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百科 » 为什么艾灸足三里皮肤会变白
扩展阅读
急性荨麻疹应注意那些 2025-04-16 17:11:44
水痘发烧豆瓣 2025-04-16 17:03:00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症状 2025-04-16 16:50:16

为什么艾灸足三里皮肤会变白

发布时间: 2024-12-08 11:26:24

A. 传艾人:为何“黄脸婆”艾灸后脸色会变得红嫩润白女人一定要看!

每个人都经历过年轻,对于女人来说更是深刻。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脸上都会慢慢变得暗沉,甚至还会长出色斑,特别是黄褐斑

女人为什么会长黄褐斑呢?黄褐斑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一、黄褐斑出现的原因

1、脾胃不好

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互为阴阳,脾属阴、胃属阳,脾为里、胃为表。由于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经脉的气血亏损,脾胃的阴阳也就失调,一则会导致体内气血不足,二则会运化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过度积聚。

2、妇科问题

妇科疾病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乳腺方面的问题,都会导致上述情况发生。

我们在工作中,见过形形式式因为妇科病而脸色难看的例子,很多人往往是烦恼万分!客户中有这么一个姑娘,本来皮肤很好,但是因为阴道炎久治不愈,脸色就变得很糟糕,直至阴道炎治愈后,人才变回原来的样子,这样的例子很多。

3、内分泌紊乱

例如,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而导致内分泌紊乱;或者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受委屈了,一时抑郁想不开,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生活中的事儿太多了,邻里之间、家人之间的矛盾啊,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别人较劲啊,这些都是焦虑的来源,都会影响到内分泌。

4、睡眠不好

有一位女士,因为丈夫下岗了,整天为家庭生计的事儿发愁,白天和丈夫吵个不停,晚上失眠。没多久,脸色就变得非常憔悴。

二、解决黄褐斑的方法

艾灸

当你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皮肤很差,除了要对症下药,缺觉的补觉,心态不好的慢慢调整心态,有病的治病之外,当然也可以用艾灸来调理和呵护。

《黄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除百病、调虚实的作用。也就是说,生命是否存在,取决于经络;疾病是否发生,取决于经络;疾病是否治愈,也取决于经络。同样,女性的容颜是否美丽长驻,也取决于经络的作用。

艾灸温经通络,经络通畅内脏血功能正常,气血旺盛,才能保持青春、容光焕发。出现黑眼圈、眼袋和面部皱纹时往往需要滋阴补肾、清降虚火、化淤通络,不想做黄脸婆的女人们,不能偷懒哦,坚持艾灸,可比天天贴面膜有效多了哦!不仅可以从内而外调出好气色,更可以让你做健康的美女!

黄褐斑

艾灸取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褐斑局部。

用法:使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每次选5-6穴,15-30min次,每天1次,15次1个疗程。

艾炷无瘢痕灸:在褐斑区灸 3-7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红晕为度,隔日1 次,7次1疗程。

方义:褐斑局部及临近穴位有疏通气血,活血化瘀及除斑作用;肝俞疏肝解郁,理气化滞; 脾俞、肾俞调补脾肾,清热除湿;气海益气补肾,调理冲任;足三里健脾益气生血;三阴交调补三阴经,行气活血;太溪滋肾清虚火调冲任。

其他面部问题艾灸方案

面部皮肤皱纹

人到中年,肌肤胶原蛋白和荷尔蒙分泌开始减少,肌肤逐渐会变得粗糙和失去弹性。虽然女性的年龄渐增会更妩媚,但皮肤的松弛更会让人失色不少,此时如果不加以保养,皱纹便会加深,脸颊下半部也会慢慢松弛。

引起面部皱纹增多主要的原因,与多种慢性疾病,内分泌功能障碍及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皮肤张力弹性纤维减少,皮脂腺减弱,皮下脂肪减少,局部组织缺氧均能产生、加重皱纹。

中医认为,“阴血不足、肤失濡养、瘀血阻络,肌肤失容”。皱纹发生是与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劳神过度导致的营养不足,精血衰少,皮肤失于濡养,促使皮表产生皱纹。灸疗可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疏通经络、濡肌除皱。

