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百科 » 昭苏奶疙瘩
扩展阅读
维生素b可以治湿疹吗 2024-06-24 19:34:46
夏天脖子皮肤痒发红 2024-06-24 18:54:38

昭苏奶疙瘩

发布时间: 2024-06-16 14:39:44

㈠ 云丘山的中和文化

云丘古称北顶,位于禹疆正北。所祀真武上应北斗建,系古人定南北、划四时和分节令制历法的天象依据。是人们不违农时,顺应自然法则,与天地同和,和调相处的历书。合中和之本意,是上古天文科学家和农业生产发展互相协和的见证。鬼蛇拥抱之象,是天地生殖之神,象征天地精灵,男女拥抱象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偶像。中和文化的民俗化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诠释历史遗产,是每个文化和文物工作者的义务。
云丘在历史上有河汾--带第一名胜地之誉,有姑射最秀峰巅之称。春树葱茏,夏林苍翠,秋枫丹染,冬松傲霜,四时山花吐香,常年流水潺潺,佛寺道宫依山而建。形叠五重,输焕巍明。掩映云表,灿月耀日。羽流朝夕步虚,钟之声相闻,每到二三月间,迁客骚人随喜者络绎不绝,缁流羽士拜祷者驱驰满道。为天人合一宇内之佳作,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然自日寇侵华以来,却变为古迹毁于人祸,翠山秃于斧斤,河道清流断,满峪煤尘覆,良田焦炉占,十有九年旱,让人不忍目睹的景象。如何提高人们的环保觉悟,让人们维护生态平衡,不吃祖宗饭,造福万万年,用举办文化节的方式,宣传中和思想,提高中和意识,寓教于乐,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和平、民主、共生、团结、和解、友谊,国家和平共处,是世界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亦中和文化精神之继承发扬。
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关系,推动社会文明和经济繁荣,为乡宁的未来鸣锣开道,打鼓助威,是党和人民赋予每个鄂邑儿女的历史重任。是为举办中和文化节的目的意义之所在。 云丘山山水秀丽,气象万千,文化深厚,源远流长。具体来讲,它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古老性。云丘山中和文化的内涵,最远可以追溯到夏代。相传,在几千年前,云丘山就是夏人朝圣祭天的神山,至今百姓登山依然俗称朝顶。同时,云丘山也是夏人生殖崇拜的圣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开山门,到三月初一关山门,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人流如织,男欢女爱。它除了有益于人口的繁衍,还关系到农作物的丰稔和禽兽的繁殖。其俗称野合或放野,实际上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群婚、乱婚等现象拖入后期的一条尾巴。今保留除神塔,缝缝崖等自然生殖崇拜外,还有鞭杆、花篮、摸娃娃等古老习俗为证。
二、独一性。关于中和节的来历,《周礼·春官宗伯》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这是与其相关的最早内容,至今云丘山中和节仍然保留了这一形式。明确定为中和节的是唐朝贞元五年(790年)。此年正月十一日德宗皇帝诏曰:......朕以为春方发生,候维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同和,俾其昭苏,宜均春茂。自今以后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是日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由此可见其活动内容和夏人朝顶有着诸多的联系,这是云丘山中和节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但据许多史书记载,中和节活动唐后不举,后世民间将其与二月二龙抬头相混淆,有称其为青龙节的,真正把中和节习俗完整的保留至今,恐怕只有云丘山一处了。所以我们说云丘山不仅是古代祭祀和生殖崇拜的活化石,更是中和节的活化石。
