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百科 » 被笤帚疙瘩打
扩展阅读
出水痘能不能吃鸡肉 2024-11-30 09:49:13
孩子手脚湿疹怎么办 2024-11-30 09:44:56
脸上皮肤鳞片 2024-11-30 09:44:48

被笤帚疙瘩打

发布时间: 2024-11-30 07:20:15

①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6年3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一个农民家庭。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上中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 “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内容概要 秋天一个潮气很重的早晨,生产队长披着夹袄嚼着高粱饼子和大葱,走到叶子发黄的老槐树下,敲响树上那个红锈斑斑、被露水打湿的大钟,把社员召集起来,说公社要加宽村后的滞洪闸,每个生产队要抽一个石匠一个小工。然后派高个子、宽肩膀、英姿勃勃的小石匠和小黑孩去应公社的官差。小黑孩只有10岁左右。天已经很凉了,他还赤着脚,光着干瘦干瘦的脊梁,只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衩。裤衩上污渍斑斑,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裤衩下沿齐着膝盖,细细的小腿上布满闪亮的小疤点。小黑孩头很大,两只黑眼睛闪闪发亮,脖子细长,似乎要被大脑袋压折。他回家拿了一把铁柄羊角锤,跟小石匠去工地,一句话也不说。小石匠觉得他已经被后娘给打傻了。来到工地,满嘴酒气的公社刘副主任捏着小黑孩的脖子摇晃几下,弄得小黑孩几乎脚跟离地皮,生气地说:“派这么个小瘦猴,能拿动锤子吗?”小石匠忙来说情,说小黑孩家三代贫农,亲爹下了关东,后娘老是打他,社会主义再不管他他就没法活了。3年前小黑孩身上的肉确实比现在多。那时父亲没下关东,后娘也不喝酒。但父亲走后,后娘经常拿地瓜干子到小卖铺换酒喝,一喝就醉,醉了就打他,拧他,咬他。小黑孩提着羊角锤蔫头蔫脑上了滞洪闸。他记得几年前有几个人从闸上摔下去了,他来看的时候摔下去的人已经被抬走,但他特别灵敏的鼻子还能嗅到水里的血腥味。现在,他扶着闸上的白石栏杆,看到一块菜田和地瓜田连在一起,周围三面是茂密的黄麻,一面是高高的河堤,菜田和山芋田就成了一个大井。在小黑孩的想象中,地瓜叶子和那些青菜一下子变成了井中的水,黄麻梢上的麻雀变成绿色的翠鸟,飞到水面捕食鱼虾;黄麻地里蚂蚱剪动翅膀的声音,也像火车过铁桥。小黑孩在梦中见过一次火车,那个独眼怪物趴着跑,比马还快。要是站着跑呢?但火车刚站起来,他就被后娘的笤帚疙瘩打醒了。刘副主任分配小黑孩跟妇女、姑娘们去砸石子儿。小石匠来喊小黑孩,小黑孩一惊,羊角锤掉到闸下水里去了。小黑孩灵巧地钻过栏杆,像壁虎一样身子贴在十几米高的桥墩上滑到水里,把羊角锤摸了上来,吓得人们直吸气。妇女们看着可怜的小黑孩议论纷纷,小黑孩低着头用他骡马的硬蹄一样坚硬的脚掌把几个长着尖尖硬刺的老蒺藜碾碎。蒙着紫红色方头巾、长着一双美丽眼睛的菊子姑娘走过来,用温暖的手抚摸他背上的伤疤,带他到河边砸石子。小黑孩听到了河里鱼群唼喋的声音,看到河面上神奇的气体在上升。他的手被自己的锤子砸破了,菊子姑娘用绣着月季花的手帕给他包上。伤了手,刘副主任派他去桥洞下的铁匠炉拉风匣。他用细细的胳膊拉着巨大的风匣,汗流浃背,鸡胸脯一起一伏。他不会烧火,把火弄灭了,凶狠的小铁匠对他抡起大巴掌。缠在手指上的花手帕被煤灰弄脏了,他珍惜地把它解下来,爬上高高的桥墩,将手帕藏在石缝里。菊子姑娘天天给他送吃的来,他身上开始长肉了。后来,小石匠和菊子姑娘好上了。小铁匠心里也恋着美丽的菊子姑娘,见了小石匠就愤愤不平,还有意把一盆掺着铁屑和煤灰的脏水泼到小石匠身上。老铁匠是小铁匠的师傅,常常唱出凄凉悲苦的戏文或歌词。小铁匠跟师傅学了3年,以为什么都学会了。一次趁老铁匠不在,他私自修钢钻,但修出的钢钻用锤子一敲就断。原来他没有学到老铁匠给钢钻淬火的绝技。他气急败坏地把断了的钢钻扔出去,让小黑孩去捡。小黑孩抓着灼热的钢钻手里直冒黄烟,但面不改色。不久,奸诈的小铁匠在老铁匠淬火的时候突然把手伸进淬火的水盆里,学到了淬火绝技。那天夜里,他让小黑孩偷了一桶地瓜和萝卜当夜餐。黑暗里,一个吃剩的红萝卜放在泛着幽幽蓝光的铁砧子上,小黑孩看到一幅神奇的图景:红萝卜晶莹透明,像一个大阳梨,尾巴上的根须像金色的羊毛,金色的外壳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他伸手去拿,但凶暴的小铁匠把那透明的红萝卜扔到桥洞外的水里去了。第二天,老铁匠独自走了。小黑孩像丢了魂一样爬进黄麻地,想去菜地里寻找昨夜看到的那种红萝卜,但看守菜园的老头正和队长说昨夜山芋和萝卜被偷的事。他躺在黄麻地里沉浸在幻想中……。小石匠和菊子姑娘到黄麻地里来喊他,他不出声。他听到小石匠和菊子姑娘的声音越来越低,他从黄麻的缝隙里看到菊子姑娘的头巾和红格子上衣落在地上……。此后的十几天里,小石匠和菊子常去黄麻地幽会。小铁匠发现了这个秘密,怀恨在心,有一天借机挑衅,在河滩上和小石匠打了起来。小石匠用沙土迷住了小铁匠的眼,小铁匠闭着眼抓起碎石乱扔,一块白石片 *** 了菊子姑娘的右眼。从此,工地上没有了小石匠和菊子姑娘的影子。小黑孩穿上帆布大褂和一双新回力鞋给小铁匠当徒工,但他忘不了那个透明的红萝卜。一天他偷偷爬进菜地,拔出一个一个的萝卜对着太阳观察。但拔下的萝卜扔得满地通红,他也没有找到透明的红萝卜。看菜园老头发现了他,喊来了队长。队长打了他,他嘴唇嚅动着,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队长以为他是哑巴,剥下他的裤头、褂子和鞋,说:“滚!让你爹来拿衣裳!” *** 的小黑孩转身钻进了黄麻地……。

