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小儿皮肤痒中医调理
扩展阅读
小孩皮肤过敏吃什么好 2024-07-04 19:01:13
出水痘能吃梨子吗 2024-07-04 18:57:53

小儿皮肤痒中医调理

发布时间: 2024-07-02 14:44:24

荨麻疹有什么金方

荨麻疹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内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种外来物质过于敏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可因食物、药物、生物制品、感染等导致,或因精神因素、内分泌系统疾病、外界寒热刺激等诱发。临床表现:皮肤突然出现风团,鲜红或苍白或皮肤颜色,大小不一,可相互融合,时隐时现,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伴剧痒、烧灼感。本病常因季节、体质、接触物质、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严重者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可被累及,出现咽喉发堵、胸闷;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甚至出现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反复发作,变为慢性。(一)内治方【方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9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各6克,大枣4枚,杏仁6克。
【功效】疏风解表。
【制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余药同煎。
【用法】日1剂,分3次服。
【方二】麻黄加术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麻黄(去节)9克,桂枝(去皮)6克,甘草(炙)3克,杏仁(去皮尖)6个,白术12克。
【功效】发汗解表,除寒祛湿。
【制法】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用法】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方三】补中益气汤【来源】《脾胃论》【组成】黄芪、炙甘草各15克,人参、白术各9克,当归身6克,陈皮、升麻、柴胡各6~9克。
【功效】升阳益气。
【制法】为细末。
【用法】水煎去渣,食远稍热服。
【方四】当归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当归、白芍、川芎、首乌、黄芪、荆芥、防风、白蒺藜各9克,熟地黄12克。
【功效】养血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五】四物消风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2克,当归身、赤芍各6克,荆芥、薄荷、蝉蜕各4.5克,柴胡、川芎、黄芩各3.6克,生甘草3克。
【功效】养血祛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六】清痒汤【来源】《仙拈集》【组成】黄芪、防风、荆芥、苦参、蝉蜕、蒺藜、僵蚕、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川芎、何首乌各1.5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频繁服之,每日1剂。
【方七】荨麻疹汤【来源】《临证医案医方》【组成】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白茅根30克,赤芍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当归尾3克,山栀子9克,苍耳子9克,薏苡仁15克,谷芽15克,麦芽15克,白鲜皮15克。
【功效】凉血清热,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八】疏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丹参、赤芍、山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蝉衣4.5克,生地黄15克,生甘草各6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九】消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浮萍、蝉衣、赤芍、当归、大青叶、黄芩各9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祛风胜湿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羌活、茯苓皮、金银花各9克,蝉衣、陈皮、甘草各6克。
【功效】祛风胜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桂枝、羌活、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各9克,麻黄、白芷、蝉衣各6克。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和营。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二】固卫御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炙黄芪、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7枚。
【功效】调营固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三】活血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薄荷、甘草各6克。
【功效】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四】凉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甘草、蝉蜕各6克。
【功效】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五】养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麻仁各9克,甘草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6克,水煎服。
【方十六】搜风流气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菊花、僵蚕、当归、赤芍、乌药各9克,防风、白芷、川芎、陈皮各6克。
【功效】疏风达邪,和营理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七】健脾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陈皮6克,茯苓、苍术、泽泻、乌药、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木香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健脾理气,祛风散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八】乌蛇驱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乌梢蛇、荆芥、防风、羌活、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黄连、蝉蜕、白芷、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败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九】薄荷牛蒡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牛蒡子、焦马勃、焦山栀子、炒僵蚕、连翘壳各9克,京玄参、西赤芍药、薄荷叶、大青叶各12克,板蓝根15克,玉桔梗6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麻黄蝉蜕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槐花各6克,蝉蜕、浮萍各9克,黄连、甘草各3克。
【功效】祛风散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一】浮萍地肤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浮萍、地肤子、白僵蚕、白蒺藜、豨莶草、白鲜皮各9克,净麻黄、净蝉蜕、生甘草各2克,苦参片、粉牡丹皮各4克。
【功效】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二】加味四物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川芎、当归各31克,熟地黄、黄芩、怀山药、白术、首乌各15克,白芍、浮萍各12克,红枣6克。
【功效】清营健脾,养血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三】蚕砂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蚕砂、丹参各31克,重楼15克,白鲜皮、地肤子、蝉蜕各9克。
【功效】祛风除湿,化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四】麻黄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牡丹皮、白僵蚕各9克。
