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与接触物有密切关系,首要治疗措施是找出过敏原因,避免再次接触该种物质,治疗已出现的症状。
1.寻找过敏原因
详细采取病史,仔细询问与发病有关的环境、所接触的物质的种类、数量、理化性质、接触时间长短、接触方式、过去有无类似发疹情况等。从病史中来分析与哪种物质可能有关,为皮肤斑贴试验提供依据。一旦找到过敏原因,力求避免再次接触。
对于存留在皮肤上的刺激物质或毒性物质应尽快冲洗清除,冲洗时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淡肥皂水。接触物若为强酸,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苏打水);如为强碱性物质,可用弱酸性液体冲洗(如硼酸液)。
2.避免刺激
出现临床症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
3.全身治疗
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赛庚啶、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大剂量维生素C口服或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推注。面积广泛,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曲安西龙或地塞米松;得宝松肌内注射。重症者也可先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症状减轻后,口服维持。
接触性皮炎如果合并局部感染,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软组织炎时,可使用抗生素,轻者给予罗红霉素、青霉素Ⅴ钾、头孢氨苄或磺胺类药物口服;重者静脉给与青霉素、头孢类菌素或奎诺酮类抗生素。
4.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十分重要,应根据临床表现分别对待。
(1)急性阶段 以红斑、丘疹为主者,用洗剂、霜剂或油膏。如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曲安奈德霜、氯氟舒松霜、肤轻松霜等,也可使用含有松馏油、糠馏油、氧化锌的油膏外涂。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和渗液者可做开放性冷湿敷,湿敷溶液有3%硼酸溶液、1∶2醋酸铝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如有脓性分泌物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5%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湿敷不宜过长,通常湿敷2~3天,待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后,可停止湿敷,改用霜剂或油膏外涂。
(2)亚急性或慢性阶段 以霜剂及油膏外用为主,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也可用松馏油膏、黑豆镏油膏、氧化锌油膏等,如有脓性分泌物,可在油膏中加入抗生素,如新霉素、红霉素、杆菌肽,或其他杀菌剂如莫匹罗星软膏、黄连素、汞剂等。
⑵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和护理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也叫特应性体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湿疹皮炎皮损,急性期有渗出倾向,部分患者病程中会合并出现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因其易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长造成很大的困扰。
不过婴幼儿期AD选择适合药物治疗,积极主动地护理与预防,可以缓解和控制临床症状。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体质、免疫、皮肤屏障功能等多因素有关。
特应性皮炎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丝聚蛋白(FLG)表达异常,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的降低、皮肤干燥,易受环境因子的刺激及抗原物质的侵入,使皮损再发、加重。尤其是儿童,因皮脂腺发育不够成熟,常伴有皮肤干燥。
特应性皮炎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通常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
1、婴儿期以出生2个月以后为多。初发皮损为面颊部瘙痒性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搔抓、摩擦后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
2、儿童期多在婴儿期AD缓解1-2年后加重,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限于肘窝、腘窝等处,暗红色,渗出较轻,常伴抓痕、苔藓样变等继发皮损。
3、青年成人期是12岁以后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的AD,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躯干,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皮损。
儿童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详细分析寻找其发病病因和诱发加重因素,做到有效回避,可以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 基础治疗
1. 洗浴:每日或隔日1次洗浴,洗浴温度不宜过高,在32 ~ 37 ,洗浴时间5 ~ 10 min。可以有效去除皮肤表面污秽痂皮,降低皮肤表面细菌定植数量。
2. 常规使用含有恢复皮肤屏障、抗炎成分的功效性护肤品。足量多次外用保湿护肤品不仅能阻止水分丢失,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度。不建议使用含有燕麦成分的润肤剂,可能增加患儿致敏风险。新生儿期应尽早外用保湿剂,可减少和推迟 AD 的发生。
