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耳湿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敷贴法
黄连膏纱布撒上生肌散(缎石膏、血竭、乳香、轻粉、冰片),敷贴创面,每日换药1次,至愈为止。适用于风热湿毒
型。
2.湿敷法
菊花、蒲公英各60克,煎汤稍凉后,湿敷局部,每日2次。适用于血虚风燥型。
3.冲洗法
(1)0.%-0.5%的枯矾水,冲洗外耳道,每日1-2次,直至痊愈。适用于风热湿毒型。
(2)花椒叶、桉树叶、桃树叶适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用至痊愈。适用于风热湿毒型。
(3)黄连或黄柏,任选一味适量,煎水清洗外耳道,每日2次,以痊愈为度。适用于各型外耳湿疹。
4.扑药法
将疮面清洗后,将黄连粉扑撒于局部,每日1-2次,直至痊愈。适用于风热湿毒型。
5.搽药法
(1)枯青松散:枯矾15克,青黛6克,松香9克,混合研细,用芝麻油或茶油调成糊状,装入瓶中,以3%的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将局部洗净擦干,再薄薄涂搽一层枯青松散糊剂,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适用于风热湿毒型。
(2)润肌膏:当归15克,紫草3克,麻油30毫升,黄蜡巧克,前2味与麻油同熬,药枯滤清,将油再熬,入黄蜡同煎,化尽,倾于碗中,待凉,局部涂搽,每日2次。适用于血虚风燥型。
6.吹耳法
柏石散:黄柏30克,石膏30克,枯矾15克,共研细末,和匀吹耳,每日1次,用至痊愈。适用于风热湿毒型。
B. 外耳道干性湿疹怎么治疗
耳湿疹指发抄生于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多见于婴幼儿。脂溢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均可表现为耳湿疹,外耳道湿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感染的细菌多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发病部位:皮肤,耳患病比例:1-2%
发病季节:春季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易感人群: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耳湿疹。
耳湿疹的症状:斑疹脓疱疱疹斑丘疹红斑样皮疹剧痒慢性湿疹样变丹毒样外观皮肤湿毒鳞屑样痂皮耳漏湿疹。
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对食物或是环境中的某样东西过敏,有时也会加重耳湿疹的症状。故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如果有粘膜破损应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C. 外耳湿疹的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进行分类,分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不同的阶段湿疹内表现不同。
1.急性湿容疹
患处奇痒,多伴烧灼感,挖耳后流出黄色水样分泌物,凝固后形成黄痂。
2.亚急性湿疹
多由急性湿疹未经治疗、治疗不当或久治不愈迁延所致。局部仍瘙痒,渗液比急性湿疹少,但有结痂和脱屑。
3.慢性湿疹
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就成为慢性湿疹,外耳道内剧痒,皮肤增厚,有脱屑。外耳道湿疹可能反复发作。
D. 外耳湿疹有哪些症状
根据本抄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袭主要分为风热湿毒型与血虚风燥型2种。
1.风热湿毒型
耳道或耳壳周围肤色潮红、灼热、痰痒,有水疙,溃后流黄水,而后糜烂、结黄色痴皮,可伴发热,婴儿睡眠不安,烦躁等,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滑而数。
2.血虚风燥型
病程日久,反复发作,耳壳、耳道等处皮肤增厚、粗糙、辍裂,上覆痴皮或鳞屑,一般痒感明显,疼痛轻微,搔抓后出现小血点,但很快结痂,可伴有面黄食少,身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缓。
E. 什么是外耳道湿疹
你好,耳湿疹指发生于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见于婴幼儿。脂溢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均可表现为耳湿疹,外耳道湿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感染的细菌多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F. 外耳湿疹有哪些表现
她是耳扩湿疹怎么办
G. 外耳道湿疹要用什么药
你好,外耳道湿疹治疗的药物分内服和外用。一般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内,也可以用曲容咪新乳膏外涂来治疗,建议还是去医院耳鼻喉科找医生看看,早治疗早浩,另外,自己在平时的时候也要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避免加重湿疹感染的程度
H. 外耳道湿疹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耳湿疹指发生于复耳轮,外耳道制、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多见于婴幼儿。脂溢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均可表现为耳湿疹,外耳道湿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感染的细菌多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发病部位:皮肤,耳患病比例:1-2%
发病季节:春季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易感人群: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耳湿疹。
耳湿疹的症状:斑疹脓疱疱疹斑丘疹红斑样皮疹剧痒慢性湿疹样变丹毒样外观皮肤湿毒鳞屑样痂皮耳漏湿疹。
