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颈部淋巴结肿大图片
是这样的:淋巴结是在皮下,皮里肉外,所以,当淋巴结肿大不厉害的时候,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当淋巴结肿大较重的时候,外表才能看出来,但只是显现一点凸起而已。个别情况会有变色。所以淋巴结肿大的图片没有太大意义,千篇一律。
淋巴结肿大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例如比较常见的有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恶性淋巴瘤,以及癌症所形成的淋巴结转移这四种):
一看淋巴结肿大有无明显的诱因:
淋巴结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炎肿大,都是它附近的炎症(如发炎、伤口等)引起的。附近存在这个炎症的话,那这淋巴结的病症就是普通的淋巴结炎。
二看淋巴结的活动性如何:
用手指捏着推动它,它的活动性好的话,并且这个淋巴结与周围的皮肤、肌肉不相粘连的话,也是淋巴结炎。不是淋巴结核,更不是所担心的癌啊瘤啊那种大的疾病,也不必做这样那样的仪器检查。
三看淋巴结肿大的时间长度:
分辨普通淋巴疾病与淋巴瘤,还可以从时间长度上来分别: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可以存在好多年,但淋巴瘤的支撑时间不会长(可敬可亲的罗京,全国顶尖的专家会诊治疗,从发病到去世才是10个月)
四是做穿刺或切下一个来活检,这两种都能一锤定音地确诊。但一般情况下患者不愿意轻易地就去穿刺或切除活检。
淋巴结炎如果情况轻微的话,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或是吃一些普通意义上的消炎药,打些消炎针,就会好。这不算个什么问题。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消炎治疗不愈,那就需要中药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块、炎症的中药丸来治。找得对了则会者不难。笔者深知中药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㈡ 脖子长个疙瘩,中间有个孔挤出来黑黑东西,是啥
那次我回家,邻居阿姨让我看她脖子上的一个疙瘩。这个疙瘩平时不疼不痒,持续多年也没什么变化,不过这个疙瘩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央有个较大的孔,可以看到黑黑的类似粉刺样的物质在里面。
“那是黑头粉刺吗?”发小问我。
“这个真的不能叫黑头粉刺,这个叫扩张孔,虽然和黑头粉刺特别的像。”
“实际上这种扩张孔也是囊肿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特殊的表现就是中央呈现“火山口”一样的开口,内部充满角质,可能与空气的接触氧化等呈现出特殊的黑色。”
“扩张孔外观看起来就类似于我们年轻人的黑头粉刺,但是黑头粉刺是痤疮的特征性表现,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角化,中央也有非常细小的开口,表面的皮脂因为氧化而呈现出黑色,挤的话可以出现白色的脂栓,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黑头粉刺长的是下面图片这个样子的。”
“扩张孔在成年男性更多见,女性也有,面部和颈部容易出现,偶尔可以见于阴囊等部位,通常单个出现。”
“扩张孔可以通过激光等方法挤出里面的角质栓,但容易复发,也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等达到治愈的目的。”
“当然,扩张孔不治疗,也是没有关系的,顺其自然也是一个好的方法。”
最后这位阿姨选择了保守,就是顺其自然。其实我觉得,有时候顺其自然对某些可治可不治的皮肤疾病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㈢ 腿上长了一个硬疙瘩 有图
我腿上也有一个,几年了,没管,使劲摸的时候,有轻微痛感
㈣ 阴囊上长了个肉疙瘩图片
阴囊上神秘的肉疙瘩:真相揭秘
在男性生殖器区域,偶尔发现的小肉芽或疙瘩,可能引发诸多困惑。这种情况,特别是出现在阴囊部位,可能是皮肤增生性损害,如痘痘、肉揪或尖锐湿疣的征兆。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通过不洁性行为或间接接触传播。有些人可能在使用过尖锐湿疣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私人物品时被感染。
阴囊肉疙瘩:尖锐湿疣的可能性
阴囊上的肉疙瘩确实值得警惕,因为它有可能是尖锐湿疣。为了排除疑虑,男性应仔细检查生殖器和肛周区域,确认是否有相似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仅阴囊部位出现疣体,这可能是他们在性行为中采取了防护措施,降低了其他部位感染的风险。然而,肉疙瘩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如皮肤增生。要确定是否是湿疣,建议拍摄局部照片,请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生进行肉眼诊断,或直接到医院做醋酸白试验或病理检查以确诊。
预防与治疗
如果确诊为阴囊尖锐湿疣,首要任务是避免性接触,确保伴侣也接受检查,可能双方都需要治疗。尽管治疗方法众多,但该病的复发率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医院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于初次患者,借鉴他人的治疗经历,了解实际案例,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避免治疗不彻底的问题。
结论
阴囊上的肉疙瘩并非无足轻重,它可能是尖锐湿疣的信号,但也可能是其他皮肤问题。及时就医、准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关键。记住,保护自己和伴侣的健康,永远是预防和处理此类问题的首要步骤。
㈤ 新生儿汗疱疹图片及症状
一到夏天,很多妈妈就开始紧张,一不留神,小宝宝身上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小疙瘩、小红疹。
有时候,明明很用心地呵护宝宝的皮肤,可有些小疙瘩还是迅速蔓延,从零星几颗,到一整片,再到一整个胳膊或一整条腿,真是心疼又手忙脚乱。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家长分辨不出宝宝是哪种皮肤问题,用错了方法或者乱用药,反而让宝宝更严重。
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份
夏季宝宝身上常见的小疙瘩 / 小红疹
,一一介绍它们的症状和护理方法,干货满满,赶紧收藏吧!