作品鉴赏 莫言创作这篇小说并不是为了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相反,他以描绘生活形态为主,自觉追求作品蕴含的丰富性。这样,我们就只有从主人公小黑孩的形象入手,来理解这篇作品。在塑造小黑孩形象的时候,作家的笔墨集中于两个不和谐的方面:一方面是身世的不幸、命运的悲惨,一方面是儿童的聪慧、机敏以及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自尊与要强。小黑孩太可怜了。冰凉的秋天已经到来,大人都披上夹袄了,他浑身上下还只有一条污渍斑斑的大裤衩,而这条裤衩也显然是他下了关东的父亲留下的。那数得出肋巴骨的鸡胸脯,脊背上、腿上闪亮的伤疤,说明他受到后娘怎样残酷的虐待。他过早地背上了生活的重负,和大人一样参加劳动挣工分,还要承受某些人的羞辱和痛打。他拉着那样大一个风匣,瘦身子吃力地前倾后仰,“左胸脯的肋条缝中,他的心脏像只小耗子一样可怜巴巴地跳动着”——小说用这种惊心魂魄的夸张写出了小黑孩难以承受的生活重负。但就是这个又脏又瘦、在生活的重压下挣扎着的小黑孩,却那样机敏而又充满灵性——作品对此作了富于童话色彩的描写:他能听到头发落地的声音,能看到湖面上神奇的气体,能感受到星光的温暖,能像壁虎一样贴着高高的桥墩爬上爬下,能想象出火车站起来跑,能把一只红萝卜看得那样神奇。他又是那样懂事、自尊、善良。他认真地收藏起凝结着菊子姑娘爱心的花手帕;菊子姑娘见他拉大风匣太累,可怜他,想把他带走,他挣扎着非回到风匣前不可;菊子姑娘给他送窝头来,他感动得哭了,但他用手遮住脸,不让人看到他的眼泪;他知道小铁匠的险恶用心,拚命阻止小石匠与小铁匠对打。小说正是通过上述两个不和谐侧面的残酷对比,抒发对小黑孩不幸童年的悲悯。这种悲悯的背后,则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批判。尽管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时代背景,但从人物特定的语言和行动中,读者仍然可以知道故事发生在“文革”中。小黑孩这个聪明、善良、本应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的孩子之所以生活得这样悲惨,显然有家庭、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狠心的后娘使家庭变得冷酷无情,小铁匠体现了人心的险恶,极左路线造成了六七十年代中国乡村的普遍贫困。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那个晶莹透明、金色的外壳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汁液的红萝卜就有了特殊的意义。红萝卜被描绘得如此神奇,并不仅仅是艺术技巧问题。一方面,它作为小黑孩奇特感觉的创造物,使小黑孩显得更加充满灵性,但更主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意蕴丰富的象征物,体现了小黑孩在不幸的生活中对纯洁、幸福或者另一种世界的憧憬。这憧憬使小黑孩的形象崇高起来。小黑孩的憧憬是执着的。在第一次看到那个透明的红萝卜之后十几天,他还到菜地里去寻找,但他最终没有找到。这种结局暗含的是作家对生活的失望和悲剧性评价。这种失望和悲剧性评价,或者可以看作这篇小说的主题。这一主题还体现在小说中其他人物身上。小石匠和菊子姑娘是美与善良的化身。他们的形象很美,他们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小黑孩,但最后,菊子姑娘那长着长睫毛的美丽的眼睛却被白石片毁掉了。甚至那个老铁匠,终日吟唱的也是抒发人生艰难的戏文。从这个意义上说,小黑孩这个形象本身就是那种艰难的、备受压抑的生活的象征。在整篇小说中,小黑孩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他是那么压抑,受到关怀时忍住不哭,因为寻找透明的红萝卜被队长打时,也只是迷惘的眼睛里充满泪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对小黑孩整个生存环境的描写:老队长,刘太阳,砸石子的人们,小石匠与菊子姑娘的相爱,老铁匠和小铁匠的师徒关系,等等。这些构成了特定时期乡村社会的生活形态。