三、包容性。云丘山中和节延续至今,其涵盖古今的包容尤为关键。纵观今日中和节的内容,有远古时期的朝项祭天、男女狂欢、生殖崇拜,也有唐朝时天地同和、务农祈丰等中和节的内容。元末明初道教的融入更为其发展繁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民间俗神的祭祀如送子娘娘,土地、玉皇等使其更为百姓接受,三教合一也有体现。时至今日,甚至融入了对抗战车亡将土的祭拜。我们可以这样说:云丘山中和节如一条涓涓不息的河流,从远古一直流到今天。一路走来,一路吸纳,适时令,遂民心,广收兼取,包容万千,万集大成,千古不朽。
四、广泛性。一个民间文化节日千年繁盛,必然源于民间的广泛参于。史载,云丘山中和节,每年四方云集,虽以新绛、乡宁、稷山、河津、万荣、运城等晋南县市为主,但豫西北、陕东等地百姓也风尘仆仆,远道而至。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乡宁县委、县政府致力开发,广泛宣传,云丘山中和节名播四方,每年二月十五,朝山拜圣,流连山水者络绎不绝,车塞河道,人满山壑。研究涉及范围,恰涵盖了夏人活动中心区域,由此可见夏人朝顶之说并非虚妄。我们相信有政府推动,百姓参与,云丘山中和节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必将日益发扬光大。 民族有民情,地方有风俗。现将云丘山地方传统节日习俗罗列如下,以飨读者。
先从腊月二十三说起。整个中华民族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云丘山一带也不例外。二十三爷(ya)上天,媳妇不回耐桅杆。意思是说家里供献的各位神灵,到二十三全部上天,为主家下一年如何安排给玉皇大帝作一番交待。住娘家的新媳妇一般都要在二十三以前回到男方家操劳磨面、蒸馍等家务准备过年。二十三晚上给各神位前摆放的祭品有糖瓜、面食是烙的圆椭椭,上面用刀切成旗花形状。然后升五柱香,烧五张表纸,敬三盅美酒,欢送各位神灵上天言好事。
过了二十三,各家就可以扫刮、清理卫生。接着磨面、磨豆腐、蒸枣花馍、枣山馍及寿桃。云丘山当地还有查访生日做(zou)满月一说,就是打听谁家有了小孩或者到齐头的(30岁、40岁、50岁、60岁......)。各家自动地不需要对方通知,就拿些礼品登门庆贺。除了30岁蒸一个石榴形态的馍之外,40岁以上全是寿桃。到了正月就给亲戚家送去。
准备油炸的食品也很多。油糕、油椭、麻花、麻叶、丸子、豆腐、红薯等。近些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烧鸡、烧鱼、烧鸡腿、烧红肉的家庭比比皆是。
花馍是云丘山一大产物,它是用白面用酵子发酵好后再用手把面压成圆椭形态,一般不用擀面杖压,上面用刀子轻轻地切成方块或旗花形的印迹,然后放到热坑头上让其发虚。发虚的过程要掌握好,面虚过头了或者欠虚都不行,总之要恰到好处后放到油锅里遇热自然就鼓起来了,所以炸花馍是一门技术性极高的活儿,鼓的越圆,说明这一家在这一年里的运气是不错的,鼓的不圆的或者是纯粹不鼓的人家,说明这一年的运气可能不佳。
年三十以前还有一项大任务,就是到山下赶集置办年货。我记得小时候过年赶集,每家只买2斤食油,称上一斤粉条,再买上两颗白菜就把年给打发了。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织的土棉子,能穿一身就算不错了。无论大人小孩,里里外外一暂新,皮鞋袜子好几双,吃的东西除在家里准备之外,还要在集市上置办带鱼、虾、木耳、花生米、牛肉、猪头肉、海蜇、香肠等。反正每家招待亲戚一般都是九个碟子。随后上个火锅,火锅是用木炭火加热的,它的底层装得是海带、白菜;中层装的是炸豆腐、白豆腐、炸丸子;上层摆一圈红烧猪肉。
到了年三十,过年的气氛就浓了。各家打扫院子、张贴对联、抹洗玻璃、挂红灯笼。女的在家准备肉馅包饺子,这些肉馅有牛肉的、猪肉的、羊肉的、鸡蛋伴韭菜等;男的上坡砍柏叶挖柏疙瘩,然后把柏疙瘩劈成小块准备凌晨迎神打篝火用。