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对食物或是环境中的某样东西过敏,有时也会加重耳湿疹的症状。故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如果有粘膜破损应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I. 外耳道湿疹的危害有哪些
耳湿疹指发来生于耳轮,外耳道、自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多见于婴幼儿。脂溢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均可表现为耳湿疹,外耳道湿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感染的细菌多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发病部位:皮肤,耳患病比例:1-2%
发病季节:春季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易感人群: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耳湿疹。
耳湿疹的症状:斑疹脓疱疱疹斑丘疹红斑样皮疹剧痒慢性湿疹样变丹毒样外观皮肤湿毒鳞屑样痂皮耳漏湿疹。
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对食物或是环境中的某样东西过敏,有时也会加重耳湿疹的症状。故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如果有粘膜破损应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J. 外耳湿疹怎样治疗
【概述】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以小儿多见。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外耳湿疹以外耳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特征,好发于耳后沟及耳廓皱折上下,也可蔓延到外耳道内或耳周皮肤。西医学认为外耳湿疹多因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受外用药物或其它过敏药物刺激所致,湿、热、化妆品、喷发染发剂、耳环以及鱼、虾、牛奶等均可成为致敏因素,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也可引发。
中医将本病称之为旋耳疮,古代文献中又有黄水疮、月蚀疮、耳烂、浸淫疮等名称。将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为风热湿邪浸渍,慢性期多为血虚生风化燥。风热湿邪犯耳:脓耳之脓液、汗水、泪液等浸渍,或接触刺激性物质,湿热邪毒积聚,引动肝经之火,内外合邪循经上犯,蒸灼耳廓肌肤而发病。血虚生风化燥:患病日久,营血耗伤,耳窍失养,加之血虚生风化燥,不能滋润耳窍肌肤,以致耳部瘙痒,缠绵难愈。
【治疗】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为风热湿邪浸渍,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主;慢性期多为血虚生风化燥,治以养血熄风润燥。
1.风热湿邪证【症状】耳部皮肤瘙痒、灼热感,数日后出现小水泡,溃破后流出黄色脂水,糜烂,甚至可波及整个耳廓及其周围皮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方一】消风散【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当归10克,生地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知母12克,苦参6克,胡麻10克,荆芥10克,苍术10克,牛蒡子10克,石膏30克,木通6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荆芥、牛子、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苍术、苦参、木通以祛湿;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生地、当归凉血散血。全方合用,可清热祛湿,疏风止痒。
【按语】本方用于风重者。【方二】萆薢渗湿汤【来源】《疡科心得集》【组成】萆薢10克,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赤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滑石20克,夏枯草15克。
【功效】清热燥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柏、萆薢、滑石、泽泻、通草清热祛湿而解毒;茯苓、薏苡仁除湿和中;丹皮清热凉血。
【按语】本方用于湿重者。
2.血虚生风化燥证【症状】耳部瘙痒,缠绵难愈,可伴有面色萎黄、纳差,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缓等。检查:外耳道、耳廓皮肤增厚、粗糙、结痂、皲裂。【方一】地黄饮【来源】《医宗金鉴》【组成】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首乌1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玄参10克,白蒺藜10克,僵蚕10克,红花15克,甘草6克。
【功效】养血熄风润燥。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熟地、当归、首乌养血;生地、丹皮、玄参、红花凉血活血;白蒺藜、僵蚕祛风;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治血为主,而达治风的目的。
【按语】痒甚者,加蝉衣、地肤子、苦参等。【方二】①参苓白术散合②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①炒扁豆3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怀山药15克,莲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②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
【功效】健脾养血滋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四物汤滋阴养血。
【按语】本方适用于脾虚发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