点是皮肤起风团,为红色或苍白色隆起的斑块。其大小不等、瘙痒剧烈、时起时伏、发无定处、消退不留痕迹。反复发作超过6周则称为慢性荨麻疹。
风团是皮肤或黏膜的小血管反应性扩张、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水肿反应。这种反应若发生在皮肤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阴部等处,表现为患处突然水肿、边缘不清、麻木发胀、瘙痒较轻;若发生在胃肠道黏膜,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若发生在喉头、支气管,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风团广泛,可伴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1病因病机
荨麻疹发病率高及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源于其病因病机的复杂多样性。食物、药物、动植物、气候冷热、皮肤受压、感染、精神紧张、体内疾病及吸入花粉、尘螨、化学气味等,都可成为诱发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发病机制多属于变态反应。①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因导致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及液体渗出而出现风团。②少数为ii型、iii型变态反应。炎性介质除组胺外。缓激肽、5一羟色胺、纤维蛋白溶酶等也能致病。③其他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的因素,如某些药物、细菌毒素、蛋白等可活化补体引起组胺释放;而饮酒、受热、受寒、运动、紧张等,可直接作用y- 血管或通过激素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引起风团。
祖国医学认为风团是风邪致病。其发无定处、时起时伏、瘙痒剧烈的特点,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性。而禀赋不耐,风邪搏于肌腠,营卫失和是荨麻疹的基本病机。外风常与其他外邪相合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之邪侵袭,客于皮肤腠理,营卫失和而发生风团。内风多由食入腥膻、辛辣发物,肠胃蕴湿动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发为风团;或因气血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侵入,与气血相搏而发生风团。
2西医治疗
2•1 抗组胺药 分h,受体拮抗剂和h:受体拮抗剂两大类。第1代h。受体拮抗剂作用时间短,有嗜睡的不良反应。适用于晚上发生风团,瘙痒重,影响睡眠者。常用药有氯苯那敏4~8rng/次或赛庚啶2mg/次,晚上临睡服药。第2代h,受体拮抗剂作用时间长,嗜睡作用轻。常用药有西替利嗪10mg/次或氯雷他啶10mg/次或咪唑斯汀10mg/次等,每天服用1次即可。h:受体主要分布于消化道,h,受体拮抗剂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血管扩张。常用药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受体拮抗剂与h: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慢性
荨麻疹,能提高疗效。
2.2 维生素c和钙剂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与抗组胺药同用有协同作用。口服或静脉给药。
2.3 急性荨麻疹病情严重,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者,需立即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2.4荨麻疹伴高热、白细胞总数增高及中性白细胞分类增高者,为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多数患者能缓解症状,但停药后风团又复发。这是因为抗组胺药通过与组胺竞争靶细胞的受体,使组胺不能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并不能去除机体所产生的组胺。所以一旦停药,组胺又能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风团又会发生。
3中医辨证论治
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复杂,症候亦多种多样。总的治疗原则是:祛除外邪,调理气血,调和营卫。
3.1风寒证冬季多见。
主症:遇冷受凉皮肤瘙痒、发胀、起风团,风团颜色苍白或淡红,得暖则消,兼见怕冷恶风、无汗、口不渴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主方: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处方示例:麻黄3~6g,桂枝6g,荆芥9g,防风9g,杏仁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g,炙甘草6g。
加减:恶风易感冒者,加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易汗出者,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镇潜固涩。
3.2风热证临床最多见。
主症:风团色红,时起时伏,遇热受风加重,瘙痒剧烈,兼见心烦、口渴等症,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主方:消风散加减。
处方示例:荆芥9g,防风9g,柴胡9g,苦参9g,黄芩9g,白鲜皮9g,丹皮12g,当归9g,白芍9g,五味子6g,生甘草6g。
加减:若风团鲜红,灼热,加生地、赤芍清热凉血;伴过敏性鼻炎,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者,加辛荑、苍耳子祛风通鼻窍;伴汗出、咳嗽、气喘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3.3 风湿证 长夏季节多见。常由热体汗出吹空
调、电扇,或沐浴后受风引发。
主症:皮肤起淡红色风团,瘙痒,兼见纳差,或食腥膻发物加重,舌苔白腻或淡黄而腻,脉滑。
治法:祛风燥湿止痒。
主方:自拟荆防苍朴汤。
处方示例:荆芥10g,防风10g,蝉衣6g,浮萍10g,苍术10g,厚朴10g,枳壳10g,云茯苓12g,乌梅6g,黄芩10g,生甘草6g。
加减:风湿蕴久,病程迁延的顽固性荨麻疹,发作时以皮疹为主,无明显全身症状者,治以健脾除湿,祛风和血,选用赵炳南的“多皮饮”(地骨皮9g,五加皮15g,桑白皮15g,干姜皮6g,大腹皮9g,白鲜皮15g,粉丹皮9g,赤苓皮15g,冬瓜皮15g,扁豆皮15g,川槿皮9g)加减。
3.4脾胃失调证
主症:风团反复发生,瘙痒,伴胃脘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舌质淡红,苔腻,脉濡。
治法:调理脾胃,祛风除湿止痒。
主方:半夏泻心汤、平胃散、香苏散加减。
处方示例:黄连6g,黄芩9g,半夏6g,干姜6g,苍术9g,枳壳12g,陈皮12g,苏叶9g,香附9g,乌梅6g,炙甘草6g。
加减:过食油腻,食后腹胀,舌苔厚腻者,加炒莱菔子、生山楂降气消食;有肠道寄生虫者,加使君子杀虫消积;脾胃虚寒,食欲不振、泄泻者,加理中汤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3.5 气血不足证病程长,迁延不愈。
主症:风团色淡红,夜间加重,瘙痒较轻,兼见疲乏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止痒。
主方:当归饮子加减。
处方示例:当归9g,白芍12g,熟地12g,川芎9g,黄芪15g,荆芥9g,防风9g,白蒺藜9g,夜交藤15g,炙甘草6g。
加减:夜寐不安、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茯苓、珍珠母养心安神。
3.6冲任失调证
主症:皮肤起风团,瘙痒,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或伴月经失调,烘热恶风,阵汗出,烦躁,脉弦细。
治法:调摄冲任,养血祛风。
主方: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处方示例:仙灵脾9g,仙茅9g,当归12g,知母9g,黄柏9g,白芍12g,赤芍12g,生地12g,熟地10g,川芎9g,白蒺藜12g。 加减:急躁易怒、头晕耳鸣者,加生龙骨、生牡蛎
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4外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