沙土皮炎
图片来源:刘欣《都是沙子惹的祸》
症状
沙土皮炎也叫摩擦性苔藓样疹,
最常出现在夏季
,在 2~12 岁儿童中高发。
它容易发生在暴露、易摩擦的部位,比如
手背
、
手腕
、
手臂
、
手肘
和
膝盖
。典型的表现是个数比较多的小颗粒、小凸起,小颗粒有时会融合成片,有时会局部泛红,有时小颗粒表面会出现细小的皮屑。
沙土皮炎看着厉害,有的孩子手上起了小疙瘩后,胳膊上、腿上也开始起,家长感觉会起满全身,很焦虑。
其实
不用过于担心
,沙土皮炎没有传染性,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起满全身,也不会反反复复。
这些小疙瘩不疼,通常也不痒,顶多会轻微瘙痒。虽然病程较长,一般要持续 2~8 周左右才能自愈,但孩子整个过程都不会特别难受。
发病原因
之所以叫做沙土皮炎,是因为有的孩子是频繁玩沙子后出现的。
沙土皮炎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可能跟孩子玩沙子、玩玩具、地上爬行等摩擦有关,也可能与日晒、过度洗涤等有关。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处理?
如果皮疹比较轻微,可以不着急用药治疗,尽量避免孩子摩擦刺激,注意防晒,勤抹保湿霜或者护手霜,每日 2 次以上。
如果皮疹多、面积大、持续不消退或者瘙痒明显,则可以考虑外用药物治疗。
常规的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膏,通常每日 1~2 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何预防?
沙土皮炎,没有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上面提到的护理要点,比如防晒、减少摩擦、少接触特殊物质、注意保湿等可能有帮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汗疱疹
图片来源:www.skinsight.com,NHS
症状
汗疱疹是一种特殊的湿疹,也叫做出汗不良性湿疹、急性掌跖湿疹等,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
夏季最严重
,天气转凉时病情变轻。
汗疱疹主要发生在手掌、手指侧面、手指背面、脚底和脚趾,通常是许多米粒到绿豆大小的小水疱,一般成群发生,位置比较深,不容易挤破。
严重的时候水疱会融合、变大,有时还会有破损、脱皮或发红。
汗疱疹很痒,常常让人难以忍受,想不断抓挠。
而且还会反复发作,有时旧疱未愈新疱又起,水疱持续几周后会干涸、脱皮,露出薄嫩的皮肤,这时可能会觉得疼痛。
发病原因
汗疱疹属于一种变态反应,相当于是某些因素引发的皮肤炎症,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有特应性皮炎 / 湿疹病史;
接触刺激物或过敏物,比如镍等金属;
精神因素,如焦虑、熬夜等;
……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处理?
如果手上长了汗疱疹,注意洗手后及时擦干水分,平时养成涂抹保湿霜或护手霜的习惯;如果脚上长了汗疱疹,鞋子保持干燥和透气。
情况严重建议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膏来治疗。
一般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常规的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膏,通常每日 1~2 次。
当单用糖皮质激素止痒效果不好时,医生还可能需要加上其他药物,比如外用止痒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
如何预防?
汗疱疹能够一定程度预防,比较重要的是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刺激或过敏的物质,比如金属、肥皂、洗发露、染料及酸性食物(比如柑橘类水果)等。
另外,洗手后彻底擦干,经常涂抹保湿霜或护手霜,也能加固皮肤屏障,减少过敏原透皮吸收。
毛囊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参考文献
症状
毛囊炎指的是毛囊的炎症或感染,平时见得最多的是细菌性毛囊炎,孩子和大人都会发生。
夏季由于高温高湿,毛囊炎高发。
细菌性毛囊炎可以长在任何有毛囊的地方,毛囊丰富的地方更容易发生,比如头面部。
个数可以是单个、多个,甚至成群,主要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颗粒,突起于皮肤表面,直径不到 5 毫米,有时顶端会有白色的脓头,可能会伴随瘙痒或疼痛。
发病原因
细菌性毛囊炎是细菌侵入毛囊所致,最常见的感染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
如何处理?
个数少且轻微的细菌性毛囊炎可以不治而愈,如果个数多,或者没有自己好,可以外用抗生素来治疗,比如莫匹罗星软膏。
切记要管住手,不要自行挤压、抓挠。
另外,要勤洗手,皮肤和感染区域要注意清洁,清洁后擦干水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预防?