【功效】开腠理,和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五】荆防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牡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蜕各4.5克,生甘草6克。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六】多皮饮【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牡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功效】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七】止痒合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防风、当归各9克,苦参、首乌藤、白鲜皮、刺蒺藜各3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八】通腑祛风汤【来源】《古今名方》【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大黄(后下)、炒枳壳、薤白、荆芥、防风、白芷各9克,赤芍药、蝉蜕各12克,白蒺藜15克,苦参18克,全瓜蒌24克。
【功效】通腑泻热,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养血祛风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荆芥、苍术、黄柏各9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养血,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永安止痒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麻黄、僵蚕、防风、荆芥、薄荷、甘草各6克,苍术、桃仁、当归尾、赤芍、红花各9克。
【功效】疏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徐长卿煎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根或全草(阴干)10~15克。
【功效】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黄参芍桂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炙麻黄10克,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白芍药、代赭石、制何首乌各20克,麦门冬、党参、当归、黄芪各12克。
【功效】辛温解表,益气固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三】十味羌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羌活各10克,防风、炒苍术、川芎、白芷、炒黄芩、甘草各6克,北细辛1.5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
【功效】辛温发汗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四】紫银汤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克,连翘、白鲜皮、赤芍药各9克,荆芥7克,蝉蜕5克,甘草3克。
【功效】疏风清热,和营理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五】四皮饮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地骨皮、白蒺藜、蝉蜕各6克,桑白皮、茯苓、夏枯草、连翘、牛蒡子各10克,地肤子6克,生地黄、赤芍药各12克,生姜皮3克。
【功效】泻热消疹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反复发作者加地龙、蜈蚣、全蝎;并发胃肠道症状者加白芍药、白术、蒲公英、厚朴。
【方三十六】浮萍蝉防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浮萍20克,蝉蜕、防风各20克,白鲜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偏风热者加牛蒡子、苦参、连翘;偏风寒者加麻黄、桂枝;奇痒难忍发作频繁者加地龙、苍耳子、白蒺藜。
【方三十七】多味大补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地肤子各30克,熟地黄15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2克,白术、茯苓、白芍药、赤芍药、当归各12克,川芎、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八】复方蝉蜕丸【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蝉蜕6克,生地黄炭12克,牡丹皮12克,白芷9克,白蒺藜9克,当归6克,赤芍药9克,大力子9克,桑白皮15克,党参9克,荆芥、麻黄、防风、薄荷各4.5克,紫花地丁9克,川黄连3克,黄芩9克,蒲公英15克,黄芪9克,淡豆豉12克。
【功效】祛风解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九】葛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葛根12克,麻黄6~9克,生姜5~9克,桂枝、甘草、白芍药各6克,大枣4~6枚。
【功效】解肌发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十】升阳益胃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12克,半夏、人参、羌活、白芍药、防风、白术、独活、茯苓、泽泻各9克,陈皮、柴胡各6克,炙甘草、黄连各3克。
【功效】益气健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茺蔚浴汤【来源】《外台秘要》【组成】茺蔚、蒺藜、杨桃、蒴藋草、漏芦蒿各500克,盐1500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水3石同煮取2.5石,去滓。
【用法】纳盐待温入浴。
【方二】百部洗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研粗末。
【用法】以纱布溻洗,或溻洗后再热水浸浴。
【方三】楮桃叶洗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楮桃叶500克,水5升。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煮沸30分钟。
【用法】溻洗,浸浴。
【方四】茵陈甘草汤【来源】赤脚医生杂志,1976:(11)
【组成】茵陈、地肤子各30克,黄柏15克,甘草12克。
【功效】清热利湿,透疹止痒。
【制法】上药用水1.5升,煎至1升,过滤。
【用法】盛于干净盆内温洗全身。日1剂,每日1~2次。
【方五】交藤鲜皮散【来源】中医杂志,1983:(2)
【组成】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
【功效】疏风透疹,解毒利湿。
【制法】加水7大碗(约5升),煎开20分钟。
【用法】乘热先熏,候温用旧巾布浸药液外洗患处。
【方六】苦参外洗汤【来源】云南中医杂志,1986:(1)
【组成】蛇床子20克,明矾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食盐30克。
【功效】疏风透疹,燥湿止痒。
【制法】上药加水2毫升煎至1升。
【用法】将药液倾入盆内加适量温水,然后将小儿泡入盆内浸浴,用毛巾边擦边洗,尤其有疹块须多擦洗,至药液渐凉为度。洗后小儿身体不必用清水洗净,以保持药力。每日1次。
【方七】浮萍蚕沙散【来源】广西中医药,1988:(1)
【组成】紫背浮萍150克(鲜品加倍),蚕砂100克。
【功效】活血透疹。
【制法】上药包煎至沸后约10分钟取药汁3~5升。
【用法】待温度能耐受时,用干净毛巾蘸药汁,从头部向下肢搽洗,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方八】百部酒【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180克,75%酒精或白酒360克。
【功效】疏风止痒杀虫。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用棉棒或刷蘸涂。
【方九】徐长卿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研细)适量,75%酒精适量。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调为糊状。
【用法】涂敷患处,日2~3次。
【方十】止痒灵【来源】《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组成】蛇床子30~60克,白酒或75%酒精36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外涂。
【方十一】参桃酊【来源】北京中医,1987:(5)
【组成】苦参、鲜桃叶、胆矾、冰片各6克。
【功效】利湿解毒,凉血止痒。
【制法】制成酊剂。
【用法】每日涂患处4次。
【方十二】枳实膏【来源】《幼幼新书》【组成】枳实30克,茺蔚子、防己各37.5克,升麻45克,竹叶40克,石膏60克,芒硝90克。
【功效】泻热疏风止痒。
【制法】上药用麻油1.2升,煎四五沸,去渣。
【用法】涂患处。
【方十三】羌活散【来源】《证治准绳·疡医》【组成】羌活、独活、明矾、白鲜皮、硫黄、狼毒各30克,轻粉7.5克,白附子、黄丹、蛇床子各15克。
【功效】祛风燥湿止痒。
【制法】为细末,油调成膏。
【用法】敷用。