晚上一家人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看着新春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年夜饭多做一些,必须剩下,表示连年有余。当地还有年三十要守岁,哪个人守的时间越长,那个人的寿命就越长。另外不让小孩打闹,不骂人,不说脏话。反正是一切行为要规范,意思是家里的各位神灵将要下凡,全家人必须严肃等待,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图个吉利。
过去接神的时候大约都在后半夜四点到五点,据说接的早的家来年就能人财两旺,光景旺盛。这几年大部分家到十二点就开始接神了,接回来后到了凌晨才进行供献。
接神的程序,先放开门炮,穿衣之后,门未开对着门放一个炮,如果这一炮响得声音大,那么这一年的运气是顺当的,如果这一炮没有响,说明这一年的运气欠佳。随后就是供神,在供神之前先要洗手洗脸,洗脸的时候不能让水溅到地下,否则家里来年雇人干活爱下雨。
供神的顺序先是天地、土地,它们的牌位分别是: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土地老爷之神位这两位神一般都供在院子的北方,天为左,地为右。随后供家里面的神位。它们分别为全堂老爷之神位、财神老爷之神位、灶君老爷之神位、门神老爷之神位及本家的祖先×门祖宗三代之灵位。
供神是先明烛,再升香,然后摆放供品、供品有:水果、糕糕、枣花及花馍。最后烧纸火、敬酒。神前是五柱香、五张黄纸、三盅白酒;祖先堂前是四柱香、五张五色纸、两盅酒。全家在神前九叩首,祖先堂前四叩首。初一早上敬三次香,下午一次,初二、初三、初四下午各一次,初五早晚各一次。
初一在供神之前先点篝火,篝火烧得通红,柏叶的烟越浓,噼噼啪啪的声音越大,就越吉祥。据说点篝火能驱邪。在点火的同时鸣鞭放炮,这也就把新年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祭完神后,在篝火堆边烤些花馍和枣花,全家人各吃一份。据说吃了烤下的馍一年牙不疼。随后是吃饺子,吃饺子的时候,看谁能把包钱的饺子吃中,就是有福气,有前途。
饭后全村人相跟到八宝宫、五龙宫供献神灵,以求全年五谷丰登,身强体壮,万事如意。
过了初一就开始访亲探友。人常说先姑姑后姨姨,舅家放在最头里。初二走舅家,初三岳父家,初四姑姨家,初五我们这儿叫破五,这一天谁家操办丧事,这家的亲戚朋友就到这家来供献亡灵。
在过去走亲访友,一般都带的是花馍、枣花,主家只收一个枣花一个花馍,如果有小孩还给回一个糕糕,给三块五块压岁钱。访友拜亲都带一箱奶或者高级饮料。
正月十五元霄节,各村花鼓都开始拜年,每到一家至少打三场花鼓,主人家准备碟子、酒、花生、糖块、香烟等慰劳打花豉的人。
芦院沟、康家坪、前庄、后庄、丁石、塔尔坡这几个村都有花鼓。云邱的花鼓也是历史悠久,一个男孩背花鼓,四个女孩敲小锣,外加一面大锣、四面大钹。打起来节奏感强,声音洪亮,热闹非凡。每场完了后不是说四句祝福词就是唱一段古曲,颇有吸引力。
到了晚上这几个村都还有焰火。从前的焰火都是老百姓自造,就是用一个铁花筒,装一些火药,点着后喷出的金花倒是好看,但是喷的声音怪吓人的,有时装的太实在了,还可能爆炸伤人。近几年都是到集市上购买烟花,既轻便,又安全,且好看,花样繁多。
二月初一是五龙宫、八宝宫开宫之日,这一天信男信女携子带孙到两宫朝拜,河津、稷山、新绛也有相当的人数来朝顶。从此两宫每天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一直延续到四月初一。
二月初二,流传着咬蝎子尾巴的说法。从这天开始万物复生,各种动物蠢蠢欲动,早晨不起床在被窝里吃麻花或麻叶为咬蝎尾巴,据说这样一年不受毒虫的伤害。
三月三,吃枣山,这是当地流传的一种说法。在腊月蒸馍的时候,各家蒸一个枣山,这枣山就是用很多的小枣花凑成一个大馍,形状上看,有头、有腰、有腿、有脚。正月初一放到灶君前一直到三月三才开始吃。由于放得时间长,先用凉水泡一泡,搅些白蒿,伴成骨粒,挺好吃的。
到了五月端午,老百姓虽然不知道这个节气与屈原有什么关系,但都知道到了这个节气能吃粽子。有的还用江米、红枣放到盆里蒸出来放上白糖也是一种胜好的佳肴。这一天一大早,各家把采集的艾叶放到大门、小门、窗台、各位神前,以图吉利、驱邪。这些艾叶时间长干了之后还可以治疗几湿性的骨病。另外在早饭前每人都必须喝醺黄酒,以示不受蛇一类毒虫的伤害。
另外当地还流传着一种风俗是送端午。就是无论哪家上一年娶下新媳妇后,第二年端午节媳妇的娘家及亲戚要给婆家送端午。送的馍有老虎形态、狮子形态、大圆馍;送的东西有凉席、电风扇、竹门帘,还有几身衣服。
六月十五是各家凉被褥、衣服、毛毯、陈货及有价值的东西。