艾灸取穴:百会、阳白、印堂、额修、下关、黔风、扶突、膈俞、肾俞、神阙、阿是穴。

配穴:肺俞、脾俞、三阴交、曲池、合谷。

用法:使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每次选5-6穴,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1次,30次1个疗程。

方义:阿是穴及邻近穴位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除皱纹;百会益气升阳;膈俞养血活血化瘀;肾俞补益精化血;神阙补益脾胃,培元固本。

雀斑

雀斑除遗传因素外,是一种光损伤性 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肾水不足,不能荣华于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搏,肌肤失于荣润而成雀斑。

艾灸取穴:雀斑局部,大椎、曲池、三阴交。

用法: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20min,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

方义:在斑局部疏通经络气血,祛风散热除斑;大椎、曲池、疏风清热,行气活血;三阴交补肝脾胃,凉血活血。雀斑、黧黑斑等常由风邪引起,此方曲池、大椎是防止风邪外袭和祛除风邪的效果较好的穴位。三阴交是足太阴经、足少阴、足厥阴、三阴经交叉的穴位,经常施灸,可以调节三阴经阴血,使阴阳平衡。本组穴位既能祛风以保护面部,又可以调节阴血滋养面部,是标本兼顾的美容灸方。

艾灸清除黄气

我们中国人是黄种人,正常的面色应该是弱黄色中带红、微白黄红隐隐、白皙明润而含蓄。这表明其阴阳平和,气血充盛,精气内在而容光焕发。但地处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的一些女性,则面如土黄,有的则表现为灰黄色或黄褐色,当地人称之“黄气”,亦有笑称“黄脸婆”的。有黄气的女性,一般多不是病态,更和肝炎等疾病无关,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美貌。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

配穴:如关元、中脘、中极、命门、大椎。

功效:培补肾元、温运血行、健运脾胃,血行则淤化,清除积存已久的瘀滞。

用法:用鲜姜切片,直径2-3cm,厚约0.2-0.3cm,中间刺孔,吸去姜汁,再将其置于灸头处,放在神厥穴及双侧足三里,灸后皮肤温热。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时间:20-30min。10次为1疗程。

治疗1个疗程,面色明显改善,退黄显红,2个疗程后,面部光泽犹如换了一个人,大部分肤色红润,面上黄褐色祛除,身体问题大为改善,特别精神饱满,倦意消失,继第3疗程后痊愈,为巩固效果,每周1次,效果稳定。

艾灸驱走暗疮

西医认为,暗疮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降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

中医则认为过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血热蕴结,均能酿成痤疮。

取穴:曲池、合谷。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

操作:使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15-30min/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眼部保养

眼袋是女人的公敌,一旦形成便会永不离弃,而黑眼圈给女人的困扰,更是无法摆脱。眼睛周围黑黑的一圈,让人看起来疲倦,无精打采、感觉睡眠不足,精神不济。

艾灸除眼袋

眼睑是全身皮肤中最薄、最脆弱的部位,只有0.06mm的厚度,加上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少、持续不断的眨眼动作及长期曝露在辐射及阳光下,使它成为最容易松弛下坠,造成眼袋。眼周血管回流不畅,造成淋巴代谢减缓,也会使得多余的水分及血液积聚在眼睛下方,形成肿胀,出现眼袋。

治疗:健脾利湿、补中益气,运化水液,濡养肌肤。

眼袋取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用法: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次为最宜。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消除黑眼圈

眼眶四周的皮肤不但特别薄弱,皮下组织也特别少,聚集在此的血管又多,皮肤下血流的颜色容易呈现在眼皮上。肌肤的功能需要由血管运送氧气和营养来带动,但由于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容易停滞,当血液流经此处的大静脉时,接近皮肤表层下方就会出现蓝黑色的眼晕——黑眼圈。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水湿潴留、湿滞胞睑、肌肤浮肿。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房事过度或产后失调,都会导致黑眼圈的形成。而滋阴补肾、清降虚火、补虚润肤、化瘀通络,是消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

除黑眼圈的取穴: 水分、脾俞、三阴交、肾俞。

功效: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

操作:用艾条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次,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

