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急性放射性皮炎图片
扩展阅读
氨甲苯酸治疗黄褐斑 2024-11-24 11:31:59
带状疱疹的病程 2024-11-24 11:16:16
蒲城疙瘩岭 2024-11-24 11:12:33

急性放射性皮炎图片

发布时间: 2024-08-07 05:10:37

1. 皮肤病常见的有哪几种

皮肤病的种类:
皮炎湿疹类;如放射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沙土皮炎;湿疹、疱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淤积性皮炎、稻田皮炎、药物性皮炎、化妆品皮炎
②病毒感染类: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汗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
③色素变化及斑痣类:
色素减少性皮肤病,如花斑癣(汗斑)、白色糠疹、白癜风、白化病、斑驳病等;
雀斑、紫癜、黑子、蜘蛛痣、黄褐斑、多形红斑(猫眼疮)、热激红斑、色素痣、太田痣、老年斑、晕痣、粘膜白斑、;
④真菌感染类:癣、灰指甲(甲癣)、手癣(鹅掌风)、猫癣、足癣、桃花癣、曲霉病、着色芽生菌病、隐球菌病、癣菌疹、头癣、体癣(股癣)、脚癣、叠瓦癣、念珠菌病
⑤皮肤肿瘤类:皮肤血管瘤、鳞状细胞癌、常见皮肤良性肿瘤、老年疣、神经纤维瘤、表皮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皮角、毛发上皮瘤、皮脂腺腺瘤、黑头刺痣、汗管瘤、皮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皮肤转移性肿瘤、葡萄酒样痣、淋巴管瘤、皮肤骨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蕈样霉菌病、皮肤癌、黑色素瘤、皮脂囊肿(粉瘤)、恶组、蕈样肉芽肿、湿疹样癌;
⑥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包虫病、血吸虫病、皮肤肺吸虫病、钩虫皮炎、蜈蚣咬伤、蜘蛛螫伤、虱病、毒鱼刺伤、毒蛇咬伤、跳蚤叮咬、蜱螫伤、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蜂螫伤、蝎螫伤、桑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海蜇皮炎、蚊虫叮咬
⑦毛发、甲: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咬甲癖
⑧遗传性皮肤病:色素失禁症、蛇皮癣(鱼鳞病)
⑨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肤瘙痒、川崎氏病(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足菌肿、无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茧)、冻疮、多形性日光疹、褥疮、狐臭、脚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赘、瘢痕、皮肤枯萎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2. 简述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1)一度:常于暴露后6天出现,如剂量过大可在24小时内发生,12天左右达到高峰,3~4周后消退。照射部位仅出现红斑,可有暂时性脱毛;伴灼痛和刺痒感。
(2)二度:病期1~3个月。表现为局部红斑、水肿和水疱,破溃后出现糜烂和结痂,可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永久性毛发脱落;自觉明显灼热及疼痛。
(3)三度:损害累及真皮深部、皮下组织甚至深部肌、骨骼,表现为显著红肿,可出现坏死和溃疡,溃疡常持续多年不愈,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有些可为永久性溃疡,溃疡和瘢痕易发生癌变。
二、三度放射性皮炎可伴全身症状如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血等,可有白细胞减少及继发感染。

3. 什么是放射性皮炎

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包括微粒子波和电磁波引起的损伤称放射性损伤,其中最主要是放射性皮炎。早在X射线被发现的1896年,Macruse即报告了X射线对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1900年,Walknoff报道一例镭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在我国,随着放射线较普遍地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核工业技术的推广等,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正在逐渐增多,值得临床工作者注意。

放射性皮炎是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包括微粒子波和电磁波)引起的皮肤及皮肤附属器的各种早期及晚期的炎症性病变。

(1)病因。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均可使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特别是α、β、γ射线和X射线以及电子、核子和质子的放射易引起皮肤病变。

本病多发生于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防护不严格,或未按操作规程作业,致使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放射线或接受放疗累积量过大等情况。电离辐射对生物组织损伤的基本病变是相似的,即细胞核的DNA吸收了辐射能,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对DNA合成和细胞分化方面的影响,引起细胞基因突变,进而出现一系列皮肤炎症性反应和损伤。