七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云丘一方叫这一天为鬼时节,各家在这一天蒸些白馍在老祖先堂前烧些纸钱,升些高香,祝老人们在阴曹地府不愁吃穿,不当野鬼。有的媳妇还到娘家给娘家逝去的老人给以祭祀。有些年龄大的老太婆走不动就到十字路口烧些纸钱祭奠,以示孝心。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各家准备月饼,这些月饼有在集市上买的,有在家里蒸里的,有在铁熬是烙的。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到了晚上再备些葡萄、苹果、石榴、香蕉、月饼等摆放到院子中央的小石桌上等月亮升起来后,各家都燃香放炮,给月亮老人瞌一个响头,接着大家一面美食,一面赏月。
十月一日思亲节。到这一天各家都在祖先堂前拜香烧纸钱,摆贡品,以示对逝去的老人进入冬季换衣换被不受牺惶,另外还炸油糕以作贡品。
腊月初五吃五豆,腊月初八吃闷饭(小米粥加南瓜)一直流传至今。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云丘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习俗,一直生养、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根据现存碑志所载:五龙宫旧有圣殿一座,不知始于何代,殿宇巍峨辉映,神象庄严雄伟。故墨客骚人随喜者络绎不绝,缁流羽士祈祝祷者驱驰满道。
清康熙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圣殿忽罹祝融之灾,一炬焚废墟。又经僧侣道人奋力募化,仁人志士皆力捐输,募得千金为资,重建青庙为五龙宫,历时五载,于一六七九年初具规模。
一六七九年始云丘山庙会正式兴起。民国版《乡宁县志》载:岁二、三月,则山旁数百里结伙而来,俗言朝山,远则中州,川、陕亦有至者。每年古历二月初一开宫门,四月初一闭宫门,庙会历时两个月,二月十五被定为中和节,是央会的高潮日。一九三八年十月起,日本侵略军将殿宇焚烧,古庙会渐次清冷。
一九八六年,在当地智者策划下,五龙宫原三层遗址上建起一简易小庙,从此进香朝山之风重兴,游人一年多似一年。一九九四年二月十五日,民间发起,政府支持,召开了云丘山旅游开发暨古庙会恢复在会。云丘山庙会正式走兴复兴。
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中和节,在八宝宫三祖殿落成剪彩后,五龙宫真武顶是日落成剪彩,前来云丘山庙会朝拜旅游者达五万人之众,商贩达百余家。正是朝山拜祷者络绎不绝,驱驰满道。大小车辆数排二里多长,人如蚁,旗如海,歌如潮,鼓喧天,炮震地。云丘山庙会规模之大,在毗邻晋南各县绝无仅有。 红柿子是云丘山一大特产。由于气候地形的特点,特别适宜柿子的生长。往南稷山新绛一代虽也有柿子树,柿子皮也薄,但不宜长时间存放,容易腐烂。云丘山的柿子在树上要不摘的话,它能过一个冬天,相比其它地方的柿子则不然,如果不摘,它也会自己掉下来。东交口往后也有柿子树,但因光照时间短,柿子达不到成熟的顶点,总难免青涩。
云丘山的柿子特别多,听我一一道来:能充饥
我和共和国同岁,五八年大跃进、集体食堂饭、六一、六二年天灾(自然灾害)人祸(苏联逼中国还债),我都亲身经历,全国人民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挣扎。食堂饭拿票领饭,限菜限量,每人只能吃个半饱,最严重的时候还吃过桃叶窝头、玉茭心窝头、柿子叶窝头,国家的救灾物资是红薯片。吃不饱的百姓自然要想办法,于是摘些柿子在温水中浸泡(俗称温柿子),去除涩味后充饥。好多上岁数的人提及过去的生活,对柿子还念念不忘。
红柿子的吃法多种多样。对于已经成熟的柿子,前一天晚上在温水中浸泡,第二天早上加热一下,捞上几大碗,全家人围着一圈,再加上一些干馍,就算一顿早餐了。柿子随着土壤而变化,有的地方的柿子吃起来匝甜,有的地方的柿子吃起来匝绵,有的地方柿吃起来匝脆,有的地方柿子吃起来匝染。
对于尚未成熟的柿子,就不能用水温着吃了。常言道: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这个时期要吃的话,需要用苹果、梨等水果来温它。程序是:用一个瓷罐,在它的底放上三至四个苹果或梨等水果,上面把柿子放上,紧封罐口。过一个星期,柿子的颜色变得红润,柿肉变得稀软,吃起来既甜蜜又爽口。