② 妈妈照顾我的作文

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当中少不了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发生,作为妈妈的肯定会教育孩子,甚至会动用武力。这种事也同样发生在我的身上。
记得在我小时候,妈妈从来不会因为我考得不好而‘出手’,尽管妈妈怎样掩藏,但我总怕捕捉到妈妈那一丝失落的眼神,所以有几次遇到考试发挥失常我就想把考卷偷偷藏起来,又暗暗下定决心:“我下次一定不会是这样!”每当妈妈问起我最近考试的卷子在哪,我脸红着说:“还……还没发呢。”
有一次妈妈收拾桌子,无意间打开抽屉,我的“秘密”显露无遗,妈妈拿起来看了看,惊讶的问我:“这是什么时候的卷子?”“这……这个……”我脸红的结巴起来。妈妈听了一点不犹豫,愤怒的拿起笤帚疙瘩打我。每打一下妈妈就骂我一下,妈妈一边打一边说:“养不教,母之过,什么时候学会撒谎了你!你说我哪回因为你考的不好而打过你?可你不仅偷藏卷子,还撒谎骗妈妈!”我越哭越厉害,妈妈落泪了,但是手还没有停下。突然,笤帚断了,我不哭了,而妈妈看看笤帚,又看看我,泪流满面,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想,我这回是真的令妈妈痛心了。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迷迷糊糊感到伤口有些疼痛,睁眼一看,妈妈正在给我的伤口涂药水。借着灯光我还看见了妈妈的眼睛,泛着晶莹的泪花……

经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撒谎是不对的,撒谎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你问我在当时有没有恨妈妈,我可以大声地回答你:“没有”。因为我明白妈妈所对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妈妈打我不是虐待而是对我的一种爱,这种爱只能在亲情才会有的。我相信天下母亲对自己儿女的爱是永无止境的。