3. 改善环境:避免搔抓、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环境,室温18 ~ 22 为宜;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接触尘螨、动物皮屑的几率。
4. 食物干预:儿童临床症状符合,经过检查过敏原,明确有食物过敏者需进行食物规避,一般建议避食4 ~ 6周。家长可以每日记录孩子的食物日记。不推荐盲目避食。
(二) 外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奈德、丁酸氢化可的松、丙酸氟替卡松等软性弱效激素药膏。目前推荐保湿润肤剂+外用糖皮质素联合治疗,可推迟AD的复发时间和减少复发次数。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1%吡美莫司乳膏和0.03%及0.1%他克莫司乳膏,用于特殊部位,如面部、皱褶处。
(三) 系统性治疗 :主要是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常选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口服,主要对症缓解患儿瘙痒不适,不过目前此类药物在AD治疗中的使用还有争议,请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近10余年间我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受累及的人群涉及各年龄段,尤其是儿童。
目前医学还没有确切手段能彻底根治特应性皮炎,但幸运的是国内外研究表明,新型的靶向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不仅可显著改善AD患者症状,还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度普利尤单抗在国内的三期药物临床试验结果获得了中国FDA的充分认可,从专业人士到广大患者,从使用效果到长期控制,度普利尤单抗给特异性湿疹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一种选择。但是无论什么方法治疗都需要家长能了解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使特应性皮炎消退和改善。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和讲解,对患儿和家长有所帮助,解决家长关于孩子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烦恼。
⑶ 面部接触性皮炎怎么治
接触性皮炎是复比较严重制的一种现象,面部皮肤也可能会导致接触性皮炎的产生,可以选择使用口服药品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氯雷他定片、地米片等药品对于面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缓解都有很好的作用。
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也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6,有助于皮肤恢复,饮食方面要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葱蒜、醋等,也不要吃海鲜易发类的食物,比如鱼虾蟹。
面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可以选择涂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药品对于皮肤接触性皮炎的辅助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平时多注意合理的饮食安排,多吃些含有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太过焦躁,也不能精神过于紧张,更不能压力过大,不然病情会更加严重,所以要劳逸结合,适当的放松,保持乐观的心情,要注意多休息。
⑷ 特异性皮炎(湿疹)
特应性皮炎是患有花粉热或哮喘的人以及患有这些疾病的家庭成员中经常发生的皮肤上层的慢性瘙痒性炎症
*特应性皮炎非常常见,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以及有发展过敏倾向的人群中。
*婴儿倾向于在脸上,头皮,尿布区域,手,手臂,脚或腿上发红,渗出,皮疹。
*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倾向于发展一个或几个点,通常在手上,上臂,肘前或膝盖后面。
*医生根据皮疹的出现和患者的家庭病史进行诊断。
*治疗包括保持皮肤湿润,将皮质类固醇应用于皮肤,有时还采取其他措施。
特应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影响发达国家约20%的儿童或青少年以及1%至3%的成年人。大多数人在5岁之前就患有这种疾病,很多人在1岁之前就患有这种疾病。童年期间发生的特应性皮炎经常在成年后消失或减少。
医生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特应性皮炎,但它与基因有关,并且经常在家庭中伴随着哮喘,花粉热(请参阅季节性过敏症)和食物过敏。皮炎和这些疾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因为特应性皮炎不是对特定物质的过敏。特应性皮炎不具传染性。
许多情况会使特应性皮炎恶化,包括情绪压力,温度或湿度变化,细菌性皮肤感染,某些空气中的微粒(如尘螨,霉菌和皮屑),某些化妆品以及与刺激性衣服(特别是羊毛)接触。在一些婴儿中,食物过敏可能会引起特应性皮炎。
在 早期(急性)阶段 ,婴儿(通常不到4个月大)会在脸上蔓延到颈部,头皮,手,手臂,脚和腿上,形成红色,渗出,结痂皮疹。身体的大部分区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个阶段持续1到2个月。
在 慢性(晚期)阶段 ,儿童和成人只在一处或几处发生皮疹(并且复发),特别是在手,上臂,肘前或膝盖后。
尽管皮疹的颜色,强度和位置各不相同,但皮疹总是瘙痒。在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中,强烈的瘙痒是主要症状。瘙痒常常导致无法控制的划痕,引发一系列瘙痒 - 划痕 - 瘙痒,使问题变得更糟。持续的划痕会导致皮肤变厚(苔藓化)。
抓挠和摩擦也会撕裂皮肤,留下细菌进入的开口并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和附近淋巴结的感染。广泛的炎症和皮肤剥落(剥脱性皮炎)也可能发展。
