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乳头周围长小疙瘩是什么
乳头周围长疙瘩要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不需要处理,病理性可能进行抗感染处理或手术切除。不同病因需要不同处理,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生理性因素:为乳晕周围皮肤的皮脂腺,医学名为蒙氏腺,主要分泌油脂润滑乳头、乳晕,对乳头、乳晕进行保护,这属于生理性疙瘩,通常不需要处理。有时疙瘩样结节,在温度突然变热或者变冷时会更加明显;
2.病理性因素:可能是乳头瘤或乳晕区域的蒙氏腺发炎,形成皮脂腺囊肿伴发炎的表现,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或抗感染处理,才可以治愈。
乳头周围长疙瘩,应根据颜色、大小、位置、是否伴有疼痛进行评估。
【拓展资料】一、乳头也称奶头,是哺乳动物乳房中央突起的圆柱状部分,比乳晕和乳房要硬。人类女性乳头是重要的性感带,具有哺乳功能。乳头由紧密的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平滑肌环行或放射状排列,当遇到性刺激或机械刺激时,平滑肌收缩,可使乳头变硬凸起。女孩子在青春期前,乳头会单独凸起。此后,乳头和乳房隆起一个小丘。随着乳房的进一步增大,在乳房轮廓之中,乳头和乳晕突起并增大。乳头到了成熟阶段,一般人的乳头是凸起在外的。未婚妇女与未育妇女的乳头均较小,只有在妊娠以后,乳房与乳头受到孕妇体内雌激素与孕激素的作用,乳腺小泡与乳腺管增殖,乳头才渐渐增大,变得更为凸起,为哺育孩子做好准备。正常乳头为圆柱状的突起物,有孔,直径约1厘米,高度约1.5-2厘米,深色。
二、乳头内陷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大多数为先天性。乳头包含15~20根乳腺导管的开口,乳腺导管的周围由乳晕延伸的平滑肌所包绕。先天性乳头内陷的主要原因是乳头胚胎发育期中胚层增殖障碍所致,表现为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和乳腺导管发育不良,致乳腺导管未能导管化,形成短缩的条索,以及其周围的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短缩导致乳头下支撑组织缺乏,加上乳腺导管向内牵拉,致使乳头外凸不明显或乳头内陷。后天性乳头内陷则系乳头受乳腺内病理组织牵拉引起,最常见的原因为乳腺癌,其次为感染、外伤及乳腺手术后瘢痕牵拉,偶见于下垂的巨大乳腺。
三、乳头内陷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国内外教科书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为根据乳头内陷深浅程度分成三型。I型(轻度):为部分乳头内陷,乳头颈部存在,能轻易被挤出,挤出后乳头大小与正常人相似。Ⅱ型(中度):为乳头完全凹陷于乳晕之中,但可用手挤出乳头,乳头较正常小,多半无乳头颈部。Ⅲ型(重度):为乳头完全埋在乳晕下方,无法使内陷乳头挤出。
B. 乳房上有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1. 生理变化: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由于激素作用,乳头周围的皮脂腺可能会增生,形成散在的隆起结节,这被称为蒙氏结节。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处理。
2. 乳腺增生:乳房中可能会出现肿块,伴随轻微的压痛,这些肿块通常位于乳房周边。这种症状可能会与月经周期相关,尤其是在单侧乳房中。
3. 皮脂腺囊肿:乳头周围的皮脂腺如果因卫生不当而堵塞,可能会形成皮脂腺囊肿,表现为小疙瘩。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定期更换内衣,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应寻求医疗帮助。
4. 乳腺癌:乳腺癌可能会表现为乳房上的小疙瘩,通常伴随发红和疼痛。在乳腺癌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导致淋巴管堵塞,引起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如果癌细胞侵犯到皮肤,可能会形成硬性结节。
总之,乳房上的小疙瘩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变化、乳腺增生、皮脂腺囊肿或乳腺癌。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C. 乳头边缘小疙瘩是什么原因
乳头边缘长小疙瘩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原因如下:
第一、乳晕处的皮脂腺肥大出现隆起而导致的,是油脂分泌导致的,属于正常的现象,如果没有其他的症状可以不用治疗。
第二、乳头周围有很多皮脂腺会分泌油脂,能够滋润乳头。当出现感染的时候,会引起乳头周围的皮肤红肿,甚至胀痛,也会出现红肿的疙瘩。
第三、毛囊炎,主要是乳头周围的毛囊组织出现病变,出现患处的肿胀甚至长疙瘩、流脓。要保持患处的干燥,可以使用罗红霉素软膏来涂抹。当症状并没有改善时,要及时到医院去做检查,以免出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