平时妈妈上班那么忙,已经很劳累了,但她却没有时间多休息,还要为我的事操心。有一次考试卷发下来了,我才考了70多分。妈妈沉默良久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妈妈要在家陪读我两个月。妈妈平时工作非常认真,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因为我学习下降妈妈竟然抛开工作帮助我提高成绩,我被妈妈感动了!这两个月我们一起努力,把所有科目都过了一遍,从前迷糊不明白的题一道一道来,天天晚上不学到12.点不罢休,单元考试成绩像上台阶似的。两个后我激动的跑回家,我拿了双百!副科成绩也没有一个下90分。考试后开家长会,老师公开表扬我学习成绩突飞猛涨,会后班主任问妈妈,有什么秘诀能让我成绩上涨这么快?妈妈笑了,其实哪有什么秘诀,只是用心了而已。妈妈经常在我失败时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多用心多动脑,其实你一点都不笨,相反还很聪明,还告诉我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尊敬老师。因为妈妈的教诲,所以我现在做事非常认真,使我在学校拥有了许多好的“哥们”,也成了老师喜欢的学生。现在我在慢慢长大,逐渐懂得了很多事情,明白了很多道理。每次跟妈妈说起我帮助了谁。妈妈都是微笑着点头。我知道她在用博大的爱把我培养成人。

爱是母亲一生的职业,母亲对儿女的操劳是无代价的。妈妈的爱就像浩瀚的大海,任我这只小船在大海中遨游,包容着我的一切。妈妈虽然不是什么圣人,但是她用她那颗朴实、善良的心来引导我做学习上和生活中的强者。一年年的过去,不经意间我发现妈妈头上的银丝,仔细一看额头居然还有一些皱纹,这些年妈妈为我操碎了心,她给予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妈妈,我爱你!在我心里你是最好的妈妈。

望你采纳。。。

③ 笤帚疙瘩

母亲拿着笤帚敲打炕沿,一边敲一边说:“大门栓儿、二门鼻儿、笤帚疙瘩来开门,再把门栓叩三下。”咣咣咣......

我躲在门后头,赶紧接话:“‘谁啊?”

母亲捏着嗓子说:“我是外婆啊!”

......

这是小时候母亲陪我玩的游戏,也是一出情景剧,剧情简单,台词也少,但却令精神生活贫乏的我,乐此不疲,经常缠着母亲陪我玩。只是母亲有太多活要干,陪我玩的次数屈指可数。虽然如此,仅有的几次玩闹的情景一直鲜活在我的记忆里。

剧情里的笤帚疙瘩,有血有肉还有智慧。但是现实中的它却木讷呆板,傻里傻气,甘愿做母亲的帮凶。

母亲的帮凶有两个:一个在炕上、一个在地上。母亲用它清扫灰尘,也用它涤荡我和哥哥的灵魂。

笤帚疙瘩打人,在我们那里是传统。因为母亲的母亲的母亲在用,沿袭到母亲这一代,虽然不能把它发扬光大,传承下来自是没有任何问题。

北方的女人,上炕一手好活计,下地一把好力气。炕上的活计是考验女红的好坏,比如裁剪衣服,缝补破旧,纳鞋底、织毛衣之类的。绣花这样南方小女人技能母亲没有,但是其他那些活计却是技艺娴熟。母亲做这些活的时间基本是晚饭后睡觉前,因为其他时间,做得却是地上的活计:田里劳作、饲养牲畜。

吃过晚饭,父亲去鼓捣他那些“没用的”书和乐器,母亲则端着装满布头、毛线和剪刀之类的笸箩,盘腿坐在炕上,顺手把笤帚放在身边,开始编织缝补一家人的春夏秋冬。

笸箩里的破布头和烂毛线里慢慢变成缝好的衣服或是成品毛衣的过程,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常常的我就望着专注干活的母亲和那个笸箩发呆,脑补着她手里隐藏着魔术棒的形状和颜色,实在忍不住了,就跑过去拿起母亲的手左看右看,却没有一次发现魔术棒的存在。于是我质问母亲说,你为什么要藏魔术棒?

母亲头都不抬一下,迅速抄起身边的笤帚,有头没脸地招呼到我身上,同时训道:“什么忙帮不上,少在我这念三七,滚远点!”