在患有特应性皮炎的人群中,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在其他人通常会感染小面积并伴有轻微疼痛的水疱)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并伴有广泛的皮炎,起泡和高烧(湿疹疱疹)。
特应性皮炎患者也可能出现病毒性皮肤感染(如常见疣和传染性软疣)和真菌性皮肤感染。
长期患有特应性皮炎的人可能会在20或30几岁时出现眼球晶状体的混浊(白内障)。
*皮疹的出现和该人的家族史
*有时候皮肤测试或血液测试
医生根据皮疹的典型外观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是否有过敏反应来诊断特应性皮炎。
有时,医生会进行皮肤点刺测试或贴片测试或进行血液测试(radioallergosorbent测试[RAST])以确定哪些物质可能引发攻击。
特应性皮炎通常在5岁以下的时候减少。然而,在整个青春期和成年期间,突然发作是常见的。女孩和早年发生特应性皮炎的人患有严重疾病,有家族史,并且患有鼻炎或哮喘很可能长期患有特应性皮炎。但是,即使在这些人中,特应性皮炎也常常在成年后明显减轻或减轻。由于特应性皮炎的症状是可见的,有时会致残,所以当孩子在发育期间面临与疾病一起生活的挑战时,可能会出现长期的情绪问题。
避免接触已知会刺激皮肤的物质或该人敏感的食物可以预防皮疹。
某些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对常见家里触发因素的影响:
*使用合成纤维枕头和不可渗透的床垫罩
*在热水中洗涤被褥
*去除软垫家具,软玩具,地毯和宠物(以减少尘螨和动物皮屑)
*在卧室和其他经常居住的地方使用配备高效颗粒空气(HEPA)过滤器的空气循环器
*在地下室和其他通风不良的潮湿房间使用除湿机(以减少霉菌)
人们也应该尝试减轻他们的情绪压力。
*缓解瘙痒的措施
*减少触发物质暴露的措施
不存在治愈药物,但用局部药物或口服药物可以缓解瘙痒(请参阅发痒:治疗瘙痒)。治疗通常可以在家中进行,但患有剥脱性皮炎,蜂窝织炎或湿疹疱疹的人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某些护肤措施是有帮助的:
*使用肥皂替代品,而不是普通的肥皂
*保持皮肤湿润,无论是商业润肤霜或与凡士林或植物油接触后的水
*沐浴后立即涂抹润肤霜,同时皮肤潮湿
*每天只沐浴一次
*用漂白剂稀释的水或加入胶体燕麦片的水中沐浴
*洗完澡后吸干或拍干皮肤,而不是摩擦
家长应该剪短孩子的指甲以减少划伤,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或乳膏。为了限制长时间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医生有时会用凡士林代替皮质类固醇一周或更长时间。含有免疫系统调节药物(例如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的软膏或乳膏也是有用的,并且可以限制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的需要。一些医生首先开这种药。皮质类固醇片是顽固病例患者的最后手段。
光疗(暴露于紫外线)可能有助于成年人(见光疗)。在可能的情况下,儿童和年轻成人可以避免这种治疗方法,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副作用,包括皮肤癌和白内障。
对于严重的病例,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口服环孢菌素,硫唑嘌呤或麦考酚酸吗乙酯或注射干扰素γ来抑制。
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湿疹。
By Karen McKoy, MD, MPH, Assistant Clinical Professor, Dermatology; Senior Staf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Lahey Clinic Dermatology
⑸ 慢性皮炎初期症状
慢性皮炎初期症状
慢性皮炎初期症状,慢性皮炎也是我们常见的皮肤病,也有很多患者因为这病困扰着,一起来了解一下慢性皮炎初期症状吧,我们也可以预防一下,趁早发现,还可以尽快治疗,那么下面就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慢性皮炎初期症状1
慢性皮炎湿疹往往是由急性皮炎湿疹经过亚急性阶段转变而来,慢性皮炎湿疹发病部位局限,多在肘窝、小腿、阴囊等部位,皮损部位相邻丘疹之间界限明显,炎症症状轻。患者皮损部位皮肤增厚,纹理加深,呈现棕红色或略带灰色,伴有丘疹鳞屑。皮损处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出现苔藓样病变。慢性皮炎湿疹的.皮损形态有多种,可见丘疹、红斑或者水疱等,相互融合,难以区分。周围散在小丘疹,常伴糜烂、结痂,如果进一步感染,水疱变为脓包。患者自觉症状是皮肤剧烈瘙痒、灼热。
特点
1、自觉症状 :皮损区阵发性瘙痒,程度不一,夜间尤甚,可影响睡眠质量及第二天的工作学习。
2、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上以中青年人群为主。
3、苔藓样化: 此病多先出现瘙痒,后有皮损。可因搔抓而导致皮损区皮肤呈苔藓样化、继发感染,甚至带来恶性循环。
4、病程长短: 病程慢性,症状时轻时重,愈后易复发。
慢性皮炎疾病不可小视,患者要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饮食要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可以涂抹外用药,也可以同时进行中药的调理。慢性皮炎并不是一次就能好的,这需要患者持久的坚持,才能彻底根治。
慢性皮炎初期症状2
油脂性皮炎
油脂性皮炎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患病了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就会非常容易加重炎症,导致炎症不能够消退下去,这样患者患处的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