细菌性毛囊炎能够一定程度预防,可能有作用的预防措施有:
平时穿宽松舒适的衣物,运动后及时更换湿掉的衣服,避免汗液残留皮肤时间过久;
注意手卫生,勤洗毛巾、衣物和贴身用品;
少用油性强的护肤产品,因为它可能堵塞毛孔,有助于细菌滋生。
虫咬皮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症状
夏天,孩子很容易被各种蚊虫叮咬。
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先感觉发痒,之后起红色突起的疙瘩,顶端常有小水疱,有时还能看到一个或一对小孔,疙瘩和水疱也可能会继续变大。
如何处理?
虫咬皮炎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主要问题就是
剧烈瘙痒影响生活睡眠,搔抓后偶尔皮肤感染
。
比较轻微的虫咬皮炎可以不治疗,避免过度抓挠、避免戳破水疱即可。
如果皮疹多且瘙痒剧烈,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天使用 1~2 次,直至症状消退。
必要的时候,可以遵医嘱加上口服的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帮助减轻瘙痒。如果因搔抓继发了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更多「虫咬皮炎」的内容,可点击:带娃出门当心这 6 类毒虫,尤其第一种,严重可致命(附急救方法)。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间擦疹
图片来源:VisuaIDx
症状
天气一热,间擦疹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非常高发,尤其是比较胖的宝宝。
间擦疹也叫擦烂红斑、擦烂,一般出现在皮肤褶皱处,比如颈前、腋窝、腹股沟、四肢弯曲处、肛周附近等,表现为皮肤红斑、肿胀,其边缘清楚,界限与摩擦的范围一致。
患有间擦疹的部位,可能还会有潮湿、多汗、表皮浸渍和剥脱,甚至有糜烂及渗水等表现。
如果继发感染,还可能形成小脓疱及破溃,伴随有烧灼和瘙痒的感觉。
处理方式
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注意清洁、避免潮湿,保持透气,减少摩擦。
如果常规护理后没有明显改善,可以考虑用药控制。对于没有感染的情况,可以考虑外用较弱效的糖皮质激素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如果怀疑有感染,比如化脓、脓疱、大量红色颗粒,则需要医生协助诊断,确诊后对症治疗。更多护理内容可点击:天一热,宝宝就容易出现这种皮肤病,一文说清怎么预防和护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痱子和湿疹
图片来源:VisuaIDx
症状
痱子和湿疹是夏天宝宝最常见的皮肤问题,看起来都像小红点。
痱子最容易出现在闷热、容易出汗的地方,比如前额、脖子、腋下、腹股沟、屁屁、后背,仔细看都是一粒粒的,可能会痒或刺痛。
湿疹出现的部位不定,可能会长在脸上、手肘、手部、腿弯、小腿等处,大部分湿疹是一片片的,孩子通常会比较痒。
如何护理?
痱子和湿疹在护理上方式完全不一样。
痱子要干爽降温,尤其在夏天近 40℃ 的高温,建议开空调电扇,每天洗澡,如果比较痒,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效果明显,但要注意痱子明显破了就不要用了。
湿疹则要注意保湿,减少热、汗水、机械摩擦等不利刺激,比如穿纯棉衣服等。
严重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药膏,同时配合保湿。更多护理内容,可点击:湿疹和痱子分不清?学会这 4 招轻松区分和护理。
尿布疹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症状
尿布疹就是「红屁股」,是婴幼儿群体中最常见的皮疹之一。
尿布疹通常发生于尿布直接接触的区域,发病高峰期为 9~12 个月龄,夏季尤其常见。
轻度的红屁股只是在纸尿裤(尿布)覆盖的范围内出现了轻微发红的情况,可能伴随有一粒粒的小皮疹。
严重时,会有明显的红肿,甚至伴随有渗液、水疱、破溃等皮肤破损的情况。
如何护理?
宝宝出现红屁屁,护理要点就 4 个字:
干燥隔离
。
及时给宝宝换尿布,换尿布时,用流动的温水冲洗屁股,然后用柔软的棉布或者纱布轻轻地拍干,最后涂上一层护臀霜,避免让红屁屁接触宝宝的屎尿。
如果经过常规护理效果不好,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药有地奈德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为了帮助大家辨认,我们把夏日孩子身上常见的皮肤问题,整理成了表格,大家可以收藏起来。
介绍了这么多孩子夏天容易遇到的小疙瘩、小水疱,大家在实际护理中,如果还有有其他问题,比如:
不确定孩子是什么问题;
不确定最佳的处理方式;
疹子不断加重,或者出现新的问题;
疹子反复出现;
疹子症状明显,影响了孩子的生活、睡眠。
建议及时就医。
㈥ 身体某部位长了图片中这种肉疙瘩,不疼不痒,像痣一样。几个月前突然发现的,现在其他部位也开始长小的了
这好像是尖锐湿疣,不去医院解决不了。是性病的一种。如果真是尖锐湿疣,很闹心,因为会复发,但是坚持治疗半年,基本上会好。
㈦ 宝宝脸上疙瘩,快满月了 有图,看下
捂了来的热疹,少包点被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