母亲摸笤帚的手法既快又准,没有一次失手过。有几次我特意把她放好的笤帚挪个位置,然后再去招惹她,结果母亲还是能在第一时间抓到并打到我身上。笤帚打人虽然不是很疼,但是那份侮辱性实在太强。于是我高傲地离开,躲到她随便一找就能找到的地方。心里期盼着她会良心发现,过来给我道歉,并乖乖地拿出那个魔术棒。

我当然不会原谅她,不过看在魔术棒的份上,也许可以少生一会儿气,让她哄我的过程不至于太漫长。但是也许是我高估了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分量,或者是高估了她的理解能力,期盼被哄的场景从来没有出现过。我自己反而藏着藏着不是忘记了这码事,没事儿人一样跑出去玩,就是困得睡死在藏匿的地方。

母亲忙完基本就已经到了深夜,当她发现我居然不是睡在炕上的时候,不但没有哄我,反而会抄起扫地的笤帚把我拍醒,看我睡眼惺忪不想挪窝,就像拎小鸡一样提着我的衣服,扔到炕上,喝一句:脱衣服睡!

我迷迷瞪瞪地一边脱衣服一边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她老了的时候,我就用她打我的笤帚打回去,并揪着她的衣服把她荡在半空中,直接晃晕她。想着心里就平衡了一些,然后才带着对她的恨意抹一把眼泪回到梦里。当然前一晚的恨之入骨,第二天早上就无影无踪了。

母亲为什么喜欢用笤帚打人呢?小时候不懂,现在想来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快捷。母亲在家的日子,不是在炕上做女红,就是在地下拾掇和打扫,趁手并实用的工具除了笤帚也没有其他了。

第二个原因是好用。作为工具,笤帚疙瘩在母亲手里,可上下翻飞,可闪转腾挪,可扔、可砸、可抽、可拍。母亲的笤帚功不说登峰造极,也已经炉火纯青了。

母亲打我多少有点敷衍,但是打哥哥却是真心实意、毫不含糊的。哥哥哪里都好,就是不喜欢学习,尤其不喜欢写作业,且逃学。

那个时代,很少有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也很少有老师叫家长去学校挨训的,但是哥哥是例外。哥哥的老师虽然不叫家长,但是会直接找到家里来告状,因为他是我的一个远方表叔。哥哥上学之初,妈妈就特意交代过这个表叔:如果哥哥不好好学习或者有什么毛病,表叔可以直接修理。

这位表叔倒也很尽责,只是哥哥太过顽劣,他修理不明白的时候只能来家里告状。表叔每次来家,母亲必然会留他在家里吃饭。好酒好菜招待着,桌上桌下伺候着,从头到尾陪着笑脸。这位表叔老师每次酒足饭饱后,打着嗝叫过哥哥尊尊教诲一番才离开。表叔离开后父母的脸瞬间从阳春三月就过度到了数九寒天。

哥哥吓得缩着头躲在门后不敢跑,母亲直接抄起笤帚,对着哥哥的屁股就是一顿抽。哥哥哭得撕心裂肺,母亲却毫不手软。没人敢上前阻拦母亲的暴行,直到她自己打累了,扔下笤帚,坐到炕边掉眼泪。

哥哥这个时候会一点一点蹭过去,站在母亲面前低着头不说话。

母亲会拉把哥哥拉到身边,揉着他的头说,我们不能一辈子这么活着,你得好好读书,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不然将来只能和你的爸妈一样,向土坷垃讨生活。哥哥点头认错之后,母亲一边检查哥哥的伤,一边自己偷偷地哭!

可惜哥哥是个屡教不改的惯犯,母亲表达自己伤心的手段就是笤帚疙瘩直接招呼。最严重的一次,母亲打折了两把笤帚。

那是哥哥小学五年纪的时候。哥哥从不做作业,上升到逃学。开始的时候,母亲并不知情,事情败露是在某天的下午。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路过村头的小河,发现二哥居然背着书包在河边和一群孩子弹弹珠。

母亲应该是气坏了,她揪着哥哥的耳朵回家。到家之后,把哥哥推到一边,抄起门后的笤帚劈头盖脸砸下去。

一边砸一边问:“还逃学不逃学了?你说,还逃学不逃学了?”