油脂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部位,如头、面、耳后、腋窝、胸前、肩胛间、腹股沟、会阴等处,也可泛发全身。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各异,如头部损害,重者可伴渗出结痂,有臭味,可引起头顶脱发,称油脂性脱发。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油脂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性腺分泌紊乱有关,为雄激素分泌亢进所致。除此以外,与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过多,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细菌感染,维生素B族缺乏等有一定关系。
油脂性皮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清洁皮肤,清洗患处的时候要用温热的温水来清洗,另外患者的日常饮食也要注意忌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患者的炎症,而且会拖延疾病最佳的治疗时期。
⑹ 什么是异位性皮炎,皮肤太干燥, 原来患异位性皮炎!
什么是异位性皮炎,皮肤太干燥,小伙也涂保湿霜 原来患异位性皮炎! 保湿霜要一刻不停地涂,否则全身皮肤干裂、干痛、脱屑。昨天,在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一位20岁的小伙子痛苦不堪地向医生求助。该科陈力主任医师表示,该病人患的是异位性皮炎,这种皮肤病天气干燥轻易发作,但这么严峻的在临床中较罕见。 李冰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这名患者患的是异位性皮炎,该病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皮肤病,多数患者由婴儿湿疹反复发作迁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过敏、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特点的皮肤病。研究表明,有60%~90%患者受季节因素影响,如天气干燥、严寒刺激,加上阳光照射时间少等。 异位性皮炎发病原因: 异位性皮炎(Afodic dermafifis)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皮炎这一病名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苏兹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异位性”一词为柯卡(coca)于1925年首先倡议,其含义是:患者或家族成员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史;对异种蛋白过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异位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 该病原因之一遗传性过敏素质格外惹人注重,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7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4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 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殊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好像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节气候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 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获得一致结论,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对此需要今后努力实践,积极去探讨研究。 [临床表现] 异位性皮炎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 一、婴儿期异位性皮炎 本型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两者难于区分(详见本章第二节)。患儿可在2岁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复发;还有部分病人迁延不愈,可持续发展到儿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儿童期异位性皮炎 此型多见于婴儿湿疹愈后,到6~10岁时再次发病;也可以自婴儿期持续演变而来;还有少数患者至儿童时期方始发病。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特殊是肘窝和腘窝。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或慢性湿疹酷似。常见为多数密集小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藓样变。 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后,皮疹表现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损害处干燥,陈旧皮损小而硬。病变处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自觉奇痒,以痒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继发细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可逐渐痊愈或发展迁延为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异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婴儿期或儿童期异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损惯发于四肢屈侧、颈部、也可发生于前额、眼睑、手背等处。还偶有全身泛发者。病变较局限,皮疹多呈苔藓样变或淡红色丘疹性片块,表面可见细鳞屑附着和色素沉着。 患处瘙痒非常,往往因瘙痒剧烈而继发感染。病程为慢性经过,病性时轻时重,最终亦可逐渐痊愈。 异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经历上述三个阶段的表现,即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现婴儿期而直接进入儿童期或成人期异位性皮炎。