Ⅱ 中医是怎么治疗小儿荨麻疹的

小儿荨麻疹主要是因为过敏引起的皮肤风团样皮疹伴有明显的瘙痒等不适。治疗的方法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是去除过敏原。过敏原一般很难查的,需要家长细心观察,比如最近接触或者是吃了什么新的东西。也就是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一旦发现后,要避免再次接触;同时也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开瑞坦,如果很严重引起全身肿胀不适可以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果皮疹很痒,也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止痒。但儿童有时需注意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必须在有效的抗感染基础上,才使用对症治疗。因此如果反复出现荨麻疹或者是伴有发热,最好在医院就诊后再使用药物。

Ⅲ 鐥掔柟鐨勪腑鍖绘不鐤楀師鍒欐槸浠涔堬紵

閽堝硅繖涓闂棰橈紝涓嬮潰鍏ㄧ悆鍖婚櫌缃戜笓瀹朵负澶у惰︾粏涓涓浠嬬粛锛屽笇鏈涘畠浠鑳藉熷瑰ぇ瀹舵湁鎵甯鍔┿備竴銆侀庣洓婀块樆锛荤棁鐘讹冀閬嶈韩璧风孩鑹蹭笜鐤癸紝鐦欑棐鏃犲害锛岃鐥曠疮绱鎴栨悢鐮寸硿鐑傦紝灏忓効鍙瑙佸け鐪犮佺炵柌銆佹秷鐦︺佷究婧忥紝鑸岃川绾銆佽嫈钖勭櫧锛岃剦寮︽粦銆傦蓟娌绘硶锛芥竻鐑闄ゆ箍锛屾暎椋庢㈢棐銆備簩銆侀庣洓婀块樆锛荤棁鐘讹冀閬嶈韩璧风孩鑹蹭笜鐤癸紝鐦欑棐鏃犲害锛岃鐥曠疮绱鎴栨悢鐮寸硿鐑傦紝灏忓効鍙瑙佸け鐪犮佺炵柌銆佹秷鐦︺佷究婧忥紝鑸岃川绾銆佽嫈钖勭櫧锛岃剦寮︽粦銆傦蓟娌绘硶锛芥竻鐑闄ゆ箍锛屾暎椋庢㈢棐銆備笁銆佽铏氶庣嚗锛荤棁鐘讹冀鐥呯▼鏃ヤ箙锛岀毊鎹熷潥纭锛岀毊鑲ょ矖绯欙紝骞茬嚗鑲ュ帤锛岀槞鐥掓棩杞诲滈噸锛岀簿绁炲︽狅紝褰浣撴秷鐦︼紝鑸岃川绾锛岃嫈灏戯紝鑴夊鸡缁嗐傦蓟娌绘硶锛藉吇琛娑︾嚗锛屾暎缁撴㈢棐銆傚叏鐞冨尰闄㈢綉娓╅Θ鎻愮ず锛氫互涓婂氨鏄鍏充簬鐥掔柟鐨勪腑鍖绘不鐤楀師鍒欐槸浠涔堢殑浠嬬粛浜嗭紝灏忕紪鍦ㄨ繖閲岃佹彁閱掑ぇ瀹讹紝濡傛灉鎮ㄥ规よ繕瀛樺湪浠讳綍鐤戦棶鐨勮瘽锛岃峰強鏃跺湪绾垮挩璇㈠叏鐞冨尰闄㈢綉涓撳讹紝涓撳跺皢璇︾粏涓烘偍浠嬬粛銆