那一次,哥哥埂着脖子承受笤帚疙瘩的抽打,不哭不跑也不认错。母亲越打越生气,越生气越没有理智,越没有理智下手越狠,最后扫地的笤帚打折了,母亲回到屋里拿起炕上的笤帚继续打,直打到她自己汗水和泪水混合在一起,淌得满脸都是,才扔下咬牙一声不吭的哥哥自己回屋,无声哭泣。

那一次,哥哥在家趴了三天才敢下地,父亲干活回来和母亲也狠狠地吵了一架。从此以后,我和哥哥看见笤帚就哆嗦。

后来的后来,哥哥告诉母亲,他逃学是因为学校里有个校霸总是欺负他,哥哥打不过又不敢和老师、家长说,只能用逃学的方式躲开那个校霸。

哥哥说这话的时候,已经辍学在外面做学徒了。那一天起,母亲开始默然无语,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她脸上的笑容。

随着我和哥哥慢慢长大,母亲也老了,笤帚疙瘩在母亲手里终于回归它本来的使命,不再是我和哥哥的天敌。

哥哥没有读好书,却在生意场上做得风生水起。哥哥结婚生子并在城里买了房子,并把母亲接过去一起生活。刚搬到城里的时候,家里依然住平房,笤帚还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后来哥哥买了楼房,一二楼复试并带地下室。

交钱定房的时候,母亲给哥哥出了个难题:她要在这栋房子里安个能烧火做饭的大锅。不知道是不是被母亲打怕了,哥哥对母亲的要求,向来唯命是从。为了这个可以烧火做饭的大锅,哥哥和开发商经过几次协商,终于磨得开放商同意了哥哥的请求。但是前提是必须给整栋楼安装特殊的烟道,从地下室直通十七层,费用要哥哥出。

房子建成交工,哥哥张张罗罗装修。半年后新房装修完工,择吉日搬家。搬家这天很多人前来道贺,母亲坚持在地下室用大锅做饭招待客人。客人走后,母亲看着满地狼藉,忽然发现没有扫地用的笤帚,他让哥哥去买。哥哥买了笤帚回来,母亲累得坐在椅子上已经睡着了。

哥哥把地面打扫干净,叫醒了母亲。我下楼的时候,看见母亲忙不迭地去抢哥哥手里的笤帚。抢到手里之后,发现哥哥已经打扫干净了。母亲假装生气,把笤帚高高扬起,作势欲打。哥哥则满脸笑意,站在母亲面前一动不动。母亲高举着笤帚,最终摇摇头轻轻放下。哥哥掺着母亲上楼,那把新买来的笤帚默默立在墙边,不发一语。

④ 知你所不知:家庭教养方式对你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你动手打过孩子吗?或许你并不知道,打孩子也是可以“遗传”的。

不过,既然“遗传”二字打上了引号,这意味着,并非是真的。

小时候,我是挨过不少打的。

对我来说,很多小时候的记忆已经模糊,仍能清晰记住的,是小时候妈妈的“打”——也就是体罚,而且不允许哭。

妈妈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认为只有靠打才能让我彻底记住。她对我要求严格,如果我的行为不符合她的愿望或者行为准则,就是一顿打。

至今仍记得一件事,当时具体的年龄已记不大清了,大概是5、6岁的样子。一次去奶奶家,偷偷在爷爷的口袋里拿了一毛还是两毛钱,买了两把瓜子,装满了口袋,吃的很开心。(由于小时候农村生活还不是很富裕,零食很少,所以能吃上一把瓜子就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后来,奶奶告诉了妈妈,妈妈确认是我偷拿的钱后,拿着扫床的笤帚疙瘩狠狠打了我,直到我反复说再也不偷拿东西为止。

当然,这件事也让当时小小年纪的我知道,绝对不允许偷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亲人(爷爷、奶奶等)的也不可以。

还有一件清晰记住的事,年龄大概也是5、6岁吧。我边跑边扒上了邻居一辆行驶中的拖拉机,而且扒的位置刚好是车轮的前方,稍有不慎掉下去车轮就会从我身上轧过去。妈妈吓破了胆,担心的要死,却等我安全后,狠狠的揍了我。对于她来说,表达担心也靠打。