(2)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慢性放射性皮炎两种。

①急性放射性皮炎。往往由于皮肤受到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电离辐射后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很大也可发病。潜伏期因剂量和个人耐受性不同而长短不定,一般约8~20天。按病变程度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仅见红斑,于毛囊口更明显,初鲜红后转为暗红,或有轻度水肿。自觉灼热与瘙痒,3~6周后出现脱屑或色素沉着。

毛发脱落见于暴露后3周,可或不可再生。

第二度:红斑水肿和水疱。水疱破后成糜烂面,自觉灼热或疼痛。

病期长短不一,愈后留色素脱失、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等。脱发均为永久性的。

第三度:累及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红斑水肿后迅速出现组织坏死,形成顽固性溃疡,可深达骨组织,基底有污秽的黄白色坏死组织。自觉剧痛,很难痊愈。愈后留萎缩性疤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毛细血管扩张。反复不愈者可继发癌变。

②慢性放射性皮炎。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亚红斑量)照射蓄积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潜伏期数月至数十年。缓慢隐匿地进展,特征性表现为皮肤干燥、萎缩、变薄、发硬、无毛,继而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及不同程度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无明显炎症过程。自觉瘙痒或烧灼感,以后可伴溃疡形成、疣状角化过度及皮下纤维化,甲色晦暗,甲板增厚、纵脊、脆裂,毛发稀疏脱落。

皮损处可继发癌变。据统计,其发生率约10%~29%不等。最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癌,其次为鳞癌。

(3)治疗。本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

4. 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放射性皮炎
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很大也可以发病。潜伏期因放射线的剂量和各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长短不定,8~20天。可分成三度:
(1)Ⅰ度 初为鲜红,以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度水肿。自觉灼热与瘙痒。3~6周后出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2)Ⅱ度 显著急性炎症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有光泽,有水疱形成,疱破后成糜烂面。自觉灼热或疼痛。经1~3月痊愈,留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等。
(3)Ⅲ度 红斑水肿后迅速组织坏死,以后形成顽固性溃疡。溃疡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肤及肌肉,甚至骨组织。溃疡底面有污秽的黄白色坏死组织块。自觉剧痛。很难愈合,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毛细血管扩张。损害严重者大血管闭塞,肢体发生干性坏疽。在溃疡和瘢痕上可继发癌变。
Ⅱ、Ⅲ度可伴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及白细胞计数减少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放射性皮炎
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潜伏期自数月至数十年。炎症表现不显著。由于放射线破坏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发层细胞而致皮肤干燥、粗糙、皲裂,毛发脱落,甲色暗晦,出现纵嵴、色素沉着及增厚,甚至脱落。甲皱微循环改变,可见管襻异常及毛细血管血液粘滞。

5. 放射性皮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能够引起物质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包括X线、γ射线、境界线、电子、质子、中子等。电离辐射能引起生物组织细胞的DNA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干扰新陈代谢,甚至引起细胞死亡,或引起DNA结构差错,产生突变。此外,还可使组织内分子电离而引起继发性损伤,如电离成羟基、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以上种种可造成皮肤的急慢性炎症、溃疡、萎缩、色素紊乱或癌肿形成等。放射性皮炎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取决于下列因素:
1.不同类别的辐射存在着生物效应的差异。
2.辐射总剂量和分次辐射的剂量。辐射后皮肤癌的发生至少需要20cGy的剂量,分次照射法使皮肤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但肿瘤组织仍在继续破坏。
3.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
4.生物因素的影响,如血液供应增加通过氧化作用而增加了敏感性,放线菌素D和甲硝唑等药物是放射致敏剂,而氯喹和甲氧沙林(8-甲氧补骨脂素)在实验研究中证实有保护作用。
(二)发病机制
电离辐射能引起生物组织细胞的DNA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干扰新陈代谢,甚至引起细胞死亡,或引起DNA结构差错,产生突变。此外,还可使组织内分子电离而引起继发性损伤,如电离成羟基、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以上种种可造成皮肤的急慢性炎症、溃疡、萎缩、色素紊乱或癌肿形成等。放射性皮炎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取决于:辐射总剂量和分次辐射的剂量。不同类别的辐射存在着生物效应的差异。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生物因素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