Ⅳ 用什么中药能治儿童皮肤病加湿疹

治疗儿童湿疹用中药外敷法婴儿湿疹又称奶癣,是比较容易复发的一种皮肤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有过敏史的家长,一般孩子也比较容易过敏。治疗儿童湿疹对家长来到说一定要引起重视,小儿得了湿疹一般都不喜欢喝药,所以下列介绍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外敷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儿湿疹在敷脐治疗的同时,也可根据皮肤病变情况选用外用药。湿疹皮肤出水、糜烂或红肿时,可用中药煎汤外洗。小儿湿疹中药外敷法1:蒲公英、野菊花。以上中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钟,然后煮沸15分钟。等药液放凉时,取一块干净的纱布(四五层厚)放在药液里浸透,然后敷在患处15分钟左右,每天两次。如果湿疹面积大,也可以采用药浴方法。经过对小儿湿疹的治疗,湿疹出现渗液、糜烂消失后,可用霜剂涂抹。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或者患者家属带上宝宝来医院咨询使用,切勿自行使用。预防小儿湿疹的方法:不合适的衣物是婴幼儿湿疹复发的原因之一,湿疹患儿应穿松软宽大的棉织品或细软布料,不要穿化纤织物,内、外衣均忌羊毛面料的衣衫。预防小儿湿疹的方法对于容易过敏的宝宝,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对哪些食物过敏,常见的过敏食物有牛奶、鸡蛋、鱼、虾等,母乳喂养时母亲也应避免吃易使患儿过敏的食物。碱性肥皂、化妆品、香水也容易刺激婴幼儿娇嫩的皮肤诱发湿疹,因此也要避免使用。由于母亲与患儿皮肤接触较多,这些化妆品也要尽量少用。发病期间不宜接种卡介苗或其他疫苗,应等到症状消失后再行接种。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婴儿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引导语:宝宝的脸上和头上长了很多小红疹子,特别是眉毛和眼睛下边比较厉害,宝贝又痒又难受,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因为湿疹比较难消除,所以一直在很严重的困扰着孩子健康,怎么才能帮宝宝去除湿疹?

一、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1、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该偏方适用于亚急性湿疹。

4、取滑石、五倍子、明矾各15克,蛋黄油适量,滑石、五倍子、明矾共研成细末,再用蛋黄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天2次。适用治疗阴囊湿疹。

5、取大枫子50克,苦参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荆芥15克,川芎15克,苍耳子30克,仙鹤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15~20分钟,滤取药液,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待药液变温时,可坐浴,每天2次。该偏方适用于肛门湿疹。

6、取密陀僧15克,冰片10克,雄黄5克,蛇床子10克,黄柏10克,地肤子5克,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食醋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天3次。治疗顽固性湿疹。

7、取地肤子30克,五倍子30克,土槿皮、白鲜皮、地榆、土茯苓、皂刺、紫草各15克,黄柏10克,赤石脂10克,甘草10克,加水25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该偏方适用于顽固性肛门湿疹。

8、取明矾30克,皂矾30克,黄丹30克,赤石脂30克,共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将药厚厚地涂于患处,将药稍干后用纱布包裹,待其干燥结痂自行脱落而愈。适用治疗顽固性慢性湿疹。

二、婴儿湿疹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就是平常说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

遗传因素

湿疹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双方中的一方曾患有过敏性疾病,或曾得过湿疹,那么小宝宝得湿疹的可能性很大。

食物因素

对于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牛奶(包括牛奶配方奶)中含有大量异体蛋白,极易引起过敏,是让宝宝得上湿疹的罪魁祸首;如果妈妈食用鸡蛋、鱼、虾、蟹、巧克力、果糖等都可能会引起宝宝过敏,根除宝宝湿疹的关键在于明确引起过敏的物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湿疹,羊毛织品、人造纤维衣物、花粉、螨虫、汗液、尿液、空气干燥等都可能引发湿疹。