B. 足三里穴在人体上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人体上,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多重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通过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提高消化酶的活力,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针灸还能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针刺或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针刺足三里可以促进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的提高,对免疫蛋白中的IgG、IgA有一定影响,能提高补体C3DHA值,从而控制发病。配三阴交,温针治疗121例,因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6天后,白细胞升高的有效率为73.6%。调整铜锌失调,艾灸足三里,能调整老年人血中高铜与低锌。

对肠胃功能的影响:从大鼠、豚鼠、兔等动物的实验中可以看出针刺兔的“足三里穴”,对小肠的运动以减弱为主,亦有部分动物表现先减弱后增强。并从另一实验中得到,当轻捻转与留针时,小肠运动以增强为主,重捻则运动减弱。对兔小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有明显影响,可使小肠电周期缩短,III相时程延长,即小肠分节运动周期缩短,每一次蠕动持续时间延长,有助于小肠对食糜的消化。

对引起肠运动效应的传导途径研究中得知,除神经的传导外,还有动脉壁上的一些结构参与,其中平滑肌的传导很可能参与这一效应。有镇呕效应,表现为呕吐的症状持续时间缩短。镇呕吐的机理,是通过迷走神经,当切断迷走神经后,电针镇呕吐的效应就消失。对大鼠胃酸分泌有调整作用,调整的机理可能是电针能引起鼠内啡呔含量增加,而使胃酸排出量增加。当切除迷走神经支配时,并不影响针刺对胃酸分泌的调整作用。从另一实验也证实了电针“足三里”对胃酸的分泌有调整作用,当造成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时,针刺“足三里”穴能抑制胃酸分泌,对应激性溃疡起保护性的作用。

对大鼠胰蛋白酶的影响,当针“足三里”时,能明显降低大鼠胰蛋白浓度及排出量,即抑制胰酶分泌。对胰腺有保护性作用。这也许是针刺治疗急性胰腺以得良好效果的机理。据报道针刺大鼠“足三里”时,下丘脑室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β-内啡呔含量下降。对免疫异常有调整作用,如对自发性高血压的胸腺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率,初次抗体生成能力及血清溶血素,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正常大鼠的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

C.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足三里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适当按摩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艾灸通常在这个针灸穴位进行,这对身体有益。以下是关于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内容分享。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1

以下是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1、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的穴位之一,其位置在外膝部三寸处,长期艾灸足三里可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力,减轻病人疲劳等。

2、艾灸足三里对耳鸣、尿频、遗尿、【遗】精有明显疗效。

3、足三里、急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肠梗阻等疾病都能在艾灸患者中起到辅助作用,对病人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帮助。

4、艾灸足三里可增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等症状,有很好的通经活络等作用。

另外,艾灸时病人还要注意保暖,不受风寒的袭击,艾灸前及做完艾灸后,要喝些温水,而且不能马上洗澡。还要注意患有过度饥饿、过饱、酗酒等症状的病人,不能用艾灸,以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足三里穴,位于胃经上的穴位。所以,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治疗胃部相关疾病,如胃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痢疾、食物吞咽困难等胃肠病症。 又因为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原因,即循行经过鼻、唇、胸、下阴等部位,所以,艾灸足三里穴还可以治疗心悸、失眠、癫狂等心脑病症,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以及下肢痿痹。此外,足三里穴作为强壮保健要穴,临床上还长通过艾灸该穴位治疗虚劳诸证。

现代临床还常用足三里穴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阑尾炎、坐骨神经痛、动脉硬化等疾病。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2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

1.补肾益气

民间常有“常炙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说,鸡【肉】具有补肾益精、益气安神的功效,能够缓解【遗】精、阳痿、闭经等症状,而常用艾灸刺激足三里,同样也能够起到补肾益气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人体内阳气上升,补益肾气。

2.健脾和胃

胃和脾互为表里,在受纳、运化水谷,输送精气和津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中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通过艾灸的热量和药物性质刺激足三里穴,能够起到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健脾和胃的功效,调理脾胃虚寒的情况。

3.温经通络

中医认为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依赖气血运行,气滞血瘀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症状,而艾灸可以通过艾条燃烧的热度和药物作用,起到温经散寒、舒经通络的.作用,促进气血运行,避免气滞血瘀。而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常通过艾灸刺激该穴位,能够刺激下肢气血运行更加顺畅,具有良好的温经通络、强健肢体作用。