对于成熟变软的柿子,还可以搅面一起吃。云丘山当地,每年冬季,各家都用小麦、玉米、谷子、豆子放在锅里,炒熟后磨成面,俗称熟面(因其性热,适宜冬季食用)。早晚舀半碗熟面,掰几颗软柿子,去皮,与面充分搅匀,吃起来不仅甜酥,而且油香,口感更好。
柿子是一种补品
云丘山一代留传着一句话:千年的古槐问老柿。意思就是说柿子树寿命很多,甚至会超过槐树的寿命。由引可见它的果实肯定是人们延年益寿的大补品。据医这界人干提供,经常吃柿子可以润化皮肤,使皮肤为得更细腻,更有水色;经常吃柿子可以降血压、活血、生血;经常吃柿子可以生精补肾;经常吃柿子可以利尿,养胃。柿子最大的特点可以涩肠,制止拉肚子。可以说柿子是一种绿色补品。
柿子酒
柿子酒是云丘山人民的一项专利。
由于云丘山沟深山高,生长的柿子树一般树形又高又大,这对采摘柿子增加了许多难度,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柿子是通过摇树枝使其坠落的,破损程度很严重,既不便于贮存,也不能制作柿饼,先祖们就发明了一种用破柿子酿酒的办法,具体操作步骤是:
先把破柿子放在石槽里,用石头槌将其捣碎至浆状,然后用大罐装起来(装前应先在大罐底部放一些谷秆和蒸馍使用的酵子)。起先放入大罐的柿浆不要过多,等发了酵,柿浆起了小气泡之后,就用丁字形木棍开始打,等把发了酵的柿浆打到原来的位置,再放入新的柿浆,就这样轮返打,轮返装,直至把罐浆满。装满后罐里的柿浆不停地发酵,就需要不停地打,这也是最辛苦的一个工作程序。要是打上好几罐柿子,有时候连觉都睡不成,要守到罐前不停地打,打的不再往上发酵为止。然后和些泥把罐口封实,等到农闲或者下雪不能外出干活就开始烧酒。
烧酒,各村都有酒械,酒械跟尺八圈相似,但酒械的高度能有三个铁圈那么高。圈上边是一个铁揭盖,这个铁揭盖和老百姓蒸馍的铁揭盖相似,所不同的是蒸馍用的揭盖是口朝下,烧酒用的揭盖是口朝上,用来盛水。把酒械放在尺八锅上面,里边放上蒸馍用的铁箅子,然后把发酵好的柿浆捞出来与麦秆相搅和放在酒械圈里边,再把铁揭盖口朝上盖上,铁揭盖里边倒些水,然后下边开始发水烧酒。
据说烧酒的关键在于掌握最上边铁揭盖里边的水泥。水温太高,酒会蒸发掉的,水温过低酒出不来,这得有一定的技术。
当地人把刚酿出的酒头淋酒,头淋酒的度数比较高,大约酒精度在55度以上,一般只酿到三淋酒就不再酿了,倒出糟粕又重新开始。
因柿子是补品,柿子酒的功效自然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腰腿疼痛,可把柿子酒用火点着,在身上擦,轮返多次,疗效明显。
柿子醋
柿子醋也是云丘山一大特产。柿子醋的制作没有柿子酒那么繁琐。只要把破碎的柿子放在瓦瓮里,瓦瓮的底部有一个象烟头大的小窟窿, 过月儿半载,瓦瓮里的柿子发酵了,就可以淋醋了。柿子醋酸里带甜,也是一种纯天然食品。
柿饼
柿饼在乡宁这块土地唯有云丘山的柿饼是首屈一指的。云丘山的柿子品种很多,有窝头柿子、拳头那么大;有火蛋柿子,核桃那么大;有碟儿柿子,形状扁圆;有耧疙瘩柿子,形状象种麦耧疙瘩,顶部尖圆;大部分柿子是圆锥形。
柿饼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摘除柿子尾部的萼片,再削它的皮,削皮的过程,当地称旋柿饼。家家都有旋柿饼的车子,一头是用铁打成的三个叉,把柿子插到上面,刀子往上一放,左手一搅,转一圈,皮就脱光了。这也是个技术活,旋得快的人一个钟头能旋一百来斤。削皮之后的柿子要放到用棋子杆编制的蒲席上晾晒,晒二十天左右用手捏上去软了就行。然后又堆放在一起,用麻袋之类的东西捂盖好。捂一个星期后,用手一个一个捏成扃圆形状再次放到蒲席上晾干。晾得程度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然后又收起来,用麻袋或者谷草之类再次捂盖。在捂的期间要不停地观察,太潮太湿可以掀起麻袋晾一晾,捂上一个多月它就开始出霜了,柿饼也就成功了。
云丘山的柿饼是一绝,又甜、又绵,尤其是窝头大的柿饼特好吃,更是送朋友的绝佳礼品。
希望在开发云丘旅游业的同时,抓好栽种柿子这一产业,使其发扬光大,使相关的柿子文化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另一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