有些患者仅有异位性皮炎表现,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还可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个别患者可伴发白内障和视网膜剥离,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掌纹增多及皮肤白色划痕征现象。异位性皮炎易引起细菌感染或并发病毒性皮肤病。 [实验室检]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动转移试验可测知;用特异抗原做皮试可呈阳性即发反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诊断,而其它期异位性皮炎,还须结合辅助检查方能作出诊断。 本病同婴儿湿疹鉴别,要害为于前者有“异位性”,而后者无此表现。 异位性皮炎还应与婴儿脂溢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多为生后第3~4周开始发病。皮疹为红斑和油性鳞屑,缺乏多形性特点。好发于头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沟、耳后、颈部等处。自觉轻痒或不痒。预后良好,往往于数月之内可痊愈。 异位性皮炎的泡汤族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1. 皮肤正在发炎时千万不要泡汤。 2. 尽量选择中性泉质或弱酸性泉质的温泉来泡。 3. 泡汤时间不要太长,每15分钟要起来休息一下。 4. 泡完汤务必要以清水冲洗干净,注重勿让泉水残留在皮肤皱折处,特殊要注重脚趾缝、手指缝、肚脐、腋下等处。 5. 泡汤前后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肤。 6. 假如泡完汤之后觉得皮肤很干燥,应立刻薄薄涂抹凡士林或其它润滑剂。 [治疗]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但较困难;注重调整饮食,切忌过饱,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喂食牛乳、鸡蛋白、柑桔等;哺乳母亲以清淡饮食为好,贝类食物及酒类应禁用;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本品忌种牛痘,避免接触新近种过牛痘或单纯疱疹患者,以防发生牛痘样疹或水痘样疹。 一、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选用1~2种抗组胺药内服,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浆,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镇定剂:为加强止痒效果,可应用镇定剂、常用鲁米那(小儿剂量为0.5~1mg.次)或冬眠灵,(小儿剂量是0.5~1mg/kg.、次)。往往与抗组胺药伍用,可能提高疗效。 (三)助消化药:可酌选酵母片、乳酶生、维生素B1等口服以帮助消化,对促进本病好转或康复有裨益。 (四)皮质类固醇激素:仅适用于顽固、重症的成人期异位性皮炎,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如强地松20~30mg/日,可获较满足效果。对其它期的异位性皮炎,不主张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 (五)抗生素:若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必要应用抗生素,可选择麦迪霉素、红霉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霉素,因本病患者青霉素过敏的发生率较高,故应予重视。 (六)中医中药治疗:可参考本章第二节。 二、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治则和用法与湿疹相同。 三、异位性皮炎泡汤时应注重的事项 1. 皮肤正在发炎时千万不要泡汤。 2. 尽量选择中性泉质或弱酸性泉质的温泉来泡。 3. 泡汤时间不要太长,每15分钟要起来休息一下。 4. 泡完汤务必要以清水冲洗干净,注重勿让泉水残留在皮肤皱折处,特殊要注重脚趾缝、手指缝、肚脐、腋下等处。 5. 泡汤前后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肤。 6. 假如泡完汤之后觉得皮肤很干燥,应立刻薄薄涂抹凡士林或其它润滑剂。 知识来源: http://www.herb6.cn/
⑺ 异位性皮炎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病因病理病机
- 4 临床表现
- 5 诊断
- 6 治疗
- 附:
- 1 异位性皮炎相关药物
1 拼音
yì wèi xìng pí yán
2 概述
本病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皮炎这一病名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苏兹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异位性”一词为柯卡(coca)于1925年首先倡议,其含义是:患者或家族成员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史;对异种蛋白过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3 病因病理病机
异位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
该病原因之一遗传性过敏素质格外惹人正雀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7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4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
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似乎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节气侯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 *** 、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