在妈妈的棍棒下,我渐渐长大。彼时,并未发觉什么。直到我有了孩子,直到我对孩子扬起了胳膊,我才深刻认识到,妈妈的教养方式对我的刻骨铭心,在不知不觉中,我竟然开始复制她的模式。

是不是有点冷汗。

从心理学专业来说,妈妈的教养方式属于专制型。此外,明显的一点是,这造成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关系是缺失的,也就是说,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我几乎很少会有机会和妈妈挽着胳膊或者牵着手走在一起,也从没有在妈妈身上或者身边腻过。

当然,这与当时的 社会 大环境或许有关。对于80年代初的农村,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每年春季都会青黄不接没有吃的。为了生活,为了能吃饱穿暖,爸妈整天除了地里刨食,就是出去做点小买卖养家,这有点类似于现在工作忙的父母,基本没时间管孩子,是根本顾不上的。所以,造成了我与妈妈的亲密关系缺失的状态。

近来,我越来越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我影响可以说深入骨髓。比如,对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会打骂孩子。

值得庆幸的是,我依然深刻认识了这一点,认识到原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塑造的影响。所以,自己也在努力中。

Ps:

什么是家庭教养方式? 心理学上的定义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的特征性概括,是一种稳定的行为风格。

在心理学上,通常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形成了 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权威型 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做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

专制型父母 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

溺爱型的父母 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忽视型的父母 则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 情感 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

⑤ 以我与家人化解疙瘩的一件事写一篇作文

妈妈收拾桌子,无意间打开抽屉,我的“秘密”显露无遗,妈妈拿起来看了看,惊讶的问我:“这是什么时候的卷子?”“这……这个……”我脸红的结巴起来。妈妈听了一点不犹豫,愤怒的拿起笤帚疙瘩打我。每打一下妈妈就骂我一下,妈妈一边打一边说:“养不教,母之过,什么时候学会撒谎了你!你说我哪回因为你考的不好而打过你?可你不仅偷藏卷子,还撒谎骗妈妈!”我越哭越厉害,妈妈落泪了,但是手还没有停下。突然,笤帚断了,我不哭了,而妈妈看看笤帚,又看看我,泪流满面,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想,我这回是真的令妈妈痛心了。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迷迷糊糊感到伤口有些疼痛,睁眼一看,妈妈正在给我的伤口涂药水。借着灯光我还看见了妈妈的眼睛,泛着晶莹的泪花……
我懂得了撒谎是不对的,撒谎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你问我在当时有没有恨妈妈,我可以大声地回答你:“没有”。因为我明白妈妈所对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妈妈打我不是虐待而是对我的一种爱,这种爱只能在亲情才会有的。我相信天下母亲对自己儿女的爱是永无止境的。
已经很劳累了,但她却没有时间多休息,还要为我的事操心。有一次考试卷发下来了,我才考了70多分。妈妈沉默良久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妈妈要在家陪读我两个月。妈妈平时工作非常认真,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因为我学习下降妈妈竟然抛开工作帮助我提高成绩,我被妈妈感动了!这两个月我们一起努力,把所有科目都过了一遍,从前迷糊不明白的题一道一道来,天天晚上不学到12.点不罢休,单元考试成绩像上台阶似的。两个后我激动的跑回家,我拿了双百!副科成绩也没有一个下90分。考试后开家长会,老师公开表扬我学习成绩突飞猛涨,会后班主任问妈妈,有什么秘诀能让我成绩上涨这么快?妈妈笑了,其实哪有什么秘诀,只是用心了而已。妈妈经常在我失败时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多用心多动脑,其实你一点都不笨,相反还很聪明,还告诉我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尊敬老师。因为妈妈的教诲,所以我现在做事非常认真,使我在学校拥有了许多好的“哥们”,也成了老师喜欢的学生。现在我在慢慢长大,逐渐懂得了很多事情,明白了很多道理。每次跟妈妈说起我帮助了谁。妈妈都是微笑着点头。我知道她在用博大的爱把我培养成人。

⑥ 你们小时候被父母用鞋底或笤帚打过吗

没有,记忆中我没挨过打,我妈性格很好,一生气我爸爸起来就走,出去转一圈就回来就没事儿了。长大后听我爸说,女人不抗 打,一家人不动手家里才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