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百科 » 长疙瘩怎么解决
扩展阅读
王者风范祛雀斑 2025-04-23 02:19:24
带状疱疹特别疼 2025-04-23 02:07:06
湿疹发白怎么治疗 2025-04-23 02:05:51

长疙瘩怎么解决

发布时间: 2024-12-02 20:56:45

A. 后背上长疙瘩怎么办

后背上长疙瘩最常见的是多发性的毛囊炎,另外还有皮下的疙瘩,比较常见的有皮脂腺囊肿、皮肤纤维瘤或者脂肪瘤等。其中毛囊炎是毛囊皮脂腺部位细菌感染导致,另外跟饮食生活作息有一定关系。可以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者夫西地酸软膏涂抹,配合口服丹参酮胶囊或者多西环素片,也可以口服中药调理,一般需要治疗4周左右。皮下的皮脂腺囊肿在皮肤上面有一个小的开口,是皮脂腺异常增生形成,治疗上只能通过手术切除加剥离。皮肤纤维瘤以及脂肪瘤属于良性的皮肤肿瘤,跟体质遗传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刺激等有关,会随着时间延长缓慢增大,治疗上可以手术切除。

B. 宝宝脸上长小疙瘩怎么办

宝宝脸上长了像米粒似的小疙瘩,可能是粟丘疹、湿疹、新生儿痤疮等。
👶粟丘疹
宝宝的鼻子、下巴和前额等部位长出细密的小疙瘩,且比较硬,这可能是粟丘疹。粟丘疹在宝宝刚出生时就可能出现,出生后几个月内逐渐消退。无须做任何处理,粟丘疹会随着宝宝生长自然消退。
🌡️湿疹
皮疹多从面部开始出现,遇热(比如洗热水澡、天气炎热、衣着过多等)会加重。可能与遗传、食物、环境等很多因素关系密切,大部分的湿疹与过敏有关,发作年龄越小,与过敏的相关性越强。
👶新生儿痤疮
常见于出生后3 4周的宝宝,痤疮呈小疙瘩状丘疹,多分布于宝宝的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可能会持续3 4个月。一般不需做特别处理,尤其不要将痤疮挤破,以免引发感染。通常情况下,只需保持皮肤清洁,随着时间的推移,痤疮会自然消退。

C. 背上长红疙瘩怎么治

生活中的疾病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的种类的疾病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于有些人背上长红疙瘩有什么治疗的方法呢?估计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背上长红疙瘩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
1、背上长红疙瘩怎么治
1.局部治疗: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
(1)2.5%碘酊
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2)1%新霉素软膏
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3)百多邦直接涂抹,早期可以治愈
2.全身治疗
(1)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中药制剂可以配合口服连翘败毒丸或者大败毒丸,口服复合维生素。
(2)调节免疫:转移因子4ml皮下注射1/2日。
3.特效治疗方法
常规的治疗方法只能单纯的杀菌,忽视了对受损毛囊的修复,受损的毛囊不修复,毛囊能还会再犯。
毛囊炎患者的治疗首选纯中药制剂的肤力康,专门治疗毛囊炎的,纯中药制剂,使用安全、方便,不仅可以有效杀灭毛囊炎致病菌,还可以修复受损的毛囊,达到彻底治愈毛囊炎不复发!
2、身上长红疙瘩很痒
第一种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指接触外界某些物质,而引起身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以接触部位表现红斑、水疱、丘疹、糜烂及渗液,自觉瘙痒为特征。本病有明确的接触史,祛除病因后可自行痊愈。属中医“漆疮”“马桶疮”“奇药风”等范畴。
第二种湿疹
为一过敏性疾病,属IV型变态反应。湿疹的原因和诱发的因素常因个体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阶段而异,因此不易确定。临床上以瘙痒显著,对称性分布,急性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常以苔藓样改变为主及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其特征。
第三种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又称或特应性皮炎,是具有遗传史、血IgE高及可伴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病人或其家族中常有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病史。
第四种自身敏感性湿疹
自身敏感性湿疹为一特殊型湿疹,是由于病人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所产生的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临床以突然发生散在丘疹、红疙瘩、丘疱疹及小水疱,呈群集性,可互相融合为特征。发病之前,在皮肤等部常有湿疹等原发皮肤病呈急性加重病史。
第五种淤滞性皮炎
淤滞性皮炎又称静脉曲张性湿疹。临床上以小腿红斑和褐色色素沉着,丘疹、水疱、糜烂,反复难愈,后期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及苔藓样变为特征。多发于中老年人,皮损好发于小腿。
第六种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是发生在尿布遮盖部位的接触性皮炎,临床以臀部、女性私处等尿布包裹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浸渍、糜烂、流滋为特征。多发于婴儿。
第七种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本病为自身敏感性皮炎的特殊型,在发生前患处附近有慢性细菌可爱染病灶,临床以病灶周围发红、密集小水疱、水疱、脓疱、结痂、鳞屑、红疙瘩为特征。发病前有慢性细菌感染灶,排出大量分泌物。
第八种口周皮炎
口周皮炎是指围绕口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Frumess在1957年首先描述,称为光感性皮脂溢出症。以对称分布的丘疹、丘疱疹、脓疱、红斑、鳞屑、红疙瘩等,伴有轻度瘙痒及烧灼感为临床特征。好发于育龄妇女,偶见男性和儿童。
第九种荨麻疹
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突然出现风团,发无定处,时隐时现,剧痒,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其特征。慢性者可反复发作,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部位,发无定处。常有进食某种食物,如鱼、虾、海鲜或某种药物病史,或对寒冷敏感等。
第十种丘疹性荨麻疹
是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一种风团样丘疹性皮肤病。临床以皮疹发生在叮咬部位,呈风团样反应,中心有水疱,剧烈瘙痒为其特征。春夏季发病较多。皮损多在腰、背及下肢或暴露部位置。
第十一种药物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注射、口服、吸入、外用等进入人体身上后引起的身上皮肤黏膜急性炎症性反应。重者伴有内脏损害。据临床统计,抗生素、磺胺类、镇静类及解热止痛类药物引起者占药疹的3/4。中医属“中药毒”范畴。
第十二种激素依赖性皮炎
激索依赖性皮炎亦称酒渣样皮炎,或部分口周皮炎亦包含在内。是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索使用不当或滥用造成的,临床以皮肤弥漫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针尖样脓疱、皲裂、脱屑、色索异常为特征。多见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之人。多发半个月以上皮质类固醇激素用药史,并形成依赖。患处皮肤弥漫性红斑,不同程度表皮变薄发亮,毛细血管扩张。脱屑,皮肤异色,萎缩瘢痕,红疙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