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获得一致结论,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对此需要今后努力实践,积极去探讨研究。
4 临床表现
异位性皮炎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
一、婴儿期异位性皮炎
本型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两者难于区分(详见本章第二节)。患儿可在2岁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儿童期举基早或成人期可再次复发;还有部分病人迁延不愈,可持续发展到儿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儿童期异位性皮炎
此型多见于婴儿湿疹愈后,到6~10岁时再次发病;也可以自婴儿期持续演变而来;还有少数患者至儿童时期方始发病。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窝和腘窝。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或慢性湿疹酷似。常见为多数密集小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藓样变。
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后,皮疹表现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损害处干燥,陈旧皮损小而硬。病变处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自觉奇痒,以痒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继发细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可逐渐痊愈或发展迁延为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异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婴儿期或儿童期异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损惯发于四肢屈侧、颈部、也可发生于前额、眼睑、手背等处。还偶有全身泛发者。病变较局限,皮疹多呈苔藓样变或淡红色丘疹性片块,表面可见细鳞屑附着和色素沉着。
患处瘙痒非常,往往因搔痒剧烈而继发感染。病程为慢性经过,病性时轻时重,最终亦可逐渐痊愈。
异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经历上述三个阶段的表现,即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现婴儿期而直接进入儿童期或成人期异位性皮炎。有些患者仅有异位性皮炎表现,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还可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个别患者可伴发白内障和视网膜剥离,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掌纹增多及皮肤白色划痕征现象。异位性皮炎易引起细菌感染或并发病毒性锋型皮肤病。
5 诊断
实验室检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动转移试验可测知;用特异抗原做皮试可呈阳性即发反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诊断,而其它期异位性皮炎,还须结合辅助检查方能作出诊断。
本病同婴儿湿疹鉴别,关键为于前者有“异位性”,而后者无此表现。
异位性皮炎还应与婴儿脂溢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多为生后第3~4周开始发病。皮疹为红斑和油性鳞屑,缺乏多形性特点。好发于头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沟、耳后、颈部等处。自觉轻痒或不痒。预后良好,往往于数月之内可痊愈。
6 治疗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但较困难;注意调整饮食,切忌过饱,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喂食牛乳、鸡蛋白、柑桔等;哺乳母亲以清淡饮食为好,贝类食物及酒类应禁用;尽量减少外界不良 *** 、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本品忌种牛痘,避免接触新近种过牛痘或单纯疱疹患者,以防发生牛痘样疹或水痘样疹。
一、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选用1~2种抗组胺药内服,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浆,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镇静剂:为加强止痒效果,可应用镇静剂、常用鲁米那(小儿剂量为0.5~1mg. 次)或冬眠灵,(小儿剂量是0.5~1mg/kg.、次)。往往与抗组胺药伍用,可能提高疗效。
(三)助消化药:可酌选酵母片、乳酶生、维生素B1等口服以帮助消化,对促进本病好转或康复有裨益。
(四)皮质类固醇激素:仅适用于顽固、重症的成人期异位性皮炎,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如强地松20~30mg/日,可获较满意效果。对其它期的异位性皮炎,不主张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
(五)抗生素:若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必要应用抗生素,可选择麦迪霉素、红霉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霉素,因本病患者青霉素过敏的发生率较高,故应予重视。
(六)中医中药治疗:可参考本章第二节。
二、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治则和用法与湿疹相同。
异位性皮炎相关药物
- 醋酸氟氢可的松软膏
。【适应症】主要用于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神经...