精神因素

情感因素也会让宝宝受到影响而患湿疹,精神紧张会使湿疹加重。

三、婴儿湿疹怎么样预防呢

1. 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 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 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抓挠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4. 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5. 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6. 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7. 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参考医生的意见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已有研究证明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有助于调整婴儿的免疫系统,降低婴儿湿疹,以及避免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婴儿湿疹轻者不需药物治疗,但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复合维生素等药物。

注意保持婴儿大便通畅,婴儿湿疹发病急性期应避免预防接种,尤其是卡介苗和流脑疫苗。

四、婴儿湿疹症状有什么

1、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以上三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三期皮损也可发生于任何一种湿疹,三期可以互相转化和重迭。

由于病因复杂难以确定而反复发作。剧烈地抓痒可继发局部及淋巴结感染,极个别病例可发生全身感染、败血症、毒血症,出现高热、腹泻、周围血中性白细胞增高,有时出现中毒颗粒。

Ⅵ 宝宝的湿疹反反复复发作,要如何做才可以根治

一、湿疹中医称湿疮,属于一类超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宝宝通常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气虚,先天性虚弱,脾虚则湿停,日久则化为湿热,上蒸于皮肤,发为湿疹。治疗上要就是从根本解决,需调理脾胃,就是从中焦入手,健脾祛湿。待脾气健运,湿邪得去,湿疹则除,故根治必须口服健脾祛湿中药汤剂,方能有效。

在穿着方面,要穿棉、软、宽松的衣服,不要用羽毛枕头、被子,要给孩子勤换尿布,孩子在洗澡的时候,要用温水清洗,水温切记不能过热,不要用沐浴液、香皂,皮肤干燥的孩子要注意应用润肤剂每天涂抹,保持皮肤的含水量,尽量选择医用润肤剂,孩子居住的房间要清爽、通风、清洁,睡觉时避免盖过厚的被子。

Ⅶ 小儿湿疹怎么办

一位初中男孩,其出生时间是癸未年终之气,分析其五运六气,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阳寒水。虽然有火,但火运又不及,更兼大堆的湿土和寒水,整个一个寒湿偏重的体质。这样的体质容易出现寒湿诸症,而病人求诊的正是湿慧卖疹。

病人是初中学生,要准备中考。其间发现,其舌尖总是红的。分析可能与学习压力大也有关系。因此,方中加了淡竹叶、连翘、生地之属,这也是必需的,既清心火,又解热毒。

治疗皮肤病,一定要静心、宽心,不能有太大压力和焦虑,越是这样,越影响疗效。临床中我观察到,越是心静心宽的人,疗效越高,疗程越短。

以上诸方都能治疗湿疹,我之所以一字不漏地全部列出,希望读者从中能体会到治疗湿疹的思路和变方技巧。我自己的临床经验是,湿疹难治,但湿疹也能治。治疗湿疹,只需要重点在湿与热两个方面下功夫即可。湿以主,热为辅。只要湿邪能退去,热邪即孤立而易清。

最后,一定要忌口。首诊我列出了不少忌口的食物,建议所有皮肤病患者皆当如此忌口。我临床观察到,不忌口绝对不行。常见到有人吃一块鸡肉而皮肤病复发的,有吃一顿火锅而复发的,有吃小龙虾复发的,等等。

治皮肤病,一定要配合积极地锻炼,最好能微微汗出。虽然汗出会加重瘙痒,但出汗也是排邪,有助于排出皮下郁滞的湿热邪气。

Ⅷ 金银花可以止痒吗

金银花可以止痒,金银花主治:

1、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

3、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

4、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5、西医诊为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属于风热表证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肠炎等属于热毒内盛者。

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小枝细长,中空,藤为褐色至赤褐色。卵形叶子对生,枝叶均密生柔毛和腺毛。夏季开花,苞片叶状,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对生于叶腋,花色初为白色,渐变为黄色,黄白相映,球形浆果,熟时黑色。

金银花幼枝洁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叶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时卵状披针形,稀圆卵形或倒卵形,极少有1至数个钝缺,长3~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基部圆或近心形,有糙缘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而下面多少带青灰色;叶柄长4~8毫米,密被短柔毛。

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较短,下方者则长达2~4厘米,密被短柔后,并夹杂腺毛;苞片大,叶状,卵形至椭圆形,长达2~3厘米,两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苞片顶端圆形或截形,长约1毫米,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长约2毫米,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尖而有长毛,外面和边缘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后变黄色,长 (2~) 3~4.5 (~6)厘米,唇形,筒稍长于唇瓣,很少近等长,外被多少倒生的开展或半开展糙毛和长腺毛,上唇裂片顶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