4.祛湿排毒

艾灸是一种通过热量及药物作用共同生效的治疗方法,足三里穴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常用艾灸刺激足三里穴,能够有效祛除体内的湿气,加速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排出湿气与有毒有害的代谢废物。

5.增强体质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的第一要穴,常使用艾灸刺激足三里穴,能够达到强壮体魄、燥化脾湿的目的。艾灸能够补益阳气,温经通络,帮助足三里穴更好地发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作用。

结语:艾灸足三里的功效有哪些呢?主要包括补肾益气、健脾和胃、温经通络、祛湿排毒、增强体质等。足三里穴是人体保健的重要穴位之一,常针对足三里穴进行理疗,有助于调理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3

长期按摩按摩足三里穴还可以收获到这些好处:

1、补中益气

这是按摩该穴位的主要功效之一,足三里穴是土经土穴,可帮助调整脾胃,而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按摩该穴位,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的效果。老话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其理亦在此。

2、止泻功效

如果你属于脾胃虚弱或虚寒引起的腹泻,那么,你就可以试试刺激足三里穴,止泻效果明显;但如果是因痢疾或湿热引起的腹泻,单独按摩该穴位效果不理想,需配合其它穴位。

3、促进食欲

该穴位还是胃经合穴,所以按摩它,还可以帮助治疗胃病及胃经诸病,尤能调畅胃气,从而改善饮食不节、食欲不振等症状。

4、安神止痛

该穴位所在的足阳明胃经可治疗神志病,所以按摩它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镇静的效果。此外,按摩足三里穴该可以帮助缓解气滞、气虚、血虚、积食、胃虚以及脾虚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腹痛的症状。

可见,按摩足三里穴,可帮助我们解决多种健康问题。但是它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找准了位置,掌握了正确的按摩方法,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那么,在家想要按摩足三里穴,应该如何取穴呢?

在家如何自行取穴?教你正确方法

第一步:将腿部保持屈膝状态,先找到外膝眼。

第二步:明确好剧烈,差不多在外膝眼下四指宽。

第三步:在外膝眼下四指宽与小腿正中央的骨头外侧交汇处,用拇指按在骨头与肌肉的缝隙里。

找准位置后,可以试试以下2种方式来自我保健:

一是按摩:这个操作比较简单,平时闲的时候就可以按一按,力度以可以忍受的程度为宜,按揉结合,直到出现酸、麻、胀等岗位为宜,1次5-10分钟左右。

二是艾灸:主要有艾炷灸和艾灸条两种,前者对操作有严格要求,需在专业人士下进行,以免烫伤;后者相对安全点,很多药店或网上都可以买到,方法是点燃一头的艾条,然后放到合适的距离,以皮肤保持热而不烫为最佳距离,1次灸10-20分钟左右。

适当按压或针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多种功效,上述已经将足三里的位置以及按压方法都给大家详细介绍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D. 艾灸对女人的好处

对虚寒比较好,特别是痛经的时候效果最好了。

E. 足三里艾灸后出水泡

艾灸足三里后并没有排病反应,病人会有正常的排毒反应,可能会有头晕、恶心、拉肚子、腹胀、腹痛等症状,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病人不必太担心。所谓排病反应或排病作用,是指有些中药当汗、吐、下等方法,将体内的邪气通过汗法、吐法、下法等来排除体外。
病人在艾灸足三里时,应用较多的是虚寒性表现,阳气比较虚弱,会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腹部疼痛等症状,当温阳补虚的时候,病人只要注意艾灸就可以了。艾灸足三里时,病人局部会有温热感,随着艾灸时间的延长,可看到以足三里穴位为中心,越来越浅的皮肤出现红晕、泛红等症状,都属于正常反应,患者不必过于担心。
病人在进行艾灸的时候,室内不能开空调,也不能吹风扇,而且艾灸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局部出现烧灼、烫伤等情况。病人做完艾灸后,还要保证大量饮水,多喝温热水,同时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病人要注意,因为艾灸的效果比较慢,一般要坚持很长时间,效果才会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