- 复方醋酸曲安奈德溶液
。【适应症】主要用于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慢性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扁平苔藓...
- 哈西奈德乳膏
,也有部分从胆汁排泄。【适应症】接触性湿疹、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面积不大的银屑病、硬化性萎缩性...
- 氯氟舒松涂剂
于皮肤过敏性炎症的亚急性或慢性阶段,如湿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神...
- 复方醋酸曲安奈德溶液
⑻ 关于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中医的“漆疮”、“膏药风”’属于本病的范畴。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
[临床表现]
1.早期阶段如反应轻微,可仅有红斑、丘疹;反应较重可引起大片红斑及水肿、水疱;倘刺激更重(如酸碱等)则引起大疱甚至坏死。因弱刺激物的长期反复刺激所致者,可表现为干燥、浸润、增厚、苔藓化及皲裂等。
2.皮损以发生于手指、手背、腕、前臂、面颈等暴露部位的机会为多。
3.皮炎的范围通常限于接触部位,边缘一般比较清楚,排列形态随接触物而异。发生在眼睑、外生殖器等疏松组织处的皮损常伴明显水肿;发生在头皮者易继发感染。
4.局部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烧灼、甚至疼痛感。如皮损广泛严重,可同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等。
5.本病在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约1—2周可痊愈。若反复接触过敏原或处理不当,可使病程迁延,皮损浸润增厚呈湿疹样变化。
[诊断]
1.本病根据接触刺激性物的病史,受刺激部位的皮损特点,即可诊断。
2.过敏性患者,斑贴试验呈阳性。
[治疗]
1. 西医药治疗
(1)外用药治疗
①轻度红肿、丘疹、水疱而无渗液时用炉甘石洗剂。其中可加适量石炭酸、樟脑或薄荷脑以止痒。
②急性皮炎丽有明显渗液时可用3%硼酸溶液或1:20醋酸铝溶液作冷湿敷。
③急性皮炎红肿、水疱、渗液不多时可外用锌氧油,其中可加2%~5%糠馏油或鱼石脂。
④皮炎至亚急性阶段,则可用2%~5%糠馏油龟石脂或其它焦馏油类的乳剂或糊剂,还可应用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
(2)内用药治疗:内服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重症泛发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每日30mg口服或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①湿热挟毒:急性皮炎期呈红肿、水疱、糜烂、渗液,伴口渴,尿黄,便于,甚喇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草15克、栀子lO克、生地10克。黄芩lO克、丹皮l0克、地丁”克、金银花15克、紫草l5克,泽泻10克、木通l0克、甘草6克。
②风热直燥;反复发作,皮损呈慢性干燥、肥厚,伴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清热驱风,养阴润燥。
方药;荆芥l0克、防风l0克、蝉蜕6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10克,丹皮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5克、丹参30克,鸡直滕l5克、甘草6克。
(2)外治法
①以潮红、丘疹为主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或青黛散冷开水调敷,每日4~5次。
②糜烂、渗液者,可用蒲公英或野菊花30克煎汤待冷后湿敷。亦可用10%黄柏溶液湿敷。
③糜烂、结痴者,可用青黛膏外搽,每日3~4次。
[预防与调养]
1.不宜用热水或肥皂水洗涤或摩擦,禁用刺激性强的止痒药物。
2.明确病因,避免继续接触过敏物。
3.与职业有关者,应改进工序及操作过程,加强防护措施。
4.多饮开水,忌食辛辣、油腻、鱼腥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