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胳膊上出现小红点,皮下出血,不突出,针眼大小。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多见于儿童。治疗包括尽力找出过敏原因并加以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安其敏、扑尔敏等及糖皮质激素等。 中医认为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症为气火亢盛,血热妄行;虚症有二:一为阴伤虚火妄动,灼伤血络,一为气虚不能摄血,总之,因气火逆乱,血不能循经致络伤血溢,病因以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淤血阻滞,久病气虚血亏为主。西医认为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过敏原有细菌(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病毒(风疹、水痘),寄生虫(蛔虫、钩虫)等感染引起。也可由动物性异体蛋白引起,如鱼、虾、蟹 等,亦可由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保泰松),镇静剂(苯巴比妥类),激素类(雌激素,雄激素),抗结核药(对氨柳酸、异烟肼)等药物引起,还可由其他因素如:寒冷,花粉,外伤,昆虫咬,预防接种等引起。 本病患者常见皮肤出血点,故心理较紧张,应安慰病人,介绍康复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应注意生活调节,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少活动,因活动可加速血液循环,加重出血,缓解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应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应避开一切过敏原,防治本病的诱发因素。饮食调节也很重要。 过敏性紫癜又称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他器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多发生与男性儿童,特点是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及关节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发病于3~10岁儿童,开始出现皮肤及粘膜紫癜,并有发热头痛,不适及食欲不振。偶儿以腹绞痛或关节痛为主要表现。最早的皮肤表现为小而分散的淤点式荨麻疹样皮疹,一般在一天以变为出血性的。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呈对称性。约有50%病例发生肾损害,从轻度肾炎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治疗原则] 1. 设法除去致敏因素。 2. 单纯者可用复方路丁、钙剂、维生素C、抗组治胺制剂。 3. 发热及关节炎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但不能阻止肾脏侵犯,对顽固的慢性肾炎者可加免抑制剂。 4. 中医疗法: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辩证论治。 西医常用哪些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 1、抗过敏药物:息斯敏、扑尔敏、葡萄糖酸钙。 2、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安络血、芦丁、维生素C。 3、血小板聚集抑制药:潘生丁 4、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 5、对于肾型或强的松治疗不佳者,还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化疗药物。
⑵ 皮下出血小红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皮下出血小红点的原因
一、明确答案
皮下出血小红点通常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现象,可能出现在皮肤表面的任何部位。其成因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可能:
二、详细解释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这是皮下出血的一个常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其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此外,某些疾病或药物也可能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2.外力作用:轻微的碰撞、摩擦或挤压都可能造成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进而产生小红点。这种出血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被皮肤吸收,最终逐渐消失。
3.凝血功能异常:如果血液凝固功能存在问题,也可能导致皮下出血。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轻微的外力也可能导致血管破裂,造成出血点的形成。患者可能有凝血因子缺乏或长期应用抗凝药物等情况。
三、健康提示
如果经常出现皮下出血小红点,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特别是在出血点伴有其他症状时,更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平衡,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有助于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虑或症状持续不减,请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